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脏风寒聚积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第9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5 10:0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9 00:39 编辑

第9条
【原文】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词解】
  心如噉蒜状:噉,吃的意思。即心里难受好象吃蒜后心中嘈杂而辣之感。
  蛊注:病证名。
【释义】
  寒为阴凝之邪,心中阴寒,寒凝脉络,阳气闭结,心火被郁,欲越而不得越,故心中有灼辣而如噉蒜之感。如病情进一步加剧,阴寒上盛,心阳闭阻,无力鼓动气血运行,胸背气机闭塞不通,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如同虫咬一样痛苦难忍。如其人脉浮者,主阳气能伸,阴寒有外出之机,病者自己作吐,乃阳气伸展而邪从上越,故当愈。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心中寒的辨证及预后。
【按语】
  对本条的看法,周扬俊认为犹胸痹痛;陆渊雷认为属“胃中寒”。临床上确有些心病而表现出胃胀胃痛等胃部不适,但从心从胃仍当四诊合参方能定论。
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8:41:28 | 只看该作者
     蛊注:病证名。
      
      O157 : H7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食源性疾病,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均可成为传染源, 人群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
        O157 : H7大肠杆菌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中毒综合(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其中以出血性肠炎最常见。典型的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先期水样便,1~2天后出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样便或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潜伏期为3~4天,可长达8天,短至1天。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8:43:07 | 只看该作者
       蛊注 gǔ zhù  病名。因蛊虫侵食府脏致病,并能流注传染他人。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蛊注候》:“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旁人也。蛊是聚蛇虫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人中之者,心闷腹痛,其食五藏尽则死。有缓有急,急者仓卒十数日之间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常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烦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府藏尽而死,则病流注染着旁人,故谓之蛊注。”其治可用《千金》桃奴汤、大乙备急散等方。参见疰条。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8:44:09 | 只看该作者
        病源蛊注者,住也,言其病迟滞停住,死,又注易旁人也,蛊者是聚蛇蛊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人有造作钦事之者,以毒害于他,多于饮食内而行用之,中之者心闷腹痛,其食五脏尽则死,有缓有急,急者仓猝,十数日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常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烦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腑脏尽而死,死则病流注染着旁人,故为蛊注也。(出第二十四卷中)
      范汪疗蛊注百病, 瘕积聚,酸削骨肉,大小便不利,猝忤遇恶风,胪胀腹满,淋水转相注,殚门尽户,延及男女外孙,医所不能疗,更生十七物紫参丸方。
5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8:44:54 | 只看该作者
         病源蛊是合聚虫蛇之类,以器皿盛之,任其自相食啖,余留一存者为蛊,能变化为毒害,人有事之以毒害,多因饮食内行之,人中之者,心腹懊痛烦毒不可忍,食人五脏,下血瘀黑如烂鸡肝。(出第二十五卷中)
6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8:46:55 | 只看该作者
       病源凡蛊毒有数种,皆是变惑之气,人有故造作之多取蛊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患祸于他,则蛊主吉利,所以不羁之徒而畜事之,又有飞蛊,去来无由,渐状如鬼气者,得之猝重,
7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8:50:33 | 只看该作者
       蛊胀,病名。蛊与鼓同,以言其急实如鼓,非蛊毒之蛊也。俗谓之臌,又谓之蜘蛛病。所感不同,止是腹大而急,余处皮肉如常。
       本病主要由于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及其他疾病失治,导致肝脾肾功能障碍,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遂致脉络壅塞,气结、血瘀、水裹,形成鼓胀。临床以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证多见,初起时腹部胀满,胁下有痞块,以后腹水逐渐增加时,面色苍白或萎黄或晦黑,肌肉消瘦,食量减少,倦怠无力。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腹水,出现类似鼓胀的证候。
①有流行性,因蛊毒引起腹部胀大,四肢浮肿,形体消瘦的病患。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医林绳墨·膨胀》:“至若蛊胀之症,所受山岚瘴气,或虫蛇蛊毒之物,遂使大腹作胀,肚见青红之纹。皆由山岚蛊毒之气,因感入腹,聚而不散,结为腹满之症。”参见蛊注条。
②即鼓胀。《古今医鉴·胀满》:“经曰鼓胀”,“其病胶固难治。又名蛊者,若蛊侵蚀,有虫之义。”
③指单腹胀。《医钞类编·胀病门》:“单腹胀,四肢头面不肿胀,惟在腹,故名为单腹胀,其实脾胃病也。又以其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故亦名蛊胀。”
④指腹膨大而中实有物者。《类证治裁·肿胀》:“别有蛊胀,因气血郁痹,久则凝滞不行,腹形充大,中实有物,非虫即血,非如鼓胀之腹皮绷急,中空无物也。”
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1:0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9 09:27 编辑

         
蛊注的特点:蛊注gǔ zhù  病名。因蛊虫侵食府脏致病,并能流注传染他人。

1       传染性:并能流注传染他人。流注,即传染给他人的意思。诸病源候论·蛊注候》:“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旁人也。【随逐酒食为人患祸,患祸于他,则蛊主吉利,所以不羁之徒而畜事之,又有飞蛊,去来无由,渐状如鬼气者,得之猝重,】

2       病变部位:蛊虫侵食府脏致病。腑包括: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不涉及心肝脾肺肾五脏。

3       传播途径:食物。【人有造作钦事之者,以毒害于他,多于饮食内而行用之,中之者心闷腹痛,其食五脏尽则死,】

4       传播媒介:【蛊者是聚蛇蛊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即把许多有害的昆虫放到一个容器内,让他们自相残杀,实际上就是把媒介昆虫的病原体相互交叉,混合感染的意思,留下来的昆虫带有各种不同的病原

5       临床表现:人中之者,心腹懊痛烦不可忍,食人五脏,下血瘀黑如烂鸡肝。(出第二十五卷中);千金凡忽患下血,以上件方疗,更增剧者,此是中蛊,其下血状如鸭肝,腹中绞痛急者;又凡猝患血痢,或赤或黑,无有多少,此皆是蛊毒,粗医以断痢处之,此大非也(与痢疾的鉴别);又疗中蛊毒,吐血下血皆如烂鸡肝,令人心腹绞切痛如有物啮,若不即疗,令人五脏尽乃死,验之法,欲知是蛊,令病患唾水中,沉者是蛊,浮者非蛊也方

6       病程:千金论曰∶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或吐下鲜血,或好卧暗室,不欲见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疼,如此种种状貌,说不可尽,亦有得之三年乃死,急者一月。



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7:42:03 | 只看该作者
   血吸虫病,一般没有剧烈的腹痛,不符合蛊注的主要临床表现。消化道传染病,脓血便……临床表现与蛊注与具有一定的的重合。所以血吸虫病也称为:蛊胀(鼓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8 19:53 , Processed in 0.0486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