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验案|针药并施退高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5 04:5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某,女,3岁,2014年2月4日初诊。

  代诉:自2月1日因穿戴过少玩耍而始有恶寒高热(体温39.4℃),其母以其感冒而自予感冒清热颗粒服用。至2月2日,热未退,而伴见咳嗽无痰,夜间吐泻甚剧,吐出物为食物,甚则为痰涎清水。其母恐惧,遂携其于县中心医院诊察,做血常规、C反应蛋白化验、CT等一系列检查。仅提示C反应蛋白稍高,胸片见肺纹理稍增粗,其他未见异常。

  医生予阿奇霉素1盒而劝归。后服用阿奇霉素2天诸症依旧,每于体温超38.5℃时喂服尼美舒利颗粒以降温。遂邀诊治。

  刻诊:面目发红,咳声急迫,呕吐而不欲食,下利量少而臭,乏力懒动。体温39.2℃,验其舌红上布零星红点,苔厚中后部腻而黄,脉弦数有力。

  诊断:外寒内热夹积证。

  因时已晚,购药不便,乃速以针灸之法消积泄热解表为宜。笔者针刺小儿足三里、四缝双穴,然因其恐惧闹扰不休而未针刺曲池、合谷。

  是夜,小儿吐泻未作,咳嗽亦减。次日嘱其母购小儿至宝丸1盒,按说明指导服用。仅服1丸半时(中间曾用物理降温法),小儿体温降为35.7℃,咳亦未作,遂停服半日。2月6日观其舌苔根部黄腻,仍有余邪未去,嘱以再服2丸以靖其余邪,巩固疗效。此后未见发热。

  按:该患儿为内有宿食积滞,又由玩耍时感受触冒风寒之邪而郁闭气机,为太阳阳明合病,表里之气俱不通,两经阳气抗邪于表而里气不顾,升降失司则作吐泻。而其面目发红正似伤寒所言之“面色缘缘正赤”,亦为两经合病之征;然积滞久郁化热,热由肠腑循经上扰肺金则作咳。

  治之当急以消积泄热为首,针刺足三里、四缝,均是治疗小儿积证之要穴。积化则热易除,先和里气则外邪易解。是以选用具有疏风镇惊,化痰导滞作用的中成药小儿至宝丸来表里双解,以收全功。然小儿至宝丸处方中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小儿亦应慎用。

作者:刘签兴 河北中医学院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04:58:0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例很有参考价值的儿科病例-----夹食伤寒。屡用西药无效,使用针灸和中成药很快收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3 08:51 , Processed in 0.0726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