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28 15: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21-2-28 07:58 编辑

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成然国惠       导航中医药     3天前(2月25日)

正文共:10680字,预计阅读时间: 30 分钟

摘要:《黄帝内经》以天文气候物候学模型,构建了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这个模型就是五运六气。研究证明,五运是金星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六气是土木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金星和木星是太阳系引力和引潮力权重最大的,与太阳黑子周期密切相关。再通过对五运六气周期内的气候、物候、流行病大数据观察,总结规律,构建了可资临床的,应用科学范式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医 术数 天文 五运六气 基础理论 藏象 经络 辨证论治  日地物理 时间医学 发育生物学

《素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由五运六气构成的运气七篇,是言气之通天的,属上经。其它篇章大多是围绕运气七篇言病之变化的,这个言病之变化就是中医的医学理论,属下经。弄清气之通天的科学原理,捋顺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是认识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的必由之路。而认清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才能正确发展中医。

01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

1.1. 五运六气简述
五运六气是由五运和六气组成的,五运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五份,平均每一运为73.05天,一周的五分之一72°,每年初运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运五季分木火土金水固定不变,岁运是由当年的天干决定初运木火土金水的哪一行和太过不及。客运是岁运及依序向后排的每一运。以己未年金运不足为例:
六气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六份,平均每一气为60.875天,一周的六分之一60°,每年初之气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气六季分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固定不变,客之气每年按十二地支决定司天在泉,也就是按着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顺序每年退行一气。在主气三之气少阳位上的客气称之为司天,在主气终之气太阳位上的客气称之为在泉。以甲午年为例:
1.2. 五运与金星的关系中国古代是把以地球为中心观测天体在天球上的运行规律,通过“天圆地方”模型,转化到平面图上,今天笔者采用的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平面图,丝毫不影响计算。






以地球年365.25天纪年,金星的会合周期是583.92天,减去地球运行一周365.25天,583.92-365.25=218.67天;218.67×360÷365.25=215.53°,近似216°;
218.67÷3=72.89,近似一运的天数73.05;
金星与地球会合,大约8年在时空中画了一个五角星,并以二十八星宿做标记。第二次会合比第一次会合多出三个运,比地球运行两周少了两个运,见图1。

以10年为期,地球与金星会合,
第一年在1位、
第三年在2位、
第五年在3位、
第七年在4位
第九年在5位,
走完约8年一个五角星周期。


而第二年地球在A点,金星在4位、
而第四年地球在B点,金星在5位、
而第六年地球在C点,金星在1位、
而第八年地球在D点,金星在2位而第十年地球在E点,金星在3位。
这样就得出地球五运的岁运:


岁运在12345点上称太过,在ABCDE位上称不及。12345和ABCDE的顺序,是五行的相克顺序;1A2B3和C4D5E的顺序,是五行的相生顺序。看看五运推理与五气经天图(苍丹黔素玄)的对应关系:

《素问·五运行大论》: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1.3. 六气与木星、土星的关系
以太阳为中心,以地球年纪年,公转周期地球是1年、365.25天,木星是11.86年、4332.71天,土星是29.46年、10759.5天。地球与行星的会合周期,木星是398.88天,土星是378.09天。木星和土星的会合周期,19.76年、7253.45天(以土星观测木星凌日周期)。我们为了叙述方便,事先把木星和土星会合与地球连线定义为矢量轴,见图2。《素问·六节藏象论》:“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如果,以太岁纪年的话,那么,把木星的运行一周11.86地球年规定为12岁(12×360),土星运行一周的29.46年规定为30岁(30×360),基本是土星运行两周,木星运行五周,重新闭合。木土会合周期20岁,以二十八星宿分成十二宫做背景,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岁,即一元。






