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6 19:1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中医是不是科学?有人持反对态度,在以现代医学为主流医学的当今社会,如果用现代西医的理论与解剖学来审视中医,中医的理论根本就行不通,完全不能用现代的西医知识解释清楚,不能用现代医学知识来解释,能算为科学吗?当然,也有不少人持肯定态度,中医是不是科学,不能以西医的观点为标准,它只能从实践中检验,现在人们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中医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进行过反复的检验,已经证明它是真理,是真理就是科学,如果经历实践长期间的检验为真理后仍然不能是科学的话,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些更具考验的科学吗?
坦白地说,中医与西医都是治病救人的医疗科学,由于中医与西医站在了不同的观察角度上,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不了不同的看法,对引发致病原因的认识产生两种不同的见解,总的来说,是中医与西医两个脑袋的思维方式不相同,如果执着地以西医的认识论与观点为标准规范中医,会看不到中医具有的科学性质,只能站在中医的立场上,才能发现中医的科学内涵。
中医有两个令人不解的特点,一是中医的盲从性,二是中医的普及性,这是人们认为中医不科学的重大疑点,但它偏偏就是证明中医是科学的重要证据。
中医的盲从性:说中医有点盲从性,相信很多支持中医的人们会感到愤怒,但这是无法抹杀的事实,中医的盲从性在整个中医中都有所体现,从理论研究,到辩证论治,此话怎说?君不见,中医理论由《黄帝内经》典定后,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变革,直到现在,还处于原先的状态,总之祖先怎样说,现在也怎样说,其实现在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中医理论是怎样产生的,阴阳的本质是什么?五行的本质是什么?经络的实质是什么?脏与腑为什么有一对一的表里关系?中医为什么没有细菌病毒可言?对于这一切都是处于莫名其妙之中,现代中医只是在盲目地遵从古代人的教导,只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言。可以说,中医的盲目遵从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经过现代人用先进的科学知识长期研究,也还是没有办法解释中医隐藏的疑问,最简单的事,人们对经络的研究搞了几十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现在还未发现经络为何物,也只能老老实实按照古代人的说法来解释。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医的这种盲从性也有一大好处,你可以不理会经络的实质为何物,也不用明白阴虚的本质是什么,只要按照古人在书上记载的说法辩症论治,就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只用三个手指把脉,而不需复杂的先进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对病人实施治疗。
中医的普及性:中医能够在平民百姓中普及,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现代社会,民间还流传不少验方,人们有点小病小痛,自己买点中成药自理,也还常见,在一些乡村,一些懂点中医药理的村民依靠几把中草药,就能治愈在大医院要花费大量金钱才能医治的病。在民间,人们发现有炎症,就知道是热毒所致,喝上一碗清热解毒的凉茶就能解决问题。感冒了流清鼻水,人们就知道风寒作怪,一碗姜丝葱白紫苏粥就是良药。中医就有点怪,只要明白了一些简单的中医理论,认识了一些基本性的经方,熟识一些常用药的药理,就基本上能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
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中医的盲从性与普及性只能证明中医的落后,首先一点,不明白指导理论的产生与来源,怎么就能轻易地相信它的正确性?看不见经络的实质,怎样证明经络的存在?阴阳、五行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体现,可能是一些人的臆想虚拟,怎么能成为科学?其次一点,医学毕竟是一门严肃性的科学,必须经过长期性的学习和培训,才可具备行医的资格,普及医学,让一些没经过长期学习的人进行医疗,这是不可思议的,岂不是拿人命开玩笑?
