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73|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互生互克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19 18: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jqjqjq2001在 2003/12/19 11:09am 第 6 次编辑]

                                           五行互生互克论
    五行学说是中医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研究中医哲学思想和基础理论者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五行这一重要而又复杂的命题。近百年来,学术界在如何评价五行的问题上可谓贬褒各异、废存莫衷,迄今尚属争议之乡。本文在剖析五行机械分类法和单相生克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互生互克模式予以纠正,供大家探讨。
    首先,五行将人和世界观万物以五为定数一概分为五类的做法未免有悖情理。虽然自然界中可分为五类的事物很多,但是为了凑合五数,不 顾事物的内在因素和客观规律随意增删,诸如四季添长夏、六气删其火、六腑舍三焦、七情削五志、五官实四官等,至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只好编外。如此牵强附会,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
    另一方面, 即使某些事物在古代被划分为五类,随着科学的发展也不断被新的分类法所取代。如十进位计数、三维空间、三元色、十二音程不是比以五计数、五方、五色、五音更为严密合理吗?因此我们在运用系统分类法的时候必须联系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决不可将它作为一个简单的公式去死搬硬套。前人为了明示五行的生克关系,画成一个平面轮廻图(图1)。
    [对不起,图片待插入]
    粗看起来,五行之间有 生有克,每一行与它行之间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种关系,似乎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相吻合,但是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都是单向有序的,邻行相生,隔行相克,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机械循环的模式。
   
    对立统一规律指出:对立(相克)和统一(相生)是任何矛盾事物不可缺少的两大特性,只有对立性而没有统一性或只有统一性而没有对立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而五行之中的任何两行关系决不能只有单向的生与单向的克,而应同时存在着互生互克的双重关系。
    事实上,中医对五脏关系的认识早已突破了五行单向生克模式的局限。例如: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气,说明五脏之间都是相互滋生的;同样:心生神明、肝主疏泄、肾司开阖、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说明某脏对它脏的生理功能及气血津液的运行亦是相互克制的。
    再从中医临床实际来看,某脏发病时是否传变,传变何脏,亦不是绝对的,不能把单向生克顺序作为脏腑传变的简单公式。“上损及下,下损及上”,“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肺之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些病理变化都有助于说明这一点。
    为了更好地阐述五行的互生互克关系,用以纠正五行单向生克论及机械分类法则的缺陷,本人设计了一个立体几何图形(图2)。其中五个顶点分别表示木火土金水各行,←→表示互生, →←表示互克。对照图2所示传统的五行关系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区别意义:
     一、图2所中任意二行都存在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种关系,整个五行系统之间的关系共计四十种.而图1中虽然也寓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然而这些关系都是单方向的,必须包含在某行与其它四行之间,整个五行之间的关系仅十种.较之前者缺失三十种,具有明显的局限。因此,用五行互生互克观来弥补传统五行单向生克模式之不足,方可使其辩证法理论更趋完善。
    二、图2所示的五行中任意一行与他行的关系都处于互生互克状态中,不存在相邻行与相隔行之区别,因而避免了由平面图形局限所产生的单向传递、循环模式的错误。
    三、图1所示的模式规定了事物分类必定以五为定数,而除此之外的任何行数都不适合这种单向生克关系,更无法用图象来表达。而互生互克观的提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不但能阐明五行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适用于任何复杂矛盾的分析(包括三行、四行、六行……)都可以用图示表示。

    由于五行学说与中医理论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前人历来把五行学说作为指导思想,用以说明人体与自然之间纵的系统和横的联系,用以说明人体某些生理功能、病理传变及其辨证施治法则。浩如烟海的中医历史文献中都能找到它的痕迹,因此本人认为对于五行朴素的辩证法合理内核不应全盘舍弃。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辩证法缺陷和局限性.必需予以纠正。从这个立场出发,提出互生互克模式,用以弥补传统五行单向生克与机械分类之不足,纠正其辩证法错误,使之更臻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
2
发表于 2003-12-9 13:52:57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高见。天下英雄所见略同。
3
发表于 2003-12-9 17:20:44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喂~~~~~~~~~~~~~~还有没有“使中医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 ”的英雄了~~~~~~~快来呀~~~~~~~~~~~~~
   华山论剑二缺三啦~~~~~~~~~~~~~~~~~
4
发表于 2003-12-10 05:55:39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jqjqjq2001先生,别具只眼,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对于形成于古代的中医理论,大胆质疑,开拓新义,进行必要的扬弃,也是应该的。五行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它是不是可以或需要进行改造或纠正呢?怎样才能使古老的中医理论结合时代进步,焕发新的生机呢?这不是个简单的小课题。jqjqjq2001先生,希望您能进一步阐述您的见解。
5
发表于 2003-12-11 16:46:41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因此本人认为对于五行朴素的辩证法合理内核不应全盘舍弃。”
   能否请教jqjqjq2001先生一个问题:“五行朴素的辩证法合理内核”是什么?
6
发表于 2003-12-11 21:20:58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好贴!中医中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求实的精神,希望能和您交个朋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2 12:11:52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答杏林小小先生:
    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用于揭示事物间对立统一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有其合理的方面。我们在学习先辈的医学著作时,只能依据这一模式来理解并继承其中合理的内涵。
    但是这种关系不全面,有局限性,所以本人提出互生互无论补充其丢弃四分之三的要素;同时认为互生互克不仅适用于五行,对于多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亦普遍适用。
8
发表于 2003-12-12 13:48:06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从推出五行观(也有很多派别)到五行生克再到五行乘侮,不会一蹴而就,是一步一个台阶,从五行休王到五行有常胜和五行无常胜的论争也就可见一斑了。
   与其把五行学说看作是自然哲学,为何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个理论模型呢?中医人员不正是如此操作吗?为何只重其名而不重其实呢?!
    自然哲学有什么不好?在牛顿时代如此,在21世纪也是如此,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还存在一个正在发展的自然哲学流派。在中国,于光远就是坛主。
     恩格斯关于自然哲学的论述被很多人掐头去尾予以转载,我们只要通读全文就不会给中医学扣上自然哲学的桂冠,不过扣上了也别怕。在整个中医学的各个学科门类建设中必需要有自然哲学和或科学哲学中的医学哲学片段。
     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发展。我们今天也有必要对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观来一个否定之否定式的发展,因为那已是百多年以前的观念了。自然科学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科学那有掉队之理呢?!
9
发表于 2003-12-12 21:49:52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3/12/19 08:20am 第 2 次编辑]

我们今天也有必要对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观来一个否定之否定式的发展,因为那已是百多年以前的观念了。自然科学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科学那有掉队之理呢?!
可是,论坛有些会员口中大谈科学道理,在实践上,特别是对中医药学的批判,却采取了极不科学的态度----- 简单的否定。
否定之否定式的发展形式,是一切科学、学科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规律,背离这个规律,奢谈发展中医学只是梦呓。
同样,背离这个规律,用简单的否定的形式对待中医学,除了无知之外,只有一个解释,----是别有用心,或心怀不轨的动机作崇;不信,大家请回顾论坛某些帖文的内容,也就昭然了。
10
发表于 2003-12-25 08:16:05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互生互克论

发展创新中医理论之先锋,jqjqjq2001先生也。希望先生能到大医精诚去,并肩作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10:06 , Processed in 0.0550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