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 甘草炙,二两 芒硝半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词解】 挛急:筋肉拘急,伸展不利。两胫挛、两胫拘急、脚挛急结合起来看,是指小腿肌肉紧张度增高或者痉挛。其原因有:①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皮肤肌肉微血管收缩时;②发热的升热期;③ 水电解质紊乱时的腓肠肌痉挛。 谵语:即神昏妄言。与西医的昏迷谵妄状态一致。 厥:手足发冷。 【解读】 本条在中医界历来争论很大,关键在于在用桂枝汤之前机体处于什么状态,多数认为是阴阳两虚,在阴阳两虚的状态下,服桂枝汤发汗,引起一系列病变。在《伤寒论》中误用汗法,其结果是病不除或者引起阳虚、亡阳。由于桂枝汤发汗的力度小,一般只引起阳虚,很少引起亡阳,而麻黄汤引起亡阳的机会比较多。阴阳两虚的病人,用桂枝汤发汗更容易引起阳虚或亡阳。过度发汗还可以引起咽干、胃燥、谵语。现代医学认为,过度发汗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状态,进一步发展为低血容量休克,也可以引起大便秘结肠梗阻,肠道细菌、毒素移位等,特别是在发热的病人。在低血容量状态时病人可以出现四肢发凉(厥),微恶寒,下肢肌肉拘急、伸展不自如(脚孪急);当发生电解质紊乱时,则出现腓肠肌痉挛这样一组症状(芍药甘草汤证);也可以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烦躁、四肢发凉这样一组症状(甘草干姜汤证);也可以出现咽干、数日不大便、谵语、发热这样一组症状(调胃承气汤证);如果一再发汗用烧针治疗,还可以出现亡阳四逆汤证(低血容量休克)。这样理解29、30条既符合辨证论治的原则,也符合中西医的理论体系。 甘草干姜汤,取干草之甘,干姜之辛,甘辛合用,为理中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之一半,重在复中焦之气,中阳一复,则力能四布,而肢厥自愈。甘草干姜汤加附子成为四逆汤,所以甘草干姜汤证是向四逆汤证过渡的一个证态。据现代药理研究,甘草干姜汤这一配伍,具有调节自主神经,缓解平滑肌痉挛,增强胃肠吸收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功能等作用。所以甘草干姜汤能够解除烦躁、吐逆等胃肠道症状,胃肠道功能的改善,促进了胃肠道的吸收功能,纠正了低血容量状态,所以由低血容量状态引起的微恶寒、脚挛急等表现就会解除。用水煎服中药,一日服二至三次,能够补充水分500毫升左右,只要胃肠道吸收功能正常,足以解除轻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在没有输液技术的情况下,调整胃肠道功能,增强其吸收功能,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中低血容量状态的唯一办法。 芍药甘草汤这一配伍,在《伤寒论》中是出现最多的一组配伍,有着极其广泛的药理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芍药甘草汤具有抑制结肠平滑肌钙离子内流的作用,可以解除结肠痉挛;对胃肠道运动与胃酸分泌具有双见向调节作用;对骨骼肌有松弛作用,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腓肠肌痉挛;具有镇痛作用。芍药甘草汤在这里主要是解除腓肠肌痉挛。 调胃承气汤、四逆汤在以后的章节中讨论。 30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词解】 阳旦:桂枝汤的别名。 胫:小腿,从膝盖到脚跟的一段。 【语释与解读】 请问:病征象太阳病中风,按照常规方法服用桂枝汤后,病情反而加剧,出现了四肢发凉、咽腔干燥、两腿肌肉紧张,伸屈不自如,严重者出现谵语。老师说:我认为半夜以后手足应当变温暖,两只脚就能伸开了。事实果然如此,老师为什么能预先知道呢?老师回答说:病人寸口脉象浮而且大,脉象浮是太阳病中风的指征,脉象大是身体虚的指征。看起来这种病人像是太阳病中风,好象是桂枝汤的适应症,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脉浮大、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些表现都是阳虚的指征,本应当用桂枝汤加附子,因为附子具有救治阳虚亡阳的作用,反而用桂枝汤并增加桂枝的用量,增加发汗的力量,因而出现了四肢逆冷、咽喉干燥、烦躁不安等更严重的阳虚表现。发汗过度就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状态,中医称为阳虚阴伤,临床表现为:四肢发凉、咽腔干燥、烦躁、大便干燥、谵语烦乱等,这时首先用甘草干姜汤,调整胃肠道的吸收功能,纠正低血容量状态,半夜以后阳气来复时,两足自会转热;如果两腿肌肉紧张或者腓肠肌痉挛,这是低血钠引起的,再与芍药甘草汤治疗,两腿就能运动自如了;如果大便秘结、谵语者,用调胃承气汤软化秘结的大便,排除稀便之后,谵语自止,故知疾病可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