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妇科辨证处方口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0 16:2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妇科辨证处方口诀

女科治疗大如男,所异带乳经孕产。
月经先两补清丹,经后温艾乌补元。
先后无定固逍散,过多保失举元煎。
过少滋归桃导痰,经延桃失两二丸。
经间出血瘀逐止,湿清阴虚两二丸。
痛经可分五六般,温经少腹治胞寒。
膈下逐瘀注清热,气血圣愈肾调肝。
闭经五种分二三,气血人养肝归丸。
阴虚血燥用一阴,血府逐瘀佛导痰。
六种崩漏清保煎,左右归固四失散。
经行泄泻参四健,经行吐衄顺清肝。
绝经前后左右理,带下五止知内完。
产后血晕参夺命,腹痛肠宁生化堪。
恶露不绝生保补,产后身痛独寄寒。
血虚黄芪桂五用,肾虚养荣壮骨煎。
产后发热荆外感,解读生化虚八珍。
恶阻香砂治胃虚,不和苏胡痰小半。
胎漏血热加味阿,气虚固益肾寿丸。
不安肾虚寿胎可,血虚苎根气举元。
血热保阴伤加圣,徵瘕桂枝茯苓丸。
滑胎补固或泰盘,子肿白真四天仙。
子淋阴虚知柏地,火导湿热加五散。
难产催生难产方,徵瘕开二桂香丸。
阴虚知龙虫萆薢,不孕少毓玉启丸。
劝君用心牢牢记,女科九十七病完。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6:27:24 | 只看该作者
妇科三字经

  月经病
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
经先期,热与虚。补中汤,气虚与。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经后期,寒虚滞。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经愆期,气血伤。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期延长,瘀虚热。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
经量多,虚与热。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经量少,虚与痰。滋血汤,血虚予。桃四物,血瘀逐。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
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谷不化,参苓术。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
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
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
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血热者,分虚实;滋虚热,保阴煎;清实热,用固经。肾虚者,分阴阳;左右归,快煎尝。脾虚漏,益气摄;宜固本,止崩汤。血瘀者,小腹痛;四物予,失笑散。
7.绝经前后诸症
经断期,诸症异;易烦怒,昏眩悸;手心热,腰痛戚。因肾虚,辨阴阳,左右归,亦煎尝。

带下病
带下病,任带损;湿为患,内外分;因外感,或内生;脾失运,肾失固。脾虚者,白带淋;完带汤,健且升。肾阳虚,带清冷;内补丸,下元温。肾阴虚,带赤白;柏地黄,虚火滋。湿热侵,带浊浑;止带方,湿热清。有热毒,带腐臭;味毒饮,毒热解。

妊娠病
1.恶阻
恶阻发,孕之初;头眩晕,食即吐;胃气逆,冲脉究。若胃虚,脘闷胀,倦思睡,六君良。因肝热,酸水长,胸胁满,苏连汤;痰滞者,心悸漾,呕痰涎,夏苓汤。
2.胎动不安、胎漏、滑胎
胎不安,漏下频,小腹坠,腰俊甚;调气血,固冲任。若肾虚,尿频遗,寿胎丸,强腰膝;固冲丸,滑胎宜。若气虚,神委糜,血色淡,举元益。固益汤,漏下止;磐石散,坠胎安。因血热,色红鲜,烦且渴,保阴煎;止胞漏,阿胶加。若血虚,黄肿颐;苎麻汤,坠下已。因外伤,跌仆闪,胎气损,圣愈痊。素徽痼,瘀胞阻;摄养失,桂茯丸。
3.子肿
子肿病,气水辨,察肤色,视凹陷,温脾肾行气先。脾虚者,大便溏,白术散,健脾阳。肾虚者,腰酸恙,下肢冷,真武汤。气滞者,胸闷胀,天仙藤,为散尝。
4.子淋
于淋病,小便频,点滴下,疼痛甚;气不化,水不行,勿大利,宜清润。阴虚者,两颧红,烦不寐,知柏祟。实热者,尿热痛,口渴苦,导赤宗。湿热注,尿黄赤,渴不饮,加五淋。
5.难产
难产者,有多样;生理异,手术良;胎不正,早查防;气血乖,调和量。虚弱者,微痛胀,面苍白,难产方。若瘀滞,剧痛样,催生饮,行则昌。

