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为理性与勇气喝彩——读《中西医结合二十讲》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6 21:5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来中医文化类的图书不少,这也许是中医界对局外刺激(所谓取消中医)的一点反应,是好事。然而翻一翻此类书,让我颇为忧虑。因为许多书中充满着非理性的情绪化的想象的东西,将好事变为被动的事。这类书多数主张回归中医。主张“纯”中医的论调目前很时髦。
  如果有人说中西医结合那就是毁了中医,我不知道何处是真中医,是回到“神农”时代、《内经》时代、仲景时代、金元时代抑或是叶桂时代?我不知道《伤寒论》注解本古往今来已有多少本,不知哪本是终极本?中医的概念与理论几千来并非一成不变。将中医局限在有限的几本书中本身就是自掘坟墓。时下颇为流行的某本中医书,本来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呼吁不要丢弃中医自身特色,不要以半吊子的西医来解读中医,可书中由尊经演化为拜经,甚至于《伤寒论》的条文数字大有深意,医经的每个字都奥妙无穷。这样的著作流行,当属中医界某些人由自卑情结而带来的“虚火上炎”,长久来看,受害的仍是中医本身。
  “对我来说,已习惯于每一个概念总要从中医本身和西医方面来理解,直到二者融通无阻,方能释怀,这实在是件痛苦的事。”
  直到近日读到赵洪钧先生的《中西医结合二十讲》,在众多的此类书中,吹进一股清新的空气,深为其学识、理性和勇气钦佩。
  我平素才智迟钝,中医的很多理论总是不能说服自己,因而在教学中总是会碰到磕磕碰碰说不清的理,愧对先生的名头。如五行说的起源问题,请教过不少专家,也查阅过不少资料,并不能使自己满意。再有如运气说的古天文学背景,打听过好多人,竟很少有能对此说清的人。虽然用中医理论能自圆其说,但对我来说,已习惯于每一个概念总要从中医本身和西医方面来理解,直到二者融通无阻,方能释怀。这实在是件痛苦的事,然而一旦某一疑点廓清时,痛苦也就成了快乐之源。如麻黄的发汗问题,我始终没有明白。查药理书明明是麻黄有轻微抑制汗腺分泌汗的作用,对表皮血管也有收缩的作用,怎么是宣发腠理呢?自己的女儿发烧时,我多次用含麻黄的方剂,效果很好,一般一个多小时后开始汗出热渐减。事实证明确有发汗作用。而药理学研究麻黄进行了80多年,应是很彻底,结论很可靠。读了赵先生书中的其中一讲,使我总算明白。麻黄主要是依靠增加产热,促使体温升高以诱发散热汗出。于中于西皆无碍,我喜欢这样的结合。
  然而解释中药药理并不是这本书的主要特点。说中医妙处的书现在满地皆是,然而能有理有据地站在整体的高度来剖析中医的短处,或者说剥离中医理论中的臆测或错误的成分,这样的书并不多。中医只有洗去锈迹,才能蜕变前进。这不但需要中西学识,更需要勇气。一个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才敢自信地解剖不足,并进而提出前进的方向。即书中所言的解构与重建。如赵先生在书中认为五行的生克关系及其在脏腑上的推演应该淘汰;六淫从本质上来说就四淫,即寒火湿燥,或更简单地说,就湿度与气温二者;如认为心包、膻中、三焦、命门均为理论模型的多余构件,完全可以舍弃;如对中医整体治疗不足的分析;如将寒热虚实与西医四大病理概念(炎症、供血障碍、代谢障碍、肿瘤)的重组。还有对经络的本质的观点更是一针见血:经脉络脉基本上即是血管,目前的经络本质研究方向上根本就是错误。
  医无中西,方是化境。我相信作者是基于理性做出许多大胆的解构与重建,只有基于理性才会有勇气,否则便是“激情”,用“激情”写小说尚可,说中医则危险矣。
  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结论是其心血来潮的臆测。相反,书中列出了大量的古典依据与现代研究成果。也即是出于“理性思考”的结果。现将作者自己对理性思考的定义录于此:
  “所谓理性思考,是不说不盲从一切古代或现代人的有关见解,而是从已经实验充分证实的理论和自己的有关经验知识出发,运用尽量严密的逻辑思考问题。当然,所谓‘已经实验充分证实的理论和自己有关经验知识’也不是绝对可靠,但总比盲从或从古今许多猜测性假说出发更好些。”
  笔者一直相信,一个高明的西医只要认真学习过中医一定会喜欢中医的;排斥中医的西医,大多是没有真正调查研究过中医,基于情感的偏见。同样,一个真正明白的中医生必然会去学习西医来帮助理解中医、发展中医。在这一点上,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
  医无中西,方是化境。读完全书,我相信作者是基于理性做出许多大胆的解构与重建,只有基于理性才会有勇气,勇气来源于理性,否则便是“激情”,用“激情”写小说尚可,说中医则危险矣。
  我想一些人读完此书后,会有不少失落感,那就是中医固有的一些理论被打碎的感觉。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硬核融合”。读者也许会有条件性的抵触。看来作者已有准备,预判“极有可能有很多人对通约‘硬核’长时期持激烈反对态度。这是科学史上一般规律,无足怪”。有时候对事业的热爱,如果失去了理性就会变成偏执与偏见。一些主张废除中医的人,得的是“科学强迫症”,与此类人辩驳已无前提与必要。而一些自诩为铁杆中医者所强调中医固有传统一概不可变,其情形亦约略相似。
  以传统的形式学习实践中医并不难,以现代科学来研究中医亦不难,难的是精通中医和西医后,再进行融会。这需要学者多方面的学养,确非易事。赵先生的《中西医二十讲》是近年来在此方面少有的佳作,是个好的开始。当然,在通约过程中,下肯定性的结论要慎重。现代科学对人体的认识水平尚是初阶段,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推测与假说则可,作结论尚为时过早。如文中,认为“柴胡”之机制无非是解热、利胆;桂枝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消化吸收,未免简单化。书中对中医治疗策略对调节利用机体自愈能力方面,明显欠缺。但这些是枝节,瑕不掩瑜,本书的最大贡献是真正指明了中医发展往何处去的大原则。历史终将会告诉我们,中医将走向何方。

□ 蒋文跃  北京大学医学部
2
发表于 2007-6-7 19:41: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为理性与勇气喝彩——读《中西医结合二十讲》有感

主张回归中医,是时代的呼声,它并非非理性的、情绪化的想象,恰恰相反,而是来自于几十年国家推行中医科学化或曰现代化实质走向西化后沉痛教训的冷静思考,是民族灵魂的觉醒。
3
发表于 2007-6-9 16:02: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为理性与勇气喝彩——读《中西医结合二十讲》有感

主张以中医理论体系为主体多学科渗透与合作为辅助综合分析方法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正确方向。谢谢大家关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3:20 , Processed in 0.0736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