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2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20 17: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宏观上认识到人体机能的整体调节,这是中医的理论中最具科学性智慧的一个方面。在人体内,客观上是如何实现这种联系的,古人在当时是无法从解剖生理知识角度弄清的,古人当时认识到体内的一些条状结构,实际上即当今人们已知的神经和血管,但又不甚透彻。
   例如,西汉末年,王莽曾作过人体解剖。“以竹筵通导其脉”即以细竹条通导血管,以探察其分布和走行。可惜,这一科学方法没有加以进一步发展,《灵枢.本藏》所言经络有“行气血而营阴阳”的功能,此经络的概念包含了当时所认识的血管。古人的整体观和这种粗浅的解剖学所认识的血管,自然为构筑经络学说取得了客观的依据,成为“经络”的原始雏形。古人还把解剖所见的某些神经结构也包括到经络的内容中去了。十二经循行路线都与脑、目或脑髓发生某种联系。如足太阳膀胱经,“其直者从巅入络脑”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任脉“上颐循面入目”等,这些联脑的经络,显然都是神经结构。有的经筋走行也近乎神经,如手太阴小肠之筋,从起止走行到功能,和尺神经一致。
  古人观察到了血液的流动,故又认为经络的活动是在轿管中进行的,经络即是血管,“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甲乙经》)。《灵枢.经水》曰:“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知,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中医的“血证”即指血液不循常道,溢于“经脉”之外;经络系统的各条经脉是息息相通的,并彼此衔接,如环无端。通过经络,气血以运行。这一认识比较符合血液循环过程,有其科学的一面。可惜的是古人对血液循环及神经的朴素认识没有进一步发展,而是加入了推测性质的理论化,而和实践联系比较少,形成了一套自圆其说的经络理论。
   对经络理论的形成的仔细研究还可以发现经络理论形成的另一方面依据。古人是发现了腕踝部位的脉动,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又进一步发现腕踝部位的脉不仅可以诊断局部病变,而且可以诊断远隔部位的病变。因而古人将上下标本脉相联,形成最初简单的两点一线的经脉循行,其方向为自下而上。故早期经脉说反映有一种人体上下联系的意思,但未和脏腑相联系。
  12经脉的理论形成有“非实践因素”的作用。1993年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发现记载经络文字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所记载的均为11条经脉,而到了《灵枢.经脉篇》,经脉的数量变成12条,但至今未见记载是如何改变为12条经脉的。[7,8]。仅见在《针灸甲乙经》中,将当时我国境内的12条河流(海水、渚水、渭水、湖水、沔水、汝水、江水、淮水、漯水、河水、漳水和济水)与“十二经”相类比的记载,似乎这种数量的吻合也符合中医中天人合一的人文观和人文思想。再者,11条经脉无法平均分配上下肢,这也需要有12条;后来脏腑也相应需要有12个,故出现了心包,于是数量上的匹配也吻合了。这些恰好是说明经络学说中人文因素的例证,在大量的经络发展研究资料中均可找到这类例证。因而,现代人所认为的“十二经”实际上与最初所说的经脉是有很大不同的。总之,解剖分析方法始终不是中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因此,经络理论中经脉的建立较多地受到当时人文思想的影响是显然的。“非实践因素”对经络的科学性干扰,加大了我们现在对经络和针刺疗法的客观和主观认识的难度。
  山西中医药研究所的贾得道老先生从历史文献和临床实际两方面分析后认为,经络和针灸穴位不具备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根据有五点:一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种《十一脉》资料,根本没有提到俞穴的问题;二是《素问》的《气穴论》、《水热穴论》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以及《太平圣惠方》第100卷引《明堂灸经》所记的俞穴都是或按作用、或按身体部位分类排列的,未提和经脉的关系;三是《针灸甲乙经》、《太平圣惠方》、《针灸资生经》等记载的俞穴,头、胸、腹、背按部位排列,只有四肢俞穴是按“十二经”排列的;四是把所有俞穴都排列在经脉上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素问.气府论》把大部分俞穴都记入手足六阳经和督脉、任脉、冲脉,阴经只有六穴,而《外台秘要》是把所有俞穴都记入“十二经”中,只有《圣济总录》、《十四经发挥》和《医宗金鉴》才和现在一样,俞穴是按十四经记载的;五是《灵枢.九经十二原》和《本输》篇则是把五脏六腑的俞穴分别记入11条经脉的四肢末梢部,以后《难经》补充了一条手厥阴经,才凑成六脏、六腑“十二经”。从以上五种情况可看出,中医文献中对俞穴和经脉关系的记载是极不统一的,这种不统一,正好说明俞穴和经脉并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紧密不可分。
