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 . 7、有关脏腑之间关系表述修改的建议——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2 19:4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5-9 12:07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二部分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七、有关脏与脏之间关系表述修改的建议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神经、血管、淋巴等系统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我们在研究了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研究在整体活动中脏腑机能活动的调节机制和规律。这对于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辨证论治,均有重要意义。本节根据阴阳学说,主要从生理功能方面来阐述脏腑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主要介绍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的关系
  心主泵血,肺司呼吸。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主要动力,心脏功能正常,肺脏供血充足,是对肺脏发挥呼吸功能的最重要保证之一。肺脏完成了人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并通过呼吸运动过程中伴随的胸腹腔的舒缩运动,间接地促进了胸腹腔内脏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因此,二者的关系,就是泵血与呼吸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心与脾系统的关系
  心主泵血,脾系统主生血且又统血,所以心与脾系统的关系,主要是泵血与生血、统血的关系。
1.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主血脉,脾系统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脏功能赖脾系统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以供养,而脾系统的运化功能又有赖于心脏输送血液及其它成分的不断滋养。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内循行,既赖心脏本身舒缩的推动,又靠经过消化吸收得来的营养物质所生成及促进的人体整体机能——“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方能循经运行而不溢于脉外。可见血能正常运行而不致脱陷妄行,主要靠“脾系统”之气的统摄。
3.神志活动:神志活动,一为大脑的功能表现,一为全身机能的外在体现。心主血液循环,脾系统经消化而吸收营养物质,故二者均对神志起到供应、维持、促进作用。

(三)心与肝的关系
1.血液方面:心是一身血液运行的源动力;肝是促进营养物质的生成、及对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且能疏通气机。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发挥血液的正常功能。全身血液充盈,血液功能及运行正常,才能适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心泵血正常,肝得所养,肝脏功能就可趋向正常。肝脏对营养物质的处理功能、对气机的疏泄功能正常,血液营养丰富又不致瘀滞,心得所养则有助于心脏泵血功能的正常进行。
2.神志方面:心主血液循环,血液是滋养脑组织并使其产生精神、意识和思维等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肝主疏泄,与情志活动亦有密切关系。心脏主持的血液循环功能正常,对肝脏供血充足,肝内胆汁分泌排泄规律,则肝之疏泄正常,气机调畅,精神愉快。肝内胆汁分泌排泄规律,胆汁不致郁积而生热伤阴,则不会出现肝阳太过。肝疏泄正常,使气血运行无阻,神志得血液滋养,神志活动正常。由于心与肝均依赖血液的濡养滋润,血供充足,营养丰富,两者功能协调,才能精神饱满,情志舒畅。
心与肝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在于血液运行正常与否,肝脏对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处理完善与否、肝脏疏泄正常与否,然后出现对气、血的运行,及血液质量等所造成的影响等。

(四)心与肾的关系
  心主司血液循环,肾主司泌尿、调节人体水液。血液运行正常,血液供应充足,肾脏泌尿功能就可能正常;肾脏的泌尿功能正常,从而保证了血液成分的正常比例,对心脏功能也是有力的保证。肾脏功能异常,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使动脉血管过度收缩痉挛,出现高血压,从而增加了心脏泵血的负担。

(五)肺与脾系统的关系
  脾系统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司呼吸,呼吸运动的同时直接推动胸腹腔内脏器组织的血液运行,从而可以看作为主一身之气。脾系统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司呼吸及促进气血循行的关系。
1.气的生成方面:气的生成是经脾系统消化吸收水谷之精气与肺脏吸入外界清气的混合物。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系统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两者结合化为推动血液循环及维持呼吸运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血液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管等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气”。
2、肺脏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胸膈下移的深度,可促进腹腔内胃肠道静脉的血流速度,促进胃肠道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善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人们的运动锻炼对胃肠道的功能也能产生积极影响。实践证明,慢跑的效果要优于步行。这是题外话。
3、水液代谢方面:肺在呼吸时对胸腹腔内脏器的挤压,有促进血液循环与调节水分的作用。脾系统运送胃肠道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及水分,故为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
  人体的津液,是由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与水分,化生津液并输送到心脏,心脏通过泵血功能向全身敷布,肺脏呼吸时通过对胸腹腔内器官组织的挤压,推动津液扩散。而尿液、汗液的排泄,是将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或有害成分伴随水液排出体外。肾脏对可被利用的水分反复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的利用率。至于病理改变方面,如果水液代谢的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同时出现异常,则会产生相应的病变而使水液代谢产生障碍。

