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1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5 09:3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条
【原文】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词解】
  尊荣人:即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
【释义】
  凡是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外表虽然丰盛,实则筋骨脆弱,腠理不固,抗御病邪的能力薄弱;平素无事多思,卧时难以入眠辗转劝摇。稍有劳动,即体疲汗出,阳气更虚,虽感受微风,亦能引起疾病。由此可见,血痹的形成,内以卫阳不足为主因,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所致。
  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是气虚血行不畅的反映;脉紧为外受风寒之征。由于受邪较浅,所以紧脉只出现于寸口和关上。血痹既然是血行不畅之因,实则由于阳气痹阻,所以用针刺法以引动阳气,阳气畅行则邪气去,邪去则脉和而不紧。如此,则血痹可愈。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血痹的病因和脉象。
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14:52:03 | 只看该作者
        转载百度

  血痹
         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使皮肤因缺血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祖国医学认为血痹是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答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诸病源候论》卷一:“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
3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14:5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7-4 02:39 编辑

          辨证施治
1.脾肾阳虚
       证候:遇寒则四肢冷甚,指趾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肢体麻木疼痛,腰膝酸软发凉,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则:益气温经,和营通络。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药:黄芪、桂枝、白芍、丹参、细辛、炙甘草、生姜。备选方:右归丸,适用于偏肾阳不足者,方药:制附子、桂枝、淫羊藿、菟丝子、山茱萸、鹿角胶、枸杞子。若肌肤甲错者,加红花、地鳖虫;皮肤溃疡者,加蒲公英;脾虚泄者加云苓、白术;寒邪重者,加干姜、小茴香;气机阻滞,加木香、陈皮。
       本证虽以阳气亏虚为主,相当于疾病的早期,阳虚则鼓动无力,易致气机阻滞,血行迟缓,而使脉络闭阻,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在温经同时可酌加调理气血之剂。
2.阳虚寒凝
       证候:手足厥寒,指尖有如白蜡,继则青紫,伴头晕目眩,形寒怕冷,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则: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方药: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通草、吴茱萸、甘草。备选方:温经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组成:当归、吴茱萸、白芍、川芎、人参、桂枝、丹皮、甘草。
      若肢端皮肤苍白,发凉,伴冷痛麻木,而无发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者。阳和汤加减。
      若寒重拘挛疼痛者,加川乌、蜈蚣;手指疼痛者,加片姜黄、制乳没;畏寒甚者,加附片、肉桂;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地龙。
        本型以阳虚为本,寒邪阻络为标,临证时应注意标本兼治,扶正而不忘祛邪,祛邪亦不可伤正;虽以阳虚为本,但不宜纯用辛热之品温阳祛寒,因此类证型多伴阴血之不足,故应以温经散寒为其大要,使阳气温通,去经络中寒邪;;另外要中病即止,不宜过剂。
  3.气滞血瘀
          证候:四肢痹痛,肢末端青紫,局部发凉,疼痛明显者,舌质紫黯,苔薄白,脉弦迟或涩。治则: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2)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3)方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延胡索、郁金。
       ( 4)备选方:身痛逐瘀汤,适用于气血痹阻经络者。
          伴有气虚乏力,可加黄芪、党参;病在下肢,以足趾为患者,加牛膝、益母草;血瘀肢痛较甚者,加乳香、没药、血竭、丹参。
        本型多因情绪波动或受寒而使得脉络瘀滞加重,从而使病情加重,在治疗时要注意有无诱因,若有诱因存在,应去除诱因而缓解病情;要注重理气药与祛瘀药适当配伍,气行则血行之故也;;临证时酌加引经药,以使药效达于病所,若痛在上肢,多予桔梗、桑枝等引药上行,如痛在下肢,则加川牛膝、益母草等引药下行。
  4.气虚血瘀
         证候:肢体持续青紫、发凉、麻木、胀痛,舌紫黯有瘀点,脉沉细或涩者。治则:益气活血,温经通脉。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黄芪、当归、党参、桂枝、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备选方:丹参通脉汤,适于阳气大虚,气血瘀阻。组成:丹参、赤芍、当归、鸡血藤、川芎、桂枝、片姜黄、三棱、莪术、肉桂。
         皮肤脱屑或增厚紫黯者,可酌加红花、地鳖虫;倦怠食少者,加白术、焦山楂等。补阳还五汤应用时黄芪用量宜大,开始可用小剂量,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加大剂量;;在补气活血通络基础上可酌加理气之品,以使补气而不阻滞气机。
5.瘀热阻络
           证候:肢端潮红,皮肤温度上升,伴肿胀疼痛,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方:济生解毒汤加减。             方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当归、赤芍、玄参、桃仁、红花。备选方:桑络汤加减:桑枝、络石藤、赤芍、忍冬藤、木瓜、蚕沙、防己、薏苡仁、全蝎。四妙勇安汤:适用于本病的终末期,患肢末端肿胀发红,灼热疼痛,并发生溃疡、坏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金银花、玄参、当归、丹参、赤芍、蒲公英、黄柏、苍术、益母草、生薏苡仁、王不留行、甘草。

          热毒较甚,可加野菊花、板蓝根;血瘀痛甚者加乳香、没药、丹参;皮肤溃疡者,加蒲公英、天花粉。临床运用,应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使用,若热毒甚者,温补之品应慎用,免犯“实实”之戒。



转载百度
         肌痹为五体痹之一,凡风寒湿、热毒等邪侵淫肌肉,闭阻脉络,气滞血瘀,出现一处或多处肌肉疼痛,麻木不仁,甚至肌肉萎缩,疲软无力,手足不随,谓之肌痹。肌痹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重症肌无力、流感病毒引起的肌炎,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病。
      
病因病机

        肌痹的外因是风寒湿邪痹阻脉络、肌腠。内因是脾虚,气血不足,不能荣养肌腠,是一个虚实夹杂性病理机转。

        2019,7,4
        八纲辨证中的虚证,是虚劳的再抽象,再分割,再还原。八纲辨证中的虚证分为阴阳气血与五脏相匹配,而虚劳则是虚实夹杂,是实证之后,在新的平衡之下,虚证的临床表现再次突显出来了,因此是虚实夹杂,与再抽象出来的、单纯的虚证不同。单纯的虚证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临床上经常见到的是虚实夹杂或者两个脏腑皆虚的符合虚证。虚劳,要联系八纲辨证与脏腑虚证,共同考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2:07 , Processed in 0.0538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