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讨论系列之六:风药用法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2 16:0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赵红军在 2006/05/22 04:13pm 第 2 次编辑]

   
    田×芳   女   71岁
    初诊:  2006.1.13.   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小便频,夜尿五、六次。形瘦色黄暗。脉右关弦微虚,左关弦久候渐短小如粟粒。舌微红苔薄白腻。 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实12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紫苏10克
     藿香10克    水煎服,三剂
   
    二诊:  06.1.17.   昨食香蕉后呕吐,今大便先干后溏。常觉胃脘灼烧。脉右虚弦,左浮弦软虚,舌同前。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党参12克
      紫苏10克    水煎服,  五剂
   
    三诊:纳进。黎明前仍泛水而不酸。据述心悸阵发则泛水。自觉骨蒸发热而两足厥冷。脉右小弦滑数,左弦滑数而稍大于右,舌微红苔薄白腻。处方:
     上方加   羌活5克   独活5克   防风5克    水煎服,五剂
   
    四诊:泛水、骨蒸、心悸均大止。嘱服完下方后停药,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羌活5                             
     独活5克    防风5克   水煎服
    讨论
    赵:初诊恶心、泛酸水为饮邪上逆。形瘦黄暗、纳差便燥、脉短均属脾虚,此余固知之,而二诊以脘灼加入党参何也?
    孙:党参甘润,不仅益气且有濡养阴血之用。故《伤寒论》桂枝新加汤以其治汗后身疼证。叶天士以人参为养血通络之药,殆由此而悟也。胃脘嘈杂灼烧者,当益气中寓养血之用,若用甘腻,胃必不受,党参恰为其选。总之,参为胃药,功可开胃进食;术为脾药,性擅温升治泄而便秘亦可择用。此其大概言之也。,
    赵:三诊加入风药三味,其理何在?
    孙:黎明前心悸则泛水且经常骨蒸烦热,知风邪久陷中焦,卯时阳气当升不升,而风挟肝邪克乘脾胃,故使饮邪上逆也。                          
    赵:此案已服降气化饮方八剂而效不著,第三诊加入风药而病始大愈,可证风药之特殊功效,确须研究也。
    孙:考风药之用,自南北朝以来,明清之前,甚为广泛。而金元之际,河间、东垣尤善用风药者。防风通圣丸、升阳除湿汤、益气聪明汤、升阳益胃汤等均为其代表方剂。迨明清以降,温热派兴,风药使用几息。今人只知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而不知东垣之学术精华,不尽在此也。吾人若欲学习东垣,风药之用法,实不可不知。周学海《读医随笔》力倡学医须于唐、宋方书下功夫,良有以也。
2
发表于 2006-7-12 06:32: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讨论系列之六:风药用法一

虽云祛风,亦有除湿,中焦脾土,多为湿困,其象亦见,故曰二活胜湿,不知当风?

-=-=-=-=- 以下内容由 东方医学2006年07月12日 06:33am 时添加 -=-=-=-=-
后句应为不知当否?
3
发表于 2006-8-2 23:51: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讨论系列之六:风药用法一

哎呀,看来,我来晚了,原来你们都在这里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0 19:07 , Processed in 0.0559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