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058|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茯苓丸,肩周炎神方及其原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1 08:0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茯苓丸,肩周炎神方及其原理

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可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可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可选金匮肾气丸
。痰湿是象痰一样体液(具粘性容易停留粘连筋或神经上阻塞经络不通).正常情况下是靠脾的健运循环全身(它在循环时叫气血或营养),一但受伤或受凉就容易形成痰湿停留引起疼痛或痹症.只有把痰湿洗出来,才会通,通则不痛。中医认为所有的痛都是风寒湿痹,痰湿,於血停留(增生,肿块,肥大,风湿都属於的范畴),血於阻滞经络不通,气血不畅,营养通不过去引起筋的张硬或粘连而压迫神经发生疼痛。要想彻底治愈必需筋拨离,不压迫神经,加上经络疏通(远古的疗法吊洗伤痛/吊洗风湿,具有把痰湿和於血洗出、软化疳结、活血化淤、促使气血重新组合的功效)。
痰湿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由于它具有粘滞的特性,所以当它产生后,又成为新的治病因子引起新的疾病。最典型的判断“无行之痰”的依据是肥胖还有其他一些症状,因为和这个主题关系不大就不11列举了。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中医上把痰分为2种,一种是“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指的那种痰,还有一种是“无形之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种情况,其实用另一个名词来解释“无形之痰”大家就好理解了,那就是脂肪。脂肪具有“痰”的污秽、粘滞、稠厚的特征,它是聚积在体内的水湿中的污秽部分凝聚而成。
“内湿”往往会引起“痰湿”,痰湿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由于它具有粘滞的特性,所以当它产生后,又成为新的治病因子引起新的疾病。最典型的判断“无行之痰”的依据是肥胖还有其他一些症状,因为和这个主题关系不大就不11列举了。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中医上把痰分为2种,一种是“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指的那种痰,还有一种是“无形之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种情况,其实用另一个名词来解释“无形之痰”大家就好理解了,那就是脂肪。脂肪具有“痰”的污秽、粘滞、稠厚的特征,它是聚积在体内的水湿中的污秽部分凝聚而成。
那么有办法从根源上杜绝“痰”的生成嘛?答案肯定是有的了~
脾对水湿的运化不足,导致水湿在体内聚积,健脾化痰再配合饮食调整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注意的是有2样东西最会引起肥胖,一个是油腻的食物,一个是甜食。这2样中医上叫“肥甘之品”,最容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吃它们生脂肪就可以理解了。
痰证在中医学中即是水湿停积于机体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涉及临床各科,包括许多疑难杂症和常见多发病。
1 痰证的形成
痰证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清代叶天士所论。“夫痰乃饮食所化,有因外感六气之郁,则脾肺胃升降之机失常,致饮食输化不清而生者;有因郁则气火不舒而蒸变者;有因多食甘腻肥腥茶酒而生者;有因本质脾肾阳虚,湿浊凝滞而生者,又有肾虚水泛为痰者……更为阴虚劳证,龙相之火上炎灼肺,以致痰饮者”。由此可见,痰证的形成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致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在机体内运化失常,体内精气不能化生气血,遇阴寒凝聚而生痰。痰之为病,随气机升降,可内蕴脏腑阻碍气机,外达经络阻碍气血运行,便身皆到,在病理上又与气、火、瘀相互影响,其临床表现复杂多端,变幻莫测。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2 痰证的治则
2.1 治痰以防变生诸证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必求其本,对生痰之源脾肾而言,脾肾病变为因,痰为果;痰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一旦形成,可变果为因,变生诸证,即因病生痰,因痰生病。痰有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顽痰之不同,二陈汤是治疗痰证的基本方,二陈汤中的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治痰要药,陈皮理气燥湿,顺气消痰,茯苓健脾渗湿,共奏和胃理气,燥湿化痰之功,适用于湿痰。寒痰可于方中加干姜、细辛;热痰者,加瓜蒌、竹茹、黄芩;风痰者,加南星、白附子;顽痰者,加礞石、海浮石。如治痰火上扰,虚烦不得眠用温胆汤,治肺肾阴亏,痰湿内盛用金水六君煎,均由二陈汤化裁而来,对发病急,病势凶,变化快的老痰、顽痰,应使用逐痰法和吐痰法急祛其痰。由于痰在病理上与气、火、瘀相互影响,所以治痰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调达气机以气顺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也随之顺矣”。二陈汤以陈皮理气即是此意,调气法可按气滞、气逆、气虚的不同选用行气、降气、益气各法。(2)化痰兼化瘀,防止痰瘀互结。痰浊、瘀血均为人体阴血,津液代谢输布失常的病理产物,二者互为因果,痰证可致瘀,瘀证易生痰。中医有“久病入络”之说,顽痰之证,如瘰疬、瘿瘤不是单纯
的痰证,而是痰瘀互结,故应痰瘀同治,有所侧重。(3)清热泻火以防痰火之煎熬。痰郁日久,极寒化热,痰因于火动的惊痰、火痰、老痰、顽痰,祛痰中应加清热泻火之品可增强化痰之功,将顺气清火与化痰法合用,使气顺火降,热清则痰消,痰消火无所附,诸证可除。如礞石滚痰丸中礞石逐痰,大黄、黄芩清热泻火,沉香降气,治实热老痰之证。
2.2 治痰治本,调治脾肾以绝生痰之源 痰证之病多为本虚标实,当标实已退,痰浊渐化,痰火渐清,疾病的缓解期则应纠其本源调补脾肾。“治痰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醒脾、健脾、温脾以化湿而痰无由生,温肾则水不上泛,痰也自消;温肾则脾旺,脾健运,水湿不能停聚为痰,滋肾则虚火降,不能灼液为痰。调治脾肾以绝生痰之源乃治本大法。
总之,采用不同治疗法则:热痰宜清之,燥痰宜润之,湿痰宜燥之,风痰宜散之,郁痰宜开之,顽痰宜软之,缓则治其本,治在肺、脾、肾。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

