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谓:心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6:4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1-24 02:41 编辑

[size=100%]【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

[size=100%]原文
[size=100%]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size=100%]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size=100%]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size=100%]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size=100%]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则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size=100%]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病。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size=100%]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已死,是谓真藏见皆死。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
[size=100%]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size=100%]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size=100%]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size=100%]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size=100%]平肝脉来,弱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size=100%]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size=100%]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2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6:57:11 | 只看该作者
        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春天之气与肝气相通应,所以春天藏真之气散于肝。这个肝哪,叫做“散”,肝气足少阳升发,所以肝叫“散”。肝主疏泄,主升发。到心呢,心主血脉,心气叫通,到脾呢,脾是主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的,后来我们讲到脾叫“濡”,叫“脏真通于心”,“脏真濡于脾”,到肺呢,脏真高于肺,肺的位置最高,宣发气血津液,所以肺叫高。肾藏于下焦,肾主水,藏于下焦,主潜藏,所以叫“脏真藏于肾”,它这几个词,第一个我们讲的是藏真散于肝,那是因为肝为少阳升发之气,肝主疏泄,所以就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肝主筋,以下这几脏道路都是相近的。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7:18:39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是这一篇的主题。
        
【平人气象论篇】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夏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译文】夏季的脉象,钩中稍带有冲和的胃气是平脉,如果钩多而冲和的胃气少,就是心脏有病。假如只见钩脉而无冲和的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石脉,这是夏见冬脉,至冬天就要生病,如果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
=================================================

      这一大段话中,“心藏血脉之气”有血液循环的意思吗?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8:1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1-26 00:05 编辑

       我们看老电影片子,无线电电报译电员拿一本书,按照电报上的数码在书中一页一页的查,把查到的字,一个一个的拼成电文。电文的内容与书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今天我们的中医教授、专家也是这样,在《内经》中查与血液循环相关的“字句”,再把这些字句按照血液循环拼接起来,这种主观意识的断章取义拼接起来的血液循环理论与《内经》风马牛不相及也。

          正如某作者所云: 血脉循环理论在<黄帝内经>中零散的描述为:"循环往复,如环无端"、"终而复始"、"经脉流行,环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未见专篇论述,以至于历版中医高教统编教材也没有具体论及.为此笔者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没有西医学血液循环理论相似的理论?中医学对人体西医学认为是血液循环理论系统是怎样诠释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内经>中血脉循环理论的相关论述,以<内经>理论体系为依据,旁及同时代的相关知识,提出血脉循环理论架构,为创建中医血脉循环理论做一些理论性的探索。

            作者是按照血液循环的密电码,到《内经》中查找血液循环的相关字句,按照西医血液循环的模式组装出中医血液循环理论。这种先入为主、疑邻盗斧、断章取义、概念嵌合,拼接出来的“电文”与《内经》风马牛不相及也。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8:3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1-24 02:42 编辑

素问·五藏生成论篇第十作者:佚名 全集:黄帝内经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zhu四声)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台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稿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甘;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阳,甚则入肝,腹满月真 胀,支鬲月去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月去,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9:00:01 | 只看该作者
         中学语文基本训练,读一篇文章要求写出中心思想,读一段文字要求写出段落大意。解释一个名词,一句话要求前后连贯,注意上下文贯通,不要断章取义。离开上下文,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做:语境,离开既定的语境,就可能发生理解错误。这些基本常识,中医界的教授、专家、大师们怎么忘记了!把互不相关的不同篇章中,撇开上下文各取一句话,再按照西医的套路拼接起来,这种治学态度,审查的院士们怎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09:00: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脉中运行的究竟是气血还是血液??
          血脉,是不是血液的通道?血液是指的什么?是不是西医的血液??中医里理论中的血与血液的血液是不是一回事??中国古代人看到的血脉是什么?
         中医的脉、血脉、经脉、经络是一个客观实体还是不同的看过实体??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脉者,皆属于目,怎么解释??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09:3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1-25 02:45 编辑

       藏真:五脏真气、五脏天真之气、五脏真元之气、“五脏即以胃气为本,是胃者五脏之真气也,故曰脏真”。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是指夏季的正常脉象(平脉)应该是钩中稍带有冲和的胃气。 夏时的脉象,钩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如果钩多而冲和的胃气少,就是心藏有病。假如但见钩脉而无冲和的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石脉,这是夏见冬脉, 预测延至冬天就要生病的;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的,藏真之气通于心,心是藏血脉之“气”的。



    中医的脉中运行的究竟是气血还是血液??

    血脉,是不是血液的通道?血液是指的什么?是不是西医的血液??中医里理论中的血与血液的血液是不是一回事??中国古代人看到的血脉是什么?

  中医的脉、血脉、经脉、经络是一个客观实体还是不同的看过实体??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脉者,皆属于目,怎么解释??



     我们的祖先看到的血脉是西医的皮下静脉。看到斩首、战场杀戮喷出来的血冒着热气,与气一起喷发出来。王清任观察到的主动脉里没有血,他称为:荣管!《难经》里说“心内有精汁3合”没有血!在中医理论中气血不可分离,气血分离阴阳决绝,生命结束了。把气血分开来讨论,实际上就是中医理疗西化,按照西医血液循环的思路机械的、直接套到中医头上,是懒汉、科学(新的)教条主义。

中医的脉象,无论是寸口脉、趺阳脉、人迎脉的形成,在《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的明明白白,脉象的形成源于胃气,而不是“心气”。 藏真:五脏真气、五脏天真之气、五脏真元之气、“五脏即以胃气为本,是胃者五脏之真气也,故曰脏真”。五脏脉,来源于五脏真气,即胃气,而不是心气。

古代中医、中医经典中,根本没有血液在脉管里流动、循环这些概念!中医的心与经络、经脉、脉管、血脉、血管、动脉、静脉等,根本找不到连接、相通、相衔接的根据!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09:45:59 | 只看该作者
    人参大补元气,补的是胃气,人参归脾经、肺经。这是古代本草中的归经。
3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0:58:23 | 只看该作者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请问:哪两种基本物质??没有下文,任何人都说不出来,任何人也不去说!有机物、无机物?好像很科学,实际上是打擦边球,切香肠,含含糊糊,自己都不知所云!网络聊天可以,大学教授、专家、院士说这样的话有失身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7-8 09:48 , Processed in 0.0554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