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平和是养生的起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3 19:0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color=#006600]平和是养生的起步
   1.打开心锁,放平和出山。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自己 不锁自己,天下没有困死人的牢笼。想想生活中的事,一 些人心中之苦常常是木匠造枷自作自受:没有恋人想恋人,结婚之后吵闹终生;没有子女想子 女,生子不孝则成了掘墓人;没有官职痛苦,有了职务宠辱皆惊更加痛苦;没有钱痛苦,有了钱 后忘乎所以贻患无穷,等等。这些状况皆因不悟所致,属于为自己制造痛苦。我认识一位老省 委书记,他在文化革命中曾被打成“61个叛徒”之一,每当批斗会时,他便进入了气功状态,一 场 折磨下来,别人精疲力尽,他反倒红光满面。所以,文化革命结束后,他精神饱满地上任,其身 心状况令人赞羡不已。分析此君,给人以启示:文化革命中的大气候对多数人来说均如大锁, 但由于此君心中没锁,所以始终未被困住。想想现今,再有难处也远不及文化革命中的一些人 受害之苦。所以,打开心中锁,放平和出山,才合乎天地运行的法则。?
  天地平和无焦无虑,因而能长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成败毁誉,都不影响平和宁静 ,做到来去自如,乐天知命,才能谈养生。《论语》记载,有一个叫子文的人,是楚国的上卿,执 政者。他三次当令尹,没有喜悦的颜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表现出愤怒。其心胸宽大的长者 度量,与患得患失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有一个佛学故事说:一位僧人替一家施主做法事,事后主人发现家中丢失20两白银,便怀 疑和尚所为,气势汹汹到庙中索取。和尚明白来意后,取出20两银子说:“施主请把银两拿走 。”这人接过银子怒气冲冲回到家中,其弟才告知,昨天因事情紧急,拿走银子而未及交待。 他听后恍然大悟,万分羞愧,急忙到庙中送还银两,向僧人连连道歉。和尚接过银子只说了一 句话:“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然后送客关门。和尚所为是对的。一个有口皆碑的大师,被 诬偷银,双方皆无证据,有口难辩。与其对薄公堂,只能是事出  有因,查无实据,引起众人猜疑 。既然钱是身外之物,无须恋之,让它去吧!顺其自然必有其果。?
上面两个人物,一个在名利场,一个在空门,两人内心的平和是相同的。更令人深思的是, 和尚因心中无锁,外界的变化,丝毫不影响其心中的平和。相比之下,再看我们身边的儿女情 长之苦,追逐名利之累,应有所悟。?
  在生活中,寻配偶,乃人之常情,但须志同道合,反之,则如同早进坟墓。所以,没有合适人 选 ,急有何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倘若有人晚年才寻到知已,比 早早戴上婚姻枷锁而熬煎一生的人更幸福。?
  盼子女成材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未必所有的子女都能成材。六祖慧能法师说:“ 如来,如来,本来如是。”给了冶炼温度,炼出金子的是因为它本质是金;炼出铁的是因为它本 质 是铁。强要将铁炼成金是妄想;欲把金炼成铁也是徒劳。所以,对子女不必操持过细,他们的 事业、婚姻也很难被父母所左右,父母除为他们提供正常长身体和学习的条件外,主要应让他 们懂得和掌握人生的大道理,足矣。?
  想做官不是坏事。人民把权力交给你,你以自己的德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过任 人评说,自己做到宠辱不惊,又哪会有苦恼可言。反之,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甚至像历史上的 奸臣那样口是心非,争权夺利,欺上压下,坏事做绝,到头来只能以苦恼告终,万劫不复。?
  赚钱无可非议。商品经济社会之中,公平的商品交换获得利润实属正常。“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有钱不为钱所奴,用之得当,造福于社会,定会轻松自在。否则,钱财会变成相应的 枷锁。?