木星与土星会合为20岁,相当于在土星运行一周的圆周内运行240°,会合三次重新闭合。0°和720°、240°、480°是木星和土星会合点,在圆周同一侧;120°、360°、600°是木星与土星在圆周内180°相对的点。木星和土星每十年会合或相对一次,木星每运行一周12岁,减去10岁,就有2岁进入下一个十岁周期。也就是每周有六分之一角度或时间相对地后退了,对于一岁来讲就后退了六分之一角度,60天的时间,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个节气,六气中的一气,这就是每年六气客气退行一步的原因。
1.3.1. 退行一步的意义是什么呢?矢量轴原本对应的节气退行了一步,也就是说古人认为这个矢量轴就像阳光一样分季节给予地球不同的“光”照。不过这个矢量轴不像阳光那样直射,而代表的是木星和土星之间的夹角,三阴三阳分出不同的夹角。五运的原理与之相仿。所谓的五运的岁运(也叫中运),就是金星与地球会合这个“矢量轴”,在某一年中对应的二十四节气五分之一的某一运上,而把它按在初运上统管一年;所谓的六气的司天(在泉),就是木星与土星会合这个“矢量轴”(土木会合周期形成的夹角),在某一年中对应二十四节气六分之一的三(终)之气上统管上(下)半年。
1.3.2. 值得说明的是,此六段“气”是以太岁每岁360天计算的,而地球的二十四节气分成的六气是以地球年365.25天计算的,两者每一年相差5.25天、每一气相差0.875天,即六微旨大论所说的八十七刻半。然而,土木会合这个矢量轴却給两者平了差,见下表。土星会合周期378.09天,每年需多行12.84天;木星会合周期398.88天,每年需多行33.63天。上一年与下一年以20.79天的差数不断叠加递增,每六年却以124.74天的差数,再次以20.79天的差数不断叠加递增,无限循环下去。
对地球的影响应以会合视运动为准,12.0353太岁岁,含10.8622个木星会合周期(4332.71除以398.88);20.1485太岁岁,含18.1845个木星会合周期,19.1845个土星会合周期(7253.45除以398.88、378.09),相差一个土星会合周期,正好重新计算土木会合夹角,20.1485太岁岁与19.86地球年计算上相差约105天,接近两气,少阴退行到少阳,若干巧合就构成了六气模型。六气也好五运也罢,是会合星体对一个季节相对位置,尚且都是一个阈值,而不是一个点,气候转变如同模糊开关,本就无须精确到分秒。六气不以日,不以节气,不以月,而以四个节气约两个月为单位,考虑的就是误差因素,所以五运六气只能作为气候模型,不能作为气象模型。

1.4. 五运六气与太阳黑子周期摘自美国 SolarGeophysicalData中1749~2006年共258年,黑子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见图3(a),频谱见图3(b)。地球物理进展8大行星对太阳引力对比,见表1。可以发现,8大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比较,以木星为最大,金星、土星、地球基本相当,与地球比较而言,其它的几无影响。太阳黑子8.5年周期与金星和地球会合构成五角星的8年周期相近,10.0年周期与木星和土星会合或相对的9.93年周期相近,11.8年周期与木星运行一周的时间11.86年相近。而11.0年需要特殊说明一下,地球与木星会合周期是398.88天,在11.86年中会合约11次,398.88×11=4387.68天,与木星运行一周4332.71天相差无几。11年太阳黑子周期在木星近12年的周期里,对于圆周来讲就是660°,660°÷11=60°,正是六气中退行的一气。







太阳黑子周期与地球磁场变化,降水量、气温、气压和大气环流变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动植物物候,流行病的相关性,有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数据。
五运六气曾一度被当作像抽签算卦一样不具备科学性的封建迷信,遭受广泛诟病和否定。笔者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五运六气是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这一天体运动规律与太阳黑子周期相关,而太阳黑子周期又与地球电磁场、气候、物候、流行病相关,那么,中华先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大样本大数据统计分析,基于这一数学模型进行气候、物候、流行病预测的科学性就毋庸置疑了。

02五运六气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

天人合一,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内经》的人体观,不是先把人体定格为某种特定的事物,如机器,也不是追究人体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更不相信鬼神的作用,而是把人与其它各种事物同样看作是由天地所生成的客观存在。包括人在内的各种事物,由于所受天地之秉赋多少与偏颇而各有不同的形质,其中,人是所受秉赋最为全面、均衡的,《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其它事物一样,不为任何目的而来,不因任何原因而去,自生自长自消自灭。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而“尽其天年”,便是疾病。《易传·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中华先民就是这样进行科研活动的,只不过《黄帝内经》用的不是八卦,而是五运六气的天文学模型。五运六气模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疾病与天地万物规律性的大数据,把这些数据从各种角度加以数理化处理,就是理论的构建。从时间联系角度认识生理病理,这就是藏象;把这个模型拓展到人体的空间上,从空间联系角度认识生理病理,这就是经络;以五六之数为框架,把生理功能的机械联系进行分类,这就是器官;任何一个疾病都会体现在时间、空间、功能上,那么整体自洽的理论模型就必须以五六之数为基本框架,所以中医的器官只能是五藏六府,而不会有七藏八府抑或其它。《黄帝内经》依据五运六气构建的病之变化理论,其基本框架是,五运六气有如基石和脚手架,四部五论是理论的框架结构。阴阳论是结合件和基础,统领四部,贯穿于四部。四部由形器论(包括器官说和形体说)、藏象论、经络论、气化论组成,而形器论的器官说又是后三论(部)的核心,后三论(部)都与其相联系。其理论框架结构及其联系关系见下图。



