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3-12-5 13:11 编辑
[参阅条文]:
《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素问•剌疟论》:“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剌足阳明跗上。”
《素问•缪剌论》:“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
《素问•风论》:“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寒不通,腹善满,失衣则瞋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百病始生篇》:“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通,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飱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不可胜论。”
《灵枢•寿夭刚柔篇》:“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
《灵枢•五邪篇》:“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
【4】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篇》:“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注释]:
(1)胃脘:“脘”读wan(晚)音。古作“完”。胃脘,指胃腑。
(2)噫:嗳气。
(3)后与气:“后”,指大便。气,指屎气。
(4)快然而衰:轻松舒快。
(5)溏瘕泄:“溏”,指大便稀薄。“瘕泄”,指痢疾。
(6)水闭:指小便不通。
(7)强立:勉强站起。
[语译]:
足太阴脾经所属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下列病症:舌根强痛,食后呕吐,胃脘疼痛,腹胀,嗳气,便后或得失气后感到轻松,但身体沉重乏力。本“经”主与“脾”相关的疾病,如舌根痛,身体不能动摇,食不下,心胸烦躁,心下急痛,大便溏泄,痢疾,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起,则股膝内侧发肿或厥冷,足大趾屈伸不利。
[参阅条文]:
《素问•痹论》:“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素问•痿论》:“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素问•缪剌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
《素问•风论》:“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素问•厥论》:“太阴之厥,则腹满()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素问•剌疟论》:“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
《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飱泄食不化。”
《灵枢•胀论篇》:“脾胀者,善哕,四肢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
《灵枢•本神篇》:“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5】手少阴心经
《灵枢•经脉篇》:“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注释]:
(1)嗌:读yi(益)音。指咽喉。
(2)臂厥:证候名。上肢诸“经”所过部分气血阻逆所致。参见手太阴肺经。
[语译]:
手少阴心经所属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干燥,心痛,口渴欲饮;这是臂厥证。本“经”主与“心”相关的疾病,如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下臂、前臂内侧后边疼痛或厥冷,手掌心发热。
[参阅条文]: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素问•厥论》:“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素问•剌热论》:“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
《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素问•痿论》:“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灵枢•胀论篇》:“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灵枢•五邪篇》:“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6】手太阳小肠经
《灵枢•经脉篇》:“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拨,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注释]:
(1)颔:读han(汗)音。指下颌。《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颔,颊车瓣牙之下也。”
(2)顾:转头回顾。
(3)肩似拨:肩痛如同被拉扯。
(4)臑似折:上臂痛如同被折断。
(5)液所生病者:指与“液”相关的疾病。“液”与“津”相对而言,质稀而清者,为津;质稠而浊者,为液。参见手阳明大肠经。
[语译]:
手太阳小肠经所属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疼痛,下颌肿,不能回顾,肩部疼痛如被拉扯,上臂痛如被折断。本“经”主与“液”相关的疾病,如耳聋,目黄,面颊肿,颈部、颌部、肩胛、上臂、前臂外侧后边痛。
[参阅条文]:
《素问•厥论》:“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仰俯,治主病者。”
《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热气客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灵枢•口问篇》:“目者,宗脉之气聚也,上液之道也。……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
《灵枢•决气篇》:“谷入气满,淖泽注入于骨,骨属屈伸,洩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
《灵枢•胀论篇》:“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
【7】足太阳膀胱经
《灵枢•经脉篇》:“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脑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校勘]:
1,“脑”原作“囟”。据《脉经》改。
[注释]:
(1)冲头痛:脑后眉间痛。王冰曰:“谓脑后眉间痛也”。
(2)项如拔:项部疼痛如拔折一样。
(3)腘如结:膝腘如捆结一样不舒适。
(4)踝厥:证候名。上肢诸“经”所过部分气血阻逆所致。
(5)癫疾:癫痫等病证。
(6)尻:尾骶部。
[语译]:
足太阳膀胱经所属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下列病症:眉间疼痛,眼球如欲脱出,项部疼痛如拔折,脊背痛,腰痛如欲折断,下肢不能弯曲,膝腘部如被捆结,小腿肚象裂开,这是踝厥证。本“经”主与“筋”相关的疾病,如痔疮,疟疾,狂病,癫病,头和颈项疼痛,目黄,流泪,鼻流清涕或鼻出血,项、背、腰、尻、腘、踹、脚等部位都发生疼痛,足小趾屈伸不利。
(130——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