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脾不受甘--温胆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3 19:5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脾不受甘--温胆汤》
医之家:
    昨日接诊一大娘,八十高龄,胃溃疡(最严重的那种)脉象宏大显示胃火炽热,本不应在这个年纪出现的,问诊中我说大妈可能爱生气,她断然否认,吾笑而不语,倒是陪同她就诊女儿娓娓道来其操劳一生,事事关心,再深究多年前之家务事,终究病根。

中医望闻问切首先要有耐心,宇鹏本是火爆脾气,但是对患者如菩萨附身,慈悲万分(非自我卖弄确实如此也)!
不要追求速度与效益,昨天就诊者在楼下排队我依然慢条斯理的跟大妈搭话,处方后大妈笑容满面离开,病去半矣!!

下面谈谈脾胃病。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老太太典型的湿热表现)“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吾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脾胃湿 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

需要注意的是,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菖蒲、茯苓、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以上讲了温胆汤,再来看看何为脾不受甘,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甘温恶寒湿,这个甘就是甜,儿童拼命吃糖却没有得糖尿病的,为何糖尿病喜欢找中老年人,也叫富贵病,就因为脾的运化功能下降了,西医只会被动的注射胰岛素,饮食控制,还有一大帮拥趸如奴隶般追随,宇鹏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这种文化殖民比国土的侵略要恶毒百倍,中国人抛弃传统,着西装,用西医,学英语,吃西餐,喝洋酒,就怪不得您身份证上写的是居民了,这个土地根本就不承认你是中国人!

扯远了,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我们才能吃嘛嘛香,健脾开胃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香附砂仁。

在这个基础上我接诊的三高症,屡试不爽,堪称神奇,(并不是我医术高,而是找到这个点很难),昨日去同仁堂配药磨粉过程中与工作人员攀谈,她们基本认识我的处方了,说单医生的药就那么几味药,我说还真是,同仁堂备了六百余味,我背过的上千种,包括藏药蒙药苗药瑶药甚至波斯的红花秘鲁的玛卡。。
但是我治的多数都是身边人,那些药用在他们身上不起作用,水土不服也。治病如带兵打仗,你总要派自己熟悉的将领啊,有时候把白术加大到150克,生地用到300克,都是因为对他们的秉性熟悉,攻伐有度,方能药到病除也!

万和养生堂与你分享。
2016.04.27
2
发表于 2016-5-4 09:05:36 | 只看该作者
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3
发表于 2016-5-9 22:09:34 | 只看该作者
里面有些观点的确值得商榷,但六君子汤的思路值得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2 14:46 , Processed in 0.0662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