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胸痹方90首辑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7 11: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胸痹方90首辑要】

1.一笑散(《内经拾遗方论》卷一)
【药物组成】干姜(炒黑)、山栀子(生姜汁炒)。
【制法】用酒400ml,煎至320ml,去滓。
【用法】不拘时服。
【主治】心疝心痛。
2.一捻金散(《杨氏家藏方》卷五)
【药物组成】胡椒38g,肉桂(去粗皮)30g,高良姜15g,干姜15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6g,夏月冷酒调服,冬月温酒或米饮调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散寒。
【主治】久新心气痛,呕吐清痰。
3.丁香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丁香、木香、当归(切,焙)、白豆蔻各15g,龙脑(研)7.5g。
【制法】上为末,再同研匀,米醋煮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7丸,炒生姜、盐汤送服;
甚者每次15丸,炒姜、酒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行气活血,温中止痛。
【主治】心痛不能食。
4.人马平安行军散(《良朋汇集》卷三)
【药物组成】明雄、朱砂、硼砂、火消、枯矾、乳香、没药、儿茶、冰片、麝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点目内眦。
【功能】理气活血,辟秽解毒。
【主治】急心痛。
5.川椒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川椒30g(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当归15g(锉,微炒),川乌头15g(炮裂,去皮、脐),甘草15g(炙微赤,锉),枳壳15g(麸炒微黄),附子15g(炮裂,去皮、脐),干姜15g(炮裂,锉),桂心15g,吴茱萸15g(汤浸七,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以水300ml,加大枣3枚,煎至180ml,去滓。
【用法】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阳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心痛久而不愈。
6.元灵散(《寿世保元》卷五)
【药物组成】五灵脂(去沙石)、元胡索(炒)、莪术(火煨)、高良姜(炒)、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6g,热醋汤调服。
【功能】活血祛淤,行气止痛。
【主治】急心痛。
7.木香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木香15g,附子15g(炮裂,去皮、脐),巴豆7.5g(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槟榔15g,吴茱萸7.5g(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桂心15g,麝香7.5g(细研)。
【制法】上为末,人麝香、巴豆令匀,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3丸,以温酒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心背彻痛,发歇不定。
8.木香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药物组成】木香15g,芜荑22.5g,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5g,莱菔子(微炒)7.5g,诃黎勒(微煨,去核,用皮)7.5g,曲(微炒)15g,大麦蘖(炒)1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生姜汤送服,空心,日晚各一次。
【功能】理气宽胸,化痰消食。
【主治】胸痹,胸胁妨闷,气短,不思饮食。
9.木香散(《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木香(一半生,一半炒)、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当归(切,焙)、甘草(炙,锉)、芍药(炒)、细辛(去苗叶)各7.5g,槟榔(锉)、干姜(炮)、桂(去粗皮)各15g。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次6g,炒生姜、盐汤调服。
【功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心痛久不愈。
10.五磨饮(《不知医必要》卷四)
【药物组成】党参(去芦,米炒)、乌药、槟榔、正沉香、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研为末。
【用法】每次6g,淡姜汤送服。
【功能】行气消滞,益气健脾。
【主治】气机阻滞,胸胁闷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1:18:13 | 只看该作者
11.止痛仙丹(《石室秘录》卷一)
【药物组成】贯众9g,白芍9g,栀子9g,甘草6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心降火,缓急止痛。
【主治】心痛有火者。
12.乌头赤石脂丸(《外台》卷七引《范汪方》)
【药物组成】赤石脂、干姜、桂心、椒(去汗)、乌头(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丸,一日三次。以知为度。
【功能】逐寒止痛。
【主治】心痛。
【禁忌】忌猪肉、冷水、生葱。