2.1. 阴阳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后人说得更为浅白,《颅囟经》:“小儿为纯阳之体”,《类经图翼》引《中藏经》言:“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一切常人,分阳不尽则不死”。这是阴阳概念定义的内涵。《灵枢·阴阳系日月》:“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这是阴阳概念定义的外延。前者是一种客观存在,后者是一种方法。按着道教的做法,前者称之为先天阴阳,后者称之为后天阴阳。先天阴阳是天地、万物、变化、生长杀藏的响导,按着现代科学的说法,只有熵和负熵具有这种能力。后天阴阳可以区别对待先天阴阳的多寡,任意两者相比较,谁的阳多谁就属阳,谁的阴多谁就属阴,按着现代哲学的说法就是对立统一,数学的说法就是“+、-”号。
2.2.1. 形器论之器官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白虎通卷八·性情》:“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五行大义·卷之三·第十四论杂配·四者论配藏府》:“藏府者,由五行六气而成也。藏则有五,禀自五行,为五性。府则有六,因乎六气,是曰六情。”借用解剖名词命名,以器械、官职功能描述,符五运六气之数,采用“黑箱系统辨识法”,把身心生理病理现象进行分类,虚拟构建成五藏六府,并以精、血、脉、津、液、营卫宗气“物质”进行机械联系。用阴阳区别其内外上下偏阴偏阳。
2.2.2. 形器论之形体说 形体说就是人体任何一个可以辨认的局部,都有全身的代表点,是全身的缩影,用于诊断和治疗。因为其机制可用“精”的转输过程来说明,故也属物质机械关系。按着现代科学的说法就是人体的“全息”现象。
2.3. 藏象论 分为四象、五行、六节藏象说,是器官在阴阳统领下的时间联系机制。藏象论从时间角度,观察生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的节律现象,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与现代的“时间生物学”有共同之处,但更深刻、更实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行”的实质是代表事物周期的五个阶段,事物皆有周期或始终,故皆有五行。五行解决三个个问题,一是六淫(实则是五运风热湿燥寒,火为六气与五运合,并到热中),无论外感内伤还是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情志致病因素表现出的现象;二是生长壮老已、春夏秋冬、旦夕昼夜等等不同时间尺度的“五藏应时”。藏象,按四季分为四象藏象,按五行分为五行藏象,按六气分为六节藏象;三是,通过时序同构,“取象比类”将各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同一系统内应用其生克原理。“五运六气”又可做为藏象说的分支,在一年的尺度内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同时奠定了病机辨证论治原则。
2.4. 经络论 《灵枢·经别》:“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通过《素问·阴阳离合论》,明显可以看出是把六气通过开合枢,使三阴三阳变成了经络的表里关系,见图4。三阳经像朝阳运转,三阴经背阴运转。在构建的六经基础上又依照天五地六构建了十一经,在十一经基础上把少阴经分出一部分做厥阴经,形成十二经学说,再产生奇经八脉。经络与五藏六府相连,以十二月建十二经时,五藏六府也增加一个心包,足见五藏六府的虚拟性。经络是从空间的角度观察人体,是人体阴阳属性不同的各个空间区块,故用三阴三阳命名。经络是时间藏象在身体空间的表现,所以有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六日厥阴受之,子午流注等的时间节律。

2.5. 气化论 其中只有精、气、神、形四个概念。它是依托于前三论,把形器论、经络论、藏论中所有的生理活动结果只分为四个层面去掌握,主要用于养生。一是阐述精、气、神、形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二是阐述药食之气的转化和作用途径。张仲景严格承袭了内经模式,它用藏象论辨六气病症,用经络论辨伤寒热症,用器官说辨杂病。特别是其用药规律,都是以器官说为依据的。由于四部交织应用,每一部中都存在其他三部的概念,所以,经络或藏象辨证就可以按形器论用药。后世医家多是以经验积累为主,虽然理论上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哲学背景由道家转向儒家,理论出现了扭曲、混乱,造成了中医理论难以理解。但是经过认真辨析,仍可以在内经的四部五论框架中找到应在的位置。也就是说,虽然有各家学说的不同,中医仍然是统一的。