  2.赶走奢欲,给平和让位。人有实欲和虚欲之分。孟子讲: “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食乃维持生命,色乃繁衍生命 。此二欲属实欲,但也应适可而止。其他欲望为虚欲,随缘而得,不可强求。我曾听说一人,他 是西北某县政府的一位小车司机,四十余岁,药王孙思邈的同乡。此人闲时便读中国古代经典 ,谈论人生哲理,学问高深而透彻,可他并未产生过多虚欲,一直安于本职工作。问其原由,答 曰:“我侍候过许多领导,似看了许多场戏,戏后品味,更加珍惜我的现状。我工作稳定,家有 贤妻,又生儿育女,足矣。知足常乐。”这位司机的处世之道朴实而深邃,他将虚欲看得淡而 无味,所以他生活得有滋有味。相反有些人把虚欲看得过重,终被虚欲所害。据朋友介绍,他 工作单位有一位处长,在上报提升副厅局级过程中,发现已患肝炎,夫妻俩商量,为不影响提升 而隐瞒病情,我朋友善意提醒:“处长,你近来脸色不好,是否到医院检查一下。”他怒目而视 道:“这个时候,请别开这样的玩笑,我身体非常好,比你们都早来晚走嘛!”当提升命令下来 时,他当场昏倒在礼堂,送医院检查已肝癌晚期,两个月之后死去,临终前对妻子讲:“你们今 后可以享受厅局级家属的待遇了。”可见,执著地追求“有”,结果是无。道家讲“有即无, 无即 有”;佛家讲“色即空,空即色”。本例中所提之人虚欲过重,其结果可怜、可悲、可叹。?
  一次,佛祖释迦牟尼见一善良的男青年躺在草地上望星星和月亮,便问:“你在想什么?” 青年说:“想挣很多钱。”佛祖问:“挣了钱干什么?”青年说:“盖座漂亮的房子。”佛祖问 :“盖了房子以后呢?”青年说:“娶个漂亮的姑娘,再生几个孩子。”佛祖问:“再以后呢?” 青年说:“我就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和月亮。”佛祖说:“你现在不就是在看星星和月亮吗?” ?
  老子讲:“与世无争,天下莫能与其争。”奢欲往往引起纷争耗费精力,常常未能如愿而 身先亡。《菜根谭》也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福境祸区,皆由念想造成。释迦牟尼则讲:“ 利欲炽燃即是火坑,贪念沉溺便为火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人的念想 不同,看待自身所处的境遇就有差别。观身边之事即可了然,富贵之人常受奉承,便觉得自己 可敬可爱,却不知人家只是奉承其权势、地位而已;贫困之人常被侮辱,侮辱的也只是贫困和 寒酸罢了。既然人被尊崇和轻视的不是人本身,而是身外之物,那么应该得之不足为喜,失之 不足为忧。何必为此去争,何必让它占据了心中的平和之位呢??