13.丹砂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丹砂(研)7.5g,乌头(去皮、脐,生为末)30g,巴豆(去皮、膜,研如膏,新盆内摊,去油为霜)4.5g。
【制法】上为末,水煮陈曲糊为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次3丸,冷生姜汤送服。
【功能】攻逐寒积。
【主治】猝心痛。
14.心痛汤(《脉症正宗》卷一)
【药物组成】黄芪6g,白术3g,玉竹9g,菖蒲3g,良姜2.4g,肉桂2.4g,枣仁2.4g,草豆蔻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补心益气,散寒止痛。
【主治】虚寒心痛。
15.心痛汤(《脉症正宗》卷一)
【药物组成】生地6g,当归3g,白芍2.4g,丹皮2.4g,桔梗1.8g,枣仁3g,远志2.4g,元参2.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补血养心。
【主治】血虚心痛。
16.文圣散(《鲁府禁方》卷二)
【药物组成】旧笔头3个。

【制法】烧存性,研细。
【用法】白滚汤送服。
【主治】急心痛。
17.正中丸(《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药物组成】五灵脂、川草乌各15g,没药、胡椒各7.5g。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5—7丸,醋汤送服。
【功能】活血化淤,散寒止痛。
【主治】心气痛。
18.四温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制法】附子(炮裂,去皮、脐)、蓬莪术(煨、锉)各30g,胡椒、枳实(麸炒)各15g。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次9g,热酒调服。
【主治】胸痹。
19.生姜汤(《普济方》卷一八七)
【药物组成】半夏15g(汤浸七次,焙),人参、前胡、桂、赤茯苓各90g,甘草(炙)各22.5g,柴胡1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300ml,加生姜5片,大枣3枚(掰开),同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通阳散结,理气祛痰。
【主治】胸痹短气。
20.白术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白术22.5g,半夏22.5g(汤浸七遍去滑),槟榔15g,桂心15g,陈橘皮22.5g(汤浸,去、瓤,焙),丁香7.5g,高良姜15g(锉),木香7.5g。
【制法】上为散。每次9g,以水200ml,煎至12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化痰饮,行气止痛。
【主治】心痛。
3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1:18:30 | 只看该作者
21.白术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白术36g,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炒)附子(炮裂,去皮、脐)、桂(去粗皮)各15g,吴茱萸(水浸一宿,微炒)、干姜(炮)各22.5g。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次15g,用水220ml,煎至170ml,去滓。
【用法】温服,一日二次。
【功能】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脾心痛如刺。
22.玄玄膏(《疡科选粹》卷八)
【药物组成】番木鳖、两头尖、石菖蒲、五灵脂、骨碎补、穿山甲、淮生地、金钗草、白芷梢、赤芍、金银花、真五加皮、吴茱萸、牡丹皮、威灵仙、刘寄奴、猪牙皂角、甘松、山柰、紫苏、蛇床子、姜、艾叶、厚朴、三棱、降香、苍术、羌活、红花、苏木、桃仁、当归尾、防风、麻黄、草乌、乌药、甘草、牛膝、藁本、汉防己、枳壳、白蔹、荆芥、续断、巴豆、猪苓、泽泻、川椒、大椒、干姜、南星、半夏、槟榔、姜黄、干漆、香附、霍香、前胡、蓬术、茵陈、巴戟、石斛、常山、独活、风藤、黄、山栀、连翘、黄柏各30g(上锉碎,用真正麻油7.5kg浸,春五、秋七、夏三、冬十日,槐柳枝文武火熬成枯黑色,油滴水成珠为度,住火滤去滓听用),蒜头2.5kg,葱2.5kg,千里光草5kg(上打碎取,滓加煎汁,慢火熬膏听用),生姜2.5kg,广木香、大川乌、北细辛、大茴香、小茴香、自然、面蒲黄、小菇、明天麻、官桂、僵蚕、玄胡、大黄、乳香、没药、全蝎、牙皂、雄黄各90g(上为极细,听用),嫩上好松香30kg(用醋煮过,为末筛过),好窑煤25kg(听用)。
【制法】先用松香下净锅内溶化后,下蒜头、葱头汁,次下药油候冷定,下细药末,入水缸中,令人抽色如黑漆为度,收贮大缸内,以井水浸一月可用。每药片150g,用生油500g,熬热滤过净油300g。每熟500g,下松香530g,细药150g,煤30g为则。
【用法】痈疽,发背、痔漏、疔疮、瘰疬、便毒、无名肿毒、顽癣、湿毒臁疮、杨梅结毒,初起未破,俱贴患处;如破久者,用花椒、葱白、甘草煎汤,洗去恶肉贴之,日洗三四次,换膏一次。凡贴膏用生姜煨热,切开擦患处,将膏火边离远烘揉贴之,贴后以火烘手熨三百度为止。觉皮肤发痒,即揭去膏,久则要起红垒。
【功能】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九种心痛,小肠气,牙痛,跌打挫闪损伤,痈疽,发背,痔漏,疔疮,瘰疬,便毒,无名肿毒,顽癣,湿毒臁疮,杨梅结毒,毒蛇、风犬所伤。
【禁忌】忌食鸡、鹅、羊肉、鱼鲜、椒、蒜辛辣发毒之物。
23.白术四逆汤(《医醇剩义》卷一)
【药物组成】白术9g,附子9g,干姜3g,人参6g,茯苓6g,甘草1.5g,大枣3枚。
【制法】用水600ml,煎至200ml,去滓。
【用法】微温服。
【功能】益气温中,回阳救逆。
【主治】厥心痛。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痢,甚则朝发夕死者。
24.立应散(《百一选方》卷八)
【药物组成】高良姜7.5g,五灵脂15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4.5g,加醋少许用百沸汤75ml调匀,连滓急服。
【功能】温中散寒,祛淤止痛。
