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6-3-6 19:20:12
|
只看该作者
脉管炎的中医治疗
5 中医治疗
传统治疗
据有关书籍和杂志根等资料整理出传统治法如下:
寒湿型:宜温阳散寒除湿,寒甚用阳和汤加减,湿甚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风痰郁阻型:尚无资料记载,我曾用半夏白术天麻加减有效。
血瘀型:宜活血通络,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加减。
热毒型:宜清热解毒,用四妙勇安汤、顾步汤加减。
气虚血瘀型:尚无资料记载,我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有效。
阳虚型:宜温肾助阳,用金匮肾气汤、右归丸加减。
脾虚湿困痰阻型:尚无资料记载,我曾用六君子汤合四妙散加减有效。
阴血两虚型:宜滋阴养血,用六味地黄汤合四物汤加减。
我的治法
精选具有息风化痰、化瘀通络的牛黄、穿山甲等,除湿、化痰之薏米、瓜蒌等及宣通阳气之桂枝等。经提纯加工组成溶栓通脉散系列方剂,辨证选用。
另外,溃疡面可外敷祛腐生肌膏,肢端坏死组织用蚕食疗法清除。
保健
由于脉管炎多于潮湿、受冻、创伤及吸烟等因素有关,所以患者应时刻注意防潮、防冻、防创伤,戒烟酒。
6 病历举例
病历 1, 李瑞祥,男,34岁,1998年3月2日因右足疼痛,以拇趾为甚,且溃烂 1 年余就诊。
患者10年前右侧小腿中下段曾有外伤史。 1 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觉右足趾跖关节处疼痛,走
路时加重,休息一会儿可缓解。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并延及全足,且冰凉,拇趾逐渐溃烂。先后在几家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方治疗无效,病情不断加重来我所就诊。自述右足持续性剧烈疼痛,以足趾为甚,遇冷加重,夜间痛甚,难以入睡。
查:右足紫暗,肿胀,皮薄,趾甲厚而脆。拇趾青紫,趾尖轻度溃烂。右足触痛明显,触之冰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舌青紫,脉细涩。
中医诊断:脱疽,寒凝血瘀证。
治宜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选溶栓通脉散2号、4号各300g,兑匀,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一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1998年4月4日二诊,患足疼痛稍减,紫暗肿胀基本消退,溃烂面缩小。效不更方,原方连服两月。
1998年6月16日三诊,患足转温,休息时疼痛消失,行走时仍觉疼痛,色泽恢复正常,溃烂面愈合。内踝上约3cm处一条索约4cm长,稍红,触痛。改服溶栓通脉散5号600g,早晚各10g,连服一月痊愈。
随访一年正常。
病历 2 ,张永光,男,39岁,1999年10月22日就诊。
患者四肢曾有受冻史和多年吸烟史。5年前逐渐出现左下肢疼痛,在兰州几家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方治疗时有好转,但一直未愈,近 1 年来疼痛不断加重,且第1、2趾趾缝出现溃疡,久不遇合,今来我所就诊。自述左下肢发凉、持续性疼痛,遇冷或活动时加重,以足为甚,疼痛剧烈,夜间更甚,难以入睡。时服氨酚待因,以缓解疼痛。伴疲乏无力,面色晦暗。
查:左小腿轻度青紫,肌肉萎缩,左足紫暗,趾甲变薄粗糙而脆,第1、2趾趾缝溃疡约1.3×1.3cm。患足触痛明显,触之冰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舌淡紫,有瘀斑,苔薄,脉涩无力。
中医诊断:脱疽,气虚血瘀证。
治宜补气行血,化瘀通络。
方选溶栓通脉散5号600g,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1999年11月26日二诊,患足疼痛稍减,溃疡如前,精神稍好转,原方连服三月。
2000年3月4日三诊,左下肢转温,小腿疼痛消失,色泽恢复正常,肌肉恢复。左足疼痛基本消失,夜可安睡,遇冷或活动时仍觉疼痛,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溃疡缩小至约0.3× 0.3cm,周围结痂。原方继服一月。
2000年4月16日四诊,左足疼痛消失,色泽恢复正常,溃疡面结痂。新甲长出,色泽基本正常。面色恢复正常,精神转佳。
再服原方巩固疗效。一月后,溃疡愈合,结痂脱落。随访一年正常。
病历 3, 王全,男,28岁,2002年2月16日就诊。
患者双侧上肢时有肿痛和麻木感 2 年余,1 年多来上肢有时出现约筷子粗的硬痛条索,继而出现两腿困重无力,走路时右足足底及小腿后抽痛,渐觉右足大趾发凉、疼痛,受凉时加重。在银川几家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无效,疼痛逐渐加重,来我所就诊。患者表情痛苦,自述右足冰凉、疼痛,大趾为甚,夜间更痛,剧烈疼痛,难以入睡。伴四肢沉重无力,疲乏,食欲不佳。
