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96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胡柴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97 血弱、气尽、(蹙奏)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小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依法治之。
98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稳,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本条为小柴胡汤的禁忌症。
99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两 枳实炙,四枚 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提示 把大小柴胡汤证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它们都属于少阳证,病情轻重程度不同;与西医的急、慢性肝胆胰感染一致。讨论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