【主治】急性心痛。
25.玄胡散(《嵩崖尊生》卷十四)
【药物组成】玄胡9g,归身3g,乳香1.5g,甘草3g。
【制法】上为散。
【用法】加盐卤一滴服。
【功能】补血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妊娠心痛。
26.芎?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芎?、桂、当桂(切,焙)、高良姜各15g,厚朴(生姜汁炙令透)7.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9g,用水300ml,煎至2l0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温中散寒,活血行气。
【主治】猝心痛不可忍。
27.当归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当归30g(锉,微炒),桔梗30g,陈橘皮30g(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5g,枳壳30g(麸炒微黄,去瓤),桂心30g,人参15g(去芦头),槟榔60g,木香22.5g。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6g,生姜、大枣煎汤调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九种心痛,及冷气攻两胁,胸背疼痛,欲吐。
28.当归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药物组成】当归22.5g(锉,微炒),槟榔22.5g,吴茱萸15g(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桂心22.5g,蓬莪术22.5g,白术22.5g。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以水250ml,加生姜3.75g,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能】活血祛淤,行气止痛。
【主治】妇人心痛。
29.自焚急救汤(《石室秘录》卷一)
【药物组成】炒栀子15g,白芍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心敛阴。
【主治】心痛昏厥属火者。
30.吐津丸(《仙拈集》卷二)
【药物组成】雄黄、巴豆、木香、白矾各l0g,公丁香、肉桂、胡椒各15g,五灵脂(去砂石,醋炒)30g。
【制法】上为细末,烧酒打糊为丸,如芥子大。
【用法】每次15丸,虚弱者与小儿减半,烧酒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逐寒攻积,理气止痛。
【主治】寒积心痛。
4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1:18:54 | 只看该作者
31.却痛散(《杨氏家藏方》卷五)
【药物组成】五灵脂(去砂石)、蒲黄(炒赤色)各45g,当归(洗,焙)、肉桂、石菖蒲、木香、胡椒各30g,川乌头(炮,去皮脐)90g。
【制法】上为末。每次6g,醋100ml,盐2g同煎至l00ml,去滓。
【用法】热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化淤。
【主治】心痛不可忍。
32.却痛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药物组成】高良姜30g(锉如骰子,火煨)巴豆5个(去壳)
【制法】上药和匀,炒令转色,去巴豆不用,研为细末。
【用法】每次6g,用热酒调服。不拘时候。
【功能】散寒消积。
【主治】寒积内停,心痛不可忍。
33.豆蔻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药物组成】白豆蔻(去皮)、肉桂、木香、人参各15g,陈曲、京三棱(煨、锉)各30g,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大麦芽(炒)各22.5g,干姜(炮)、甘草(炙,锉)各7.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9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盐少许,煎至105ml,去滓。
【用法】食前温服。
【功能】温里助阳,行气宣痹。
【主治】胸痹。
34.赤石脂丸(《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蜀椒30g,乌头7.5g(炮),附子15g(炮),干姜30g,赤石脂3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丸,食前服,一日三次。不知稍加。
【功能】逐寒止痛。
【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35.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十九)
【药物组成】赤茯苓、人参、半夏(汤浸洗七遍去滑,焙)、柴胡、前胡、桂、桃仁(汤浸,去皮,尖、
仁,炒)各22.5g,甘草(微炙)7.5g。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以水150ml,加生姜5片,大枣2个(掰破),同煎至l0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化痰祛淤,通阳宣痹。
【主治】心痹。
36.赤石脂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赤石脂45g,干姜(炮)60g,乌头(炮裂,去皮、尖)22.5g,人参30g,细辛30g,桂22.5g,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5g。
【制法】上为粗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丸,食前用米饮送服,一日二次。未效渐加丸数,以知为度。
【功能】温阳益气,散寒止痛。
【主治】心背彻痛。