(六)肺与肝的关系
  肺的呼吸运动及对血液循环的推动作用,与肝脏对饮食物的消化,及对胃肠所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影响。肺的呼吸功能正常,对肝起正面影响,反之,对全身器官包括肝脏均可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如长期肺气肿以至肺动脉高压,即可增加心脏负担,并进一步导致肝脏回心血流速度减慢,直至肝淤血,使肝功能受损。肝脏功能旺盛,经肝脏处理的血液成分及其功能正常,是全身脏器包括肺脏功能正常的保证之一。反之,随着肝脏功能的降低,经其处理血液成分功能的不同程度的下降,即可发生肺脏功能低下,易产生诸多肺病。

(七)肺与肾的关系
  肺主呼吸,肾主泌尿。所以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呼吸运动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呼吸方面:肺脏呼吸运动正常,血氧比例正常,则全身脏器功能正常,肾脏的泌尿功能也会正常。反之,肺的呼吸功能降低,全身脏器功能受累,肾脏的泌尿功能亦受影响。肺气肿患者肾脏的变化可见一斑。肾脏泌尿功能正常,血中的有害物质及时排出,肺脏的呼吸功能就会正常。反之,就会损害肺脏,典型例子如尿毒症时肺脏的病变。
2.水液代谢方面:水液代谢主要是指通过心脏泵血功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肺脏在呼吸运动中对胸腹腔内的器官组织进行规律性的挤压,推动血液运行,间接地促进了水液代谢,肾脏对水液的调节主要表现在对原尿重吸收,最大限度地增加水的利用率。因此,肺、肾的不同异常改变,都会对水液代谢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八)肝与脾系统的关系
  肝对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处理,其分泌的胆汁参与消化。肝脏正常功能降低,则会影响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或出现胃肠道蠕动不规律;对消化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及部分有害物质处理不合格,则会出现某些血液病,或其有害物质对大脑产生影响而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
      脾系统主管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脾系统功能正常,是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正常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如果脾系统功能降低,则会营养不良,而肝脏失养其功能亦可随之降低。

(九)肝与肾的关系
  肝功能正常,血液中的成分对肾脏产生促进作用,反之,对肾脏则产生损害。
      肾脏通过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保证人体对水液的充分利用,并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这些对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之,不能及时地从肾脏排泄人体代谢时所产生的毒素,将对肝脏产生相应的损害。如尿毒症时的肝损害。
      至于肝肾同治中所指的肝阴虚后必定出现肾阴虚的情况,其中所说的肾阴虚的实质,是人体全身的一种阴阳相互对比时所出现的一种全身“阴虚”的状态,而非肾脏所独有。

(十)脾系统与肾的关系
1.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方面:脾系统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肾主泌尿以调节水分代谢。脾系统功能正常,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丰富,则肾脏功能得到保障。而肾脏泌尿功能正常,则有利于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对消化吸收来的营养物质的输送。反之,脾系统功能减弱,导致对肾的营养缺乏,出现肾的功能减退——“肾气虚”,即可出现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而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等症。肾脏泌尿功能异常,势必出现水液代谢障碍,以致肠内水分不能及时吸收,而出现便溏,甚或泄泻。
2.水液代谢方面:脾系统主运化水湿,有赖于通过肾等脏器提供的正常的内环境;肾主水液代谢,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又赖脾系统所消化吸收的营养提供能量支持。脾系统与肾等脏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
      脾与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消化功能失调和水液代谢功能紊乱方面。
      至于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说的脏腑表里关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欲知详情,可参阅《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一节,这里不再赘述。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19:48:57 | 只看该作者
(四)心与肾的关系
  心主司血液循环,肾主司泌尿、调节人体水液。血液运行正常,血液供应充足,肾脏泌尿功能就可能正常;肾脏的泌尿功能正常,从而保证了血液成分的正常比例,对心脏功能也是有力的保证。肾脏功能异常,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使动脉血管过度收缩痉挛,出现高血压,从而增加了心脏泵血的负担。


