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航中医药交流群”精彩言论集——2020年8月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12 15:5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812
大光明云:
这叫尊重,彼此客气些,哪来的这么多矛盾。

大光明云:
一等人,水平高,和蔼可亲;二等人,水平高,脾气差,贡高我慢,情商低劣;三等人,没本事,脾气好,情商高;四等人,没本事,脾气差,令人厌恶。

杨氏新中医学:
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善若水: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增广贤文》)

大光明云:
俗,这世界还有美好的一面,家富愿济众,言轻亦劝人,匹夫也有志,丈夫立顶天。

善若水: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大光明云:
要看到积极一面

大光明云:
那样活着才有意义,

大光明云:
物质欲永无止境

大光明云:
要有点其他东西,死了你又带不走

善若水:
斑固:夫大丈夫立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大光明云:
贫穷影响品味,但这不是绝对理由

管理:
进取心也不可缺,要适度。

大光明云:
当然了,大志“为古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若是发不了愿,小而为自己的家,亲人,让他们快乐还是应该的。

管理: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大光明云:
很难想象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会对自己的家人和蔼可亲宽容。

大光明云:
是啊,亏心事,利他事,病重之时,你会回忆往事的

大光明云:
愧疚者死必不安详。

2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15:57:08 | 只看该作者
2020816
善若水:
未卜先知是神人,既卜后知是凡人。

善若水:
八卦之起源,仅是记数而已。

3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15:58:20 | 只看该作者
2020818
大光明云:
喝牛奶心血管病的罪魁祸首

大光明云:
牛奶的油脂太大,少阳之火力旺的小孩子还好些,成年人是化不掉那油脂堆积的

大光明云:
容易生痰

大光明云:
尤其是秋冬季,寒湿地域更不易喝牛奶

大光明云:
婴儿过量则成湿疹,哮喘病,

大光明云:
这个在国外寒湿地域经常发生

大光明云:
回中国的干爽地带,小米粥溜着喝,2-3个月左右可以消除湿疹

大光明云:
糖尿病患者每晚一杯牛奶,那是找死。

大光明云:
微细胞塞滞,芋头,芝麻酱,木薯等类产品,形成较深的郁滞。

大光明云:
萝卜,白菜,煮鸡蛋,小米粥,高粱米包平安。

大光明云:
都是饮食、“营养”过剩导致的。

善若水:
一般而言:牛奶,小儿、老年人不宜。

大光明云:
小孩子成长期,喝牛奶一定要用火煮开,这样可以破坏一下凝脂的部分。

管理:
但是牛奶温度超过65度甜感就不好了呢

管理:
那选一下低脂牛奶可以吧

管理:
我的意思,应该有一个标准或靠近标准的解释,而不是一人一个解释。

大光明云:
@管理 低脂的还好

李榆军:
@大光明云 八十年代以前,中国人普遍营养不良,从社会经济角度考虑,喝牛奶补充营养,是最可行的方法。
现在肉吃的多了,三高普遍了,再加上牛奶,可以说是火上浇油。
这是从社会整体来说,不需要给大众宣传喝奶。
此一时彼一时也。

从个人来说,需要不需要喝奶,由个人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决定。陕北人有的经济条件好,天天炖羊肉,这种人再喝奶就多余了,还有害
老弱病残,不思饮食,身体瘦弱者,牛奶应该是最适合的饮食。
中医古籍中对牛奶评价都很高,这是经验之谈,也因为中国人一直处于营养缺乏之中。
现在有钱了,营养过剩了,自然不用强调喝牛奶了。
小孩子还是很重要的。

李榆军:
@管理 牛奶煮沸,也许影响口感,我没试过。可是煮沸以后,预防了许多可能的感染。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管理:
李老师,牛奶温度升高超过65度甜感以上下降,我自己试过。

管理:
而且据我看到的资料,选择巴氏杀菌牛奶。

管理:
别选择高温杀菌的

管理:
最好选择附近产地的

杨氏新中医学:
喝奶粉,不用高温消毒吧

管理:
奶粉是最差的等级

管理:
您喝过什么洋奶粉吗?

善若水:
不用母乳喂养孩子,吃奶粉,曰:科学育儿!

善若水:
人类用母乳喂养孩子,应有上万年了吧?今天说不科学?说者知科学为何物乎?!

