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三七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3-12-20 17:04: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告戒你们:
你们在先天残疾的《中医理论万古常新》观点下和我争论,只会自取其辱。
32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0 17:0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为什么长寿者多是那些农村中从来不吃药的人呢?难道有调查标明长寿者都是常住医院久受现代医学化学制剂熏陶的幸运儿吗?什么叫平均五年存活率?指的是长寿吗?
33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0 17:15: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牛魔王未动一兵一卒就宣布战无不胜了,当真牛皮遮天,先入为主,难怪连孙大圣都敢不服!
34
发表于 2003-12-20 17:3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3/12/20 04:53pm 发表的内容:
孔子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哈哈,牛道士也会引经据典拉。可惜圣人当年只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
你这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早也只见于与杜工部诗中,其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难道我们欠你酒钱,以致你百般刁难?
35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0 18:3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呵呵,把工部的酒钱算到了夫子的账上:)其实这与牠一贯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作风是完全一致的,并不构成逻辑上的矛盾,巍老弟以后就别再这些方面严格要求牠了,提议集体给牠一个谬误豁免权如何?就算保护野生动物合法权益了,毕竟就这么一个异类,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36
发表于 2003-12-20 19:56: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转贴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确不是孔子说的,特为勘误转发此贴,再说一点,唐代诗人可谓社会中上层人士,他们的寿命尚且如此,广大的平民百姓的寿命更低。
人生七十古来稀——谈唐代诗人的寿命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我国的一句老话。在唐诗中始见于杜甫的《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白居易在他的《感秋咏意》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旧话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白作此诗时已年逾七十,故应用了这句老话,引以自慰。他又有《对酒闲吟赠同老者》诗云:“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可见在唐代,这句老话即使在大诗人中间也非常流传,而且年过七十后,便会情不自禁地自我庆慰。
               
            古人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医疗、卫生等诸种原因,一般人的寿命均较短,不仅诗人为然。“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老话,的确是概括了旧时代的一种真实情况。
               
            为了证实这句老话的说法,我就唐代的著名诗人中,摘录了三十六个有具体生卒年代可考者,就他们的寿命作了一个小小的统计。他们中都是自然死亡,不包括因某种原因被人杀害而死于非命的。(例如上官仪被下狱死,其孙女上官婉儿在唐玄宗起兵时被杀,宋之问被赐死,王昌龄被杀等)。这个统计,也许能引起我们的兴趣。下面是他们的生卒年代和年龄表。
                  贺知章(659—744)85岁高适(706—765)59岁
                  张九龄(678—740)62岁杜甫(712—770)58岁
                  王之涣(688—742)54岁岑参(约715—770)55岁
                  孟浩然(689—约740)51岁钱起(722—780)58岁
                  李颀(690—751)61岁戴叔伦(732—789)57岁
                  綦毋潜(692—约749)57岁韦应物(737—786后)49岁
                  祖詠(699一约746)47岁卢纶(748—约800)52岁
                  王维(701—761)61岁李益(748—约827)79岁
                  李白(701—762)62岁孟郊(751—814)63岁
                  王建(767—约830)63岁贾岛(779—843)64岁
                  张籍(约767—约830)63岁李贺(790—816)26岁
                  韩愈(768—824)56岁卢仝(约795—835)40岁
                  刘禹锡(772—842)70岁杜牧(803—852)49岁
                  白居易(772—846)74岁李商隐(约813—约858)45岁
                  李绅(772—846)74岁温庭筠(约812—866)54岁
                  柳宗元(773—819)46岁 罗隐(833—909)76岁
                  姚合(775—854后)79岁司空图(837—908)71岁
                  元稹(779—831)52岁杜荀鹤(846—904)58岁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1.三十六人中寿命最长者为贺知章,85岁,最短者为李贺,仅26岁。
                2.七十岁以上不足八十岁者七人,他们是:李益、姚合、罗隐、白居易、李绅、司空图、刘禹锡。
                3.六十岁以上不足七十岁者八人,他们是:张九龄、李颀、王维、李白、孟郊、王建、张籍、贾岛。
               
            4.五十岁以上不足六十岁者十三人,他们是:王之涣、孟浩然、綦毋潜、高适、杜甫、岑参、钱起、戴叔伦、卢纶、韩愈、元稹、温庭筠、杜荀鹤。
                5.四十九岁以下的七人,他们是:祖詠、韦应物、柳宗元、卢仝、杜牧、李商隐、李贺。
                6.全部三十六人的平均寿命为58.8岁。
               
            七十、八十岁以上的共八人,还不足全部三十六人的四分之一,如果将更多的唐代诗人统计在内,这比例可能还要小得多,那么“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老话,的确是符合当时的客观事实的。值得注意的是象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都没有能活上古稀之年,真是令人扼腕的事。
               (沈松泉)
             
37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0 21:0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药王孙思邈的年寿呢?
38
发表于 2003-12-20 22:3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古人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医疗、卫生等诸种原因,一般人的寿命均较短……”
今人的平均寿命增长又何尝不是由于这“诸多原因”呢?
只在一个医学的范围内怎么可以下结论呢?
假设在当今的政治、经济、社会下,大家都能多些中医方面的养生、预防、保健及治疗常识,那寿命又该如何?
39
发表于 2003-12-20 23:59: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在此论坛上,近日颇有几位中医和我理论有关“什么是科学?”的话题,
我在此声明:我对此的确没有精辟的见解。
好象全世界都在争论科学的定义,至今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不仅是我,你随便询问一个科学家“什么是科学?”。他恐怕也回答不了或者答案不正确,因为科学家不必关心和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是老老实实作研究。
不过,我相信,没有任何科学工作者会这样解释科学:某某科学理论万古常新。
除这个论坛上的[三七生]、[五积散]、[三教小虫]、[浑元子]、[蜀山剑客]、[张凤菊] 、[千秋雪]、[王巍(九三]、还有没有露面的[邓大郎中]、[刘力红博士]等原教旨中医以外。



40
发表于 2003-12-21 02:27: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万古常新


   说一种科学理论是万古常新,是说这种科学理论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永远不会失去它鲜活的现实意义。比如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原理,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只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运用得越广泛越深入。现在是21世纪,你能说加、减、乘、除,在数学中,在日常生活中不再使用了吗?中医的许多养生和治病原理,今天仍然被广大群众和医生所掌握、所运用,虽然有时要赋予时代的新含义,但你能说他过时了吗?被废弃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8:55 , Processed in 0.1637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