  循经感传现象被认为是经络理论形成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现象按理说是应该较易观察总结的,但是,在古典文献中未见循经感传的详细观察的明确记载。直到70年代,才对循经感传进行了大规模“普查”,但是普查结果究竟能否说明已证实了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尚存在争议。有人怀疑针刺引起的感传是经络循行路线存在的根据,其怀疑点是:在古代针具是从非常粗糙的砭石开始的,在古墓中发现过骨针,但古人何以能用如此粗陋的针具就能使受针者感觉到出现走向分明的经络感传现象;而在科学相对昌盛的现代,即使使用的针刺工具精良、检测仪器多样,对于针刺感传现象的测验,依然未能十分满足于预想的结果。可重复性是现代科学对任何现象的认定的标准。循经感传现象正是缺少可重复性。
   综上所述,经络是古人基于粗浅的解剖认识后借助当时的哲学思维和人体整体观加工而成的理论性的说理工具,它的功绩在于它使中国医学早于西方1 000多年就认识到人体整体调控的存在。古代的经络理论的内容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内容,有大量人文因素。 不仅经络理论,中医学基本理论无不留有当时人文观念的痕迹中医理论是以特殊的人文文化形态反映人体科学的医学体系。具体地说,中医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将所见到的人体现象与自然万物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作为对照而进行思辩;它的理论表述是自然语言方式的逻辑推导,不是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的实证说明。中医病理学中对许多生理病理现象所作的解释,也不是以事实观察为基础,而是将自然哲学原理作为直接推理和解释的工具,因此就自然会出现脱离临床的理论推导,在推导中产生的一系列经络理论就可能与早期的对血液循环、神经的朴素认识所反应出的本质出现明显的距离,其产生误导是在所难免的。
2
发表于 2003-6-20 17:33:50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本人非常倾向这种理论观点。
3
发表于 2003-6-20 19:55:45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chinahzq先生在本文中对经络理论形成的分析,基本分析方法是现代的实证方法。“经络是古人基于粗浅的解剖认识后借助当时的哲学思维和人体整体观加工而成的理论性的说理工具”,不知先生有没有练过气功的体验,经络现象是活的生命所具有的一种特有现象,在不活动的生命体中是不存在的,当然,不活动的生命体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经络现象不仅存在于气功状态和经络敏感人中,也会在疾病状态下表现出来,本人不久前就曾体验了少阳经疼痛,这种现象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
    本人认为,要认识清楚经络现象应该另辟蹊径,经络现象不一定不可能实证,但实证的方式似乎不是现在的这种方式。
4
发表于 2003-6-20 21:27:5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chinahxq 先生的文章,真实地反映出认真做学问的精神,没有虚浮,没有假设,直面以对中医的历史和现实。
5
发表于 2003-6-20 22:01:43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支持楼主观点
听说有人测出了经络,有Xcm 粗。------嘘!!!
对经络的体验道家气功修持高手当属最深,小周天通任督大周天通百脉。
据云有特异功能的人或深度入静还能看到经络,究竟是妄念幻象还是确有实物
本人没有体验不敢妄言。
明堂振衣版主怎不出来,说说观点,我感觉您好象对道家气脉有体会。
6
发表于 2003-6-20 22:25:40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支持文中考察经络学说的历史研究观点,经络学说是在发展中形成的理论,现存的很多资料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经络学说发展的轨迹,所以说经络学说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对它神秘化\盲目崇拜是不可取的
但反对文中对经络思辨性的夸大,经络学说是有好多内容现在还不能解释,但这些不能解释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思辨性的内容,事实上,其中蕴含的好多规律对临床很有价值,这些规律是西医所未发现的,是来源于客观现实的
针灸的治疗机制西医虽然不能解释,但是它的神奇的效果却是不容否认的,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背后蕴含的规律不能因为西医解释不了就否定它的存在吧!!!而这些规律就是经络学说的精华,未来一定会给中医的经络学说以公正的评价
7
 楼主| 发表于 2003-6-20 22:40:1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1.针灸的治疗效果需要循证医学的检验,但是现在缺乏这种检验的报道。
2.针灸的治疗效果是客观的而对针灸治疗效果的解释就是经络吗?不是!