  3.静心去躁,还平和本原。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静之道。老子讲:“静为躁君,重为轻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 离辎重。”人只有心静,才能去躁,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水面静,映出的月亮是完整的。 心静才可接受宇宙的良好信息和能量。有人常怨:“身边烦事太多,何以入静。”实际上,烦 恼生于不悟。公元676年正月初八,广州广孝寺印宗法师讲经,两个和尚为风幡之动而争,一个 讲是风在动,另一个讲是幡在动。寺内居士慧能站起来讲:“风未动,幡也未动,而是你们的心 在动。”慧能从观察事物的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一个道理:心静而专注听经,不应感觉到风幡 在动;心猿意马,精力未放在听经上,才会看到风幡的动。在生活之中,一些人由于不懂得自然 的松静之道,才会为周围之事烦躁。人出世赤条条,谢世赤裸裸,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又为何 让虚幻的东西迷住双眼而为此烦恼呢?心静则安。禅宗六祖慧能牢记五祖弘忍的告诫,为了 避免佛家内讧,持衣钵远离寺院南行,在广孝寺隐名15年,每日干粗活,在师父规定之日,才公 开佛家宗师身份。他的心是何等的静啊!真是一静去百愁,静在苦中乐。?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应与大自然同样松静才是平和的本原。我们常见达摩祖师脚 踏一芦苇渡江的画像,他须发飘扬,身心松静,与天地融为一体,此时的芦苇只是可视的载体, 而真正渡祖师过江的,是他的心。心通天地,人即天地,天地间任何事物也奈何我不得。《临 济录》里记载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晚上,大含和尚一个人在读书,一强盗持刀闯进屋内。和 尚平静地问:“你来要东西,还是索命?”强盗说:“要钱。”和尚顺手从怀中取出钱袋,扔给 强盗,说:“全拿去吧。”说完又看书去了。强盗拿钱正欲逃窜,和尚大声喊道,“等一等,出 去时把门关好。”呆若木鸡的强盗,突然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跑了。此强盗事后对人说:“我打 家劫舍,历尽风险十几年,从未像这次吓得魂飞胆破。”?
  有人讲,我身处闹世,何以自静?我什么事情都放不下心,就连儿女子孙在外面的安全也经 常担心。其实担心也罢,不担心也罢,亲人即便在外发生意外,家中人也阻止不了,担心又有何 用。老子讲:“言多数穷,不如守中。”没有意义的事做多了,反而会把自己耗尽,倒不如静守 心房,顺乎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场,此场静,周围乱也变静;此场乱,周围静也变乱。 所以担心出门在外的亲人,倒不如静祝其一路平安。?
  在我人生旅途中,曾遇到一位真正平和之人,我称他为做人的恩师。他进入2000年 时83岁,是原海军政委李耀文上将。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年被称为“山东四大才子 ”之一。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周恩来总理的指派到外交部主持工作,保护了一大批干部。他 工作过的地方,人们对他有口皆碑,无不敬佩。他完整地体现了“禁口,修身,齐家, 治 国,平天下”这一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仅举一例,便可知其全貌。李耀文有条家规, 子女们对身边工作人员要称“叔叔”。如果子女与战士因某件事发生争论,李耀文会召集全 家开会,要求子女给二十几岁的战士鞠躬致歉。我不知道李耀文的子女是否与战士发生过矛 盾,但仅这条家规,已于无声处响惊雷,可引起权贵、富豪们的深思。我每当想起此事,常 常感慨不已。可这只是李耀文上将平和写人生,真心修德性诸多故事中的一个。我之所以不敢不律己,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受李耀文上将人格力量强烈的感染。我没有福分在周恩来总理 身边呆过一刻,但我有幸受到李耀文上将人生的教诲,如此善缘三生受用。?
  人的浮躁往往因身体不适所致。平日里常有一些官员和企业家到笔者办公室叙说苦恼, 以求解决办法。笔者告诉他们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调养身体。因为天人是合一的,人在一定时 空下的身体和处境是相对应的。例如:某证券公司的总经理托人请笔者到他的办公室,笔者告 诉他肝络不畅,公司的副职们不服从他领导。他很惊讶。原来筹备这家公司时,他在机关做人 事处长,所以参加筹备的副总们对这位开业后调来的一把手不买帐。?
  类似的情况很多。凡听劝的人,心平气和,静心调养身体,他们会奇怪地发现周围的情况变了,变得令人欣慰。?
  这就是“场效应”,是一种客观实在。知晓者受益。?
  这些事说明,人与人之间生物场是相互勾通和影响的。至于这种场效应是什么道理,目前 还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就像牛顿研究了一辈子力学,但他无法回答,推动地球旋转的力究竟来 自何方一样。?
  这些疑难的问题留给科学家吧,我们从养生的角度,只要了解静心去躁,还人平和之本原, 打牢养生的基础,这已足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22:43 , Processed in 0.1035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