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篇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29 16:4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巧,今日偶然看到一篇《访DNA双螺旋结构的诞生地》的文章,我将其整理、简缩贴于此坛,让诸位学友了解、品鉴。
                          
                             访DNA双螺旋结构的诞生地
                                                  姜岩
                             一、载入史册的老鹰酒吧
         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的两位年轻的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步入老鹰酒吧,向酒吧里的人宣布,他们发现的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当时他俩在剑桥大学非常普通,甚至有些不得志,沃森(1928年—)才25岁,克里克(1916年—)也不过37岁。他们连一个正式宣布成果的场合都很难找到,到酒吧宣布如此伟大的一项发现总给后人一些滑稽的感觉。
                        
                            二、一本科普著作的伟大贡献
          这一伟大的发现得益于一本科普小册子《生命是什么》,他的作者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887—1961年)。此书用通俗的语言,阐明了用物理学家的新观点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性。它的出版深深的影响了包括沃森和克里克在内的年轻的物理学家。
           1951年的秋天,沃森和克里克在剑桥大学首次相见,两人一拍即合,决心搞清楚什么是DNA。1953年初他们受到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科学家成果的启发,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沃僧回忆道:“突然间我脉搏加快,思如泉涌,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DNA的结构要比许多人想象的简单多,它应该是螺旋形。”莫里斯。威尔金斯为他们的发现提供了实验证据。1962年这三个人赢得了诺贝尔奖。
                        
                           三、不应忘记的“双螺旋结构之母”
            2002年3月在剑桥国王学院举办的一次活动中,一位英国新闻官在介绍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时,她然激动起来,大声的说:“我们不能忘记罗西,她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过程中做出了主要贡献,应当获得诺贝尔奖!威尔金斯偷窃了她的成果!”
            罗西是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一名女科学家,全称为罗莎琳德。富兰克林(1920—1958年),昵称为罗西。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验科学家,但是非常有个性,经常对人进行直言不讳的尖锐批评,沃森和克里克也尝过她的苦头。此外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术界排外思想严重,因此富兰克林作为一名犹太人、一个女人,再见上脾气尖刻,自然就不被学术界所包容。因次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获得诺贝尔奖时发表演说跟本就没有提到她。
             沃森后来在1968年出版的《双螺旋》一书中透露了威尔金斯偷偷复制富兰克林的研究成果并提供给他,其中就包括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她证明螺旋结构的X射线图像。他承认如果没有富兰克林的X射线成果,要确定DNA双螺旋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长期受X射线的影响,1958年富兰克林因患卵巢癌去世,享年37岁。沃森和克里克早先一直没有承认她对DNA贡献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跟本没有告诉她他们用了她的研究成果。
             在《双螺旋》一书最后,沃森满怀感情地写道:“不过遗憾的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已于1958年中年夭折,时年37岁。鉴于我曾对她的学术和个人品德方面有过错误的评价(如本书前半部记述的那样),所以现在有必要阐述一下她所取得的成就。她在国王学院实验室所从事的X射线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被认为是杰出的。。。。。。我与克里克都极为赞赏她那正直的品格和宽宏大量的秉性。只是在多年之后,我们才逐渐理解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她为了取得科学界的承认进行了长期的奋斗,而这个世界往往把妇女仅仅看做是研究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玩物。在她意识到自己生命垂危时,她没有叹息和抱怨,直到去世前的几个星期,她还在不遗余力地从事着高水平的工作,富兰克林这种勇敢的精神和高贵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沃森写这段话的时侯,富兰克林已经去世十年了。

                              四、一个远没有结束故事
              回故历史我们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导致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它推动了整个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将对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以包括人自身为对象的生命科学研究,给人类的未来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在迎接生命科学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如何充分考虑并调整这些突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它们最大限度的造福人类,已成为新世纪之初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课题。
2
发表于 2003-11-4 13:57: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篇文章

如何用中医理论阐明DNA并应用于人体,向诸位请教。
3
发表于 2003-11-4 15:13: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篇文章

下面引用由奥译2003/11/04 01:57pm 发表的内容:
如何用中医理论阐明DNA并应用于人体,向诸位请教。
笑话!中医是超越现代科学的“后科学”,西医再发展1000年,才配“向中医接轨”,对比中医,现在的西医简直就是小儿科。
---------中医头脑的思维逻辑。
4
发表于 2003-11-4 18:5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篇文章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3/11/04 03:13pm 发表的内容:
笑话!中医是超越现代科学的“后科学”,西医再发展1000年,才配“向中医接轨”,对比中医,现在的西医简直就是小儿科。
---------中医头脑的思维逻辑。
将中医学推上神坛,也是摧毁中医药在民间威望的极其有效手段!
牛道士 先生算个中高手,佩服!
5
发表于 2003-11-6 18:47: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篇文章

  中医不能发现DNA,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大背景不同。
  现代医学(或称西医学)、生命科学,不过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枝,DNA结构的发现,也能证明这一点。
  我对现代科学充满了敬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人类进步将非常缓慢。
  不过,现代科学也并非想象中的完美无缺,它对一些因果关系复杂的系统常常有些力不从心。在人体科学方面,中西医两种体系有互补之处毋庸置疑。我们有必要清醒地互取中西所长,互弃所短,老老实实地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0:52 , Processed in 0.0531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