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1-17 12:31 编辑
12、“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表述无需五行学说 共分两部分
第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论点: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论据: 1、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于殿生 2、 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许进京先生 3、 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郑金生先生 4、 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刘亦之先生 5、 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演而来——解剖不能证实——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论证: 概 述 经络,分经与络。经,是主干;络,是分支。经,主要是指十二经。根据一部分学者及临床工作者的研究,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不存在的。因此,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只能称之为一种现象——“经络现象”。 现通过几个中医的见解分析如下:
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但“经络”现象的本质是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及肌肉组织等功能的集合 于殿生 家传中医 中医自学考试毕业 从事中西医门诊病房工作三十余年。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证实: (1)、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2)、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3)、胆囊、膀胱不过是替肝脏、肾脏贮存胆汁、尿液的一个囊而已,自然不能与心、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相提并论。 (4)、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 (5)、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有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3、经络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6、经络与腺体 人体的腺体可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两大类。有管腺又叫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需经导管排出,如消化腺、汗腺;无管腺又叫内分泌腺,它由腺细胞为主体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没有腺导管,其分泌叫激素,直接进入血管。腺体分泌的激素,既然进入血管,也就敷布到全身。 总之,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不存在。
二、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许进京先生 著有《经络学说的真面目》等 作者曾担任中医内科医师、针灸科医师、门诊部主任、院长。现任定州市卫生学校中医教师。 总而言之,“经络”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而是概括或反映“气血”的运行规律。《内经》对“经络”的解释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天文学和地理学对“经纬”的应用也能说明这一点。并且,从古典文献的记载看,根本没说“经”或“络”本身有腔隙。所以,在近代,把“经络”说成是人体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结构,认为“经络”有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是错误的。
三、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郑金生先生 (1946.5-)男,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医学史硕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曰本茨城大学人文学部客座研究员,现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Charité医科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荣获国际传统医学年度大奖。 郑先生在“两极看中医与中医理论“蚕山”(《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 第5期2009)一文中说: “在经络学说研究方面,我特别赞同我的朋友黄龙祥教授的观点。什么是经络理论?就是古人观察到体表和体表、内脏和体表的某种联系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形成的东西。,,,。可是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四、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 ――刘亦之先生 作者:祖传中医针灸 理由1、说经络就是对神经的认识,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截瘫病人没有针感,医生针下没有手感,全身麻醉的病人也出现同样的状况,局部麻醉区的穴位同样没有针感和手感。另外对于穴位的针刺都要求一定的深度,如果您能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针尖刺入的深度恰恰在神经主干附近或者靠近神经的地方才会出现针感,每次情况都一模一样,这绝不是偶然现象。 理由2、另外看一看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 理由3、治疗胃病的穴位,应该在足阳明胃经上,但事实是,治疗胃病的主穴在任脉上。
五、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演而来——解剖不能证实——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衍而来,《内经》多篇论述之。所以赵洪钧先生说“十二经脉说不过是为了与十二月相应”而来,“经络学说是在相当有限的解剖知识基础上,主要靠阴阳、五行、天人相应思想推演出来的体系……这样的体系不可能得到解剖生理的证实”。(《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五讲经络学说的原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换个方法读内经·灵枢导读·寿夭刚柔》说:“十二经络应十二月、十二律。时间无形,音律无形,经络无形,这是以无形论无形。”
就是说“十二月”,是“经络发现的理论坐标”。
那么,经络到底是怎样发现的呢?请看刘明武先生《灵枢导读·经别》中关于经络的六个论断:
其一,本篇以十二月论经络:“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
----论证五脏六腑的坐标为何?是天道。天道为何?《尚书·大禹谟》中的答案是“时乃天道”,《周髀算经》与《管子》中的答案是日道即天道。
论证十二经脉的坐标为何?是天道。天道为何?十二月、十二辰、十二时也。十二月、十二辰、十二时,全部在时间的范畴之内。时间即天道,天道即时间。时间、天道,同样是论证经脉的坐标。
其二,《素问·生气通天论》以天体论人体,以天气论人气,论出的论断是:“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以天体论人体,以天气论人气,是《黄帝内经》的基本思路。
以天体论人体,以有形论有形,这是中华先贤与世界兄弟民族的相同点。以无形论无形,例如以无形之时间论经络,这是中华先贤优异之处。
其三,《素问·阴阳别论》以十二月论论经络:“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在这里,时间是论证经脉的坐标。
其四,《素问·离合真邪论》:“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天如何,地如何,人如何”,是这里的论证方式。“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是这一论证方式的基本成果。
其五,《素问·调经论》论经络:“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
----年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脉;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在这里,时间是论证经脉与骨节的坐标。
其六,《素问·徵四失论》论经络:“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
----十二月对应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日对应三百六十五络脉。离开了时间坐标,就不可能论出经脉与络脉。
六个论断,讲述着一条原则思路:天体是论证人体的坐标;六个论断,讲述着一条具体思路:天文历法中的十二月是论证十二经脉的坐标。
理解了这一原则性思路与具体思路,才能理解《黄帝内经》是“如何认识人体”又是“如何认识经络”的。
结论: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可以看出,以上诸位对于传统理论中十二经循行路线的认识大致相同,于殿生先生是根据五行学说的配属错误及人体解剖脏器的功能等方面,认为经络循行路线不存在。许进京先生疏理经络起源及其演变,从而得出“经络循行路线”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郑金生先生经过研究认为,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刘亦之先生从临床实践证明,得出结论:经络现象即神经功能的表现。
第二、针灸是通过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论点:针灸是通过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论据: 1、 经络现象与神经 2、 经络现象与循环系统 3、 经络现象与淋巴 4、 经络现象与腺体 5、 经络现象与肌肉组织 论证: 1、经络现象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2、经络现象与循环系统 全身器官组组均受血液的滋养。 3、经络现象与淋巴 通过针灸可增强一定的免疫力。 4、经络现象与腺体 通过针灸某些部位可有加强相应激素一定量的分泌作用。 5、经络现象与肌肉组织 通过针灸,可使局部肌肉组织松弛,以达到局部及临近肌肉组织减压的作用。
综上可知,经络现象,或者说中医针灸作用的基础,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而针刺作用的机理,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灸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实现的。
结论:针灸是通过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演而来——解剖不能证实》——金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