查:右足触之冰凉,皮肤苍白,大趾轻度青紫。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微弱。
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腻,脉濡。
中医诊断:脱疽,寒湿证。
治宜温阳除湿。
方选溶栓通脉散1号600g,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2002年3月18日二诊,患足较前稍温,疼痛减轻。精神、食纳较前好转。原方再服一月。
2002年4月22日三诊,患足转温,色泽基本恢复正常,休息时疼痛消失,行走时仍觉足底、大趾疼痛。改服溶栓通脉散5号,早晚各10g,连服
一月后痊愈。
随访一年正常。
病历4,强芬,女,42岁,2002年10月11日就诊。
患者双下肢患静脉曲张约16年,病情比较稳定,今年由于受潮和站立较多,病情逐渐加重,并渐觉两小腿抽痛、沉重,肿胀。
查 :两小腿内后侧静脉曲张呈蚯蚓状,有团快,有少许硬块和硬条,触痛,两小腿轻度发紫肿胀,足踝部肿甚。
伴疲乏,饮食不佳,舌略紫,苔腻,脉涩。
诊断:双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
辨证:寒湿郁阻,血运不畅。
治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
方选溶栓通脉散1号、2号各300g,兑匀,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1疗程。
嘱:穿长筒弹力袜,防潮湿,多抬高下肢平卧,戒生冷刺激性饮食。
连服12天,患肢疼痛基本消失。服完一疗程后,患肢疼痛肿胀完全消失,色泽恢复正常,硬块、硬条基本消失,静脉曲张减轻,团块变小,精神食纳转佳。
随访一年病情稳定,未发展。
病历5,黄海花,女,46岁,2004年9月16日就诊。
患者双下肢患静脉曲张20余年,病情反复,曾到多家医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近年病情逐渐加重,并渐觉两小腿发凉,抽痛,肿胀,行走一段后小腿肚抽痛明显,以左腿为甚。
查 :两小腿内后侧静脉曲张呈蚯蚓状,有包快,可触及硬块和硬条,触痛,两小腿发紫肿胀,足踝部肿甚,左腿更甚。
伴头晕,舌淡,苔薄,脉沉细。
诊断:双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
辨证:湿阻血瘀 肾阳不足。
方选溶栓通脉散4号,早晚各6g合济生肾气丸早晚各9g,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1疗程。
嘱:穿长筒弹力袜,防潮湿,多抬高下肢平卧,戒生冷刺激性饮食。
2004年10月18日二诊,患肢较前转温,疼痛大减。继原方一月。
2004年11月19日复查,患肢疼痛肿胀消失,色泽基本恢复正常,硬块、硬条基本消失,静脉曲张减轻,包块变小,头晕消失。
随访一年病情稳定,未发展。
病历6,杨诚祥,男,57岁,2004年3月18日就诊。
患者双下肢患静脉曲张近30年,病情反复不愈。去年病情逐渐加重,渐觉两小腿胀痛,以左腿为甚,两小腿逐渐发紫,皮肤变粗,起小疹,瘙痒难忍。今年左侧内踝上约3cm处逐渐溃烂,疼痛剧烈。
查 :两小腿内后侧静脉曲张呈蚯蚓状,有包快,可触及硬块和硬条,触痛。两小腿发紫肿胀,足踝部肿甚,左腿更甚,左侧内踝上约3cm处一溃疡约2.5平方厘米,溃疡面发紫,糜烂。两小腿皮肤粗糙,并有米粒样丘疹及少量渗液和抓痕。
舌淡略紫,苔薄白,脉细涩。
诊断:双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合并湿疹。
辨证:湿阻血瘀 。
方选溶栓通脉散1号600g,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1疗程。
另处方:
升麻6g 葛根10g 白芍8g 赤勺8g 生地25g
荆芥8g 防风8g 白藓皮8g 地肤子8g
每日1剂,水煎服。
嘱:穿长筒弹力袜,防潮湿,多抬高下肢平卧,戒生冷刺激性饮食,尽量避免挠抓患肢。
18天后双下肢瘙痒消失,丘疹消退,停服汤剂,继服溶栓通脉散1号如前法。
2004年4月20日二诊,双下肢疼痛大减,肿胀减轻,溃疡面缩小,继原方一月。
2004年5月21日三诊,患肢疼痛肿胀消失,皮肤色泽基本恢复正常,硬块、硬条基本消失,静脉曲张减轻,包块变小,溃疡缩小结痂。
溶栓通脉散1号如前法再服20天后,溃疡结痂脱落,溃疡愈合。
随访一年病情稳定,未发展。
按:第4、5、6三例静脉曲张,中医尚不能根治,但通过辨证论治,对静脉炎有很好疗效。静脉炎治愈后,静脉阻力减小,血液回流通畅,可减轻静脉曲张,并有效控制发展。另外静脉曲张合并湿疹比较多见,湿疹治愈后,减少对皮肤的挠抓和刺激,对预防和治疗溃疡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