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性细菌性痢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9 11: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临床以急起的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为主要表现。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受时邪及饮食不洁有关,其病位在肠,湿热、疫毒、寒湿之邪壅塞肠中。与气血相搏结,致肠道传导失司,经络受伤,气血凝滞,化腐成脓而痢而下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故腹痛,里急后重。治疗上可分如下三型。
    一、湿热痢:以急起的发热,腹痛,腹泻(每日可达十数次),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伴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脘腹痞闷等,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常用芍药汤加减、药用黄芩、黄连、大黄、槟榔、木香、白芍、赤芍、当归、马齿苋、仙鹤草、葛根等。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加荆芥穗、防风;夹食滞,加山楂、神曲、莱菔子。针刺疗法亦有明显疗效,常用穴位:足三里、天枢、合谷、曲池、阳陵泉、上巨虚,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采用间歇捻针法,每日1—2次。
    二、疫毒痢: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危急,临床症状重且多变。可在发病之初即表现为壮热,头痛烦渴,胸满不食,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里急后重明显,痢下鲜紫脓血或呈血水样便。每口可达数十次之多,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或疾。或初起时表现为湿热痢,在1—2天内迅速加重,出现上述症候,若治疗不及时,则迅速出现抽搐、惊厥,神志昏迷,发展为邪毒内闭之证,最后由闭转脱,阴阳离绝。或病起时,仅表现为壮热烦渴,神昏谵语,或表情淡漠,嗜睡,抽搐、惊厥,亦可出现咽干喉塞,气喘呃逆,腹胀如鼓等症,并迅速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而不出现或后出现腹泻,里急后重,痢下鲜紫脓血等症。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常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药用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大黄、赤芍、摈榔、木香、马齿苋、仙鹤草等。每日l一2剂,浓煎频服;热盛动风,出现抽搐、惊厥者,加羚角(冲服)、生地、钩藤、全蝎、蜈蚣等,化服紫雪丹,每次l粒,每日2次。并可针刺人中、曲池或十宣放血。热毒内闭、神昏谵语者,化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或用清开灵注射液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2次。并可针刺水沟或十宣点刺放血。若邪盛正虚,暴痢致脱,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神志昏迷,汗出喘逆,脉微欲绝等症状,急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各20—40毫升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500毫升交替静脉滴注,每日各1—2次。针灸治疗重用灸法,配以强刺激针刺,间歇捻针。穴取人中、水沟、百会(灸)、神厥(灸)、足三里、三阴交等。如见腹胀如鼓、气喘呃逆而无下痢者,多为奇恒痢,最为严重,除用以上治法外,尚须加用大承气汤灌肠以通腑泄热,引邪外出。
    三、寒湿痢: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下痢白多赤少或纯下白冻,口淡乏味。胸闷脘痞,头身困重,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等为主要表现。治法:温化寒湿,调气行血,常用胃苓汤合小半夏汤加减,药用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白术、茯苓、桂枝、木香、当归、生姜等。兼外感表证加荆芥、防风、葛根;兼食滞加山楂、麦芽、神曲。针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灸关元、神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3:45 , Processed in 0.0979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