03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相比较,看恢复《黄帝内经》中医固有理论之必要

3.1.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测、记录、总结、建模、预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最原始的科学研究活动,至今也是最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今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舍弃这样的科学方法,只不过现代观测手段和建模方法更为先进,研究对象更为深入罢了。然而,通过《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记录的气候、物候、流行病大样本大数据观测数据来看,这种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规模之大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碎片化研究的现代科学也是望尘莫及的。
而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见不到中医使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的论述,中医似乎是从天而降神仙所授。使中医一方面遭受有识之士广泛诟病,一方面让有些人用中医装神弄鬼。

3.2. 尽管《黄帝内经》的概念都是学说,但都是具有可实证性的客观存在。如阴阳,首先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决定生死的一种机制。而《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只剩下了一个方法论的含义,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补阳补不了上,补阴补不了女,对指导临床几无意义。也造成现代中医临床靠经验,理论胡乱编的局面。
3.3. 《黄帝内经》的理论整体而自洽,而现代中医理论漏洞百出、张冠李戴。如藏府与藏象的混淆,以肾阳虚、肾阴虚为例,寒湿引起肾阳虚,火燥引起肾阴虚,直接就用风热湿燥寒犯肾,有虚证、有实证来辨证岂不更加清晰明了?这本是藏象论的事儿,用它代替藏府辨证,那么,肾藏精、精舍志,为胃之关门,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腰为肾之府,这些藏府功能失调又怎么辨证,孰阴孰阳呢?

孰优孰劣,两厢比较,还有很多很多。但这三点就足以说明,为了中医的正确发展,实有必要恢复整体自洽《黄帝内经》的理论,代替现代混乱不堪的中医理论。


04五运六气对现代科学的启示
4.1. 五运六气与太阳黑子成因目前关于黑子的成因有两个比较公认的假说,其假说之一是,太阳内部黑子自身具有强磁场,浮现到太阳表面时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下降形成暗点;其假说之二是,氢分子的大量形成,对于太阳大气和太阳黑子的物理性质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两个假说,不能解释诸如为什么会有11年磁极性转换周期(22年磁周期)问题。太阳黑子具有明显的磁场,且太阳南北两半球黑子的磁极是相反的。如果北半球处在黑子群前面的先行黑子具有正磁极的话,那么在南半球的先行黑子则具有负磁极。但同一半球黑子的极性是相同的,它们的对应关系随着黑子11年周期阳变化而相互逆转。所以根据黑子磁场极性来划分一个太阳活动整周期不是11年,而是黑子11年周期的两倍,即22年,称为磁极性转换周期,简称为太阳活动磁周期。通过对五运六气的研究,笔者提出一个太阳表面物质洋流假说,太阳表面物质做着类似于地球大气、大洋一样的环流运动。其中每一个太阳黑子周期的成因都是行星引力引发的,而11年磁极性转换周期(22年磁周期)与木土两星引力最为关切。这一原理犹如小时候玩过的一种玩具,叫拉拉哨,又叫拉绳飞陀。两绳拉开,中心的球顺时针旋转;收回,逆时针旋转。木星与土星如同两端拉绳,太阳如同中间的飞陀。行星引力不足以对太阳有所作为,但对随同太阳自旋的表面物质可以让其做流体运动,太阳黑子如同地球的洋流中的旋涡。这一假说,合理解释黑子的形成和运动轨迹。

