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黄芪与知母搭配治疗虚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22 08: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芪配知母治疗虚热,从张锡纯用黄芪得到的启示
阅读:15352012-08-06 16:54
标签:杂谈
黄芪配知母治疗虚热,从张锡纯用黄芪得到的启示X
作者:中医方药集
张锡纯喜用黄芪配知母治疗虚热。曾论:“凡遇阴虚有热之证,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于方中重用黄芪、知母,莫不随手奏效。黄芪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气也,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膏泽优渥烦热自退,此不治之治也。”
从这段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黄芪配伍知母似乎是简化的大青龙汤法,黄芪类似于麻桂杏甘姜枣,知母类似于石膏,因无发表作用,可以说适合治疗“内伤的大青龙汤证”。对于大小青龙汤方名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由张锡纯的启示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新的解释:大青龙汤证因内有郁热,患者烦躁不安。古人心中解决天气闷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下一场雨。可是要想有雨首先应该有云。大青龙汤中麻黄汤加姜枣起到一个升腾云气的作用,麻黄汤无疑有升的作用,加姜枣补益中焦是为了有水源。这样天空中有了云以后就可以“人工降雨”了。现代人是在云里洒碘化银,使水蒸气凝结成水,古人治病就在药方里加寒性的石膏,我们常说云翻雨覆,云首先要翻,雨才能覆,“翻”是指有一个转折,石膏这里让上升的药势转折向下,起到了翻云的作用。这样云升雨降的过程就算完成了。因此大青龙汤重视的是一起一落,但不是简单的一起一落,更确切的说法是一起一翻。仅说“起落”是注重了两个独立的过程,用“翻”字可以突出起落的转折过程。所以说只知道起落还不够细化,能够降下的药物很多,为什么单选石膏呢,牛膝行吗,有人说牛膝虽然下行,清热力量不够,所以不行。那栀子呢?栀子既能下行,又能清热,引热从小便而出,而且对烦躁也很对症,既然这么合适,我们师仲景意,创一个新大青龙汤,把石膏换成栀子行吗?效果当然不会太好。为什么呢?因为栀子是往下拉,而不是往下翻。降雨是一个自然天成的过程,硬往下拉能降雨吗。石膏色白质重性寒凉味辛,种种都是金象。象锅盖一样,凝结在上面的水滴,靠自身的重力自然的落下来。栀子显然不具备这种性质,因为栀子的降是“水性”的降,不是“金性”的降。所以古人组的方不是我们容易仿造的。或有人问:栀子豉汤也是一升一降,为什么用栀子来降呢?首先说,栀子豉汤已经和“龙”和“雨”没什么联系了,不再强调降雨的过程了。另一方面,大家不难发现栀子豉汤是水火的升降;大青龙汤是金木的升降。水火升降类似于北京上海各发一辆车对开;金木升降类似于从上海发一辆车,到北京拐个弯回上海。再比如说我们打出右拳时,左拳一般回收,这是水火升降的例子,这种升降注重维持平衡;而打出一个拳头,这个拳头不停顿的收回,这是金木升降的例子,它注重的是一个顺利的转折。
所以中医里一般水与火配对;金与木配对。如果交叉一下,把石膏放在栀子豉汤里,或把栀子放在大青龙汤里,肯定疗效不会太好。有人说,体内的气机是木→火→金→水,完成一个循环,以对应春夏秋冬,这里为什么要分为金木与水火两对呢。首先说,机体的气机运行是复杂的,不可能一个圈就完全概括;其次,木火金水这个完整的循环或许是反映了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而治病时如果再这么按部就班的进行,就会有些呆板,所以说治疗时需要更直接一些的,这样就把一个大循环分为两个,在外围的大圈是金木循环,在里面有一个近似于直上直下的圈是水火循环。在古方中如栀子豉汤、交泰丸等是调整水火的,周慎斋常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味,无疑是调整金木的。可见古人治病也是经常把这两个循环分开的。而基本上没有方子把木火金水全照顾到。我们需要注意一个事实,傻瓜相机照相的效果永远比不上手动专业相机,因为傻瓜相机的适用范围太广了,方剂可能也是这样,想创出一首面面俱到的方子肯定是不明智的。我们继续讨论大青龙汤,在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形意拳中,有一个术语最能体现大青龙汤的作用趋势:“起落钻翻”。“起落”是说总的走向;“钻翻”是具体的说明怎样起落。凑巧的是,形意拳中恰好有一个龙形,龙形就是先往上窜,是一个升劲,然后把劲一翻,用劈劲劈下来,正好是一起一落,一钻一翻,可见这种起落之势反映了古人对龙的认识,看民间的舞龙表演,总是在起落翻腾。我们暂且这么认为:大青龙汤证,体内本没有水饮,通过大青龙汤的一升一降,竟然形成了“降雨”,是龙的一个完整“作业”过程,因此叫“大”;小青龙汤本有水饮,通过小青龙汤的散,将水饮除掉,只是半个“作业”过程,因此叫“小”。这种解释不太严密,聊备一说吧,主要是为了说明大青龙汤的这种“机势”,古方特别是经方,不象现代医家的方子,它不斤斤计较于每味药对机体的具体作用,而是更注重药物组成的“阵法”,组成这种阵法之后会在体内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趋势,因此个人认为分析大青龙汤不能只重视麻黄石膏这个药对。
张锡纯黄芪与知母的配伍可以说非常类似大青龙汤法,因为他自己就作解释说: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只是因为没有外邪,他巧妙的用了一味黄芪。凑巧的是,现代医家治疗消渴经常用到黄芪知母两味药,张锡纯的这段论述可以说为这样用药提供了理论根据。

2
发表于 2015-6-22 08:52:30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09:01: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传统的意象思维,仍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
4
发表于 2015-6-23 23:41: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2 17:04 , Processed in 0.0468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