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节 《内经》讲些什么?——《<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 17:5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时代>补注》(赵洪钧医学传心堂定稿)
赵洪钧著   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补注
第三节  《内经》讲些什么?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1:05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本节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极其简括地交待,《内经》讲些什么;二是提出“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统帅和灵魂”。两者中,第二点更重要,因为这是先生关于《内经》体系的主要见解之一,也是《时代》的主要创论之一。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1:3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还联系关于什么是中医理论核心的争论,进一步发挥说:“不管人们认为这种学说(金栋按:指阴阳五行)多么朴素、原始,但就中医论中医——本质上是就《内经》论中医,只能说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核心。稍微修正一下也只能说阴阳五行统帅下的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学说是核心。阴阳五行说是《内经》体系的骨架或框架。抽出这个架子,《内经》就委然脱地成为一堆零砖碎瓦。带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大致上无往而不通。否则便基本上读不懂。”

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2:0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内经》讲些什么,先生只用了九个词语,并与经文篇章联系。即养生之道、人与自然,生理常识,病因病机,诊法,诸病,经脉针灸,运气,学医态度等。
这样简括地交待,多数读者不会很明白《内经》中的具体论述。本节补注将尽可能多地把有关经文引出,但一般不对经文出注。这样做是因为,有了先生的简括交代,读者已经能够在总体上把握有关经文。具体理解经文含义,有本书和很多历代注家的解释可以参看。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2:36 | 只看该作者
古代注家也想弄清,《内经》的主要内容。做法是打乱篇章分类编排《内经》原文。最早这样做的是唐初人杨上善。他编次的《黄帝内经太素》,把原文分为十九类,计有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泻、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杂病等。做得最细致的是明代人张介宾编次的《类经》。该书把原文分为十二大类。计有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每类又分若干条,共三百九十条。不过,由于分类太细,一般读者难以抓住要领。正如先生所说:“把《内经》内容进行过细的分类,对研究者作为工具书来用是好的,给初学者指示门径便不一定实用。张介宾的《类经》,在杨上善的基础上分类更细,初学者却难得其要领,与原书联系亦较不便。自然,想多知道些古人如何理解《内经》,看看《类经》、《太素》等还是必需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3:15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关于“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统帅和灵魂”的见解,已经被近年的教材接受。如新世纪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主编《内经》(2008年人卫2版)说:“‘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该教参不像以前的此类著作那样,把阴阳、五行作为与脏腑、经络等平行的内容编写。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3:56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关于《内经》讲些什么的概括,和古今有关著作有较大的区别。比如,程士德主编《内经》,将《内经》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病证学说,诊法,论治,养生学说共七个方面。此种分法,可能有其长处。但作为《内经》教参,将运气学说列为附篇,学医态度列在诊法,又完全不讲《内经》所论诸病,或有不足。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4:31 | 只看该作者
还应该特别提及,《时代》初版之后,先生对《内经》之学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学苑版《时代》,增加了先生的两篇文章。即“《内经》的体系和方法”以及关于此文的通俗说明。先生自称这是他研究《内经》最后见解。读过本节,便知先生的见解实在是道出了《内经》的真谛。
最后,本节末附有先生写的“王莽和中国古代人体解剖”一文,说明中医也曾经打开人体这个黑箱。《灵枢•经水》云“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并非虚语。可惜后世中医,没有致力于这一研究方向。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6:2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学中医者无不视《内经》为畏途。原因之一是一些人把《内经》说得高深莫测。“学之所始,工之所止”这句话似乎不适于研究《内经》本身。其实满不是这么回事儿。要是学《内经》为了做医生,现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已经很好。它用现代语言比较系统、精炼地叙述了《内经》的主要内容,在大部分概念和理论上都比《内经》更全面、系统、准确。它避免了大量重复,统一了《内经》中自相矛盾的地方,适当补充了一些后世学说,因而使中医理论更完善。如果说其中比《内经》少了些什么,也只有两方面。一是《内经》中涉及到的非医学内容讲得很少,二是基本上不讲“五运六气”。我认为,前一点不足可适当补充一下。后一点欠缺完全不影响实用。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57:12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一些人把《内经》说得高深莫测:古代学者确实都把《内经》说得很深奥。
如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云:“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张介宾《类经序》云:“《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糜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6:45 , Processed in 0.0524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