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6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9 15:1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王勇123|jindong0407|奖励积分 50|欢迎对临床有意义的原创文章!|1255960471][watermark]“细辛不过钱”辨析
(文章来源:《河北中医》杂志 1993年增刊  P778-779)
金 栋  金经国  河间市人民医院(062450)
   
《本草纲目•草部•细辛》云:“承曰:……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闭塞,不通者死。”乘乃陈乘,是宋代哲宗元祐时阆中医士,其著作为《本草别说》。该书载细辛用量若单用末时“不可过半钱匕”,此与宋代《大观政和本草》即《证类本草》相吻。因《本草纲目》的影响巨大,故后世医家多宗“细辛不过钱”之说,如汪昂《本草备要》便是;或认为细辛不可过五分,如缪希雍《本草经疏》。细辛的用量,《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79):“煎汤:0.3-1钱。”全国高校统编五版教材《中药学》(凌以揆主编)载:“1-3g”因此在人们的意识中,仍然是“不过钱”。比如处方中每涉及到细辛用量超过3g时,药房则要求签双名;若超过20g药房有拒付之时,理由是“细辛不过钱”。
细辛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且列为上品。《本经》云:“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上品“多服、久服不伤人”。在汉代张机《伤寒杂病论》中,细辛的方剂不下十首,其用量(折合后之今制)皆已超过钱,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中细辛用量三两(三钱),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中细辛二两(二钱),与其他药物之量大体相同,且煎煮方法亦一致。而唐•孙思邈《千金方•诸风》小巗蜜汤中细辛用量四两、独活寄生汤中细辛用量二两。可见唐以前未曾有“细辛不过钱”之说。
“细辛不过钱”只是在“单用末”时,并不包括煎剂,但后世医家推而扩充至煎剂,从而约束了后人的手脚,遗害数百年。实际上明代后的几百年中,亦有不少医家从临床角度出发,认为“细辛不过钱”是不可取的,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少阴病麻黄附子汤证》云:“方中细辛二两,折合今之六钱,复三分之一剂中仍有二钱,而后世对于细辛有服‘不过钱’之说,张隐庵曾明辨其非,二钱非不可用。”
细辛的正品药材包括辽宁细辛和华细辛两种。辽细辛含挥发油3%,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甲基丁香油酚;华细辛含挥发油2.75%、1.5%不等,其成分除甲基丁香油酚(占50%)外,尚有细辛酮、蒎烯等。据现代药理研究,华细辛挥发油作用到动物体内,“初呈兴奋现象,继则陷于麻痹状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同时反射消失,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中药大辞典》)但亦有药理证明:“华细辛水浸剂或醇浸剂……有浸润麻醉作用,但煎剂无效……细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于水煎剂。”(《中药大辞典》)可见细辛单用末,确有“气闷闭塞、不通而死”之虞,故云“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但水煎剂由于煎熬后,其毒性经挥发可减低或消除,故细辛水煎剂“不过钱”之说不可取。另外从临床实践观察,细辛用量若在3g以内,功效甚微。如治头痛、牙痛,其用量多在10g以上;而对风寒湿痹之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用量多在20g-30g以上,功效卓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因此细辛的常用量应定为:3g-9g与其他药同煎即可;但为了慎重,若大剂量使用细辛时,应先煎30min后,再纳他药。
综上所述,水煎剂“细辛不过钱”之说不可取,在临证时可因病人病情之异,适当加大细辛的用量,效果更佳。
               2009-10-19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9-10-19 21:57: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文章指出:综上所述,水煎剂“细辛不过钱”之说不可取,在临证时可因病人病情之异,适当加大细辛的用量,效果更佳。有临床意义。
3
发表于 2009-10-19 22:1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很有使用价值的探讨。值得学习。
4
发表于 2009-12-31 14:03: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关于细辛用量问题,大剂量还是建议大家慎重,要因时因人使用,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耐受性也不同。不能提倡大剂量使用细辛
  关于细辛中毒的报告: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LL200105075.htm
  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BJZO199106035
  http://www.80075.com/waikexue/200808/22-434800.shtml
5
发表于 2010-1-3 18:4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文章中说明:细辛单用末,确有“气闷闭塞、不通而死”之虞,故云“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但水煎剂由于煎熬后,其毒性经挥发可减低或消除,故细辛水煎剂“不过钱”之说不可取。另外从临床实践观察,细辛用量若在3g以内,功效甚微。
所以临床在水煎剂中,细辛用量多在3g以上。
6
发表于 2010-1-3 21:28: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10/01/03 09:33pm 第 1 次编辑]

哲医行医三十多年,所用细辛无数。对体质比较强壮的患者,在煎剂中用细辛3-6克,未发现过不良反应。但是,因古人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所以,哲医对老年儿童或体弱者用细辛时,仍持慎重态度。有研究认为: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7
发表于 2010-1-4 12:06: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细辛入汤剂,安全性要远远高于散剂。《本草新编》有言:“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增痛,独用则气尽而命丧”。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智华等人的研究,细辛全草经不同时间煎煮后,其煎液中挥发油含量随煎煮时间增加而降低。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故细辛“单用末”,应遵循“细辛不过钱”之说,而入汤剂则可适当加大剂量。细辛在临床使用中多入汤剂,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受“细辛不过钱”的束缚,以致影响了细辛应有的功效。
  大量的事实说明,在现实条件下,“细辛不过钱”之说已不再适用,它既不符合临床实际,又束缚了医者的手脚。不同的用药环境就应当有不同的用药标准。“细辛不过钱,过钱就危险”,这条界律也应当改改了。

