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2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铁杆中医的辨证知机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1 07:2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11-30 23:28 编辑

                        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坚 教授

刚才讲了五则经方配时方的运用经验,下面还有一些时间,我想讲一点和临床治病偏开一点的,有关中医的一些大局的问题。刚才讲到我对《伤寒论》情有独钟,因为我最开始是由《伤寒论》引导进入中医的大门,而且掌握了中医最高明的、最有用的思维方法,一但临床的思维方法确定之后,那么这条路就越走越宽广,这是我最大的收获,这是一种高屋建瓴的掌握中医学的方法,而不是由浅入深的培养学徒的传统方法,这与我的老师很懂得教育方法有关。因为我当时年纪也很大,一般的社会经验也有了,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所以他不再让我从第一步走起,而让我一开始就从最高点来俯瞰中医学,所以抓到了要害。因为我是讲授医学史的,一边教学一边临床,始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困扰着我,这就是中医近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近百年来一直道路坎坷,其原因到底在哪里?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所有反对中医的人,取笑中医的人,都是以中医不科学的名义要取消中医,到底中医是科学还是不科学?如何寻找这个答案?应当说又是《伤寒论》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我是从研究《伤寒论》来找到这个答案的。
       大概是在2004年的9月6日,《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叫做“中医的科学性在哪里?”在这篇文章里,我就是从《伤寒论》来谈中医的科学性。那么为什么要探讨中医的科学性呢?关于中医的科学性,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因为反对中医的人很多,其中甚至包括某些院士、某些国际知名的大科学家,他们说:“中医还是停留在《黄帝内经》的时代,已经没有生命力了,中医一定要科学化。”所以如果不能够解答中医科学性的问题,始终都会受到人们的责难。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的,我刚才讲到我根本没有学过西医,没有系统学过解剖、生理、病理这些知识,我就是从读《伤寒论》开始走向中医之路的,那么我凭什么有能力在这里看病?很明显是《伤寒论》赋予了我一种临床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光是《伤寒论》的问题,还有整个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古人赋予我们的方法,使中医走到今天还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尽管有人讥笑,但是我们自己知道中医是能看好病的。
       最终我想到,《伤寒论》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辨证论治的方法,其实是一种信息的方法,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对待复杂科学现象如疾病和生命的一种最好的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其实还是来源于古代的哲学,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讲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意思就是说,复杂事物的规律是看不清楚的,惟恍惟惚,似清楚又不清楚,而在这个不清楚当中又有物有精,而精气非常真切的将事物规律的信息表现了出来。中医也是如此,中医看病并不是打开人体去看,而是通过表现出来的外部信息来了解疾病的状况。
       今中上午有个学员提了一个问题,是有关方证对应的问题。方证对应其实是古人探索很长时间才找到的方法。大家知道,《伤寒论》在成书以后,流传并不广泛,比如在唐朝的太医署,《伤寒论》还没有列入正式的教材,而是教授《小品方》中伤寒的部分,而《伤寒论》真正得到重视是在宋朝,由于很多读书人加入到医生队伍中间,整理修订了大量的医书,从而发现了《伤寒论》非常独特,所以引起了研究《伤寒论》的热潮,这个热潮一直延续至明清,乃至近现代。在长期的《伤寒论》研究历史中,有些人是独具慧眼,其中首先就是柯琴,他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就是把张仲景的方和证相对应,这种研究《伤寒论》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那么什么是证,什么是方呢? 证就是证候,就是人体的信息,一个人不论有病还是没有病,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不断有信息散发出来。中医的望闻问切是做什么的?就是用来收集身体里面的信息,望闻问切尽管是古老的,但是绝不落后,它是直接收集活体的信息。而到目前为止,西医任何检测仪器都没有办法收集到时刻发生的活体的信息。以《伤寒论》桂枝汤证为例:“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因此当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时候,这一组信息就齐备了,那么就可以根据《伤寒论》中的这一条文,向身体里面输入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桂枝汤,就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在伤寒病过了几天以后,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见到这个信息马上就应该想到要开小柴胡汤。
       我为什么能够看病呢?就是因为我掌握了《伤寒论》所赋予我的信息处理方法,那么我还学解剖做什么?我还学数理统计做什么?我还学生理病理做什么?柯韵伯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叫复古派,主张张仲景的著作是字字玑珠,不能改动,后世有人认为这个思想守旧,认为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副作用,有破坏性,现在不是都在讲创新吗?但是我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高明的,为什么不能随便改动呢?因为你把方子改动以后,输入的信息就错了,比如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这几个症状,就一定要用桂枝汤,当然我们还可以补充,但是如果把桂枝汤砍掉一个桂枝,那就是另外一个方子了。
