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103篇 协同学(2)— 关于《协同学》内容的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7 12:4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03篇  协同学(2)— 关于《协同学》内容的介绍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说明》:下面内容为网上下栽:
第一部分
协同学亦称协同论或协和学,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协同论的创始人哈肯说过,他把这个学科称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
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的或自然界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宏观的或微观的系统等等,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却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协同论则是在研究事物从旧结构转变为新结构的机理的共同规律上形成和发展的,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类比对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并推广到广泛的领域。它基于“很多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的原理,设想在跨学科领域内,考察其类似性以探求其规律。哈肯在阐述协同论时讲道:“我们现在好象在大山脚下从不同的两边挖一条隧道,这个大山至今把不同的学科分隔开,尤其是把‘软’科学和‘硬’科学分隔开。”
协同学的创立者,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旽aken)。1971年他提出协同的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发表了《协同学导论》,还著有《高等协同学》等等。
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其中也包括通常的社会现象,如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部门间关系的协调,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作用,以及系统中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等。协同论指出,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协作,这种系统会研究内容,可以概括地认为是研究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各种系统的发展演变,探讨其转变所遵守的共同规律。应用协同论方法,可以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类比拓宽于其它学科,为探索未知领域提供有效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找出影响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而发挥系统内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哈肯在协同论中,描述了临界点附近的行为,阐述了慢变量支配原则和序参量概念,认为事物的演化受序参量的控制,演化的最终结构和有序程度决定于序参量。不同的系统序参量的物理意义也不同。比如,在激光系统中,光场强度就是序参量。在化学反应中,取浓度或粒子数为参序量。在社会学和管理学中,为了描述宏观量,采用“测验”、调研或投票表决等方式来反映对某项“意见”的反对或赞同。此时,反对或赞成的人数就可作为序参量。序参量的大小可以用来标志宏观有序的程度,当系统是无序时,序参量为零。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序参量也变化,当到达临界点时,序参量增长到最大,此时出现了一种宏观有序的有组织的结构。
协同论指出,一方面,对于一种模型,随着参数、边界条件的不同以及涨落的作用,所得到的图样可能很不相同;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很不相同的系统,却可以产生相同的图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形态发生过程的不同模型可以导致相同的图样。在每一种情况下,都可能存在生成同样图样的一大类模型。
协同论揭示了物态变化的普遍程式:“旧结构 不稳定性 新结构”,即随机“力”和决定论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系统从它们的旧状态驱动到新组态,并且确定应实现的那个新组态。由于协同论把它的研究领域扩展到许多学科,并且试图对似乎完全不同的学科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促进”,无疑,协同论就成为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协同论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它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管理科学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比如我们常常无法描述一个个体的命运,但却能够通过协同论去探求群体的“客观”性质。又如,针对合作效应和组织现象能够解决一些系统的复杂性问题,可以应用协同论去建立一个协调的组织系统以实现工作的目标。协同论应用于生物群体关系,可将物种间的关系分成三种情况:1,竞争关系;2,捕食关系;3,共生关系。每种关系都必须使各种生物因子保持协调消长和动态平衡,才能适应环境而生存,协同论应用于生物形态学,提出形态形成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某些化学物质的扩散与反应形成一种“形态源场”,由形态源场支配基因引起细胞分化而形成生物机体。由于协同论强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类似,因此它试图以远离热动平衡的物理系统或化学系统来类比和处理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所以协同论除设计了许多物理、化学的模型外,还设计了许多生灭过程、生态群体网络和社会现象模型。象“社会舆论模型”、“生态群体模型”、“经络模型”、“人口动力模型”、“捕食者----被捕食者系统模型”、“形态形成模型”等等。协同论还探讨了人的大脑中化学图样的形成和求知过程与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模型等。
此外,哈肯提出了“功能结构”的概念。认为功能和结构是互相依存的,当能流或物质流被切断的时候,所考虑的物理和化学系统要失去自己的结构;但是大多数生物系统的结构却能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样生物系统颇象是把无耗散结构和耗散结构组合起来了。他还进一步提出,生物系统是有一定的“目的”的,所以把它看作“功能结构”更为合适。
