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反方为中医准备的未来教材,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毫无新意,只是为了废五行,而掐头去尾,缺乏逻辑、漏洞百出。也违反了规则第5条“必须有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链条要完整,逻辑须严谨”的要求。
————————————————————————————
文章中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均已具备,您不具备中医专业水平,看不懂帖子,那是您自己的问题。 “五行学说存废”的辩论,其焦点在于临床诊治疾病时,是否必须用五行学说,而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的口舌之争。也就是说,我们只管临床用与不用。必需用,则留之;无需用,即废除之。我们不会局限于辩论的形式,即,我们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的,请勿自误。
1.何谓内伤杂病,伤于什么?内伤杂病与五行有什么关系?“内风”是类比方法的依据在哪里?有“似风非风”,就有“似热(湿燥寒)非热(湿燥寒)”?没有任何交代。
—————————————————————————————————— 做为从事中医的专业人员,“内风是类比方法的依据在哪里?”这一条,无需向对方解释。建议您回去重新温习中医基础理论吧。
2.既然废除了风,也就没有了风的这个概念,依旧使用平肝熄风,潜阳熄风这样的词汇,学生问老师什么是风啊,老师将怎么回答?没有任何交代。
3.废除了五行,肝心脾肺肾、风热湿燥寒不再对应,“类”中风改为脑血管意外。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平什么肝,熄什么风啊,老师将怎么回答?没有任何交代。 ——————————————————————————————————————————————————
这两条合并回复如下:先引用一下原文。 2、•肝阳暴亢型:
或脑出血、或脑血栓、或脑栓塞、或颅内占位等。
症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很感谢您提出的这一条宝贵意见。您提得很好,这应该是我的错误,对教材里面的内容斟酌得不够。 这里的“平肝熄风”,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病因,而酌情处理。如脑出血,可用平肝止血;脑血栓,平肝逐瘀;或脑栓塞,平肝通淤;颅内占位,平肝祛壅等,但如何对应比较恰当,将是中医学术界的问题,有必要经中医界专门探讨。
4.又是痰热,又是痰湿的。既然,热和湿就是温度和湿度,那么,类比的这个温度和湿度是什么,多少度才能致病?能不能像白细胞计数一样,有个正常范围?没有任何交代。
在这里重申一遍,外感病的发生与风无关,因为没有太过与不及湿度与温度等因素的参与下,单纯流动的空气不会致病。——这是有关中医对外淫病因的解释。 而本辩题是“内伤病无需用五行学说而取消内“风”的专题,请勿与外感病因相混淆。 这里辩论的是有关“五行存废”的问题,至于痰热、痰湿的含义,建议您重新学习中医理论,本人在这里没义务解释。
5.诸如天麻钩藤饮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中药学,还是药理学的机理?没有任何交代。
至于天麻钩藤饮的方义,当中医界弄清无“内风”的病因之后,也将明了其熄风的作用是无中生的了。随着病因的逐渐明朗化,“天麻钩藤饮”的组成,也将根据不同病因重新调整治疗原则与药物的组成。其中只有“祛风”意味而无针对性作用的药物将被除掉。至于调整何种药物,这将与发病原因不同、中医生个人用药风格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可以在中医界进行探讨。而我所能做的,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工作。请海涵。
6.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实践的说明书,指导临床如何操作。反方使用的依旧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发明的中药方剂,这些中药方剂只有在阴阳五行的理论指导下,才能辩证地灵活地正确地使用。因人因地因时辩证施治是中医的优势,反方提供的未来教材,中医生依靠什么理论指导辨证加减更方?没有任何交代。
替代这个说明书,只能比它更好,不能比它差,更不能差得离谱。可见,反方废五行,不过是对中医理论理解不到位的草率的冲动。 ——————————————————————————————
中医理论是否需要五行学说,是“五行学说存废”辩论的主题。因此,这里何处还必须有五行学说的参与,请您指出来,我们可以进行探讨。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