产后病★
1.产后血晕
产后晕,眩晕昏,或呕吐,或口噤;虚与瘀,两病因;速急救,促清醒;可针灸,可醋熏。属血虚,恶寒多,面苍白,冷汗作;补血加,独参妥。属血瘀,恶露少,腹拒按,喘促貌;夺命散,补兼消。
2.产后腹、身痛
产后痛,称儿枕;运行滞,疼痛生。因血虚,朽痛吟,且喜按,耳中鸣;肠宁汤,建中增。因血瘀,小腹痛,多拒按,得热松;生化汤,祛瘀通。又身痛,寒与虚;风寒痛,独寄生;血虚痛,芪桂五;肾虚痛,壮肾汤。
3.恶露不绝
恶露淋,责冲任;热虚瘀,三病因。气虚者,色淡红,多而稀,益气宗。血热者,色红鲜,稠且臭,保阴煎。血瘀者,色紫黯,少腹痛,生化汤。
4.产后发热
产后热,阴血亏;阳浮散,腠理脆,邪易侵,虚瘀随;调气血,和营卫。因血虚,身热微,眩晕悸,八珍类。因血瘀,腹痛胀,下血块,生化汤。因外感,头痛强,用四物,加荆防。染邪毒,寒热战,施解毒,活血汤。

妇科杂病★
1.癥瘕
徽瘕病,结块生;妇易患,瘀滞成;徽坚硬,瘕无形;辨气血,论久新。气滞者,时聚散,无定处,香棱丸。血瘀者,痛拒按;桂苓先,縻虫丸。痰湿者,脘痞闷;二陈汤,开郁良。
2.不孕
不孕症,责肝肾,气血乖,冲任寻。因肾阳,小便清,腰腿软,毓麟温。因肾阴,面萎黄,经量少,养精汤。因肝郁,乳房胀,经愆期,开郁汤。因痰湿,形肥胖,白带多,启宫方。因瘀血,经后期;小腹痛,腹逐汤。
3.阴痒
阴痒者,甚或痛,出黄水,白带凶;湿热蕴,染病虫;渗湿汤,龙胆从;肝肾阴,虚为痒;柏地黄;滋止痊。外熏洗,效更宏;蛇床方,损痒宗。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6:30:30 | 只看该作者
妇科对症处方要诀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
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
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槐花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
五、月经过少
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
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
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
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三、恶露不绝
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
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
五、产后身痛
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3)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
四、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
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
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胡黄连汤
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茯苓汤
二、胎漏
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
三、胎动不安
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
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
四、滑胎
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四物汤
六、子淋
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难产
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
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

妇科杂病
一、徵瘕
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
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开郁二陈汤
三、阴痒
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
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 汤
二、不孕症
1)肾虚: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调补冲任-毓麟归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
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
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6:31:1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妇科重点

1.胞宫西医称子宫,阴户称外阴,玉门称阴道口,阴道称阴道,子门称子宫颈口。

2.妇女生理特点: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和哺乳。月经产生是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又称“月事、月水、月信”妊娠:从怀孕到分娩这个阶段。妊娠的生理现象:停经、脉滑、早孕反应、乳房变化、小腹膨胀。妇女疾病的因素:寒热湿邪、痰饮瘀血、情志因素、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调、劳逸过度、跌仆损伤。妇科疾病的病理: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二脉损伤。恶露:新产后有余血浊液从子宫通过阴道排出.

3.月经病:是以月经的期、质、色、量发生异常,或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劳倦,并与体质因素有关。主要机理: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以治本。

4.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周两潮,连续两个月期以上者。西医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病因病机:气虚,血热。治疗原则:虚者补之,热者清之。以安冲为大法。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冲调经--补中益气汤;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肝郁化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5.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或40-50日一行,甚或3-5个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西医称月经稀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气滞和实寒。发病机理:虚则精血不足,冲任不冲;实则邪气阻滞,冲任不畅。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大补元煎;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归脾汤;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经;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6.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提前或延后7日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本病以月经周期絮乱为特征。月经先后无定期与崩漏鉴别:崩漏为周期、经期和经量异常,而月经先后无定期为周期不定,经期,经量基本正常。病因病机:肾虚、肝郁。治疗原则:疏肝补肾,调理冲任。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7.月经过多: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超过正常的月经量者。与崩漏的鉴别:崩漏在阴道大量出血时症状与月经过多相似,但崩漏的出血无周期性同时伴有经期延长,淋沥日久不能自然停止,而月经过多有周期性,且出血会自然停止。病理特点:经量明显增多,在一定时间内自然停止。病因病机:气虚、血热和血瘀。治疗原则:经期止血为主以治标,经后固冲为主以治本。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

