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西医何必急结合——谈中西医结合应是技术层次上的“配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 22:2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西河柳在 2006/02/02 10:47pm 第 7 次编辑]


中西医何必急结合
——谈中西医结合应是技术层次上的“配合”
陈海勇
cntcm@126.com
  自从五十年代国内掀起中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西医结合的浪潮可以算的上是汹涌澎湃,但是有关中西医结合的论战也是不绝于报刊杂志。其争论的焦点——到底中西医能不能结合,至今仍然众说纷纭,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中西医结合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虽然说早已过了“不惑”的年龄,其发展的可行性和方向依然模糊。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发展中西医结合,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循序渐进。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不应该把发展中西医结合作为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发展中西医结合应立足现实,不应硬着头皮强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1956年毛泽东关于“把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讲话之后被提出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提法,本身的用意非常好——把中医、西医的长处结合起来,通过强强联合,以期达到最佳的医学医疗水平,造福人类。这当然是医学界的伟大梦想,也是社会百姓所热诚期待的。可是反观现实,提出中西医结合的近五十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如火如荼,大部分的中医也都走向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可惜到今天,对于中西医结合的准确含义,中西医能不能融合形成独特的新医学,如何才能结合的疑问,也依然还困扰着中医界的决大多数的医生和学者。在这种很不明朗的形势之下,中医界发展中西医结合实在不应该操之过急,盲目发展。                                                                    
中西医结合并未受到所有医学界的认同,中西医结合其实只是中医界的单相思,是不少中医一厢情愿的想法。西医的同行们绝大部分可是从没想过要把西医同中医来结合,即使有一些西医的学者走进中医的研究队伍——对于他们,我不能说他们不想发展中医,但由于对中医缺乏完整的了解,他们多数是站在西医(或现代科学)的角度去研究中医,而不是真正在做中医研究。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大部分依然还是西医的成果,跟中医可没有多大关系,至少是跟中医理论没有关系。而中医界利用西医学来发展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也存在着这样的不能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与中医理论相衔接的问题。于是,青蒿变成了青蒿素,黄连也变成了黄连素,它们还是中医里的中药吗?还可以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吗?黄连素已被西医运用得没有多大效果了,可黄连还依然被中医所广泛应用,并且依然有效。当然如果有人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去研究一下它们的四性五味与归经,把这些成果转化成中医理论下可以运用的药物,那么将这些成果称为现代中医的研究成果,应该是实至名归了。如果真有人这样做,对中医发展来说,可是功德无量。或许还可以将其它西药研究成果也转化为中药——洋为中用,现代的中医们也应该有一点当年神农尝百草的开拓精神。这一前提必须以遵循中医的基础理论为根本,以服务临床实践为目标。否则一旦偏离了中医理论以及其生存之本的临床实践,他们的研究成果将只能是非中医非西医的怪胎!
西医一直专心做着他们的研究,发展着他们的理论,我们的中医却蠢蠢欲动,迫不及待的想要联姻,期望可以生产出个神奇新生儿。开拓精神倒是有了,但就苦了中医,一方面中医要去充当自己原来中医的角色,另一方面还要去担当西医的角色。人非圣贤,要每个中医都能身兼两职,并且还能做到足够的专业,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那些西医、中医就不需要研究一辈子去求学问了,早就可以去身兼二职,身兼三职。可以说,相对西医们的专心致志的搞临床做研究来讲,中医们似乎有点好高骜远了,自己连自己的学问还都没有弄明白,心却早就跑去“汉”营了。同时从中医教育角度来看,中医和西医同样学医几年,中西医两者学成的西医水平,孰优孰劣,可想而之,而现代中医学到的中医水平跟以前纯粹学中医者的水平相比,现代中医与他们大概也是难以比拟的了。难怪焦树德、邓铁涛两位老教授要在2001年8月10日的《现代教育报》发出这样的感慨:“可以说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在我们现在的课堂里,中西医老师各自教各自的理论,反过来却等着学生自己去结合。教育的这种本末倒置实在让人觉得可笑和可悲。从目前情况看,中西医结合的理论还远远没有形成,而根本就不是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教育出来的中西医结合的学生,他们到底算什么呢?大概只能算是用一半中医、一半西医拼装出来的半成品吧!
中西医这样的结合,显然是操之过急了,一方面各自理论体系不兼容,结合是否可行,也还是未知数;西医界不认同,中医自身对复杂中医、西医体系理解显得薄弱。但另一方面,中西医结合工作却是一窝蜂的展开了。这就如同要造一栋大房子,工程项目还正在论证当中,造房子的地基还没选好,房子就急忙的建造了,这样的房子除了是海市蜃楼之外,还会是什么呢?所以其通常的后果是可以想象的。如果说,这几十年的大工程——中西医结合,没有一点成就,那实在是冤枉了那些辛勤的工作者,他们的成果至少实现了中西医合用,并且中西医合用也成了现代中医服务百姓的流行疗法。所以这种治疗方法可行性和好处,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中西医合用(配合使用),这或许可以用来描述当代中医的现状吧,而这大概也才是中西医结合的实质吧!
中医生存需要中医的现代化,中医也只有不断发展自己,来满足社会百姓的需求,中医才能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一旦它不再被社会需要,那它必定就被社会抛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就如同机械工业的发展,社会不再需要铁匠,铁匠这一行也随之从社会消失,进了历史博物馆一样。所以中医需要现代化,可是发展现代化却并不等于发展中西医结合,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李致重教授对于中医现代化,有个很好的定义:"';现代';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它是针对落后或发展缓慢而言的,';化';是一个空间性概念,它是针对多角度或全方位而言的。"所以中医现代化就是要从全方位入手,针对自身落后或发展缓慢的方面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如此看来,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作为现代医学研究解释中医的一种方法,只可能作为中医发展的一部分,而不能替代整个中医的发展。而从发展真正的中医研究来看,中医自身其实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完善,特别是作为中医根基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更为急迫。杨维益教授在《中医学——宏观调控的功能医学》一书中认为,"中医的带头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但因为理论上的不完善,"目前的中医理论承担不了这样的任务"。作为中医生存之本的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比较清楚吧。这样重要的根基还未完全夯实,绝大多数人现在却都忙着在上面建大楼,这样的大楼我想应该是不牢固的。每个中医都应该清楚看到这样的问题——片面追求地面上高楼,而忘记了需要巩固的根基,只能造成楼毁人忘的悲剧。而对中医整体的发展来讲,也可能是毁灭性,因此中西医结合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循序渐进。而它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医疗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所以发展中西医结合还必须要跟临床相联系,服务于临床。一旦脱离了临床,那么花费无数财力、物力发展出来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又有什么价值呢?“合而不统”,“长期共存”应该是中医、西医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特点。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技术层次上的配合使用,通过双方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是中西医结合(配合)的正确方向。
中医发展需要全面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也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循序渐进,否则一旦走错方向,并且走了很远很远之后,中医还能保持它原来的特质吗?
中西医不必急结合!
參考文獻:
[1].李致重.中医复兴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1月
[2].焦树德、邓铁涛等老中医的发言.现代教育报, 2001年8月10日
[3].杨维益.中医学——宏观调控的功能医学.香港秋海棠文化企业出版发行, 二〇〇一年六月卅日初版

2
发表于 2006-2-3 07:4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何必急结合——谈中西医结合应是技术层次上的“配合”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4:45 , Processed in 0.0502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