4.2. 五运六气与太阳系发电机效应太阳风的发现是20世纪空间探测的重要发现之一,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对太阳风的物理性质有了基本了解,但是至今人们仍然不清楚太阳风是怎样起源和怎样加速的,太阳风是怎样得到等离子体的供应及能量的供应的问题是空间物理学领域中经长期研究仍悬而未决的一大基本课题。
笔者经过思考吗,笔记做如下推论:
一、太阳表面的物质,也就是带点粒子随着太阳自转做差异运动会产生垂直于它的磁场,而太阳黑子做的是旋涡运动,会产生旋涡磁场,带电粒子会在旋涡电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获得加速度。
二、按着广义相对论原理,引力是重力引起的时空弯曲,也就是电磁波弯曲。黑子旋涡磁场像个漏斗,嘴部是从光球层到色球层、日冕层的太阳磁场,体部是各个行星差异运动围成的行星际磁场。带电粒子在这个磁场中,一部分会克服太阳引力向星际发散,但大部分还是被太阳的强大引力吸附回去。按着引力权重,主要有金星与地球,木星和土星构成的行星际磁场,前者是五运,后者是六气。
三、由于行星公转速度不同,两组行星从会合到对冲,从对冲到会合,角度从0度到180度变化,磁场强度由弱变强,又从强变弱,太阳风会随之做强弱变化。由于太阳黑子是成群出现,而且具有偶极性,那么,太阳风就犹如若干股喷涌的流体,并且具有偶极性。
四、行星磁场强度、磁距与其重量、引力、自转速度成正比。以地球为例,地核、地幔、岩石圈、水圈、大气圈运动速度是不同的,所带电荷也不尽相同,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强度行星际磁场中做切割运动,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也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圈层的差异运动、星体引潮力、核聚变亦会产生磁场,这就构成了复杂的地球磁场形态。然而,太阳风是地球磁场变化影响的最大因素。通过笔者以上思考,提出天体定子与转子假说。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犹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之间的运动,使得太阳系就像一组磁流发电机,只不过不是仅仅发电,而是电磁相互转换。太阳系的电磁场不同时刻具有不同的电磁结构和强度,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造成干扰。
4.3. 五运六气与气候、物候、疾病相关的机理太阳黑子周期与气候 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太阳黑子11年周期与中国夏季气温呈明显的双振动现象,即在太阳黑子的峰、谷值年附近,夏季我国大范围气温偏低;而在峰、谷年之间的年份,我国夏季大范围气温偏高。太阳黑子峰值年影响日食形成的厄尔尼诺加强,拉尼娜减弱,谷值年相反。70~8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成正相关;60~7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成负相关;50~6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有时成正相关,有时成负相关。我国长江流域的雨量与黑子多少成正比,黄河流域则相反,雨量与黑子多少成反比。
太阳黑子周期与物候 气象工作者观测发现,每年植物发芽、开花、抽穗的时间并不相同,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有研究表明,分期播种向日葵可以避免菌核病。
太阳黑子周期与疾病  前苏联的学者研究指出,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发生后第三天和磁暴发生的当天,心血管病危对达到最高指数,表明太阳活动突然增强对心血管病人的致命威胁。尤其太阳黑子处于双周高峰期,乙脑、流脑、疟疾、钩体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有所增加。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性减少,红细胞磁化率发生变化,血粘稠性增加,易形成脑血栓、心肌梗死。使生物系统中酶的活性降低,同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蛋白多肽链断裂,从而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损伤,恶变坏死。国内亦有很多研究,如《上海预防医学 2000(7) 太阳黑子与人类疾病》《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2 人类疾病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空间科学学报 1997 太阳黑子与疾病的统计关系》《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关系的探讨》《Inner Mongol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5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传染病发病率关系的探讨》 等。
推论:行星会合周期与太阳黑子周期相关,物候(气候、动植物候、流行病)变化与太阳黑子周期相关,太阳黑子周期与太阳磁场、行星际磁场、地球磁场变化相关,笔者顺理成章地提出一个假说,物候是电磁场决定的。物候主要依赖光照,而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转化作用,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如果,太阳辐射是均匀的,那么,除却微小的误差因素,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中的每一候的候平均气温应该是相同的,不同年份中的物候也是一致的。之所以不一致,一年一个变化,是因为太阳黑子周期引起的太阳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电磁场的变化。不变的《黄帝内经》称之为主运和主气、变化的称之为客运和客气。除却人为因素,如碳排放对气候,人工生长素对植物,人工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前,“天地之气”电磁场的变化是主要因素。工业革命之后,其主要作用比重有所下降,但依旧是主要因素。微生物和人体也是物,必然表现出物候来。若说这个世界是物质构成的,倒不如说是由电磁场构成的。物质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而能量是由有波粒二象性的基本能量子构成的。从如一个光子、电子到原子、分子、有机物、星球、星系、直到整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能级,也就具有不同的电磁结构。现代生物物理学研究表明,生命体系在不同层次上具有不同的电磁特性,直到量子层面,即电磁场量子化。地球受太阳电磁场影响,人体受地球电磁场影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4.4. 五运六气与生命起源有机物所含的元素与无机物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却诞生了生命,而且是进化的?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命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地向外界汲取负熵,“生命赖负熵而活”。这其实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它的前提是已经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汲取负熵,还是不能回答,生命为什么能出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把阴和阳与熵和负熵,天之德和地之气与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寒暑迎随的磁场对等起来,就可以这样理解:太阳系从混沌走向有序,即负熵积累,达到一个临界点,地球磁场把低熵的几个元素加以结合和构型,形成了原始的有机物。随着负熵的不断增加,趋向于更加有序,若干有机分子形成具有胞膜或胞壁的细胞原核生物。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分子突变形成新的界别的原生生物,直至形成动物界最高生命形态。五运六气,即太阳系天体运动形成的电磁场结构,是生命的起源、进化、节律的主宰。它也是不断“进化”的,有序度不断增加。
4.5. 中西医的结合点《内经》的阳就是主管活着的机制;阴就是主管死亡的机制。按着薛定谔和普利高津的说法,阴阳就是熵和负熵,“生命懒负熵而活”。然而,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仍然没有解释生命为什么有生死,这就必须引进重演律和广义进化论,个体是种族生命的进化重演,种族的进化是加速的,个体的进化是减速的,才能解释生命为什么有生死。只要进化就有速度,有速度就可测量。生命的根本标志不是“新陈代谢”,也不是“繁殖” (自我复制),而是“进化”。如果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能够在技术上解决测定进化速度的方法,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就清除了,中西医结合也就水到渠成了。怎么找到这种测量方法,笔者想一定是在发育生物学中,量子场层面上。即使目前做不到,也丝毫不影响《内经》理论的自洽性,依然有效地指导医疗实践。以上研究,除了中医方法学和中医理论框架,涉及其它专业的研究不是中医专业自己所能完成的,笔者的思考也许存在瑕疵甚或错误。但中医自己把五运六气与中医理论揭示出来,吸引或主动请教其它学科学者来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西医,有无数的学科为其研究一样,中医很需要广泛的科学支持。





