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实用诊脉法》连载——2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9 20:5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4-4-9 12:56 编辑

二十六,代脉
       1,单脉主病
       《脉经》:“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干黑者死。病疮,寒热。()(),其脉代绝者死。老人脉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脉诀》:“代者阴也,主形容赢瘦,口不能言。代脉时时动若浮,再而复起似还无,三元正气随风去,魂魄冥冥何所拘。”
       《三因方》:“一脏绝,他脏代至。”
       《诊家枢要》:“代,更代也,主形容赢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赢瘦,其脉代止,是一脏无气,代脏代之,真危亡之兆也。若病而气血骤损,以至元气不续,或风家,痛家脉见止代,中为病脉;故伤寒亦有心悸而脉代者,腹心痛亦有结涩止代不匀者,勿以为凶,盖九痛之脉不可准也。”
       《外科精义》:“代者气衰也,诸病见之不祥,大凡疮肿之病,脉促结者难治,而况见代脉乎。”
       《濒湖脉学》:“代脉皆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诊家正眼》:“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收。”
       《医学入门》:“代脉必死脏气绝,本人见此大不祥,惟有风家并痛极,三月妊孕却无妨,又有暴伤气血者,古人立有灸甘汤。”
       《古今医统》:“代为气衰,其死可卜,宜于风家,痛家,妊妇。”
       《脉确》:“代脉不是伤寒心悸多,即有腹疼泄痢害,久病固为凶;平人亦脏败,女胎三月余,见之不为碍。”
       《医宗金鉴》:“代则气乏,跌打闷绝,夺气痛疮,女胎三月。”
       《脉诀汇辨》:“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痛难救。”
       《脉诀启悟注释》:“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痛难救。”
       《脉诀刊误集解》:“代者阴也,主形容赢瘦,口不能言,三元正气随风去,魂魄升沉旦夕间。”
       《三指禅》:“代则中止为阴。代脉动中看,迟迟上复还,本人多不利,惟有养胎间。”
       《脉如》:“代为元气不续之象,……在病后见之未为死候,若气血骤损,元神不续,或七情太过,或颠仆重伤,或风家,痛家脉见止代,吸为病脉。……若不因病脉见,是一脏无气他脏代之,真危亡之兆也。”
       《脉简补义》:“代为脾之本脉,只是软弱之义耳……止代者,脾之真脏也。经曰:‘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脉法曰:‘细而沉,不()()即泄,泄即肠(),()即脉代,乍至乍不至,是皆出于久病荣血伤败之象也。’……盖代只是止,须视其不止之至,败与未败,以定吉凶。”
       《脉理求真》:“代为元气垂绝之候,故无病而见脉代,最为可危。即或血气骤损,元神不续,或七情太过,或颠仆重伤,并形体赋时经隧有阻,流行蹇涩,而见脉代者,亦必止歇不匀,或云可治。若使歇止有常,则生气已绝,安望其有再生之日乎。”
       《脉学阐微》:“代脉多见于各种心脏病。当心脏功能衰弱或调剂失常时往往出现代脉。若疼痛、跌打重伤,可见代脉。老年人,及久病患者,出现代脉,多因心气衰竭不能维持自身阴阳之平衡,常属危证。左寸代,胸满气短,心悸,左胸有压缩感。左关代,胸满胁痞闷,心烦气郁不舒,脘闷不思食。左尺代,腰酸痛、少腹胀痛,失眠,便秘结。右寸代,胸痹结,气短不足以息、胸疼,心悸,自汗。右关代,胃脘痞痛,饥不思食,腹胀。右尺代,少腹胀疼,疝痛,大便秘结,二便不畅。”
       在独取寸口脉法中,以脉有“歇止”为构成条件的脉象,只有结脉和促脉两种,代脉并不是含有一“止”的脉象。或者说,“脉有一止”并不是代脉的实际意义。对代脉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的考证、研究和分析过程,有关章节已经论及,不复絮言。
       古代医家制定的二十六种脉象,促、动、结、代四种脉象是诊察节律失常脉象变化的一个系列。其中,代脉主要反映脉的“更代”,用以诊察节律失常的脉象能否“还原”为正常节律,或不能“还原”为正常节律而“更代不常”的脉象变化。大量脉学文献资料表明,若将代脉也认为是“脉有一止”的脉象,不仅与结、促二脉有重复之嫌,更重要的是将会失去代脉的实际作用。对此,《医部全录.诊断.脉法》引《景岳全书》述古云:“详代脉之义,本以更代言。如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者,谓四胃气随时而更,此四时之代也。根结篇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谓五脏受气之盛衰,此至数之代也。平人气象篇曰:但代无胃曰死者,谓代无真脏故死也。由此观之,则凡见忽大忽小,乍迟乍数倏而更变不常者,均谓之代。”由此说明,若将代脉也认为是“脉有一止”的脉象,就不能充分发挥代脉的诊断作用,甚至误诊。比如,中医有“妊娠三月见代脉,是为常脉”的传统说法。近代脉书将这种代脉也视之为脉有“一止”,并说“因妊娠初期,胎形未定,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可见代脉。”这种说解似乎合情合理,其实是不对的。所谓“妊娠三月见代脉”,是说女子妊娠三月开始更代为妊娠脉,绝不是说妊娠三月脉有间歇为正常。若将妊娠三月脉有间歇认为是常脉,将会误诊。从以上诸家之论可以看出,多数脉书都记载了妊娠三月见代脉的现象,其实是只引前人之说而未解前人之意。切不可将代脉认为是“脉有一止”,应该全面认识代脉在脉法中的实际作用。凡在节律失常的脉象变化中“更代不常”,则谓之代。若“更代”为正常节律,则为正常之“代”脉。
       《伤寒论》第一百八十二条所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灸甘草汤主之。”此结脉,为脉有间歇。此代脉,为更代不常。本条所论,并不是既有结脉之“止”而又有代脉之“止”。脉的“更代”之说,源于中医对气血运行二十八经循环流注“周而复始”的传统认识。应该结合中医对气血运行的解释方法,正确理解代脉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代脉的诊断作用。
       2,兼脉主病