4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15:59:14 | 只看该作者
2020819
千秋雪:
@李榆军
您好,浮小麦是皮多肉少的小麦颗粒,在水中能上浮。它甘凉入心,轻浮走表。能实腠理,固皮毛。汗为心液,浮小麦能敛表固汗。

千秋雪: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李榆军:
@千秋雪 向上为升,向外为浮。汗証津液外泄,再用浮小麦走外,促进汗液外泄,是这个道理吗?

千秋雪:
@李榆军
浮小麦轻浮走表,但它不是发散药,它是固涩药。

杨氏新中医学:
升降浮沉的表达,不如升降出入的表达,更直接,也更通俗易懂@千秋雪

5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15:59:50 | 只看该作者
2020822
老教授:
         商榷:中华文化的主轴是什么?
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到底是什么?这涉及到中华文化的主轴是什么?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复兴,我们复兴什么?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涉及到大家的事情问题。敢不敢进入这个领域?有没有能力进入这个领域?领导说: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言下之意就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钥匙就在中医手里。所以中医能不能准确地找到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不仅仅是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也是复兴中华文化的瓶颈。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现存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经有3600年的历史。
结绳记事,指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一种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有所记载。《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马克思在他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曾说明了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他们的记事之绳是一种用各色贝珠穿成的绳带。他记载道:“由紫色和白色贝珠的珠绳组成的珠带上的条条,或由各种色彩的贝珠组成的带子上的条条(德文是‘绳子一般的’;‘束、楼’),其意义在于一定的珠串与一定的事实相联系,从而把各种事件排成系列,并使人准确记忆。这些贝珠条和贝珠带是易洛魁人唯一的文件;但是需要有经过训练的解释者,这些人能够从贝珠带上的珠串和图形中把记在带子上各种记录解释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451)
但结绳记事最大的问题,就是表达繁琐和麻烦,编制需要时间,而保存也非常困难,能够表达的意思又实在有限,相对于甲骨文都显得过于臃肿繁琐,所以最终被淘汰掉。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这一种古老的记录方式毫无用处,甚至有可能(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八卦”就是结绳记事演变而来,一个结代表“阳”,两个靠近的结代表“阴”,摒弃繁琐的各种材料和颜色,单纯只用绳结来表达意思。不过这种方式或许的确不如甲骨文之类实用,最终演变成一门玄学。

老教授:
          所以,结绳记事,原始八卦以及以后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甲骨文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记载内容
主要有四项:
() 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 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 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另外,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习契"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早生贵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所以,中国文化的主轴,应该是易经、八卦。易经演化出老子道德经与孔子的易传,再演化为中国的百家争鸣……。

老教授:
        《周易》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也是儒、道共尊的经典。《道德经》的出现,使道家成为独立的思想流派。而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并渐与儒、道融合 [6]  ,构成佛与儒、道,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个格局在隋朝已基本形式;至宋代,宋孝宗便明确提出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传统文化观;到了元、明之后,更进一步地便发展成“三教合一”的学说。 [6]  

19-20世纪,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攻破国门,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闻之变局”。有识之士期望从传统文化的佛教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提倡复兴佛教传统文化,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谭嗣同、欧阳竟无、王恩洋、梁漱溟、章太炎。而在此大变局中,以超然的方式坚守并传承传统文化的,则有印光法师。 [7]
五四运动,是19195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遗憾的是,无论是康有为的改良实践还是孙中山的革命运动,都不可避免地失败了。这就使一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及其思想理论产生了怀疑。
中国欲图民族之复兴,人民欲求彻底之解放,必须重新探求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寻求新的思想武器。正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寻找新的解放道路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科学的世界观,用它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开始逐渐理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把它作为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他不仅仅具有中国的特点,而且对于其他国家也有借鉴意义,同时这个古老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也得到了升华,形成全世界大一统的新文化。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不仅仅是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大家的事情、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
难道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

老教授:
        中国文化的主轴:结绳记事-甲骨文--易经--儒、道--儒、道、佛--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毛泽东这一代革命家起了一个好头,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并且与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轴。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为标准替代中国古代文化,也不是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古代文化,而是把二者的精髓融合到一起,形成新理论,例如:“毛泽东思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6:02 , Processed in 0.0542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