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9 09:27 编辑
蛊注的特点:蛊注gǔ zhù 病名。因蛊虫侵食府脏致病,并能流注传染他人。
1 传染性:并能 流注传染他人。 流注,即传染给他人的意思。《 诸病源候论·蛊注候》:“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旁人也。【随逐酒食为人患祸,患祸于他,则蛊主吉利,所以不羁之徒而畜事之,又有飞蛊,去来无由,渐状如鬼气者,得之猝重,】
2 病变部位:蛊虫侵食 府脏致病。腑包括: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不涉及心肝脾肺肾五脏。
3 传播途径:食物。【人有造作钦事之者,以毒害于他,多于饮食内而行用之,中之者心闷腹痛,其食五脏尽则死,】
4 传播媒介:【蛊者是聚蛇蛊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即把许多有害的昆虫放到一个容器内,让他们自相残杀,实际上就是把媒介昆虫的病原体相互交叉,混合感染的意思,留下来的昆虫带有各种不同的病原
5 临床表现:人中之者,心腹懊痛烦不可忍,食人五脏,下血瘀黑如烂鸡肝。(出第二十五卷中);千金凡忽患下血,以上件方疗,更增剧者,此是中蛊,其下血状如鸭肝,腹中绞痛急者;又凡猝患血痢,或赤或黑,无有多少,此皆是蛊毒,粗医以断痢处之,此大非也(与痢疾的鉴别);又疗中蛊毒,吐血下血皆如烂鸡肝,令人心腹绞切痛如有物啮,若不即疗,令人五脏尽乃死,验之法,欲知是蛊,令病患唾水中,沉者是蛊,浮者非蛊也方
6 病程:千金论曰∶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或吐下鲜血,或好卧暗室,不欲见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疼,如此种种状貌,说不可尽,亦有得之三年乃死,急者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