       《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灸甘草汤主之。”
       《诊家正眼》:“代散者死。”
       历代医家对代脉之相兼脉主病记载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将代脉误解为“脉有一止”,这种误解的代脉与结脉的构成条件相重复。所以,古代医家对结脉之相兼脉主病的记载较多,对代脉之相兼脉主病的记载几乎没有。这说明,在一些脉书中,代脉并没发挥实际的作用。所谓“脉结代”,并不是代脉和结脉相兼,而是指结脉未还能还原为正常节律。所谓“代散者死”,也不是代脉和散脉相兼,而是脉象的变化更代为散脉。在疾病过程中,若脉象变化不向正常的规律发展,反而更代为散脉,表明心气涣散,是脉无生机的表现,故曰“代散者死”,这是根据脉象变化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3,代脉的临床应用
       代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脉形,而是反映脉的更代,主要诊察脉形或节律失常的脉象能否更代为正常脉形或正常节律,用于诊断由某一脉象更代为另一脉象是否符合脉象更代的规律,这是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辨别脉象是否主病、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和预后转归,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古代医家诊脉,脉的更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近代脉书误解了代脉的实际意义,误将代脉认为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的脉象,因此,诊察脉的更代被忽视了。
       脉的更代有一定规律,若脉的更代违背正常规律,可对辨别病脉、分析病理机制或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提供重要依据。从古代医家的经验看,诊察脉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节脉和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若脉的更代不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表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辨别脉象是否主病是非常重要的依据。比如,按季节脉的变化规律,春季之脉应显弦象,秋季之脉应显浮象。若春季其脉不弦,秋季其脉不浮,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故可作为辨别病脉的依据。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脉应显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脉不滑而涩,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养。除此之外,脉的更代是否正常,可以从很多脉形以及脉的节律等方面体现出来。比如,《脉经》说:“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其脉代绝者死。”,这是由微细脉更代为散脉,表明心气涣散,脉无生机,故主“死”。这些实例说明,诊察脉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代脉的临床应用,主要是诊察脉的更代,为辨别病脉和分析病理机制以及判断病预后转归提供依据。
       以上是二十六种脉象“主病”的主要内容,基本是《脉经》以后的记载。其中,由于一些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从《脉经》以后就被埋没或被误解了,所以,对其主病的记载和分析难免受些影响。但是,古代医家积累下来的经验非常宝贵,应该在尊重历史、尊重古人的前提下,正确对待古代医家的宝贵经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继承、去发扬,既不能拘泥,又不能不吸取其精华。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和发扬古代医家开创的脉诊技术,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服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医家开创的诊脉方法,曾经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理论水平很高,实用性很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被埋没了一部分内容。这不仅是脉诊的重大损失,也是整个中医学的损失。所以,必须将这部分内容挖掘出来,再充实到现在的诊脉方法,诊脉的技术才能完善,才能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脉诊的完整体系被隔断了将近两千年,再连接起来难度很大,必然面临很多问题,需要通过今后的诊疗实践进一步检验。可以肯定的说,脉诊若不充实被埋没的这些内容,诊脉的方法就不完善,势必影响诊疗效果。因此,殷切希望广大同仁多提宝贵意见,提供经验,通过大家努力,共同促进脉诊的发展和提高。
                                                                   117——119页(完)

2
发表于 2014-6-4 12:02:09 | 只看该作者
脉理精微,繁杂多变,是中医的重要诊法之一。刚才看了本章节,内容充实,引录广泛,有很好的学习参考价值。
赞!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21:53:47 | 只看该作者
敖鹏林 发表于 2014-6-4 04:02
脉理精微,繁杂多变,是中医的重要诊法之一。刚才看了本章节,内容充实,引录广泛,有很好的学习参考价值。 ...

说明您能识货中医功底不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5:29 , Processed in 0.0565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