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21|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19 09:5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0/19 10:08am 第 1 次编辑]

          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经方:一般就是指代张仲景的方子、四大经典中的方剂,也就是《伤寒》《金匮》的几百个方剂。其它的各家各派的方剂,就称为时方,而现代人创造的方剂,也叫时方或者验方。四大经典,大家以为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实际上应该是《内经》《本经》《伤寒》《金匮》——《本经》是《神农本草经》——这样理法方药才齐全,而【经方】就是说体现了“法、方”的《伤寒》《金匮》中的方剂!
    1:古人都没有学今天的《方剂》《中药》教材,但是严谨。
    2:真正的四大经典是《伤寒》《金匮》《内经》《本经》(《神农本草经》)现在大家学的四大经典没有《本经》,取而代之的是《温病条辨》。

    3:大家看看仲景、叔和、孙真人、四大家,谈到药理,都是根据《本经》。——而《本经》才是真正的四大经典之一。大家的老师,从老师开始,就改《本经》为《温病条辨》作为四大经典。故而大家现在都看 “君臣佐使性味归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君臣佐使性味归经的真正意义在《本经》!
    4 :严谨?严谨?!学了几天《方剂学》、《中药》的教材就敢说严谨?从大家的老师开始,就错了四大经典,还谈什么严谨?古代名医,就算是叶天世,你看看他谈到药理,是不是从《本经》始?各位要做严谨的名医,连真正的经典都没有见到呢!还是好好学学《本经》!:《与中医学院的学生对谈》

    5 :也许有人看我在攻击大家,其实不然。四大经典被更换,那是大家受到了伤害,从大家的老师开始,就错了,离开真正的名医越来越远。从老师开始,就以经不严谨了,大家受骗了。
    6 :既然大家对药物的理解没有找到正路,那就来看看方剂。【经方】和【时方】的差别是如何?经方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很管用,只要理解好了,《金匮》《伤寒》的方剂就足够用一辈子了,化裁加减要从《本经》着手,只是经方的真意,非常难以理解——不遇真师莫强猜。时方呢?也很好用,且很好理解,用起来似乎很管用,但是方意机理,就比较肤浅,差不多都是专病专治了。当然,时方中也有非常经典的方剂,不可一概而论,只是时方大多数都比较“肤浅”,不像经方那样“耐人寻味”。现在的《方剂学》的教材,从数量上来说,更是“重时方轻经方”了,所以从大家的老师开始,用方就越来越肤浅——真正痊愈的有多少?动不动就中西结合,要是古人都这样,人早就都死了——所以《本经》的弃而不用、方剂的重时轻经,使得现在的中医越来越肤浅,越来越不严谨。
  
    7 :考试。现在大学生,有的人平时不读书,到了考试了,才熬夜用功,这使得大家中的那些败类,没有时间领会方剂、药材的含义——大家比大家的老师更加肤浅!
  
    8 :再谈《温病条辨》与四大经典。四大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所有的医家都要看这四种书。古人讲究师承门派,但是四大经典确是各家各派的ㄧ致。每个人对四大经典的理解都不一,久而久之,就有了门派之别,因为这样,中医才展开起来——温病只是其中大额一个分支。现在大家对经典没有兴趣,不读《本经》,却先读《温病》,不研究经方却越来越重视时方,还要用西医的“科技”衡量药性,药理,请问中医的出路难道是舍本求末?   
    9:大家都喜欢《伤寒论》,这很好。但是真正的“善本”伤寒论,乃是《桂林古本伤寒论》。《桂林古本》在“太阳病,脉浮”之前有大量的伤寒总纲,这才是真正的精髓。《成无己本》,也有很多的总纲,有《辨脉、平脉》等等章节,但是《桂林古本》的总纲比这个多出一倍多。大家的老师学伤寒,大多从“太阳病,脉浮”开始,伤寒的总纲了解甚少——就等于只学了一般的《伤寒论》。大家就更不如了——盲目中西结合的结果,就是没有时间研究真正的《伤寒论》了。还有大家种有些考试前才用功的败类,使得大家更不如大家的老师——连刘力红都只学了一半的伤寒!刘力红先生希望大家多读经典书籍,那是对,大家真要当严谨中医的话,不仅要多读经典,而且要多读好的经典——不是所有的文言文都是“经典”!
          我要再谈谈《方剂学》这个教材  
     1: 方剂学这个教材把【经方】、【时方】打乱了  
     2:【时方】数量大于【经方】,这是很正常,但是作为教材,就应该以【经方】为主,【时方】为辅,因为很多的【时方】都是从【经方】衍生而来;好多“用起来舒服”的【时方】的源头都是简单有效的【经方】。但是《方剂学》教材,不仅把【经方】、【时方】次序打乱了,而且没有辨别出之间的【传承因缘】。
    3:就像我上面说,其实《方剂学》这本书的编纂很有问题,要真正学好方剂,应该探察方剂的源流,应该把【主要的经方】和【经典的时方】置前,再放上,把从【这些方剂】衍出的【比较次要的经方】和【时方】,来体现出方剂学的真正魅力。但是这教材太垃圾!
  
