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连载——2——哲医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0 19:2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3-10-31 10:17 编辑

【2】“八肱”指四方和四隅。如《淮南子》说:“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说:“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所谓“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的合称,也是古代中国的名称。所谓“八寅、八肱、八极”,是九州外围渐远之地,相当于中国的国境以外。
       古人认为,“六合”和“八肱”可以概括整个宇宙。其中,“六合”是上、下、东、西、南、北,“八肱”是四方和四隅。古代医家创建经络学说时,是按六合的形式创建十二经,对应九州。按八肱的形式创建奇经八脉,对应九州外围渐远之地。因此,十二经和奇经八脉概括整个宇宙和整体人体。奇经八脉主要弥补十二经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奇经八脉主要分布在十二经没能概括的部位,进一步加强了人体前正中线、后正中线、以及头、尾、腰、膝、手、足等八个部位的联系。所以,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合起来,才能概括整个人体,才能与整个宇宙相对应。
       【3】以上说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各有各的核心内涵,各有各的基本形式,是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概括性更强,既能概括整个宇宙,也能概括整个人体。所以,不能把十二经和奇经八脉误解为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
       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在人体上的分布,是古代医家创建的,即“建阴阳诸经”。人与与天道相合,与天地相应。在人的身体上,脏腑组织器官的位置、阴阳属性、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气的运行规律、血的运行规律、以及腧穴、气脉、血脉和筋的分布等,具备创建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基础。古代医家对以上这些方面的系统认识、以及系统归纳和总结,为创建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隧、经隧、气脉
       【1】“经隧”是“经”和“隧”合在一起的称谓。其实质,是“经”和“气脉”的合称。“隧”是“气脉”的另一种称谓,“隧”就是“气脉”,是较大的“气脉”。
《内经》有“大经隧”之说,也有“经隧”之说。所谓“大经隧”,其实质,是十二经、任脉、督脉、跷脉的主干和“大气脉”的合称,总长度为“一十六丈二尺”。这说明,“大经隧”是“经隧”的一部分,是“经”和“大气脉”的合称。
       《内经》对“大经隧”的记载表明,“经”的主干是在“大气脉”的基础上创建的,这对界定“经络”最初不是虚构,不是假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研价值,是最确凿的历史证据。因为,“隧”是较大的“气脉”,在人体上是客观存在的,是“气”的主要运行通路。由此可以证明,“经络”最初既不是虚构也不是假说,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基础,即“气脉”和“气”的运行规律。
       但是,“经”和“气脉”的实质有一定区别,必须弄清楚。其区别是,“气脉”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经”是“气脉”客观存在的表现形式。“气脉”是“经”的基础,“经”是“气脉”的归纳和概括。“气脉”有“气脉”的疾病,“经”本身没有疾病。比如,在临床上,气胀、气肿、气滞、气结、岔气等,都是和“气脉”密切相关的病变,而不是“经”或“络”本身的病变。
       【2】在人体内,“气脉”和“血脉”都是客观存在的。“气脉”行气,“血脉”行血。“气脉”和“血脉”运行“气”和“血”,而不是靠“经络”运行“气”和“血”。这是必须分辨清楚的基本问题。“经络”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而是概括或反映“气血”的运行规律。《内经》对“经络”的解释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天文学和地理学对“经纬”的应用也能说明这一点。并且,从古典文献的记载看,根本没说“经”或“络”本身有腔隙。所以,在近代,把“经络”说成是人体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结构,认为“经络”有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是错误的。
       【3】由于“经络”本身是论理工具的性质,所以,“气脉”和“血脉”可以分别归属各经。归经是为了便于研究。所谓“归经”,是把人的脏腑、血脉、气脉、筋、骨、肌表、腧穴、证候、以及药物等,分别归属各经。通过归经的过程,各“经”都有了所属的脏腑、有了所属的“气脉”和“血脉”、有了所属的筋、骨、肌表、腧穴等,因此,各“经”都有“气血”的运行。但是,千万不能搞错,“气”和“血”在人体上的运行通路,仍是“气脉”和“血脉”,“气脉”行气,“血脉”行血,而不是变成由“经络”运行气血。这是必须清楚的。
       【4】中医学创建经络学说以后,由于归经,产生了很多概念,都应与“经络”本身区别开,决不能混淆。否则,对“经络”的研究很容易混乱。比如,“经隧”,是把“隧”归经的称谓,即人的“气脉”分别归属各“经”。“经筋”,是把“筋”归经的称谓,即人的“筋”分别归属各“经”。“皮部”,是把肌表归经的称谓,即人的体表分别归属各“经”。“经穴”,是把腧穴归经的称谓,即把逐渐发现的腧穴经临床反复验证后分别归属各“经”。“六经病”或“六经证”,是把病证归经的称谓,即不同性质的病证分别归属各“经”。其中,“隧”、“血脉”、“筋”、“骨”、“肌表”、“腧穴”、“病证”的临床表现等,都是人体客观存在的东西,不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经络”本身,是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系统工具。或称论理工具。因此,对“经络”的研究,首先要分清哪是被研究的对象,哪是系统工具,千万不能混淆。
       【5】《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得独行于经隧,命曰营气。”由此可以充分说明,血的运行和营气的运行有区别。血行脉中,不能透出脉外,但血中营气可以透出脉外,故得独行于“经隧”。所谓“独行于经隧,命曰营气”,是说血中营气独行于“经隧”。
       【6】《灵枢•脉度篇》说:“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灵枢•五十营》说:“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这两段经文,前者主要论述“经隧”的长度,后者主要论述二十八经和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合起来看,可以弄清“气脉”和“经”的关系。
这两段经文,都提到了“一十六丈二尺”,据此可以看出,这“一十六丈二尺”,既是“大经隧”的长度,也是“二十八经”的长度。所谓二十八脉,即二十八经,是左右两侧十二经再加任脉、督脉和左右两侧的跷脉,是经络系统的一部分,没包括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也没包括各“经”的分支。二十八经的主干,合起来是一十六丈二尺。“大经隧”的长度,合起来也是一十六丈二尺。这是因为,古代医家把人体较大的“隧”分别归属各“经”,所以,“大经隧”的长度与“二十八经”的主干长度相同,这是按骨度法计算的。
       所谓“大经隧”,专指归属二十八经的“隧”,是较大的“隧”,没包括太小的“隧”。“隧”俗称“气道”,即“气脉”,是“气”的运行通路。因此,“隧”遍布全身,可以分别归“经”。归经的“隧”称“经隧”。但是,“隧”本身不是“经”,而是把“经”建在了“隧”的基础上。“经”和“隧”的关系是:“经”是论理工具,“隧”是被研究的对象,“隧”为建“经”奠定了基础。把“隧”归经,是对“隧”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等于把全身的“隧”划分若干部分,分别归属各“经”。归经的“隧”称“经隧”,“隧”本身是“经”。这和“筋”的归经、“脉”的归经、“体表”的归经、“脏”的归经、“腑”的归经、“腧穴”的归经、“病证”的归经、药物的归经等,是一样的。并且,《内经》明确指出:“此气之大经隧也”,由此可以充分说明,“隧”是行气的,“经络”本身不是行气的,而是概括了“气”的运行规律。同理,血脉是行血的,“经络”不是行血的。“气”和“血”分别行于“气脉”和“血脉”,充养归属各“经”的脏腑组织器官。
(51——53页)

2
发表于 2013-12-27 20:54:03 | 只看该作者
实在是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7:08 , Processed in 0.1418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