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09|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药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7 10:0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6-7 11:30 编辑

中医药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中医药学术观点。汉唐时代,是中医的经验化时期,中医药学的精气神无不积聚于此时;金元时期,各家学说纷纭杂至,是中医的杂学化时期。不同时代的中医,其内容不一样,思路也不一样。所以,讲中医,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讲中医药现代化,更不能笼而统之谈现代化。

  与玄学绝交

  就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现状来说,最需要的是科学精神。世间的学问未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真学问必然是从看得见摸得着开始的。中医的当务之急,是与玄学绝交,尽快沿着自然科学的轨道运行。不要再强调“医者意也”,不要强调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不要轻信内观、自省、顿悟及特异功能,中医药的临床技术以及理论肯定离不开前人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尽管阴阳五行不可捉摸,但中医主要是用药、用方、用针、用灸看病的,而不是用概念、用术语、用意念、用心诚看病的。中医药不是巫术,也不是宗教。《周易》蕴含着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古医学也有相通之处,但欲为中医,不读易经可以,但不读《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当今的中医界,也不要过分强调医易同源。还是让年轻人多专注于临床,专注于医疗技术,专注于研究古代医学经典为好。

  科学的方法是四海皆宜

  讲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希望中医药不排斥现代科技,包括不能排斥现代医学。上个世纪就有人用塞里的“应激学说”去解释《伤寒论》,用控制论、系统论来解释中医理论,有别开生面的感觉。循证医学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新兴学科,现代就用于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其严谨性让人折服。现代的数理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等,在中药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上大有用武之地。还有,现代医学关于疾病的认识,也照样可以帮助中医药提高疗效,因为古代中医的识症,就包括辨病,将辨证与辨病分开的观点,不符合历史经验和临床实际。

  吸收与借鉴现代科技,不能盲从

  由于思维角度、认识方法及手段的不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之间在认识人体和防治疾病的观念和方法上还是有许多不同点的。有人说,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是治“病的人”。这句话虽不全面,但也提示了中医的优势在于重视整体,重视个体差异。所以,要尊重中医药的临床事实,不能因为现代医学理论不能解释而轻易否定。

  中医药人士要有自信

  不因古而卑,不因土而卑,不因中而卑,不因廉便而卑。中国人用天然药物数千年,亲身尝试,经验弥足珍贵,古有何卑?中医药与各地风土人情紧密相连,其治疗方法,不外是喝汤针灸拔罐,人人从小见之,在乡间行之,可谓土,但贴近生活,是生活的医学,是生活的智慧,土又何卑?当今世界,东西文化平分天下,不能论高下优劣。中西医学也各有短长,当今来中国学习中药针灸的外国人数千上万,中医药已经走出国门,与现代医学一样能造福当今人类,中又何卑?中药价廉、针灸推拿简便,这本是了不起的优势,有助于解决当今国人看病贵之难题。

  临床实践是检验中医药理论的惟一标准

  中医药虽有文化的性质,但说到底,中医药是防病治病的一门技术。看病就要在临床上见功夫。立足临床,是中医药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要以临床疗效折服世人,要以临床实战训练学生,要以临床成果考核医生,要以临床事实创新理论,要以临床经典训示后人,要以临床效益评估论文。一切从临床出发,临床实践才是检验中医药理论的惟一标准。

  做中医难,难在用药

  做中医难,难在用药;用中药难,难在没有规范,特别是现代社会能够接受的规范。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讲中医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都是没有意义的。剂型做得再精美,服用再方便,都是没有意义的。做医生的都熟悉患者在医生面前所说的话,只要有效,我什么都肯吃。用药规范,就是要保证有效,保证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中药的应用规范,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中医药要走近大众

  首先要让大众听得懂。中医药的名词术语往往让人似懂非懂。中成药的说明书就应该好好改一改。比如小柴胡冲剂,用于“胸胁苦满、往来寒热”,不要说是老百姓,恐怕大多数医药人员都看不懂。再如附子理中丸,本是千年名方,但其说明书上“脘腹冷痛、肢冷便溏”,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也谈不上正确使用。

  其次,要让大众信得过。中药及其制剂一定要有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许多中药的疗效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光靠传说往往不能让绝大多数的现代人接受。

  再次,要让大众用得上,也就是要使中医药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要方便、快捷、经济、环保、卫生,要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
2
发表于 2021-6-7 13:04:27 | 只看该作者
“与玄学绝交”,小标题看上去虽然也够刚烈,内里其实相当温和。且看黄能否在倒骑驴控制的独立王国里打开一个缺口。

点评

你把科学定义说清了,中医就是科学;你若说不清科学定义,中医就是玄学。这个结论没有问题吧!你认为科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02:24
中医具有无比的包容性!处处有缺口,以便吸纳包括机械唯物论的西方科学与西医。  发表于 2021-6-7 16:33
3
发表于 2021-6-7 16:43:00 | 只看该作者
与玄学绝交,首先要讲清楚中医科学的实质。

比如阴阳,是玄学么?恐怕很多人就有不同看法。

牵一发而动全身,去除了玄学,中医的临床还是中医么??

