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86|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7 15:5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桂枝汤在 2003/07/07 05:25pm 第 1 次编辑]

《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玄隐子先生2003/06/25 09:33pm在《古籍新翻》中提出了《伤寒论》中的一个问题:“《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表面看起来,是“桂枝”与“桂枝汤”一字之差的问题,其实质关系到对仲景先生的学术思想的探讨。
我在2003/06/26 11:48am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几个问题:
“1/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里所说的,是不是表症?
2/“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那么,桂枝汤是不是攻表之剂?
3/ 玄隐子 先生提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患者是阴阳两虚的表现。”这能不能成立?
4/ 玄隐子先生提出:“然桂枝汤不正好是调和阴阳之剂吗?”
5/仲景先生后用的两方,都是桂枝汤中:一方去桂、芍;一方去桂、枣;共同去掉的还是一个药:桂枝。其原理何在?
还是一条条的来吧。”
此问题,摆在那里,一晃过去了十多天,看的人不少,答的人不多。我想,大家的谦逊精神可佳。
《古籍新翻》是我要求加的一个栏目,看来,还是作法自受。无法,只好翻吧。
《伤寒论》自汉代张仲景著作之后,历朝来,对此书诠注的人不少,我手头上只有三十多个版本,可见一斑。
张先生提出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他那个时代,去《内经》成书年代不远。他手头上无非是“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罢了。从张先生的治学思想来看,是与这几本著作,是紧密联系的。
“内经”中,在经络上是提出了十二经脉。而仲景先生提出的是六经。他俩之间,是否有他的内在联系?有人说是各自独立的,六经学说,是仲景先生独创的。是真的么?
不然。请看:《伤寒论》中首先提出的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一个“项强”,(脖子,前面为颈,后面为项)点明了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足太阳膀胱经从头经背下达。)所发,仲景先生,把“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定为太阳病的理论根据就在此。
“自汗出”,太阳表证有,同样,阳明里证中也有。属于阳虚之象。
那么,这里23条中的“小便数、心烦、脚挛急”又是何经之症?考“挛”字,是“手脚蜷曲不能伸”之意。这里所讲的几个症状,正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足阳明胃经从头经腹下足下,当然,足三阴三阳除了太阳膀胱外,均走腹内经过。)
据此,“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的病症,是由表转入里的征象。
仲景先生紧接着说:“反与桂枝欲攻其表,”一个“反与”,那就是说,这个症状是里症,反用了“攻其表”的“桂枝汤”。一个“欲”字,表达了医者的判断失误。把里证判断成了表证,所以带来了一系列因误诊用错方剂的症状。
证属里,当用了桂枝汤后,阳气进一步受损,所以出现“厥”,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必需温中而复阳。“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之后再给“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当出现“谵语者”,说明腹中有燥屎存在,是用桂枝汤发散太过,阳明胃液灼伤,“少与调胃承气汤”,通其大便,使燥邪得解。
如果有医者,固执己见,一再“发汗”,那就更麻烦了,到时,阳气将绝,非“四逆汤”莫解。
此29条,所表达的意义明白在此。“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不能从“脉浮、自汗出、微恶寒”几个症状就把它判断为太阳桂枝汤证。为医者要注意“小便数、心烦、脚挛急”等阳明胃经所过之处的几个症状。不然,就一错再错,这就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古人云:不明经络,何以言医。如果对经络熟悉,每一种症状,它与何经相连,是属于何经所过之处,这样,以于判证,处方,遣药,都有规距可依。避免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
再说,到底这里是“桂枝”?还是“桂枝汤”?
从仲景先生整部书来看,他还从未单独用过一味药的提法。就是在用一味药时:甘草,他也要写成“甘草汤主之”。古代,是把煮沸的水,叫“汤”。所以,所用的药,都是经过煮沸成汁后,再给病人服用,仲景先生把几味药组合在一起,经过煮沸后,给病人用,于是就有了某某汤、某某汤之说。
为什么有的版本又是出现“桂枝”?这是后来的医家,发现从整个治疗过程来看,“桂枝汤”这个方子的几味药,后来都用上了,就是多了个“桂枝”。就好象此证,是不应该用“桂枝”,反用了含有“桂枝”的“桂枝汤”。所发就去掉“桂枝”就行了。
此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桂枝汤”中去掉“桂枝”的用药错误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判证的失误问题。
那么,“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之证,应该用何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对否,请各位“古籍新翻”。
总之,这条,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是“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而不是“反与桂枝欲攻其表”。处理的错在“欲攻其表”
二:“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之证,是太阳表证将解,阳明里证欲显的一个属于里证的范畴。
三:所有条文,是属于把“证”误判为“太阳表证”后,误下“桂枝汤”的变证救治过程。
四:“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之证,是“阴阳两虚。正方是“芍药甘草附子汤”。
五:六经辨证,离不开十二经脉的基础理论。同样,中医的理论,相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运用。谁片面地运用,谁就要摔跤。
六:中医书籍,不可能一读就懂,没得象“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这种精神,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是学不好中医的。
2
发表于 2003-7-7 22:3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07/07 10:35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3/07/07 03:59pm 发表的内容:
《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玄隐子先生2003/06/25 09:33pm在《古籍新翻》中提出了《伤寒论》中的一个问题:“《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 ...