37.吴茱萸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吴茱萸30g(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干姜30g(炮裂),桂心30g,干漆30g(捣碎,炒令烟出),槟榔30g,青橘皮30g(汤浸,去白、瓤,焙),木香30g,白术30g,当归30g(微炒),桔梗30g,附子30g(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用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猝心痛。
38.吴茱萸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吴茱萸(汤浸一宿,焙干,炒)60g,附子(炮裂,去皮、脐)2个,川芎、干姜(炮)、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60g,甘草(炙)30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4.5g,以水225ml,人大枣2个(掰破),同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一日三次。
【功能】助阳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心背彻痛,发为胸痹。
39.吴茱萸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药物组成】吴茱萸15g(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桂心15g,高良姜15g(锉),赤茯苓30g,当归30g(锉,微炒),陈橘皮22.5g(汤浸,去白瓤,焙),槟榔60g。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6g,用热酒调服,一日三四次。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通痹。
【主治】胸痹,心痛彻背。
40.吴茱萸散(《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22.5g,荜茇15g,胡椒7.5g,高良姜15g,当归(切,焙),防葵(锉碎),白茯苓各22.5g,陈橘皮(水浸,去瓤,微炒)15g,槟榔2个(微煨)。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3g,空心用温酒调服,日晚再服。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厥心痛,及气隔心痛。
41.利膈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药物组成】人参30g(去芦头),前胡30g,甘草15g(炙微赤,锉),诃黎勒皮0.9g,陈橘皮0.9g(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5g,白术22.5g,干姜15g(炮裂),赤茯苓30g。
【制法】上为散。每次15g,用水300ml,人生姜3g,煎至l75ml,去滓。
【用法】频频温服。
【功能】温中散寒,宣肺利膈。
【主治】气膈心痛。
42.皂荚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药物组成】皂荚(炙黄,去皮、子),杏仁(皮、尖、双仁,研)各30g。
【制法】先将皂荚为末,再与杏仁相和,捣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7丸,发作时以粥饮送服。
【功能】涤痰祛饮,通窍止痛。
【主治】心痛如虫咬。
43.没药散(《宣明论方》卷十三)
【药物组成】没药、乳香(别研)各9g,穿山甲15g(炙),木鳖子12g。
【制法】早为末。每次1.5~3只,加酒120ml,同煎。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活血止痛。
【主治】一切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44.沉香降气散(《医学心悟》卷三)
【药物组成】沉香(细锉)9g,砂仁21g,甘草(炙)15g,香附(盐水炒)15g,元胡索(酒炒)30g,川楝子(煨,去肉)30g。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6g,用淡生姜汤调服。
【功能】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心痛。
45.补心汤(《丹台玉案》卷四)
【药物组成】当归、生地各12g,白芍、玄胡索、乌药、丹皮、远志、茯神各3g,龙眼肉5枚。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补血养心,行气止痛。
【主治】心痛,四肢厥冷。
46.灵脂酒(《仁斋直指》卷六)
【药物组成】五灵脂(去沙石、略炒)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6g,温酒调服。
【功能】活血止痛。
【主治】心腹猝痛。
【辩证加减】加延胡索,没药尤妙。
47.灵脂厚朴散(《医学从众录》卷三)
【药物组成】灵脂、良姜、厚朴(姜汁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3g,醋汤送服。
【功能】温中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心痛不可忍者。
48.陈橘皮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药物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7.5g,赤茯苓、枳壳(去瓤,麸炒)各15g,栝楼实1枚(去皮、瓤,用子),肉桂,甘草(炙)各7.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7.5g,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次。
【功能】通阳化痰,行气宽胸。
【主治】胸痹。