    4:医家,比如【仲景】,他的方剂很多,但是归结起来看,就能发现几百个方剂的ㄧ致点,这样才能看见他的真正【学术】。可是《方剂学》的编排,把这些名家的方剂都打乱了,从【张仲景】,【孙思邈】,到【朱丹溪】、【李东垣】,各位名家的好方剂都打乱了,学术支离破碎了。大家如何理解【方剂系列】?如何理解【方剂源流】?某位名家的两个【方剂之间的关系】,大家如何找到?【经方】、【时方】之间的传承更是找不到。到头来,方剂学的真正学问当了药物堆积——因为大家都只是停留在,背诵药方的层次上,没有去研究方剂之间的因缘,——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方剂的学问】,才是【方剂学】!
   
    5:大家手里的《方剂学》,应该彻底换版!至于《中药学》,不看《本经》的话,那个教材,就是一个废纸品而已。厚厚的书籍,只是说:糟粕日渐流行了。
    我不反对读其它的经典——《温病条辨》确实是好书,也算是经典了。只是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本经》——这个体系乃是“理法方药”兼具。若是没有了《本经》,这个本草的祖宗,大家对药理的研究,就没有真正的理解了。去掉《本经》,最大的危害在于失去了“理法方药”的体系。在具体运用之时(化裁加减时),还是落实到药材上。如果对于药理不熟悉,就会严重妨碍中医的临床疗效。好多人现在喜欢研究药物的营养成份,那实际上,就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药理——君臣佐使性味归经——毕竟方剂之间,不是药物成份地单纯迭加。伤寒和金匮实际上是一书,不妨合并:《内经》《本经》《伤寒杂病》《温病条辨》,这样地四大经典也行,只是千万不要扔掉《本经》——不看《本经》,其它的本草无从看起,药理不存,中医断绝!《本经》的偷梁换柱,害处便在于此!

      真正掌握中医的人 需要
1信中医
2刻苦
3拜师
4于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5加上熟读文言文,亲自接触药物(采药)
《桂林古本伤寒论》
   您能上此网:

《大医精诚中医在线》
http://dyjc.net/cgi-bin/leobbs.cgi

《中医资源库》

http://dyjc.net/cgi-bin/forums.cgi?forum=23
就能看见: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277&show=0
2
发表于 2004-10-19 14:29:32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支持!
3
发表于 2004-10-19 16:10:49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本经》上的才是正确的?那么在《本经》之后的上千年的经验和总结体现在哪里?《本经》有没有错误?后人如何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是不是经典就要越古老才是越正确?
如下段所言,似乎“容易理解”反而成为了“肤浅”的代表,那么难以理解的东西,你在临床上又如何做得到心应手的应用?
“【经方】和【时方】的差别是如何?经方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很管用,只要理解好了,《金匮》《伤寒》的方剂就足够用一辈子了,化裁加减要从《本经》着手,只是经方的真意,非常难以理解——不遇真师莫强猜。时方呢?也很好用,且很好理解,用起来似乎很管用,但是方意机理,就比较肤浅,差不多都是专病专治了。当然,时方中也有非常经典的方剂,不可一概而论,只是时方大多数都比较“肤浅”,不像经方那样“耐人寻味”。”
4
发表于 2004-10-19 16:21:45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常常有人说,中医有千年的积累。可是,我看到一个朋友说过——这不是积累,应该叫做重复。每一代人,并不是进行接力棒式的赛跑,而是不断的归零,从起点重新开始。
于是,几千年的赛跑,跑的最远的也不过是那个最能跑的人,那就成了标准,成了极限。
如果是接力赛,每一个人的起点都以别人的努力作为基础,那所能达到的目标将不可限量。
呵呵,窃以为,这也可以看作是中西学文化的一个差异。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9 16:33:5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谢谢您的建议!您的建议,我已经转交给撰写人,而他最近很忙,要十月三十一日,才有可能上网答复,请谅解!
6
发表于 2004-10-19 17:53:55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川在 2004/10/19 06:09pm 第 1 次编辑]

糖糖 我已看了你提供的桂林古本伤寒论,和我手中的伤寒论不太一样
一是我的卷一(一)是辨脉法而非平脉法
二是我的第二卷才是平脉法,粗略看了一下,开头也不同,不是桂林古本的“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而是“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之气,在人体躬”,可谓大相径庭。
愚不知伤寒论到底有几个主要的版本,也想请教我手中的是何版本?
7
发表于 2004-10-19 18:16:4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糖糖先生,您好?谢谢您发表了这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观点明确,说理有据,文风朴实,对人很有启发。希望您常来论坛参与活动,多给论带来清新的风。
8
发表于 2004-10-19 18:56:52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下面引用由whitecoat2004/10/19 04:21pm 发表的内容:
常常有人说,中医有千年的积累。可是,我看到一个朋友说过——这不是积累,应该叫做重复。每一代人,并不是进行接力棒式的赛跑,而是不断的归零,从起点重新开始。
于是,几千年的赛跑,跑的最远的也不过是那个 ...
请问先生吃饭是按照哪种方式吃?是积累还是重复?
9
发表于 2004-10-19 19:00:04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下面引用由丙丁2004/10/19 06:56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先生吃饭是按照哪种方式吃?是积累还是重复?
阁下以为呢?
10
发表于 2004-10-19 19:02:0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要告诉大家几件事情


技术可以积累,生活却只能重复。代谢在重复,所以吃饭也只能重复。病在重复,所以治疗也只能重复。如是而已,此中没有什么花样可玩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12:34 , Processed in 0.1108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