痰湿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聚成痰,由于水湿痰饮均为津液在体内停滞而成,有不能截然分开。故常统称为水湿、痰湿等。体态肥胖臃肿的中医辨之为痰湿蕴结,这是因为中医认为一身的水气由脾运化输布,脾虚则运化不利,运化不利则水湿痰浊蓄积停滞,表现在形体上就是肥胖。另一原因则是饮食不节制、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损伤了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津液所致。水液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积而成水,因此脾的运化失职是痰湿蕴结的关键。此外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亦可湿聚成痰。
痰湿型常见的症状:①形体肥胖;②头闷重,像被厚布重重包裹的感觉,四肢发重,屈伸不灵利;③胸闷咳嗽;④腹部胀闷,食欲不振,口腻或口中发甘;⑤腹胀大便烂,小便少;⑥月经推后,甚至闭经;⑦带下量较多,色白质粘如涕,无臭;⑧心慌心跳读各家医案,治疗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论治,效果极为缓慢。

      我也曾试过多种方法,皆不尽人意。偶翻《医学心悟·肩背臂膊痛》一章,云: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
      于是,重新翻开《方剂学》,找到茯苓丸一节,才恍然大悟。“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玄滑”乃是“痰停中脘证”。      

      于是,拿来试用。为加强疗效,本人加用理中汤以温化痰湿,加姜黄引诸药达肩部,效如桴鼓。
      共治疗五例,皆不过五剂。   

      例:徐莫,女,70。左肩周炎。
      肩部明显萎缩,平举不超过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浊,脉滑。病程半年有余,中西药、膏药都试过,没有明显效果。      

      处方:
      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         
      只服用四剂,肩关节就恢复了正常。(出现过腹泻)。

      我的病例暂时很少,发表在此,希望各位朋友和前辈,共同探讨和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08/07/2607866_44456229.shtml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8-11 08:14:09 | 只看该作者
您的这个链接是?
3
发表于 2014-8-13 07:06:5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久治不愈的肩臂痛用之多效!原方名为指迷茯苓丸,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用于痰湿阻络所致的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4-8-13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应用价值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4-8-13 11:02: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赐教。这个治则和处方很合理。
我治疗过几例肩周炎,处方和千总版的类似,只是加了附子和白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4-8-13 11:06:17 | 只看该作者
此病虽小,但常见而疑难。千总版功德不小啊
7
发表于 2014-8-13 14:5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14-8-13 15:02 编辑

这个案例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是肩关节活动不灵源于“痰湿”积聚在关节周围;而茯苓半夏一方面燥湿(其结果是把积聚在关节周围的“废物”弄松动),另一方面由党参白术提气将废物排出。芒硝似是导致腹泻的药物,我怀疑可以不用(患者腹泻似证明其不需要或过量)。但前面一大段所谓无形之痰即脂肪的论述,看不出与本案例的关联性在哪。

补充内容 (2014-8-14 09:49):
Well,“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4-8-13 16:31:10 | 只看该作者
根据体质,这和芒硝可以适当增加用量,轻度腹泻无妨治疗的,相反,对治疗有帮助。
       ) ))
      ( ((  /)
     ,-===-//
    |
    '       '
     \_____/
     `-----

点评

这个女患者70岁,这种体质还“可以适当增加用量”?医理何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3 17:17
9
发表于 2014-8-13 17:17:40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8-13 16:31
根据体质,这和芒硝可以适当增加用量,轻度腹泻无妨治疗的,相反,对治疗有帮助。
       ) ))
      ( ( ...

这个女患者70岁,这种体质还“可以适当增加用量”?医理何在?
10
发表于 2014-8-13 17:34:21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8-13 17:17
这个女患者70岁,这种体质还“可以适当增加用量”?医理何在?

嘿嘿,老兄误会了,我是说不同的人,根据体质不同,可以适当加量。只要不是脾虚者,3--9克还是可以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2 10:01 , Processed in 0.0579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