点评

当服用小青龙汤或麻杏甘辛汤等后病差后必化燥,此时若气急鼻扇,细辛不是不过钱的问题?而是不能再用细辛,应养肺阴为主,山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14 20:48
8
发表于 2010-1-4 13:18: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细辛有南、北细辛之分南细辛有名苕叶细辛,毒性较低。北细辛毒性较大,单用细末一次口服肯定不能过钱,若在复方中又当别论,反正一次不能过钱(3克)在方汤剂中一般可用10克,二日一剂,分六次服用,安全有效。
9
发表于 2010-1-5 12:04: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细辛味辛性温 ,内服散风寒 ,通鼻窍 ,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 ,为世医所公认。临床不仅内服 ,而且常外用 ,治疗杂病 ,得心应手 ,效如桴鼓。1 止 痛内服止痛 ,外用亦可止痛。具体方法是 ,取细辛和冰片等量研末 ,装瓶备用 ,遇有正偏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痛经等病例取该粉末 0 .5g ,置纸片上放于鼻孔下 0 .5cm处 ,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一手指按压患侧鼻孔 ,用力猛吸 ,使药末全部吸入鼻咽部 ,5~10秒后患者即痛止病除 ,最多不过 2 0秒 ,否则无效。特别适于寒性疼痛和气滞性疼痛 ,多能一次即愈。对火热性疼痛可暂时止痛 ,随即对症用药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10年01月05日 00:09pm 时添加 -=-=-=-=-
重用细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有毒中药细辛历来被视为治疗顽痹之要药,但自古以来就有“用不过钱,多则气闭塞而亡”之说。因此,历来医者对此心怀恐惧,避之重用。而用常规剂量固然安全,但对类风湿这等顽症却难以奏效。对其用量过钱与否,中医界历来就有颇多争议。我们重用细辛60~200克治疗晚期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无一例气闭塞而亡,而且罕见明显毒副作用,其疗效较常规用量明显为优。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属痹证范畴,病残率高达40%,尤其是晚期重症患者,治疗颇为棘手。本校附院有位内科主任,患此病十余年,经诸多名医采用“金字塔”策略、“倒金字塔”策略、“锯齿形”策略,甚至当今最为流行的非甾体类药、激素和甲氨喋呤等药物联合应用。也曾用常规剂量细辛长期治疗,却收效甚微。关节肿胀变形,其痛彻骨,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抱着一线希望,前来就医。我坦诚相告:“细辛用量不过钱,您属晚期重症,需重用细辛,您不怕气闭塞而亡吗?”答者也干脆痛快:“只要是您开的方子,我就敢喝。”这样,重用细辛60克,配伍制附子,制川乌,豕希莶草等药入煎,2周后晨僵时间缩短,疼痛减轻。此后每周细辛递增20克,直至每剂200克。经治3个月,血沉降至正常,RF(类风湿因子)阴转,肿痛消失,生活自理,恢复工作。迄今5年未见复发。
  细辛辛烈窜透,通阳气,散寒结,对肝肾阳虚,寒湿凝结或虚寒较重者,有较好疗效,历来视为治痹证之上品。据现代研究,细辛根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惊厥等作用。但细辛用量历来有“不过钱”之说,大部分药书均不越雷池,临床上也多不敢过用。确也有用5钱(15克)而中毒的报道。其实,细辛的用量与剂型的关系极大。《本草纲目》有“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的记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不过钱”是指单味生品而言,而细辛入煎剂并不拘于此说。在一些文献中,用量破格的记载并非凤毛麟角,如张仲景的小青龙汤中就“用细辛三钱”;清代《石室秘录·完治法》治头痛二方,曾用“细辛五钱和一两”。这些记载看来是经过反复临床检验的。近年来,临床上用细辛全草大剂量配伍,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何氏用至30克,周氏用至40克,冯氏甚至用至160克入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收到良效,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据对细辛根中挥发油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等。细辛挥发油有致青蛙、小白鼠、家兔等动物呼吸麻痹而死亡的毒性,这与本草所言“气闭塞不通”是十分吻合的。药理研究证明挥发油中的黄樟醚确有致动物呼吸麻痹作用。另有学者研究表明,细辛的功效与毒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细辛全草经不同时间煎煮后,其煎液中挥发油及黄樟醚含量随煎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实验又证明,细辛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甲基丁香酚,随着煎煮时间的增加,煎剂中甲基丁香酚含量下降的速度较黄樟醚慢,可以认为黄樟醚的挥发性胜于甲基丁香酚,因而下降较快。所以经煎煮30分钟后,煎汁中还保留着一定量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分黄樟醚的含量则大为下降,不足以引起毒害。有实验证明,煎剂中细辛的用量,即便是散剂的4倍、12倍,也不致引起不良反应。可见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恐指散剂而言,并非包括煎剂。而且煎剂可按细辛用量多少,适当延长煎煮时间,以避免或减少其毒副作用。但仍需说明,一般情况下,细辛的用量应在3克以内,遇特殊情况需加大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不可自己随意加大剂量,有肾病者不宜重用。
【作者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教授 高家骏  简介】
  高家骏,风湿病专家,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教授,风湿病科主任。对风湿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造诣颇深。独创了非牵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类风湿性颈椎综合症”;重用中药细辛,突破了细辛用量“不过钱”的传统禁区。多次在国内、国际学术会上宣读论文,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颁发的“医圣杯奖”,8次受到省、市和自治区的表彰或奖励,曾为北京国庆观礼代表。

