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痛觉(修改一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8 20:3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痛觉(修改一稿)
  依据现有的痛觉理论,许多痛觉现象都无法解释。现在,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与大家一起讨论,欢迎质疑、指正。
我认为:
  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位于细胞间液中,它感受的不是致痛物质,而是机体中细胞或粒子的“活动程度”――粒子的振幅。能够引起疼痛的最小振幅为疼痛幅值。疼痛不只是发生在组织损伤后,疼痛是从组织细胞即将破坏(临界损伤)时开始的。临界损伤性刺激之所以能引起痛觉,是因为刺激(包括缺血、缺氧、缺元素等)使机体细胞处于临界破坏状态,细胞开始“挣扎”,细胞中粒子的振幅达到或远超过疼痛幅值(非感觉域值),被感受器感受并传送至大脑引起痛觉。此时,若刺激停止,因细胞并未破坏,细胞不再“挣扎”,所以痛觉立即消失。细胞“挣扎”痛,为剧烈痛。
  损伤性刺激之所以能引起痛觉,是因为它会引起组织损伤,伤口处的“活”细胞为了修复伤口而“超量工作”,细胞中粒子的振幅增大到疼痛幅值,被感受器感受并传送至大脑引起痛觉。此时,若刺激停止,因细胞已破坏,修复工作仍在继续,所以痛觉不消失。若伤口不痛,表明细胞没有超量工作,则伤口不易愈合,甚至不愈合。细胞“超量工作”痛为一般性痛。
     疼痛程度取决于粒子的振幅和达到疼痛幅值的粒子的数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说一说吧。
  疼痛,是人人都有过的感受。
  我在长期做红外线理疗时,发现:
红外理疗时,(同一人体,距离相同)
一、使用功率W1(小)时,全身各处皮肤长时间均无感觉,如红外理疗服。
二、使用功率W2(中)时,有四种情形:
1、A处,长时间无感觉。
2、B处,初时无感觉,一段时间后感觉温热,稍后转为无感觉。
3、C处,初时感觉温热,一段时间(S1)后感觉烫、痛(若此时停止照射,痛觉立即消失),痛觉持续数分钟(T1)后,转为无感觉;继续照射一段时间(S2)后,又感觉烫、痛,痛觉持续数分钟(T2)后,又转为无感觉,(其中S2小于S1,而T2大于T1)如此进行下去,S越来越小,而T越来越大,直到S为0,而T为无穷大,C处初时即感觉烫、痛(成为D处)。
4、D处,初时即感觉烫、痛,并一直持续。皮肤会起水泡,若在起水泡之前停止照射,痛觉立即消失。
三、使用功率W3(大)时,全身各处皮肤立即感觉烫、痛,并一直持续。
对于不同的个体,其W1、W2、W3会稍有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红外线照射皮肤时,机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A、B、C、D处会有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同样照射下,疼痛自行消失了呢?刺激停止时痛觉立即消失是由于“致痛物质”突然消失了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
  《生理学》 中说:“痛觉是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感觉。通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卫反应” 。“ 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位于细胞间液中” , “损伤性刺激之所以能引起痛觉,有人认为它会引起组织损伤而释放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产生痛觉传入冲动,沿神经传入大脑,产生痛觉。”能引起感受器细胞兴奋的适宜刺激强度称为感觉域值。不同个体感觉域值不同,同一人体各处的感觉域值也不相同(通常解释为不同个体神经敏感度不同,人体各处的神经末梢分布密度不同)。
依据现有的理论,对于A、B、C、D处有不同的感觉,可以解释为:由于A、B、C、D处的感觉域值不同,在相同功率红外线照射下,各处就有了不同的感觉。
  B处为温热觉,不在此讨论。(见《循经感传》解释)
  C处,初时感觉温热,一段时间后感觉烫、痛,是由于C处痛域比B处低。痛觉持续数分钟后,转为无感觉,是由于红外线照射下,机体的痛域提高了。――不对。――如果红外线照射使得机体的痛域提高了,那么,最终,C处怎么会成为D处?而D处的痛域比C处低。
  就是说事实上红外线照射使得机体对于红外线的痛域降低了,那么,怎么会不痛了呢?
  机体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机体的痛域降低了,刺激没有停止却又感觉不痛了?机体的痛域降低了,同样刺激下,感觉应该更痛才对。不痛了,难道是神经细胞发生了变化,是神经末梢敏感度降低了更多?――不对,如果神经末梢敏感度降低了,痛域就该提高。你看,矛盾了不是? 痛域与神经本来就有关联。
就到这里吧,痛域和敏感度的问题以后再讨论。
  而痛觉是由于“组织损伤而释放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产生的。这意味着痛觉只与“死”的细胞有关系,而与“活”的细胞无关。
  而且,痛觉突然消失是由于“致痛物质”突然消失了吗?它们是怎么消失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锐痛突然消失的情形。比如打针。疼痛似乎是发生在细胞破坏之前,而不是细胞破坏(组织损伤)之后。你看,针刺入后就不再痛,拔出针来,即使还在出血,并不比针正在刺的时候痛。这就意味着痛觉感受器感受的不是“致痛物质”。因为针正在刺的时候与针刚拔出的时候相比,机体被破坏的细胞,后者比前者多,也就是后者比前者的致痛物质要多。可是,后者并不比前者痛。
  再有,目前,已经知道痛觉感受器是点状分布的。如果,痛觉感受器感受的是作用于它的“致痛物质”,那么,我们的感觉怎么会是连续的呢?在“循经感传”现象中,感觉就是连续传导的,难道是“致痛物质”在不断的连续产生并流向远方吗?这是个疑问。
  如果痛觉感受器感受的不是致痛物质,那是什么呢?  
  再来看看红外线照射皮肤的情形。我们知道,红外线照射皮肤,其直接的作用是与皮肤中的粒子发生共振,使得皮肤中的粒子振动加强,振幅增加。那么,痛觉感受器感受的是否就是机体中粒子的振幅呢?如果假定痛觉感受器感受的是机体中粒子的振幅,那么,很多痛觉现象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如刚刚说的痛觉连续问题,如果痛觉感受器感受的是粒子的振动,因为振动连续传播,所以我们的感觉是连续的,这就没有疑问。
  