所以古人这套方证对应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法,我在我的书(编者按:指《我是铁杆中医》。)中提到一个概念:辨证论治就是古代临床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它不等于现在的信息论,但是却比现在这种理论要高明得多。中医的方法是活体考察的,西医的方法主要是从实体解剖出发的,西医的一切手段都是立足于静态,立足于一种形态学的东西,而中医所有的手段都是进行活体的交流。为什么看病一定要人对人呢?为什么一定要望闻问切呢?为什么要看舌质呢?就是一种活体的信息交流,是一种捕捉信息的方法,目前西医还没有任何一种新仪器能够取代望闻问切的方法。
       前几年出现了一股叫嚣取消中医的歪风,不仅在网络上大肆宣扬,还在一些正规学术刊物上对中医进行攻击,而这些兴风作浪者事实上根本是一群不懂中医的门外汉!虽然这些事情现在已经平息了,但古今中外,国内外无时不有一股势力在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中医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呢?是很委屈的学科!中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最大的痛苦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中医自己的这一套科学语言,比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经络学说,在现代科学中找不到相应解释的方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中经过与近现代科学冲击以后,唯一幸存的一门古代科学,所以中医是中国科学界的“熊猫”,是中国古代科学的“活化石”,进入现代以后没有相应的学科可以参照,失去了参照物,所以别人只能够用西医的标准来对中医进行衡量,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对中医进行衡量,这种衡量的结果就是左看右看都不顺眼,都不符合那个尺寸,于是就认为中医不科学。
       所以我这本书出版的时候,用的主标题是“我是铁杆中医”,刚开始出版社的总编辑不同意用这个标题,说这个标题一是很俗气,二是具有挑战性,学术著作不需要有这种挑战性,用平和中性的标题最好。但我一定坚持要用这个题目,什么原因呢?因为邓铁涛老先生提出做铁杆中医这个口号,他老人家九十多岁喊出这样的口号是对我们后辈的一种激励。另外一点,中医现在处在不平静的时代,这个时代就需要有人出来大声疾呼:“我就是铁杆中医,我就是没有学过西医,我就是能治好病,我就是能治好很多西医治不好的病,我能讲清中医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我知道中医的优势在哪里,我知道西医发展到今天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如果你不相信中医,你怀疑中医,你主张取消中医,或者你同情中医,你渴望了解中医,都可以来读这本书,这本书出版以后,应当说反响还是很大的。
       这本书出版之后,我又在我们国家的“科学”杂志一连三期发表了三篇文章,全部都是八千到一万字。第一篇叫做“东西方文化激荡下的中医与西医”,其中就讲了中医与西医发展历史,他们什么时候分道扬镳的,各自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我认为中医和西医都有不足,西医是建立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之上,所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科方法,也就是还原论的方法,而中医是建立在古代和谐文化的背景之上,所用的方法是一种人文科学的方法;西医强调微观的方法,中医强调宏观的观点;西医强调实证和清晰,中医强调整体联系和动态的考察;两者各自都能掌找到疾病的一些规律,都能治好病,但都不是完美的医学。所以我其实是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但现在中西医结合这个路走歪了!其原因就是我们太急躁了,我们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应该从初级阶段开始,从临床的结合开始,中医拿出最好的办法,西医拿出最好的办法,来共同治疗疾病。
       第二篇文章是“中医的科学方法”。中医的科学方法主要的就是《伤寒论》的信息方法。那么《黄帝内经》又是一种什么方法呢?《黄帝内经》中说:“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就是说研究天地阴阳万事万物不能用数量分析的方法,而应该用建立形象模型的方法,《黄帝内经》中建立了阴阳二分模型,二分模型之下又有三分模型,三分模型之下还有五分模型。其实二分模型就是现代捧的很高的对立统一规律,所有的对立统一规律都是阴阳学说能够概括的,现在都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黑格尔发现的,但中国人却早就发现并开始运用这个规律。还有三分模型,三分学说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情况下,除了黑和白之外,还有一个灰的地带,三分学说最主要表现在《伤寒论》中间,其中所讲的三阳三阴就是三分的模型,除了表和里之外还有半表半里,除了阴和阳之外还有寒热错杂、阴阳错杂的情况。五分模型就是我们讲的五行学说,这个模型很高超地解析了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在我们中国有五行,在国外一些地方也有地水火风四元素,但是我们古人比他们要高明,我们的五行不再是单纯指元素,而是表达了一种万物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
       第三篇文章是“当代中医的反思”。中医发展到今天出了什么问题?不要总是责怪别人骂我们,不要总是责怪别人攻击我们,要首先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做好,如果没有做好,其原因在哪里。我认为几十年来我们其实根本没有真正掌握中医的规律,因为我们不理解这个科学其实是一门古代的科学,与近现代科学有完全不同的规律,中医并不落后,落后的是现代科学,为什么呢?中医能够认识的人体生命现象,现代科学根本解释不了,暂不说十二经脉,即使是一个白虎汤退高烧,都无法解释,用石膏退高烧到底什么东西在起作用?现代的化学根本讲不出道理来,更不用说中医治病的主要武器不是药物而是方剂。方剂中包含着很高超的思维技巧,我们现在对中医的研究还只是在很低级的幼儿园水平,所以不能说是中医落后,而应该说是现代科学落后。我认为做为中医人,作为铁杆中医,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中医很好的保存下来,流传下去,等待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我觉得现代的科研绝大部分是浪费钱,因为现代科研绝大部分还是采取还原论的方法,统计的方法,用这类方法来研究中医学,用局部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治病的道理,只能是缘木求鱼,只能是南辕北辙!我们的研究队伍现在还没有成熟,我们的研究方法也还没有成熟。钱学森先生二十年前讲到:中医的科学内核一旦揭示,整个现代科学都要改写。所以中医不是不要现代化,而是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中医是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对待遗产的方法就是保存、保护、保持原貌,我们的保存、保护工作做了很多,但是保持原貌没有做到,保持原貌就是要把古代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思维方法,以及有效的治疗经验很好的传承下来,使之不至于失传,将来才能够为我们的现代研究提供大量有效的临床经验。