(转自导航中医药微信公众号)




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不要在这条死路上继续走下去,尽做无用功。  发表于 2021-3-3 23:54
2
发表于 2021-2-28 16:34: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这篇文章于建成(太白侠)很早就给我了,可惜我对于五运六气所知不多,我也转发过,没有看到回馈、反应。此文涉及面太广,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全面的予以评论。
3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0:52:1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2-28 08:34
谢谢分享。这篇文章于建成(太白侠)很早就给我了,可惜我对于五运六气所知不多,我也转发过,没有看 ...

谢谢关注、回复!
4
发表于 2021-2-28 21:36:54 | 只看该作者
笔者提出一个太阳表面物质洋流假说,太阳表面物质做着类似于地球大气、大洋一样的环流运动。
5
发表于 2021-2-28 21:38:12 | 只看该作者
从气功实验现像角度分析人体经脉系统存在结构及人体气体存在形式
在气功练法习如从静功中比较常有的一种体验现像反应是人体局部发热且都是对应对经脉位置或在经穴位置。
这种静功中热感持续时间每次最长可达数小时,热感持续天数可达数月。
有在经穴固定的热也有在经脉位置流动的热。
这种热感是在气功静坐中产生的,这种热感发热现像一定不是生理性的,人体没有运动也没有喝热水,人体不应有生理性发热。
这种气功静坐中产生的热感发热现像也不是病理性的,如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体温增加发热现像,因为练法习者根本没有感冒或其它疾病。
而这种气功静坐中产生的热却又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像或客观事实,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像。
当然产生热一般都与化学的反应分子物质化合,分解分子物质相关联。
也就是人体在练习气功有了某种非生理性的非病理性的非药物化学反应。
且人体在练习气功产生热也并不是人体结构相关化学反应,因为习气功者经脉位置或在经穴位置人体生理结构没有改变。
但是人体中还有一种就是受体分子构象它们的变化也有能量变化也有能量释放,热能释放。
气功静坐中产生的热,就很有可能是在经脉位置或在经穴位置穴受体分子构象变化的能量释放,经穴位置穴受体分子构象变化的热能释放。
6
发表于 2021-2-28 21:39:10 | 只看该作者
从气功实验现像角度分析人体经脉系统存在结构及人体气体存在形式假说
7
发表于 2021-3-1 07:56:50 | 只看该作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要验证五运六气的预测价值,古往今来已经有许多人进行了千万次,总体来看,没有被认可。武汉疫情发生前,也有人预测到2000年可能发生疾病大流行,似乎也没有被认可。
8
发表于 2021-3-1 10:50:03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看不大明白,只是在恢复《黄帝内经》中医固有理论之必要这一节有所同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8:46 , Processed in 0.0988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