  先用我的说法来解释我发现的现象吧。
  先说现象“一、”,由于W1很小,照射下,机体任何部位的粒子振动均未达到疼痛幅值。
  再说现象“三、”,由于W3较大,照射下,机体任何部位的粒子振动都达到了疼痛幅值。
最后说现象“二、”
  1、同一人体,同一功率,不同部位,(ABCD处)感觉不同。这是因为,同一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中,粒子本身的振动状态不同,同一功率的红外线照射下,不同部位粒子振幅达到了不同的感觉区间,因而有了不同的感觉。
  2、A处感觉没有变化,是由于机体粒子的原有振幅小(活力衰弱即偏衰),(注意,此时的无感觉,与现象“一、”中的无感觉原因不同。)照射一直持续,粒子的振幅仍不能达到疼痛幅值。
  3、B处为温热觉变化,不在此讨论。(见《循经感传》解释)
  4、C处,照射一段时间后感觉痛,后又转为无感觉。是因为,红外线照射一段时间后,皮肤中的粒子振动增强,达到疼痛幅值,引起疼痛。继续照射,由于机体粒子的原有振幅不大,机体的补偿、修复功能加强,使得粒子的振幅,下降至无感觉区(照射状态下无感觉)。
  5、D处、由于机体粒子的原有振幅大(活力旺盛即偏盛),(注意,此时的痛觉原因与现象“三、”不同。)机体的补偿修复功能加强的空间很小或没有,不能使粒子的振幅下降至无感觉区,因而,疼痛一直持续。
  功率W2,正是人体生物场平衡诊疗的适宜功率。
    红外线理疗中,还有一个特别的痛觉现象:即用红外线照射伤口,会有两种情形;1、伤口立即不再疼痛,并很快愈合。此部位称为(1)处。2、伤口更疼痛,并且,已经不出血的伤口会再出血,正在出血的伤口则会出血更多。此部位称为(2)处。这两种情形是在同一人,红外线功率相同,不同部位的情况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前面论述的现象“二1、”有这样的情形,即同一人,相同功率,不同部位时,感觉不同;这是在皮肤完整的情况下。
那么,在有伤口的情况下,又该怎样解释呢?
在(1)处,伤口部位的机体,已在痛觉区域,红外线照射下,机体的修复补偿功能增强,使得痛区转为不痛。就如同红外线照射下,完整皮肤由痛转为不痛一样。此处适宜使用红外线照射,可以使伤口很快愈合。
在(2)处,伤口部位的机体也在痛觉区域,但此处的机体活力已经偏盛,红外线照射下,机体则处于过盛状态;此处若使用红外线照射,则使得伤口不能愈合。此处不使用红外线或其他药物,也能很快愈合。

  下面简单说说几个问题和现象吧。
a、锐痛突然消失是怎么一回事?b、为什么不愈合的伤口不痛?c、如何确定疼痛程度?经过以上讨论,这几个问题已经不言而喻。
  目前,疼痛程度评价使用主观判断方法,不准确,且不易操作。如果明确了疼痛是由粒子的振幅决定的,那么,只要测定机体中粒子的振幅,就能够客观地对疼痛程度作出评价。
d、神经痛
  目前,不明原因的疼痛,称为神经痛。即机体组织无损伤、无炎症,神经组织无损伤、无炎症。按照目前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疼痛。
  根据以上论述,神经痛应解释为:由于机体运行出现偏差,使得某一部位组织中的粒子“超常活动”,达到疼痛幅值,但细胞还没有被破坏。
e、牵涉痛
  是由于器官疾病,使得与之相关联的部分机体超常活动,达到疼痛幅值,引起疼痛,但细胞没有破坏。我们的神经在没有病变时,不应发生错误,否则,不是很糟糕?
  f、循经感传现象
  由于 比较复杂,另作解释吧。(未完)
电子邮箱:lfm816109@163.com
《论痛觉》(修改一稿)续 :《感觉——循经感传——经络》
2
发表于 2006-7-8 20:34:46 | 只看该作者

论痛觉(修改一稿)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3:38 , Processed in 0.0563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