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本回源,定鼎中医,振兴中医大业,中医万岁!
黑水中医针灸学派创始人,中医针灸博士刘万成教授
何谓正本,这里的正本就是正中医之本,回源就是回到中医起始的地方。有始才有终。有源才有流。
一、什么是中医?
世人皆知,中医是中国的国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由我国上古时代伏羲、神农和黄帝共同创造的,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也称之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其实,中医学本身就是传统医学。但是,“中医”这个名字的提出和使用也就是近百年的事,1884年,唐中海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开始提出了“中西医书”。1921年,谢观等编《中国医学大辞典》,正式提出了“中国医学”字样之名。1949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中国医学”,“中医学”、“中医学校”、“中医学院”等名称相继出现。直到五十年代,我国各省先后成立中医学院,中医院,等等。同时,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称为中医师直到现在。既然我国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那以往是如何称谓呢?早在黄帝时代,《内经》一书里面称的“工”,如“上工”,“下工”、“中工”,“粗工”。《山海经》:“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做医工针”。称之为“医工”春秋时期,《周礼》记载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战国时期只称为“医”。如医和、医缓。因为是秦國人,也称为秦医和,秦医缓。到了汉代,称为汉医。自仲景之后,也有称“坐堂先生”的。唐代我国医学传入日本、朝鲜都称之为“汉方医学”。同时也有称唐医的。隶属于太医院的则称为医正、太医、或小医。给皇帝及宫内人看病称御医”。民间有称郎中的。历朝历代称法不一,但所学的医术都是一脉相承,别无二法。说到底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其实广义的中国医学应该包括苗医、彝医,藏医和蒙医等少数民族的医学,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医国学并未包括在内。
中医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前面已经提到,中医是由伏羲、神农和黄帝所创立的。那么依据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先来说伏羲。《易经·繫辞》记载:”古者庖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性。”此是说,伏羲在当王的时候,他上观察天象,下观察地理,中观察人文和动物及其相互的联系,最早画出了八卦图。至今,甘肃省天水市西部,仍然有卦台山,据说这就是伏羲当年画八卦的地方。传说有一天,他正在卦台山冥想,忽然有一匹龙马从卦台山对面山洞跃出,龙马身上有奇特花纹,(传说为《河图》)。这龙马飞跃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巨石上,这巨石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伏羲顿时大悟,于是画出了八卦,后人又称先天易经。
(八卦图加不上!!)
伏羲八卦图(由外向内看)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因在伏羲时代,尚无文字,所以这八卦是伏羲画出来的。虽然没有文字,但含义深远,博大精深。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先天八卦也称先天易经。易经是由三人之作而成,即上古伏羲画出八卦,中古周文王作彖辞,人称周易.下古孔子加以诠释.周易浅述卷一说:“昔者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见天下万有不齐之变。不外由太极而生阴阳。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而两仪具。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增二画,而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成。叠之为三,而三才即备。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八卦列。谓之卦者,言悬卦物象以示于人也。八卦即成则八卦皆可为太极。复生两仪而十六,四象而三十二,八卦而六十四。而万物之变尽于斯矣。伏羲后有六十四卦之画,而未有文义,至文王始作彖辞以断一卦之吉凶。”《系辞》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何谓太极?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阴阳分而两仪成。太极动,浑沌开,阴阳分。天为阳,地为阴,中有阴阳二气循环无端。且万物皆有阴阳.
(图2.“太极八卦图”加不上!!!!)