点评

去除了玄学,中医的临床当然就向现代专业靠近一步了,有啥不好?  发表于 2021-6-7 20:23
人家说的是中医药现代化,当然应该旗帜鲜明地与玄学划清界线  发表于 2021-6-7 20:16
4
发表于 2021-6-7 16:43: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具有无比的包容性!处处有缺口,以便吸纳包括机械唯物论在内的西方科学与西医。中医有许多派别,诸如:中西医结合派、中医现代化派,中医科学化派、中医西化派,滋阴派、壮阳派、经方派、时方派……这种无序化正说明中医处在兴旺发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革命转型阶段,是一件大好事,这些派别的相互交错、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成为统一的世界医学,是必然的。

点评

人家是思考现代化,你却想搞江湖化,高下立见  发表于 2021-6-7 20:26
这不叫包容,这叫大杂烩、非专业,是江湖人士以至骗子得以藏身的原因之一,通过规范提高中医的专业水平和形象,是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发表于 2021-6-7 20:20
5
发表于 2021-6-7 16:52:15 | 只看该作者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6
发表于 2021-6-7 18:01:16 | 只看该作者
别乱比方,什么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7
发表于 2021-6-7 18:09: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具有无比的包容性!处处有缺口,以便吸纳包括机械唯物论在内的西方科学与西医。

中药中药技术只是病理学药理的一部分。
是病理学药理学括了中药中药技术。
8
发表于 2021-6-7 20:13:54 | 只看该作者
主帖论述的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几点思考”,第一点就是“与玄学绝交”,但什么是玄学?玄学的内容是哪些?传统中医学中哪些内容是玄学?这三个问题需要有个基本的了解,由于篇幅所限,前两问题只能抛开不谈,第三个问题也只好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
“中医药不是巫术,也不是宗教。《周易》蕴含着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古医学也有相通之处,但欲为中医,不读易经可以,但不读《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当今的中医界,也不要过分强调医易同源。”
因《周易》是玄学“三玄”之一(另二玄是《老子》、《庄子》),主帖所谓”与玄学绝交“似乎主要指的是《周易》,还有此段前面所列的“医者意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内观、自省、顿悟及特异功能。除了“医者意也”还包括学医者的领悟能力,是否也属于玄学值得商榷外,其他项不知还有几个人在应用于临床?搞特异功能甚嚣一时而后却如泥牛人海的莫过于曾经是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严新了,他以自己的典型例子向中医界和世人证明是行不通的。
主帖在此段中强调“但不读《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万万不行的!”读《素问》、《灵枢》,其中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又是不是玄学?要不要绝交?更不说现在有些精于考证的学者考证出这四部经典的“伪”和“假“了(如果都是伪书,”假书“,那还学它干啥?)所以,中医药现代化要“与玄学绝交”的命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楼主| 发表于 2021-6-7 21:09:48 | 只看该作者
转:科学、哲学、神学、玄学四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总结世间一切所有的学问学术,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学术体系,即:

1、科学

2、哲学

3、神学

4、玄学

以上四者,对于大众最熟悉的莫过于科学了。虽然对科学的定义、分类等方面尚有争议,但人们都大体上知道其所知为何,这里就不多说了。

哲学:科学是具体的,哲学是抽象的。在古代哲学曾包揽一切,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各门科学先后逐渐从哲学里面分离出来成为一门门独立的学科。到现在为止,似乎只有人生哲学、价值哲学还纯粹属于哲学了。

神学:词语是来自基督教神学,但广义的神学也包括如佛学等其他宗教学术体系。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说法。

玄学:玄学与易学、术数学、神秘学这几个概念极为接近。 玄学最初是指魏晋玄学,但现代民间常用来指八字术、风水术、相术、紫微斗数等较为玄秘的学术。 易学通指以《易经》为基础或核心的各种学术学问,如六爻占卜术、风水术、奇门遁甲等等。 术数一词则首见于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方面列入术数范围。九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方术大辞典》则把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相命、拆字、起课、堪舆、择日等等都纳入术数学范围。 神秘学一词来自西方,其中包括占星术、灵数等与中国玄学功用相似或原理接近的部分(另外还包括魔法学、巫术等)。现代也有人认为术数易学、气功、特异功能、巫术、超心理学等等皆可归类为神秘学。

点评

不知这分类是“转”自何处,但感觉上与现实非常脱节。 记得之前已有院士级人物把知识分为科技、社会科学各哲学3个大类,绝对比上述4个分类全面。 传统上,国人习惯“科技”并称,且以科学排头,当中明显有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4 10:25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6-7 21:21:17 | 只看该作者
玄学:玄学与易学、术数学、神秘学这几个概念极为接近。 玄学最初是指魏晋玄学,但现代民间常用来指八字术、风水术、相术、紫微斗数等较为玄秘的学术。 易学通指以《易经》为基础或核心的各种学术学问,如六爻占卜术、风水术、奇门遁甲等等。

一一如果玄学是指占卜术、风水术、奇门遁甲,乃至于内视、反省、特异功能等,这些与真正的中医药学术(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诊治病症),是没有关联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39 , Processed in 0.2292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