49.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附子(大者,炮裂,去皮、脐)2枚,芎?、干姜(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透)、吴茱萸(水浸去涎,焙干,炒)、甘草(炙)各30g。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次15g,用水225ml,加大枣2枚(掰破),同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活血。
【主治】心痛如刺,白汗出。
50.附子煎(《鸡峰普济方》卷十一)
【药物组成】附子、乌头各180g,干姜、当归各150g,槟榔300g,赤石脂240g,肉桂150g,蜀椒120g。【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空心用米饮送服。
【功能】温阳散寒,行气化淤。
【主治】心痛,兼有症块。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1:19:14 | 只看该作者
51.拈痛丸(《仁斋直指》卷六)
【药物组成】五灵脂、木香、当归、蓬莪术(煨)各15g,生干姜22.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食前用橘皮煎汤送服。
【功能】行气化淤,散寒止痛。
【主治】心痛。
52.泻火定痛汤(《石室秘录》卷二)
【药物组成】栀子9g,白芍15g,甘草3g,良姜1g,天花粉6g,苍术3g,杜仲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心泻火,止痛。
【主治】心中猝痛,手不可按。
53.定痛丸(《外科传薪集》)
【制法】炙没药、炙乳香各6g,甘草3g,真绿豆30g。
【制法】上为细末,为丸,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6~9g,一日二次。
【功能】活血止痛。
【主治】诸心痛。
54.参香散(《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人参、木香、荜茇、半夏(汤洗七遍,炒)、芍药(炒)、大腹(锉)各22.5g,高良姜、丁香、桂、芎?、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15g。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次6g,炒生姜汤调服。
【功能】温中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心痛不食,两胁刺痛壅闷。
55.枳实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药物组成】枳实(去瓤,麸炒)15g,栝楼实1个(并瓤用),厚朴(生姜汁炙)90g。
【制法】上药锉片。每次15g,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空心、日晚各一次。
【主治】胸痹。
56.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枳实6g,厚朴12g,薤白l0g,桂枝3g,瓜蒌实10g(捣)。
【制法】用水1L,先煮枳实、厚朴,取400ml,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去滓。
【用法】分三次温服。
【功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
【主治】胸痹。
57.枳橘汤(《医学人门》卷七)
【药物组成】橘皮24g,枳壳4.5g,生姜12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食远温服。须审气滞何部,以引经药导之。
【功能】理气宽胸。
【主治】胸痹。
【辩证加减】郁甚,加姜黄少许。
58.栀萸丸(《医学入门》卷七)
【药物组成】山栀仁(炒焦)90g,吴萸、香附各15g。
【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如花椒大。
【用法】每次20丸,用生地黄(酒炒)同生姜煎汤服。
【功能】理气解郁,抑肝泻火。
【主治】心痛。
59.荜茇粥(《养老奉亲书》)
【药物组成】荜茇末54g,胡椒末0.3g,青粱米(淘)108g。
【制法】上以米煮作粥熟,下胡椒、荜茇调和。
【用法】空心服食。
【功能】散寒止痛。
【主治】老人心痛。
60.草豆蔻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药物组成】草豆蔻(去皮)30g,当归(锉微炒)30g,白术30g,附子(炮裂,去皮、脐)30g,桂心45g,高良姜(锉)30g,赤茯苓30g,吴茱萸(汤浸焙干微炒)15g,桔梗30g,厚朴(涂生姜汁,炙令香熟)45g,甘草(炙微赤,锉)15g。
【制法】上为散。每次9g,用水200ml,煎至12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阳散寒。
【主治】胸痹。
61.草豆蔻散(《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药物组成】草豆蔻(去皮)15g,甘草(炙,锉)7.5g。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6g,白汤送服。
【功能】温胃健脾,行气止痛。
【主治】心痛,胁痛如刺,壅闷。
62.茱萸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吴茱萸(汤浸,焙干,炒)、桂、厚朴(生姜汁炙)、白术、芍药(炒)、陈橘皮(汤洗,去白,焙)各15g,五味子22.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230ml、加大枣2枚,生姜3片,同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空心、午时温服。
【功能】温中行气。
【主治】心痛。
63.茯神四逆汤(《医醇剩义》卷一)
【药物组成】茯神6g,附子9g,干姜3g,人参6g,甘草1.5g,木香1.8g,砂仁3g。
【制法】用水600ml,煎至200ml,去滓。
【用法】微温服。
【功能】回阳救逆,祛寒止痛。