但是又有谁想到,将医学知识从少数专家学者的手中解放出来,把中医理论精炼浓缩提高,化深奥为简单,再把简单的中医进行普及,转化为平民百姓手中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正是创造中医的先辈们追求的远大目标?中医的盲从性与普及性,从侧面反映出中医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中医所以能做到这两点,其重要原因,是中医曾用先进的管理科学进行整理,古代的人们为了达到简单与普及两个目的,它们采用“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先进科学方法,对中医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以集成化制造出规范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为标准化设立程序化,通过“四化”的梳理,无数深奥复杂的原理,被浓缩成了简洁的知识模块,使到中医成为了一种简单实用和容易掌握的医学科学知识,这样一来,只要掌握了这些貌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整个中医体系,中医的普及才成为了可能。
人们或者感觉到有点可笑,到底有没有搞错了,“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是古代的东西么?这些都是现代才有的科学技术呀?确实没有搞错,中医真的是由“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打造出来的先进医学科学,只要认真研究中医,就会发现这“四化”的存在,为了让人们有一个基本性的认识,在此作出简单的介绍:
1、集成化:集成化是现代社会生产中,将诸多具有单独功能的单元聚合在一个小部件上,组合成一个具有多项强大功能的整体,比如集成电路,它将众多的放大器集中在一个细小的晶片上,组合成为一个具有处理大量复杂信息的功能体,还有集成机械,也是将诸多简单的功能聚集在一个部件上,形成一个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机械。中医有什么集成?知识集成。它将诸多相关的事物按照相应的原理功能集合,最后创造出一个知识集成体,阴阳、五行、经络、五脏等,都是经过集成化处理的知识,在这些简单的知识内部,隐藏了大量的相同与类似的事物与原理。
阴阳是所有集成知识中,集成量最大的知识载体,它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将世上一切事物连结,用阴与阳简单的组合,代表了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与原理,人们看到阴阳能够处处适用,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中华文化的源头,感到有点不可理喻,总认为阴阳是一种臆想虚拟,是一种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想凑合,没有科学的根据,但又有谁从阴阳的不可思议中,悟出它是一个集成知识呢?
或者有人觉得,集成化是现代的新生事物,古代人不可能认识也不可能知道什么叫做集成化,如果抱有这样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因为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告诉人们怎样进行集成化的相关知识,古代人明白集成化是什么回事,只是它们的表达与现代人的表达不同,如果有兴趣,可以从书中慢慢耐心体会。
2、规范化:有了集成化,就可以建立起一个能够统一集成体内部所有事物的规范,将复杂性的事物转化为有序的规范化模块,中医为人体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用药等建立起一套套相关的规范,比如将人体生命结构规范为由五脏六腑系统管理的模式;将一切事物的基本性存在与相互作用关系规范为阴阳模式;将生命体内部结构运作中的相辅相成以及制约关系规范为五行模式;将维持生命必须的物质、能量、信息规范为“三气两液”,即元气、阴气、阳气,与血液、津液;将物质、能量、信息的通道规范为经络系统;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为“天人合一”;将一切致病因素规范为内因、外因、与不内不外“三因”模式;同时,还建立起舌象与脉象的诊断规范,建立起外表症状与内部脏腑的关系规范等等。
3、标准化:有了规范化,就为建立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医建立了一系列的基本性标准,有病理基本标准、病因基本标准、辩症基本标准、治则基本标准、用药基本标准等等。比如阴气阳气虚实变化的病因就有这样的细则:
阳气虚的标准细则:症见面色光白;精神萎靡不振;舌质淡嫩、舌苔白;脉沉迟无力;证状有怕冷,口不渴但喜热饮,痰液清稀,呕吐清水,大便稀薄,小便清长,手足不温,如有胸腹疼痛用热敷则减。
阴气虚的标准细则:症见颧部带红;神情感觉虚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证状有自学内热,咽干口燥,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或有盗汗,大便干结。
阳气盛的标准细则:症见面色潮红;神志兴奋或烦燥;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有力;证状有发热,不怕冷而恶热,口渴喜冷饮,咳嗽痰黄稠,胸腹灼热,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是泄下粘腻秽臭,小便热痛。
阴气盛的标准细则:症见面色苍白或青晦;心情烦燥;舌苔白;脉弦紧;证状有恶寒情况显著,关节疼痛如遇冷则加重,胸腹疼痛得热则减,口不渴,小便清长。
此外,中医对致病的外因风、寒、湿、燥、火有标准的细则,气血的盛衰状态有标准细则,五脏六腑的辩症有标准细则,舌象苔质有标准细则,脉象有标准细则,用药有标准细则。
4、程序化:中医为标准化的施行,设立了一些相关的运作程序,如建立了人体五脏的相生关系程序与相克关系程序,这套程序为人们认识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和预测疾病的传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起一套望、闻、问、切的诊断程序,为人们辩证论治提供一个科学化的模式;建立一套用药程序,以君、臣、佐、使为治病的程式化制度,过去人们认为这君、臣、佐、使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实质这是用药程式的拟人化表达。
经过用“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打造,使中医从深奥复杂的结构与原理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地回复到了简单,今天人们看到的中医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与西医相比,确实显得非常的简单,但这种简单是内藏复杂的简单,是整个中医科学的精华所在。中医通过返璞归真的简单化,打造出一个容易认识和容易把握的医学平台,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方便学习与方便治疗,只要掌握了中医的病理标准,病因标准,用药标准,药性标准,就能够通过辩证论治来治疗简单的疾病,可以说,只要掌握中医貌似简单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一个高技术的医疗平台。
实施“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中医有一个神奇的好处,就是能够在平民百姓中普及。中医普及的重点是要求人们认识和掌握所有的标准,这是最低的基本要求,人们可以不知道中医制造集成化知识的过程,可以不明白各种规范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也可以不知道那一系列基本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这些不知道并不妨碍人们的医疗实践,但必须明白所有标准的细则,只要熟识了所有标准,按照标准辩症,按照标准用药,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进行辩证论治,从表面上看,虽然的点盲从性,而实质上,却又不失为一种简便。事实证明也是如此,现在人们对中医还有大量的长期未能解开之迷,阴阳、五行、元气、经络等等都未确实地知道其本质是什么,但这并不妨碍几千年来的中医辩症论治,而这一切,都利益于中医的先进科技。当人们在运用中医的知识进行辩症论治时,有谁会想到,这正是在运用着古代人创造的“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高科技平台呢?
