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注】①司马迁比大戴早生约40年,但《大戴礼记》所据资料当在司马迁时代已有。《大戴礼记·五帝德第六十二》有:“宰我⑴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⑴令,黄帝五百年。请问黄帝人耶,抑非人邪?……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 孔子不可能说上面的话,因为那时根本没有黄帝之说。这段文字显然是西汉人杜撰的。但是,由于“百家言黄帝”,司马迁还是依据它写《史记·五帝本纪》⑵,即《史记》的第一篇。由此可见,西汉中期,黄帝的势力非常大。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汉初尚黄老⑶。 【补注】 ⑴宰我:孔子弟子。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云:“宰予,字子我,鲁人也,孔子弟子。荣伊,人姓名,《书序》有荣伯。” ⑵《史记·五帝本纪》:即《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史记》和以后的纪传体正史,本纪都是帝王的传记。其次是世家,再其次是列传。黄帝本纪就是把黄帝看作帝王而给他做传记。 ⑶黄老:黄帝、老子的合称或“黄老学派”之简称,亦称“黄老之术”。始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它以老子哲学为基础,而寓托于黄帝以进行现实政治的改革。这股政治哲学的思潮兴起于战国中期,它渊源于齐或楚越有争议,但它昌盛于齐,为稷下道家所倡导并在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中取得主导地位,当无疑义。黄老思想经稷下道家的发扬而流传于全国各地。儒家的孟、荀和法家的申、韩,都受到黄老道家的重大影响(陈鼓应注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 “黄老学派:战国至西汉时期道家流派之一。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战国时齐稷下学者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当为黄老学派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不甚一致。其中慎到为法家,田骈则较多道家色彩。黄老学派似当为道家中兼取法家思想的一派,体现了当时道法合流的趋势。著名法家申不害、韩非等,或‘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或‘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皆同黄老学派有密切的关系。在以道、法为主的同时,还兼采儒、墨、阴阳、名家的思想。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政策,推崇‘黄老’。窦太后为黄老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汉书•外戚世家》),为黄老之学极盛时期。其时黄老学者有河上丈人、安期生、乐瑕公、乐臣公、盖公。曹参、陈平、司马季主等是黄老思想的信奉者。此派提倡清静无为的治术。”(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学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