既然看过三十多家的注解,那一定是伤寒大家了:)不过你说的这些,站在你的角度来讲,可能是对的,站在我的角度来讲,没有一个是对的。
另:有个很简单的问题向你请教:伤寒论中,仲景所提到的“桂枝证”“柴胡证”按照你的说法,就是桂枝一味药吗?就是柴胡一味药吗?你理解中医的方式方法确实比较奇特:)就说死扣字眼,我也没有见到你这种扣法。
另:回玄隐之贴也是在你的一再要求下,才回的,这里是中医论坛,虽然你年龄大些,但是在学术的角度上,是没有年幼之分的,我认为这里没有必要搞什么“意识形态”的斗争。全权以学术为重,这才是一个斑竹应尽的责任!以后尽量少惹你心烦,你不是有权利吗?
3
发表于 2003-7-7 23:54: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既然看过三十多家的注解,那一定是伤寒大家了”
哪能这样作学术讨论呢?我看过伤寒论注解不止三十多家,自问连粗知伤寒学说也不夠资格。
4
发表于 2003-7-8 12:12: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各有精意,但我更赞同五积散兄的解答!
5
发表于 2003-7-9 12:27: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桂枝汤先生的说法,我保留意见。因为看不明白。
6
 楼主| 发表于 2003-7-11 07:3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学海无涯 先生:我把两个条文放在一起你就明白了。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8、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
此两条,共同处是:有汗。
但一是“发汗,遂漏不止”,一是“自汗出”
不同处:一是“恶风”,一是“恶寒”。
一是:“小便难”,一是“小便数”。
一无“心烦”,一有“心烦”。
一是“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一是“脚挛急”
两条相隔仅六条,出自一人的手笔,总不会是误笔?
学了医的人,这几点,有没有区别,心下应该明白。
7
发表于 2003-7-11 13:16: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3/07/11 07:30am 发表的内容:
学海无涯 先生:我把两个条文放在一起你就明白了。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8、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 ...
我说句直率点的话:桂枝汤先生,你根本就不懂中医.
8
 楼主| 发表于 2003-7-11 15:30: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我要是懂,还来问你?我是不懂,你又能懂多少?那就请教啊。这总可以吧。
这里,有一个故事:新疆的阿凡提在一次会上发言。他说:”今天我要谈三个问题。”大家认真而听。他说:“第一个问题,你们懂吗?”大家说:“不懂。”他说;“你们不懂,那还讲什么?第二个问题,你们懂吗?”大家见第一个问题说不懂,就不讲,于是就异口同声地说:“懂了。”他说:“既然你们懂了,就不用我讲了。第三个问题,你们懂吗?”大家看前两个问题都被他胡弄过去了,就商量一致,把一半人说不懂,把一半人说懂了,看你阿凡提怎么办。谁知阿凡提说:“那就更好。更不需要我讲了,让懂的人向不懂的人讲就行了。”
9
发表于 2003-7-11 16:44: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07/11 01:16pm 发表的内容:
我说句直率点的话:桂枝汤先生,你根本就不懂中医.
何以见得?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7-11 17:1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说东道西》答:“谁能解在下之疑?”

王积散先生:在你当此栏版主时,三七生先生的一篇“ [原创]伤寒求本 ”你把这定为精。
这里,摘两段下来: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漏汗不止,毛窍洞开,故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寒气拘之,阴气不化也,故加附子散其内寒。)
28、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此内证已作,仍发其表,遂令所伤之阴阳更受其伤,此数方者,因其逆之不同而救之也。)
怎么样?三七生先生是否是懂医?
如果三七生先生也算不懂,那么,你又把它定为“精品文章”。那不成了“不懂装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35 , Processed in 0.0550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