自然,协同论的领域与许多学科有关,它的一些理论是建立在多学科联系的基础上的(如动力系统理论和统计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因此协同论的发展与许多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并且正在形成自己的跨学科框架。协同论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尽管它已经取得许多重大应用研究成果,但是有时所应用的还只是一些定性的现象,处理方法也较粗糙。但毫无疑问,协同论的出现是现代系统思想的发展,它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http://mengyungs.nease.net/1dxwl/d7pfzxt/28.5.htm
第二部分
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协同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共同工作。
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60年代初,激光刚一问世哈肯就注意到激光的重要性,并立即进行系统的激光理论研究。
在深入研究激光理论的过程中,哈肯发现在合作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更为深刻的普遍规律。他在1970年出版的《激光理论》一书中多处提到不稳定性,为后来的协同学准备了条件。
1969年哈肯首次提出协同学这一名称,并于1971年与格雷厄姆合作撰文介绍了协同学。1972年在联邦德国埃尔姆召开第一届国际协同学会议。1973年这次国际会议论文集《协同学》出版,协同学随之诞生。1977年以来,协同学进一步研究从有序到混沌的演化规律。1979年前后联邦德国生物物理学家艾根将协同学的研究对象扩大到生物分子方面。
协同学研究协同系统在外参量的驱动下和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及其演化规律。协同系统的状态由一组状态参量来描述。这些状态参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是不相同的。当系统逐渐接近于发生显著质变的临界点时,变化慢的状态参量的数目就会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
这些为数不多的慢变化参量就完全确定了系统的宏观行为并表征系统的有序化程度,故称序参量。那些为数众多的变化快的状态参量就由序参量支配,并可绝热地将他们消去。这一结论称为支配原理,它是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序参量随时间变化所遵从的非线性方程称为序参量的演化方程,是协同学的基本方程。演化方程的主要形式有主方程、有效朗之万方程、福克-普朗克方程和广义京茨堡-朗道方程等。
协同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用演化方程来研究协同系统的各种非平衡定态和不稳定性(又称非平衡相变)。例如,激光就存在着不稳定性。当泵浦参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无激光发生;但当其超过第一阈值时,就出现稳定的连续激光;若再进一步增大泵浦参量使其超过第二阈值时就呈现出规则的超短脉冲激光序列。
流体绕圆柱体的流动是呈现不稳定性的另一个典型例子。当流速低于第一临界值时是一种均匀层流;但当流速高于第一临界值时,便出现静态花样,形成一对旋涡;若再进一步提高流速便其高于第二临界值时,就呈现出动态花样,旋涡发生振荡。
协同学中求解演化方程的方法主要是解析方法,即用数学解析方法求出序参量的精确的或近似的解析表达式和出现不稳定性的解析判别式。
在分析不稳定性时,常常用数学中的分岔理论。在有势存在的特殊情况下也可应用突变论。协同学也常采用数值方法,尤其是在研究瞬态过程和混沌现象时更是如此。
协同学有广泛的应用。在自然科学方面主要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方面。例如,在生态学方面求出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群体消长关系等;在社会科学方面主要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方面。例如,在社会学中得到社会舆论形成的随机模型;在工程技术方面主要用于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等方面。
协同学与耗散结构理论及一般系统论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以致它们彼此将对方当作自己的一
部分。实际上,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系统论提出了有序性、目的性和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但没有回答形成这种稳定性的具体机制。耗散结构理论则从另一个侧面解决了这个问题,指出非平衡态可成为有序之源。
协同学虽然也来源于非平衡态系统有序结构的研究,但它摆脱了经典热力学的限制,进一步明确了系统稳定性和目的性的具体机制。协同学的概念和方法为建立系统学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线阅读 >> 科技史话
http://www.ieeec.com/360/0box360/0000004443/htm/0310/01_0102_400716_08_10_03_0000004443_00000.htm
《论坛反应与交流》
《丁香圆» 医药生命科学动态跟踪》
Liutcy:
杨鸿智教授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建议进一步尝试研究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比较研究。下面的附件是本人的初步尝试,请指教。liutcyhumanistics.doc (38.0k)
其实有很多著名人事对中医津津乐道,下面的附件是进一步发挥,请指教。
liutcy cellular TCM.doc (45.5k)
杨鸿智:
正在阅读,适当时候以散论方法回答。谢谢关注!
《丁香园> 《健康报》在线投稿》
无用的阿吉:
“协同论指出,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协作,这种系统会研究内容,可以概括地认为是研究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各种系统的发展演变,探讨其转变所遵守的共同规律。”是明显的错误,还是我理解有问题?另外,第二部分有些内容与第一部分重复,或者说,感觉不象一个整体。我个人感兴趣的是:
    1、这个理论在网络心理学上怎么应用?
    2、针对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虚拟社会,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规律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47 , Processed in 0.0488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