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缢死的机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5 15:5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缢死的机理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an 20 11:01:20 2001), 转信
  张某一向爱打盹儿。某日,生产队长在其家开专业组长会议安排生产,身为第三组
组长的张某,坐在队长的床缘边参加会议。几个哈欠过后,讨厌的瞌睡虫随即钻进了张
某的鼻子,于是他靠着床柱梦见周公去了。散会时,别人见他的头拉在 谜使成厦 有声
息,还以为他睡得正欢呢!几经呼唤,不见醒来,人们才着了慌。扳起身子摸,发现已
没有了脉搏。近一个小时人工呼吸,仍然没有使张某睁开眼来。事后,人们议论纷纷,
惊奇不已。迷信者则得意胜于惋惜,他们以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吊死鬼的存在,不然
何以打一觉磕睡便能丧生。
  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张某之死绝不是什么吊死鬼作怪的结果,而是完全符合缢死
的科学依据的。
  我们知道,颈部是连头部和躯干的狭窄通道。这里有呼吸道、血管、神经以及食道
等经过。绳索以及其他物件压迫该部位,使其失去功能或者发生突变,就可能引起死亡

  首先,绳索等物压迫颈部能够使呼吸道闭塞而引起窒息死亡。上吊的人一旦悬空后
,由于体位的关系,绳索多压迫在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又由于体重的关系,舌根被压
向后上方,与咽后壁和软腭后端接触,从而使呼吸道部分或全部闭塞,空气不能畅通,
肺呼吸不能正常进行而发生窒息。有人研究表明,颈部受到15公斤的压力,就足以压闭
呼吸道。
  其次,绳索等物压迫颈部血管,会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脑部的血液主要由颈总动脉
及椎动脉供应,而头部及脑的静脉血则经颈静脉回流到心脏。当颈部受到压迫时,颈静
脉、颈动脉甚至椎动脉均易闭塞,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脑贫血,使大脑皮层因缺氧而
发生抑制,并且很快即可丧失意识,甚至死亡。这种情况多见于正位缢死和全缢死者。
如果颈部静脉受压闭锁,血液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压闭不全,血液尚能在一段时间内继
续流向脑及头面时,可以引起脑及头面郁血,进而循环终止,因脑缺氧而死亡。这种情
况多见于侧位、前位和不全缢死者;
  脑血液循环障碍,是缢死、勒死、扼死等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主要死因。国外法医学
者的研究表明:大约2公斤的压力,就能使颈动脉血液回流受阻;3.5公斤压力,便足以
闭锁颈总动脉;16.6公斤压力,即可以压闭椎动脉。因此,当颈部受到16.6公斤以上的
压力时,就足以闭塞颈部所有的血管,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所以,不仅悬位正吊者
可以致死,就是采取站、坐、跪、卧以及侧吊、反吊的姿势,只要有人体部分重量,甚
至仅仅是头部的重量,也能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缺氧而死亡。
  最后,绳索等物压迫颈部还能够刺激迷走神经而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
   迷走神经是人体的第10对脑神经,起始于延髓,出颅后经颈部、胸部而至腹部,有
多个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廓,呼吸道粘膜、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小肠、大肠左
曲(脾曲)内上2/3段等部位;跟球、颈动脉窦等部位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也与迷走神中枢有
间接关系。现已明确,迷走神经的中央核及其发出的纤维组成了心脏抑制系统,它与心
交感中枢起共同调节心脏活动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二者处于动态的平衡。当体内因素
刺激迷走神经感觉末梢,神经冲动传入迷走中枢使兴奋性相对增强时,就由传出迷走神
经纤维将冲动传到心脏,通过心迷走神经的节后纤维释放乙 5 碱而使心跳变慢。当兴
奋过度时,心迷走神经通过节后纤维释放大量乙 5 碱,可致心跳聚停。曾有一个案例
:一对新婚夫妇,新娘很要强,叫新郎起床为她点蚊香,男方不愿,女方便动手打闹。
继而男方出门朝一田埂跑去,女方则紧追不舍。附近群众还听到了这对新人在田坝里的
继而男方出门朝一田埂跑去,女方则紧追不舍。附近群众还听到了这对新人在田坝里的
笑闹声。后来男方顺手捡了一团软泥向女方抛去,击中女方右侧耳廓,女方当即倒地死
亡。法医检验时,除在右耳廓发现有泥痕外,未见其他任何创伤,最后作出了迷走神经
受刺激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的鉴定。
  如果绳缢等物刺激了如此敏感的迷走神经,以及与之有间接联系的喉上神经、颈动
脉窦等器官,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迷走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心脏抑制死亡,非常
迅速,有人称之为闪电式的窒息死。
  懂得以上科学道理后,对前述张某的死亡便可以解释了。张某处在睡眠的状态,无
意识地把自己的颈部挂在 谜使成希 并且继续处了沉?状态,这就使颈部由于头部的重
量而受压。在上面谈的颈部受压可能引起死亡的三种情况中,虽然头部的重量还不至于
使呼吸道受压而窒息死亡,但却完全有可能由于头部的重量压迫颈部导致脑血液循环发
生障碍,更有可能由于颈部受压而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迷走神经,从而引起反射性心跳停
止。
  ------------------
  转自:中国司法鉴定资讯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6 10:57 , Processed in 0.4153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