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14 06:54 编辑
第11条
【原文】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词解】
振振身瞤剧:瞤,肌肉掣动,此谓全身振颤动摇。
目泣自出:指痰喘剧咳,气逆而甚,则眼泪自出。
伏饮:水饮潜伏于内而有巢囊,不易治愈。
【释义】
膈上有伏饮,又外感风寒,闭塞肺气,则使饮邪加重,饮邪射肺,故胸肺胀满,喘息咳嗽,呕吐痰涎。咳喘胀满,不胜起扰,则目泣自出。风寒束于外,水饮动于中,阳气欲下行,不得宣通,故发热恶寒,背痛腰疼,其人振振身瞤动而剧。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膈上伏饮的辨证。
【参考】
[临床应用] 本条伏饮,俗称“哮(吼)喘病”,当表里并治。急证发作时,可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若饮热交结而兼气虚者,宜选本篇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通阳利水,软坚补虚;外证解后,由于胃阳素虚者,可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制水;由于肾气素虚者,可用肾气丸温肾化水;由于脾肾俱虚者,可用真武汤温肾健脾行水,以善其后。
水饮潜伏于内而有巢囊,不易治愈。阻塞性肺病,支气管高度扩张(巢囊)不易治愈反复发作。本条伏饮,俗称“哮(吼)喘病”,即阻塞性肺病中的支气管哮喘,感冒时急性发作。
急证发作时,可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即感冒(风寒)引起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时候,使用小青龙汤治疗。阻塞性肺病合并细菌性感染的时候,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通阳利水,软坚补虚,酌加清热药如:黄芩、银翘、千金苇茎汤等。外证解后,可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制水;脾肾俱虚者,可用真武汤温肾健脾行水,以善其后。
振振身瞤剧,是真武汤证的表现,西医是指:呼吸性碱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