10
发表于 2010-1-6 12:0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细辛不过钱”辨析

采用细辛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明显疗效-
详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为,当以养阴清热,引火归源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细辛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明显疗效,介绍如下。
  取细辛5克,将细辛择净,放入药罐中,先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取浓汁约50毫升,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2~3次;再将药渣捣烂,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续3~5天。
  细辛作用辛温解表,药理研究表明,细辛水煎液有表面麻醉作用,局部涂搽,可止痛活血,促进溃疡面愈合。涌泉穴贴敷,可引热下行,引火归源,故口腔溃疡可愈。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10年01月06日 00:10pm 时添加 -=-=-=-=-
重用细辛治疗心血管病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作者:罗少锋 蔡学熙 林 敏
单位:罗少锋 蔡学熙 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350007;林 敏 福建省老年医院
  细辛性味辛温,辛烈窜透,有通阳气,散寒结之功,用于“治疗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但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传统有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也只定量在5克以内。但笔者体会,只要辨证准确,适当选方用药,较大剂量(10~20克),每每能使剧痛缓解,沉疴顿起。
  1 临床资料
  例一:心悸、浮肿、哮喘(肺心病)
  李××,女,61岁,于1998年1月5日初诊;有咳嗽、哮喘病史20年,近二年来伴发心悸、气促、浮肿等证,加剧二个月。西医诊为肺源性心脏病,用强心利尿和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察患者面色?白,全身浮肿,咳喘倚息,胸闷心悸,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口唇紫绀,舌淡,苔白,脉沉细数。证属真阳不足,治宜回阳救逆。处方细辛、炮附子、干姜各15克,茯苓、人参、白芍、灸甘草、五味子各10克,嘱其浓煎半小时顿服,连服二剂,汗止阳回,四肢转温,咳喘减轻。继予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10剂调理,以巩固疗效。
  按:肺心病后期多属心阳虚衰,极易产生阳气外越,阴阳离决的严重后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故果断而较大剂量地使用峻温回阳的细辛、附子,往往力挽危亡于顷刻。临床上遇肺心病、风心病心力衰竭等属心阳虚衰类型的患者,只要辨证准确,均可予较大剂量的细辛,附子以回阳救逆,确可收效。
  例二:头风证(血管神经性头痛)
  刘××,女,42岁,1995年以来经常头两侧颞部胀痛,两耳有闭塞感,近几个月来每受风寒即发,屡治少效,于1997年3月25日来院就诊。经颅超声检查:示脑血管痉挛,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注射氢化麦角碱等无效。见患者痛连眉梢,头不能举,夜不能寝,舌淡,苔薄白,脉濡细。诊为风寒入脑,脉络痹阻。治以祛风散寒,通络和营。处方:细辛、白芷各15克,蝉蜕、葛根、钩藤、白芍、川芎各10克,甘草5克。水煎30分钟,连服4剂,头痛减,两耳闭塞感消失。继进4剂,头痛消失,且能仰举,入睡安静。转用天麻丸调理,诸症亦平。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本病多为外感头痛,经久不愈,邪从风府入脑,气血遏阻头部经脉所致。据药理研究,细辛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蝉蜕祛风清头目,对神往节阻断有效,能降低横纹肌紧张度;葛根解肌生津,濡润经脉,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作用;又细辛、白芷、川芎分别入走少阴、阳明、少阳三经脉而上行头目,直达巅顶,通络止痛,白芍敛阴和营,防诸药升散辛窜太过,甘草缓急调和诸药。此方有祛风、通络、止痛之功,故收效甚捷。
  2 讨论
  从以上病例不难看出,细辛不过“钱”之说,恐指散剂而言,并非包括煎剂。这种承袭几千年的习惯之说,应予纠正。近几年来大剂量的使用细辛,除个别患出现口干咽燥外,从未发生过严重毒性反应及副作用。笔者体会,较大剂量的使用细辛,在顽固的寒湿痹痛、头痛、腹痛及危急的阳虚病人中,往往能力挽沉疴。较大剂量的细辛用于临床,只要注意两点,其毒性及副作用完全可避免。一是久煎(指煎药半小时以上);二是注意配伍。如可配芍药、甘草。笔者体会白芍滋阴之品可中和细辛之辛烈,配甘草可调和诸药而解百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06:46 , Processed in 0.1663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