【主治】真心痛。甚则旦发夕死。
64.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茯苓9g,杏仁9g,甘草3g。
【制法】用水1L,煮取600ml,去滓。
【用法】每次200ml,温服,一日三次。不愈,更服。
【功能】宣肺化饮。
【主治】胸痹。
65.厚朴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厚朴(生姜汁炙)、当归(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22.5g,干姜(炮)、半夏(汤洗七遍,炒)各15g,草豆蔻(去皮)30g,甘草(炙,锉)7.5g。
【制法】上为细末,用陈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炒生姜盐汤送服。
【功能】温里祛寒,行气止痛。
【主治】心痛如刺。
66.厚朴丸(《明医指掌》卷六引《医垒元戎》)
【药物组成】厚朴90g(姜炒),黄连75g(炒),吴茱萸(汤泡七次)60g,干姜(炮)60g,巴豆30g(另研),人参30g,川乌(炮)30g。
【制法】上为细末,入巴豆霜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丸,温开水送服。以利为度。
【功能】温里止痛,泻下通便。
【主治】寒厥心痛。
67.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药物组成】厚朴(生姜汁炙)、槟榔(锉)、食茱萸、芍药、柴胡(去苗)、当归(切,焙)各30g,郁李仁(汤浸,去皮,炒)22.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25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一次。
【功能】疏肝养血,行气止痛。
【主治】九种心痛。
68.香桂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丁香、干姜(炮)各15g,芎?22.5g,肉桂、当归(切,焙)、枳壳(去瓤,麸炒)、槟榔(煨,锉)、厚朴(生姜汁炙)、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各30g。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空腹用炒生姜盐汤或温酒送服。
【功能】行气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心痛不可忍。
69.栝楼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栝楼实12g(捣),薤白12g,白酒适量。
【制法】上三味同煮,取600ml。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通阳散结,理气化痰。
【主治】胸痹。
70.姜附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8g,干姜(炮)23g,乌头(炮裂,去皮、酒)8g,吴茱萸(汤浸一宿,焙干,炒)15g,厚朴(生姜汁炙)15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丸,空腹用酒送服,日三夜一。未效,稍加丸数。
【功能】温阳止痛。
【主治】心痛彻背。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1:19:31 | 只看该作者
71.神灵丹(《臞仙活人心方》卷下)
【药物组成】汉防己15g,五灵脂30g,蒲黄30g(微炒),良姜15g,斑蝥20个(同良姜炒黄色,去斑蝥不
)。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皂子大。
【用法】每次1丸,艾醋汤送服;或为末调服。
【功能】温中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急心痛。
72.神捷丸(《杨氏家藏方》卷五)
【药物组成】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肉桂、蓬莪术(煨香,切)、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食前用熟醋汤送服。
【功能】温阳散寒,行淤止痛。
【主治】急心痛不可忍,手足厥逆,呕吐冷沫。
73.神砂一粒丹(《宣明论方》卷十三)
【药物组成】附子(炮)、郁金、橘红各30g。
【制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1丸,男子酒送服,妇人醋汤送服。
【功能】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厥心痛。
74.弭痛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药物组成】五灵脂、木香、当归(切,焙)、高良姜(炮)、蓬莪术(炮)各3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空腹煎木香汤送服。
【功能】理气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九种心痛。
75.桂心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桂心45g,甘草(炙黄)30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功能】温中散寒,缓急止痛。
【主治】心痛。
76.栝楼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药物组成】栝楼(去瓤,取子,炒香熟,留皮与瓤别用)、枳壳(麸炒;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先取栝楼皮,瓤研末,水熬成膏,和二物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5丸,食后用热熟水送服,一日二次。
【功能】行气宽胸。
【主治】胸中痛彻背。
77.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栝楼实1枚(捣),薤白9g,半夏12g,白酒适量。