8.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于,或经期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特点:经量明显减少。病因病机:肾虚、血虚、痰湿和血瘀。治疗宜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9.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了7天以上,甚或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者。病因病机:气虚、虚热和血瘀。气虚证--补气摄血调经--举元煎;虚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10.经间期出血:凡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周期性少量出血者。西医称排卵期出血。病因病机:肾阴虚、湿热、血瘀。治疗大法:以调摄冲任阴阳平衡。肾阴虚证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湿热证 --清热利湿止血--清肝止淋汤、血瘀证 --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11.闭经: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排除生理性停经者。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病因病机:肝肾不足、阴虚血燥、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治疗原则: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肝肾不足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二至丸;气血虚弱证 --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气滞血瘀证 --活血理气,祛瘀通经--血付逐瘀汤;痰湿阻滞证 --豁痰除湿,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12.崩漏:经血非时暴下如注或淋沥不尽者。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崩”也称“崩中”;来势缓慢,出血量少淋沥不断者称“漏”又称“漏下”。西医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尤其是无排卵型) 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血热.血瘀。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应以塞流为主,以防止气随血脱,止血方法有固气止血,、收敛止血。治漏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佐以塞流,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对青春期患者,宜补肾气,益冲任为主;对生育期患者,重在疏肝扶脾以调冲任;对更年期患者,则主要滋肾补脾以调固冲任。赛流、澄源、复旧三法分步论治,但又不可截然分开,宜灵活变通,流赛需兼澄源,澄源需兼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但不忘澄源。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肾气虚证――补肾益精,固冲止血――加减苁菟丝子丸;脾虚证---健脾益气,补脾摄血--固冲汤;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阴虚血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四物汤合失笑散。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6:32:14 | 只看该作者
13.痛经: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病因病机:肝肾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治疗原则:调理胞宫,冲任气血。治法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肝肾亏损证--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14.带下病: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病因病机:脾虚、肾虚、湿热下注、湿毒。西医称生殖器炎症(宫颈炎、阴道炎)、肿瘤。主要致病因素:湿邪。治则:祛湿。 治疗原则:健脾、升阳、除湿。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固涩止带--内补丸;肾阴虚证--滋阴清热止带--知柏地黄丸;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湿毒蕴结证--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15.妊娠病:在妊娠期间(40周) ,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妊娠病,亦称胎前病。发病机理:阴虚阳亢、肾虚不固、脾虚血少、胎阻气机。治疗原则:治病与安胎并举。胎安具体治疗大法:补肾、健脾、疏肝。

16.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人即吐者,又称“子病”、“阻病”,西医学称妊娠剧吐。病因病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主要机理: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治疗大法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

17.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亦称“胞漏”或“漏胎”。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又称“胎气不安”。西医学称先兆流产、先兆早产。病因病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外伤。主要机理: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肾虚证--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固冲安胎--胎元饮;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外伤证--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18.滑胎:凡堕胎、小产连续自然发生3次以上者,亦称“数堕胎”。西医学称习惯性流产。病因病机:肾气亏损、气血两虚。主要机理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治疗原则:虚则补之。肾气亏损证--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调经安胎--泰山磐石散。

19.产后病: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发病机理: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元气不固。病理特点:多虚多瘀。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三审:审小腹痛与不痛,审大便通与不通,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三急:呕吐、盗汗、泄泻。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过利小便。

20.恶露不绝: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西医称产褥感染、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发病机理: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本病辨证应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别寒、热、虚、实。治疗原则:虚者补之、瘀者攻之、热者清之。气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止血--补中益气汤;血热证--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保阴煎;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归经--生化汤。

21.妇科杂病:凡不属经、带、胎、产疾病范围,而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病因病机: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脏阴亏少,情志不调;禀赋不足,气血虚弱。  妇科杂病治疗必须以脏腑、经络、气血为核心。

22.不孕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古称前者为“全不产”,后者为“断绪”。病因病机:肾虚、肝郁、痰湿、血瘀。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肝郁证---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开郁种玉汤;痰湿证--燥湿化痰,理气调经--苍附导痰丸;血瘀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

23.妇人腹痛:妇女不在行经、妊娠期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与宫外孕鉴别:宫外孕多有停经史,突然撕裂样剧痛,自一侧开始向全腹扩散,多有休克,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液,妊娠实验阳性,超声显像一侧附件低回声区,其内或有妊娠囊。病因病机:肾阳虚、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结。主要机理;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治疗原则:虚者宜补而调之,实者应行而通之。肾阳虚证--温肾助阳,暖宫止痛--温胞饮;血虚虚弱证--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人参养荣汤;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血府逐瘀汤;寒湿凝滞证--散寒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24.阴痒:妇女外阴及阴道内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病因病机:肝肾阴虚、湿虫滋生、肝经湿热。治疗原则:治外必本诸内。肝肾阴虚证--滋阴降火,调补肝肾--知柏地黄汤;肝经湿热证--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湿虫滋生证--清热利湿,杀虫止痒--萆藓渗湿汤。

25.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病因病机: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虚。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谅血化瘀--解毒活血汤;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防四物汤;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化生汤;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12:32 , Processed in 0.1004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