2
发表于 2014-12-4 10:02:2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要分铁杆与木杆,要中医学科学化!科学化中医学才能明辨机理!
   中医学科学化已经完成!科学知识才能认识清这个原理!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知识,要了解科学化中医与认识医学机理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事!
   所以中医不管铁杆中医或木杆中医,都要补上现代科学知识这堂课,才能推出新中医学,才能使中西医学融合!

点评

赞一个!!!  发表于 2014-12-9 06:3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20:12:30 | 只看该作者
只能说明你中医还没入门!《内经》,《伤寒论》科学吗?
4
发表于 2014-12-5 09:57:09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4 20:12
只能说明你中医还没入门!《内经》,《伤寒论》科学吗?

  《内经》与《伤寒论》都是古人根据生命活动的实际规律,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写成的,有道理并是正确的道理。但过去模糊的道理与现代明确化与具体化的科学道理,还是有巨大差距!
   解剖学,细胞学与氧气进入组织液与细胞液引发产热与一氧化氮进入组织液与细胞液抑制氧气进入而变冷细胞,这才是现代的阴阳学,说最准确的科学与现代科学,不能不说现代的解剖学与热学知识更先进了!
   所以学习古代科学,并用现代知识现代化,才是新中医出现!
5
发表于 2014-12-8 21:32:18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倒有点中医的骨气,可惜有中医骨气的不多。
6
发表于 2014-12-9 02:32:50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4 12:12
只能说明你中医还没入门!《内经》,《伤寒论》科学吗?

老铁老是说别人中医不入门,从你在坛上的言论看,也就是一半桶水而已。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07:27:20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12-8 18:32
老铁老是说别人中医不入门,从你在坛上的言论看,也就是一半桶水而已。

那请罗版说说,按照您推崇的西医科学标准,《内经》、《伤寒》《温病条辨》科学吗?
8
发表于 2014-12-9 08:42:44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铁杆中医,我就是没有学过西医,我就是能治好病,我就是能治好很多西医治不好的病,我能讲清中医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我知道中医的优势在哪里,我知道西医发展到今天出了什么问题。
——————————————————————————————
什么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言论就是。这样的纯中医能包治西医所有能治的病种?
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壮大自己,这样的中医会羞死不成?
大千世界竟有这等人物!
9
发表于 2014-12-9 09:43:49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9 07:27
那请罗版说说,按照您推崇的西医科学标准,《内经》、《伤寒》《温病条辨》科学吗?

   科学必将认识一切!
   现在的不能认识,不能说将来的不能认识!
   所以铁杆中医不能死守旧学问,还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发展中医学,使其进入现代化!
   老子说过,一切坚硬的东西,都会是经不起考验的,而谦虚与柔弱并不断学习才会使我们强大!
   中国古代模糊的推理文化,成就了古代的中国人,但无疑也祸害了中国后人,中国后人沉迷于古代推理性学问,不对现代科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这就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世界的原因!
10
发表于 2014-12-9 12:43:37 | 只看该作者
LIKAIDI 发表于 2014-12-9 05:43
科学必将认识一切!
   现在的不能认识,不能说将来的不能认识!
   所以铁杆中医不能死守旧学问, ...

中国古代模糊的推理文化,成就了古代的中国人,但无疑也祸害了中国后人,中国后人沉迷于古代推理性学问,不对现代科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这就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世界的原因!
——————————————————————————
说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7-3 07:58 , Processed in 0.0972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