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匿名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3
发表于 2006-3-29 22:34:17 | 只看该作者
灸施术的部位,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是由艾灸理化作用和经穴特殊作用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p艾灸的药性作用和热作用只有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例如,艾灸保健作用的产生是与强壮穴结合的结果。艾灸作用于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灸作用于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艾灸作用于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经穴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而艾灸产生的药性和热是灸法作用的外因。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发挥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_p32 经络腧穴是否在灸法治疗中起到特殊作用呢上述杨氏的研究已经说明了物理因子与经、穴的特殊关系。虽然目前尚无艾灸的药化作用进入经络特殊传递途径的直接研究,但其它类似研究可证明这一特殊途径的存在。刘氏[4]等在穴位注射的研究中发现,在适当选穴的情况下行药物穴位注射,可在短时间内产生与静脉注射同等或更强的药效,并认为穴注下药效的产生并非通过血液循环的途径,而是另有作用途径和机制。这一不同于血循环的途径,就是经络的特殊途径。这一研究证实了经、穴特殊作用途径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艾灸的药化物质,通过穴位皮肤进入腧穴后,也完全可能通过此途径到达病位和全身,并较快地起到治疗作用。p综上所述,艾灸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虽然传统中医的认识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但他与现代研究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而现代研究结果为传统艾灸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因此我们认为,灸法的作用是由艾灸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艾灸时艾的燃烧和所隔药物是灸法作用的外因,两者缺一不可。p灸法是临床常用治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人们对灸法的作用原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尚需作更多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_p2 灸法的热作用物理作用p21 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p《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随着历史的发展,艾灸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艾灸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人感到特别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腧穴,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艾火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特别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_p22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杨氏[3]的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_p3 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p31 经络腧穴是艾灸施术的部位,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是由艾灸理化作用和经穴特殊作用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p艾灸的药性作用和热作用只有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例如,艾灸保健作用的产生是与强壮穴结合的结果。艾灸作用于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灸作用于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艾灸作用于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经穴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而艾灸产生的药性和热是灸法作用的外因。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发挥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_p32 经络腧穴是否在灸法治疗中起到特殊作用呢上述杨氏的研究已经说明了物理因子与经、穴的特殊关系。虽然目前尚无艾灸的药化作用进入经络特殊传递途径的直接研究,但其它类似研究可证明这一特殊途径的存在。刘氏[4]等在穴位注射的研究中发现,在适当选穴的情况下行药物穴位注射,可在短时间内产生与静脉注射同等或更强的药效,并认为穴注下药效的产生并非通过血液循环的途径,而是另有作用途径和机制。这一不同于血循环的途径,就是经络的特殊途径。这一研究证实了经、穴特殊作用途径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艾灸的药化物质,通过穴位皮肤进入腧穴后,也完全可能通过此途径到达病位和全身,并较快地起到治疗作用。p综上所述,艾灸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虽然传统中医的认识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但他与现代研究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而现代研究结果为传统艾灸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因此我们认为,灸法的作用是由艾灸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艾灸时艾的燃烧和所隔药物是灸法作用的外因,两者缺一不可。p灸法是临床常用治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人们对灸法的作用原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尚需作更多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20:33 , Processed in 0.0739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