3.千万不要以为对经络的怀疑就是对针灸治疗的成功实例的否定。针灸治疗的效果与经络理论前者是事实后者是解释或推论。西方不是接受经络后接受针灸。而是相反,接受针灸后开始了解和经络和用科学解释针灸。
8
发表于 2003-6-20 22:40:48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3/06/20 10:44pm 第 1 次编辑]

“经络是古人基于粗浅的解剖认识后借助当时的哲学思维和人体整体观加工而成的理论性的说理工具”

“不知先生有没有练过气功的体验,经络现象是活的生命所具有的一种特有现象,在不活动的生命体中是不存在的,当然,不活动的生命体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经络现象不仅存在于气功状态和经络敏感人中,也会在疾病状态下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
两种观点都很受用,当生命现象存在,产生各种可让机体感觉到的信息的时候;人体的信息是处于原始状态的。
只有经过综合搜集,捕捉人体的信息其规律,借助当时的哲学思维和人体整体观,形成了经络理论。
但是,如果没有粗浅的解剖作为基础实体,经络(包括穴位)便没有存在的空间了。
只有形成了经络理论,才有可能成为说理工具。
9
发表于 2003-6-21 13:14:2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1.“西汉末年,王莽曾作过人体解剖。以竹筵通导其脉,即以细竹条通导血管,以探察其分布和走行。可惜,这一科学方法没有加以进一步发展,《灵枢.本藏》所言经络有行气血而营阴阳的功能,此经络的概念包含了当时所认识的血管”
王莽时所作人体解剖,乃以有生命之活人生剖之;与古印度用特殊处理过的尸体作解剖是有区别的。内难所言经络经脉,有气脉与血脉之不同,应区分之。
2.“古人的整体观和这种粗浅的解剖学所认识的血管,自然为构筑经络学说取得了客观的依据,成为经络的原始雏形。古人还把解剖所见的某些神经结构也包括到经络的内容中去了”
中医经络学说非仅指十四经脉,还包括四海、气街、络脉、筋经、皮部…皆有不同作用,西医之神经、血管、淋巴等功能皆可分属经络学说之不同部分。
3.12经脉的理论形成有“非实践因素”的作用。1993年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发现记载经络文字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所记载的均为11条经脉,而到了《灵枢.经脉篇》,经脉的数量变成12条,但至今未见记载是如何改变为12条经脉的。
任何事物的完善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也正是实践的过程,《连山》《归藏》演化而成《周易》,改变的原因是发展完善,过程就是由《连山》《归藏》而《周易》,由十一而十二,这正是实践的证据,不知为何成了“非实践因素”。
4.山西中医药研究所的贾得道老先生从历史文献和临床实际两方面分析后认为,经络和针灸穴位不具备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根据有五点:一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种《十一脉》资料,根本没有提到俞穴的问题;二是《素问》的《气穴论》、《水热穴论》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以及《太平圣惠方》第100卷引《明堂灸经》所记的俞穴都是或按作用、或按身体部位分类排列的,未提和经脉的关系;三是《针灸甲乙经》、《太平圣惠方》、《针灸资生经》等记载的俞穴,头、胸、腹、背按部位排列,只有四肢俞穴是按“十二经”排列的;四是把所有俞穴都排列在经脉上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素问.气府论》把大部分俞穴都记入手足六阳经和督脉、任脉、冲脉,阴经只有六穴,而《外台秘要》是把所有俞穴都记入“十二经”中,只有《圣济总录》、《十四经发挥》和《医宗金鉴》才和现在一样,俞穴是按十四经记载的;五是《灵枢.九经十二原》和《本输》篇则是把五脏六腑的俞穴分别记入11条经脉的四肢末梢部,以后《难经》补充了一条手厥阴经,才凑成六脏、六腑“十二经”。从以上五种情况可看出,中医文献中对俞穴和经脉关系的记载是极不统一的,这种不统一,正好说明俞穴和经脉并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紧密不可分。
此结论仅为考古学家言尔,中医经脉与输穴排列方式自古有异,盖有多种明堂流派,以内经、甲乙、外台以及铜人针灸经等四种为典型,《十四经发挥》盖属内经源流。各种不同的经脉流注方式是由各学派所偏重临证应用之不同所决定的,各自反映了营卫气血津液谷气及真气的不同运行方式与规律,经络针灸之学源于道家,研究其历史渊源须与道家学说及文献互参。另外,十二经脉亦分六经之属,只从经脉或输穴排列方式来判定其源流,是对中医学理论的分割。
5.循经感传现象被认为是经络理论形成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现象按理说是应该较易观察总结的,但是,在古典文献中未见循经感传的详细观察的明确记载。直到70年代,才对循经感传进行了大规模“普查”,但是普查结果究竟能否说明已证实了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尚存在争议。有人怀疑针刺引起的感传是经络循行路线存在的根据,其怀疑点是:在古代针具是从非常粗糙的砭石开始的,在古墓中发现过骨针,但古人何以能用如此粗陋的针具就能使受针者感觉到出现走向分明的经络感传现象;而在科学相对昌盛的现代,即使使用的针刺工具精良、检测仪器多样,对于针刺感传现象的测验,依然未能十分满足于预想的结果。可重复性是现代科学对任何现象的认定的标准。循经感传现象正是缺少可重复性。
循经感传现象的可重复性与病人的情绪、试验的场合、所用的手法或仪器皆有很大的关系。而且经络学说也并非起自“古人以粗陋的针具使受针者感觉到出现走向分明的经络感传现象”,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现有蛋”争论是一样的,毫无意义。经络学说存在的重要依据是其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辩证取穴、子母补泻、乃至后来的子午流注都是以其为基础的,针灸能享誉国际,并非只凭借了几个经验穴位或敏感点带。
10
发表于 2003-6-22 20:57:20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精华与糟粕

下面引用由徐强2003/06/20 10:01pm 发表的内容:
据云有特异功能的人或深度入静还能看到经络,究竟是妄念幻象还是确有实物
本人没有体验不敢妄言。
徐先生,我覺得“有特异功能的人”這種說法不大確切。因為隻要通過練習,內景現象的髮生對沒個人來說都是可以的。這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隻是通過脩煉纔可髮現。
個人淺見,所學不精難免有錯,請諸位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2:03 , Processed in 0.1191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