【制法】四味同煮,取80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温服。
【功能】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78.换金煮散(《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药物组成】延胡索、蓬莪术(炮)、威灵仙、鬼箭羽、姜黄、苦楝根(洗,锉)各30g。
【制法】上为散。每次9g,用水150ml,酒少许,同煎至l00ml,去滓。
【用法】温服,日二次,夜一次。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主治】九种心痛。
79.高良姜散(《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药物组成】高良姜、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次6g,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散寒,缓急止痛。
【主治】暴心痛。
80.宽胸饮(《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药物组成】柴胡、郁金、川芎、当归、降香、香附、陈皮、砂仁、甘草、延胡索。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疏肝解郁,宽胸止痛。
【主治】肝实胸痛,不能转侧。
81.调气汤(《证治汇补》卷六)
【药物组成】香附、乌药、陈皮、青皮各4.5g,砂仁3g,甘草1.5g,木香3g,霍香4.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疏肝调气。
【主治】气逆心痛。
82.爽神汤(《证治宝鉴》卷十一)
【药物组成】覆盆子、酸枣仁、柏子仁、枸杞子、薯蓣、菖蒲、南星、半夏、川芎、细辛、五味子、远志、甘草、陈皮、麦冬、人参、通草、茯苓。
【制法】加蜜适量,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补气化痰,养心爽神。
【主治】心疼不已。
83.救痛安心汤(《辨证录》卷二)
【药物组成】白芍30g,炒栀子9g,甘草3g,柴胡6g,贯众6g,乳香3g,没药3g,苍术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疏肝泻火,活血止痛
【主治】心痛甚剧。
84.麻黄桂枝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药物组成】麻黄(去节,汤浸,焙干)、桂心、白芍药、细辛、干姜(炮)、炙甘草各22.5g,半夏(汤洗七次)、香附(炒,去毛)各15g。
【制法】上为锉散。每次12g,用水230ml,加生姜5片,煎至160ml,去滓。

【用法】食前服。大便秘,加大黄6g。
【功能】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心痛。
85.散痛丸(《医学入门》卷七)
【药物组成】陈茶30g,乳香15g(为末)。
【制法】腊月兔血为丸,如芡实大。
【用法】每次1丸,淡醋汤送服。
【功能】活血止痛。.
【主治】心痛不可忍。
86.落盏汤(《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五)
【药物组成】陈皮、香附米、良姜、吴茱萸、石菖蒲各等分。
【制法】上水煎,先用碗一个,用香油3-5点在内,小盏盖之,将药淋下。
【用法】热服。
【功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急性心痛。
87.橘皮益智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药物组成】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益智(去皮)、乌头(炮裂,去皮、脐)、威灵仙(去土)各30g。
【制法】上锉。每次9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盐少许,煎至90ml,去滓。
【用法】食前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心痛如刺。
88.薏苡仁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药物组成】薏苡仁60g,附子60g(炮裂,去皮、脐),甘草30g(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每次9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煎至90ml,去滓。
【用法】稍热顿服。
【功能】通阳散寒,下气除痹。
【主治】胸痹。
89.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橘皮12g,枳实2.5g,生姜6g。
【制法】用水500ml,煮取200ml,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行气和中。
【主治】胸痹。
90.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药物组成】木香、郁香。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6g,老酒调服。
【功能】行气化淤。
【主治】胸痛属于气滞血淤者。
【辩证加减】气滞者,木香倍之;血淤者,郁金倍之;虚者,加人参。
7
发表于 2016-5-11 05:26:00 | 只看该作者
集实用胸痹效方之大成,有益临床,楼主辛苦了
8
发表于 2016-5-11 08:40:09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治心痹的方剂,绝大多数是治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2 16:16 , Processed in 0.0684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