现在回过头来讲,伏羲开创了八卦和易理,且没有文字,与中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太大了。伏羲八卦道理极深,可以说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间万物。其中的阴阳理论就是出于伏義八卦,而阴阳理论就是我们中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阐述了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是什么呢?这个本就是阴阳,也就是说治病必须要弄清阴阳这个大道理,不弄清阴阳就治不好病。难道这还不重要吗?另外,从太极图上可以看出,自然界是一,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不开自然界,所以才有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小太极图,一个小阴阳的整体,所以说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小天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也是源于这里。
下面我们谈神农,神农是继伏羲之后的皇帝。传说在伏羲时代,伏羲看到了蜘蛛结“网,于是发明了纲罟,用网罟不仅能捞鱼,还能捕获动物,当时人们有吃不完的肉食,伏羲便教人们圈养和畜牧,从而解决了肉食向题,所以人们又称伏義为疱犠氏,虽然有足够的鱼肉,但人们仍要吃一些草籽及野果,到了神农时代,神农开始尝百草,其主要目的还是以解决食物为主,而他发现能吃的种子,就教人们种植,这样就发现了五谷,对于野果也是如此,开始了人类由渔猎生活方式转向农耕方式.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能吃的和有毒的都记录下来。传说当时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有病了,水浆不入,腹胀如鼓,疼痛难忍,于是神农就找到了一些野草给她,当公主嚼了这些野草后,公主的疼痛奇迹般的消失了。这样神农领悟到,有些野草是能治病的,于是进一步尝百草,能吃的治病的统统记录,具说有一天竞遇到70种毒草。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完成了《神农本草经》巨著。传说神农天生有一个水晶肚,吃进去的食物从外面能看的清清楚楚,在后来继续的尝百草中,神农发现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子植物,开美丽的淡草色的小花,于是神农就摘下几片送到嘴里认真品尝,刚咽下意外就发生了,原来这草有剧毒,神农的肠子立刻断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令神农断肠而死。后被人称为断肠草。一代皇帝为了普罗大众生存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神农的无私奉献和牺生的精神,人们尊他为五谷和医药的始祖, 《神农本草经》也成为流芳万世的医药经典。
接下来我们谈黄帝,黄帝也称轩辕氏,经过战争,黄帝终于统一了黄河流域,战争之后,百废待兴,黄帝教人们盖房屋,养牲畜,种五谷,使人们安居乐业。黄帝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于是才能有了《黄帝内经》一书的向世。《类经》序说”《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非不镂,指而胪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 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内经》绝不止是治病这一目的,而是大道,博大精深《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据现代科学研究,人的正常寿命应为120岁.与《黄帝内经》理论所载相似,综上所述,伏羲,神农和黄帝,史称三皇。我认为,伏羲画八卦而阴阳立,神农尝百草而药材彰,黄帝君臣互问而医理出,合而为三坟。这是中医的源头,所以医本三坟,医源三坟,医始三坟。无三坟而无传统医学,即无中医可言。何谓三坟?《辞海》:“三坟,古书名。左传昭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注:皆古书名。疏: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至于三坟一书,已亡佚,但基本上是包括伏義的八卦,神农的《本草经》及《黄帝内经》或许有更多的内容,也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中医的来源已经足够的了,《三坟》一书确实是言大道也.中医理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三坟》可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谓是博大精深。且中医理论是与天文,地里,人事分不开的。唐·王冰在《黄帝内经素向》序中说:“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嬴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三圣道是什?三圣道就是《伏義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也就是三坟,三坟才是济世救人的真正医学,舍此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根之医。继《黄帝内经》之后,《黄帝八十一难经》问世,简称《难经》,《难经》主要是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的精华,并发《内经》所未发的理论。如《内经》记载人迎,寸口,跗阳,上中下三部九侯的全身诊脉方法。而《难经》提出独取寸口,诊脉方法,《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有两枚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会,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足见《难经》有许多独到理论之阐发,添补了《内经》理论之未备。可与《内经》相比美。以上《伏義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成为了中国医学的祖书,也可称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不管后世有多么高明的医生,其理论都未能超以上四大经典者。所以说这四大经典,就是中国世代医学家的学术渊源。是历代名医必读之书。
(注:得到中医友人刘万成一篇文章,有点长,先发一部分。刘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研究,人到晚年,以自己学习临床所感所得,为中医发声。理应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