(五)肺与脾系统的关系
  脾系统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司呼吸,呼吸运动的同时直接推动胸腹腔内脏器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可以看作为主一身之气。脾系统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司呼吸及促进气血循行的关系。
1.气的生成方面:气的生成是经脾系统消化吸收水谷之精气与肺脏吸入外界清气的混合物。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系统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两者结合化为推动血液循环及维持呼吸运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血液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管等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脾系统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脾系统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肝脏处理,心脏泵血、肺脏呼吸时为血液循环助力等环节,才能正常敷布全身。肺在生理活动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又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故脾系统能助肺益气。
2、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胸膈下移的深度,可促进腹腔内胃肠道动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强胃肠道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善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人们的运动锻炼对胃肠道的功能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证明,其效果慢跑要优于步行。
3、水液代谢方面:肺在呼吸时对胸腹腔内脏器的挤压,即有促进血液循环与调节水分的作用。脾系统运送胃肠道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及水分,故为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
  人体的津液,是由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与水分,化生津液并输送到心脏,心脏通过泵血向全身敷布,肺脏呼吸时通过对胸腹腔内器官组织的挤压,推动津液扩散,而尿液、汗液的排泄,将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或有害部分伴随水分排除体外,肾脏对可被利用的水分反复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的利用率。至于病理改变,如果某一环节或几个环节同时出现异常,则会产生相应的病变。


(六)肺与肝的关系
  肺的呼吸运动及对血液循环的推动作用,与肝脏对饮食物的消化,及对胃肠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影响。肺的呼吸功能正常,对肝起正面影响,反之,对全身器官包括肝脏均可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如肺长期肺气肿以至肺动脉高压,即可增加心脏负担,并进一步导致肝脏回心血流速度减慢,直至肝淤血,使肝功能受损。肝脏功能旺盛,经肝脏处理的血液成分及其功能正常,是全身脏器包括肺脏功能正常的保证之一。反之,随着肝脏功能的降低,经其处理血液成分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即可发生肺脏功能低下,易产生诸多肺病。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19:5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3-22 15:51 编辑

(七)肺与肾的关系
  肺主呼吸,肾主泌尿。所以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1.呼吸方面:肺脏呼吸运动正常,血氧比例正常,则全身脏器功能正常,肾脏的泌尿功能也会正常。反之,肺的呼吸功能降低,全身脏器功能受累,肾脏的泌尿功能亦受影响。肺气肿患者肾脏的变化可见一斑。肾脏泌尿功能正常,血中的有害物质及时排出,肺脏的呼吸功能就会正常。反之,就会损害肺脏,典型例子如尿毒症时肺脏的病变。
2.水液代谢方面:水液代谢主要是心脏泵血功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肺脏在呼吸运动中对胸腹腔内的器官组织进行规律性的挤压,推进动静脉血液的运行,间接地促进了水液代谢,肾脏对水液的调节主要表现在对水液重吸收,最大限度地增加水的利用率。因此,肺、肾的不同异常改变,都会对水液代谢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八)肝与脾系统的关系
  肝对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处理,其分泌的胆汁参与消化。肝脏正常功能降低,则会影响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或出现胃肠道蠕动不规律;对消化吸收来的原始营养物质及部分有害物质处理不合格,则会出现某些血液病,或其有害物质对大脑产生影响而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
脾系统主管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脾系统功能正常,是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正常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如果脾系统功能降低,则会营养不良,而肝脏失养其功能亦随之降低。


(九)肝与肾的关系
  肝功能正常,血液中的成分对肾脏产生促进作用,反之,对肾脏则产生损害。
肾脏通过对水液新陈代谢的调节,保证人体对水液的充分利用,并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这些对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之,不能及时地从肾脏排泄人体生理病理时所代谢的毒素,将对肝脏产生相应的损害。如尿毒症时的肝损害。
至于肝肾同治中所指的肝阴虚后必定出现肾阴虚的情况,其中所说的肾阴虚的实质,是人体全身的一种阴阳相互对比的一种状态,而非肾脏所独有。