中医方便学习,方便运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也有一个短处,不利于研究,由于中医的理论太过集成化,往往令人面对这貌似简单的知识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经络,在中医理论中,它应该是物质、能量、信息的通道,虽然一条经络可以解决医疗上的许多问题,但为什么要将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虚体网络系统说得这么重要?经络是怎样流通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呢?经络不是实体,它有可能流通物质吗?不过可以肯定,中医的经络是一条集成化的通道,只要从反向分析,以逆向思维研究,必然会发现其中奥妙。
在科学技术不断飞跃发展的新时代,世界的经济联系正逐步紧密相连,全球市场一体化成为了一个必然性的趋势,为了适应新时代“地球村”经济的形成,人们需要将过去各自为政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各不相同的技术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形成一种彼此之间都相同标准的质量目标,于是“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自然地成为了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当现在人们认识到这个发展方向时,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已经熟练地运用这种先进的管理科学,中医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功的典范。
我们祖先们对知识集成化的成功创造,对现代社会更具有针对性的启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知识以几何级递增,信息以爆炸式增长,面对信息爆炸增长的压力,人们有点感到束手无策,一时还未找到对付的有效方法,知识集成化无疑是解决这一个难题的唯一选择,可以断言,当现代医学发展到人们没有能力全面把握的时候,也必然要走知识集成化的道路解决,也就是说,必然要学习中医理论的表达方式,以集成化制造规范化,以规范化制定标准化,为标准化设立程序化,只要用简单的集成知识代替大量的相同原理,用简洁的集成知识包藏复杂奥秘的理论,人类才能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DISABLELBCODE]
2
发表于 2005-11-16 21:31:5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我觉得先生的思维能力很强,逻辑性也很不错。应该钻研中医的实质性问题。对于先生提出的建议很是认同。
3
发表于 2005-11-17 08:47:2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中医是有完善的哲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古哲学理论语言加以说明运用。如果学习的人能提升到正确认识、掌握哲学的这一层次,再运用于其它的方面就不只是《有先进的管理科学》了。所以一滴水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我只是对标题的读解,内容没有细读。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9 13:21: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有人对中医实质性的问题研究已有突破性进展,正帮其将阴阳研究整理上网,谢医源先生的欣赏与鼓励.
5
发表于 2005-11-19 15:58: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顶一下.很有新意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15:11:0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实际上中医理论是非常先进的医学科学理论,只是知识集成化的容量太大,变得简洁了反而令人不容易理解。
7
发表于 2005-11-21 16:12: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文章写的很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对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与应用,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由博返约,执简驭繁,中医或医学的知识也不例外。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5:01:0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解读阴阳的系列文章已经开始在本论坛的<医学哲学>栏目发表.[DISABLELBCODE]
9
发表于 2005-12-1 15:52: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中医使用的是概率统计学和信息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的是活的人体生命.西医学用的是几何学研究的是病菌病毒和对人体器官造成的损伤.都是科学,但研究手段方法不同,对象貌似相同其实也不尽相同.<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见笑>[DISABLELBCODE]
10
发表于 2005-12-5 21:56: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有先进的管理科学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2 20:46 , Processed in 0.0677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