(十)脾系统与肾的关系

1.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方面:脾系统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肾主泌尿以调节人体的水分代谢。脾系统功能正常,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丰富,则肾脏功能得以保障。而肾脏泌尿功能正常,则有利于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有利于对其经消化吸收所得来的营养物质的输送。反之,脾系统功能减弱,导致对肾的营养缺乏,出现肾的功能减退——“肾气虚”,即可出现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而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等症。肾脏泌尿功能异常,势必出现水液代谢障碍,以致肠内水分不能及时吸收,而出现便溏,甚或泄泻。
2.水液代谢方面:脾系统主运化水湿,须有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主水液代谢,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又赖脾系统所消化吸收的营养提供能量支持。脾肾等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
脾与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系统之阳气,致脾系统之阳不振或脾系统之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二者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消化机能失调和水液代谢紊乱方面。


  
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19:51:51 | 只看该作者
  至于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说的脏腑表里关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欲知详情,可参阅《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一节,这里不再赘述。
5
发表于 2014-3-22 20:5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3-22 12:58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3-22 11:51
  至于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说的脏腑表里关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欲知详情,可参阅《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是为了解释和演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的。如果实践证明这种理论是错误的,不能成立的,无论迟早,最终也就自然被人抛弃和淘汰了。如果实践证明这种理论是正确的,有实际价值的,即便有人反对也只会是徒劳一场。
    五行学说对于中医学是不是多余的,或者是错误的,不在于空对空的争论,而在于临床实践的检验。五行学说的是是非非,谁能从临床上举例说明呢?且拭目以待!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1:12:5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3-22 16:5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是为了解释和演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的。如果实践证明这种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是为了解释和演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的。
五行学说的是是非非,谁能从临床上举例说明呢?且拭目以待!
————————————————————————
老先生说得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9:4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0-28 14:33 编辑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6、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论点:脏腑之间关系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论据:
如以木行为例: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利用五行学说的类比推衍方法,将一些脏腑演绎成表里关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例如:肝与胆相连接、肾与膀胱相连接,二对无需用表里关系表达;脾与胃,共同担负消化吸收重担,亦无表里之分;心与小肠、肺与大肠,二对的关系,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论证:
1、肝与胆
     在生理方面,胆囊仅仅是盛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在病理方面,胆囊炎症可以上行引起肝内胆管的炎症,而肝内胆汁分泌不正常时,或肝脏其它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胆囊的舒缩障碍。因此,二者没有必要弄成表里关系。
2、心与小肠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移热于小肠的实质,即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心脏本是动脉血运行的原动力,而小肠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并将其获得的营养予以吸收。二者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病理方面,都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是不能成立的。
3、脾与胃
      “脾脏”,从《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以及现代研究之“胰腺”有重要的消化功能来看,传统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脾”,理应是“胰腺”。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二者,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胰腺在病理状态下,可以引起胃的病变,但胃的病变较少能直接波及胰腺。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是牵强附会的。
4、肺与大肠
      传统中医理论中,泄大肠糟粕、积气及积液以降肺气的实质,就是通过通导大便及肠内积气、积液,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膈相对下移,胸腔内的容积也就相应增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肺是主司血气交换的器官,大肠进一步吸收肠内容物的水分,并将肠内糟粕排出体外。二者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表里关系也不存在。
5、肾与膀胱
     肾主泌尿,膀胱贮尿。膀胱有炎症时,可上行感染至肾;肾有病变时,其病理产物亦可对膀胱产生负面影响。二者的生理、病理既明,也就无须用模糊的表里关系进行诊断治疗了,从而其表里关系亦自行废止。

      综上所述,脏与腑的生理、病理均已明了,即使是脏腑表里关系都无需保留,更何谈用五行学说解释脏腑表里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结论:脏腑之间关系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五行学说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2-3.html#m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1:45 , Processed in 0.0700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