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0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想学把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3 16:3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哪里能学
2
发表于 2006-8-4 11:00:0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切而知之谓之巧 。上工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3
发表于 2006-8-13 20:29:47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我建议你看看《脉贯》
4
发表于 2006-8-20 20:14:2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先把<濒湖脉学>背完,否则绝对不行
5
发表于 2006-8-23 23:43:4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把麦去田间哈哈
不上正归的学校先学好理论是不行的.因为中医最讲究理论了,比马克思还马克思
6
发表于 2006-8-30 23:19:39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理论实践相结合,再找老中医指点,非短时间能学会!!!!!!!!祝你成功.
7
发表于 2006-8-31 13:35:45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下面引用由huyubin2006/08/03 04:39pm 发表的内容:
从哪里能学
??又是一个想走捷径的/
8
发表于 2006-9-1 18:10:39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字都写错了~还学~~~
9
发表于 2007-3-21 16:52:2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中医脉诊  
脉诊乃四诊之一,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脉诊来源于内.难二经,虽然李时珍做了一个总结,即使把《濒湖脉学》倒背如流,恐怕到临床上仍然感到凌乱,抓不住要点,茫无头绪。原因是医者心不静,另一原因就是传授者原本就不明白。  
《难经》云:“切而知之为之巧。”巧者,技能也,凡按其寸口之脉,辨别虚实,以知变在何脏何腑,这种技能称之为巧。《素问 脉要精微论》云:持哪有道,虚静为保。“这里的虚静二字,乃指切脉时的环境与医者的心态。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应当是”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食,勿语,消息体气,没有所作。“这种纯洁的心灵,高度的无欲,则是虚静的最好诠释。  
《内经》中阐明阴阳互根,气机升降关系。并在脉诊时须注意关系,浮中沉三侯的阴阳相济关系,左右手之间的阴阳相济关系,才能揆度阴阳,才能据“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而揣测三才之间的阴阳虚实关系。滑伯仁总结《内经》脉学的纲要为“上下来去至止”六个字。在《诊家枢要》中说:“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六字,则阴明虚实不别也。”当然,这六个字还要结合六淫,七情之脉象,具体分析:如风浮,寒紧,暑虚,湿细,燥涩,火数,喜缓,悲短,忧涩 思结,恐沉,惊动,怒急等等。  
学习脉诊,最好参照《内经》《难经》相关内容,如《脉要精微论》等,值得注意的是四时六气旺脉应心中有数,如《难经》“七难: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至于《伤寒论》的六经传变顺序与有何内在关系,还得请教方家。  
《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法常以平旦;本条经文是黄帝问歧伯“诊法何如”时,歧伯所答: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所讲的是脉学要领。因此不能就脉而论脉,而是强调脉诊与四诊合参,与四时合参,神色形态合参,与病因病况合参。更以“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才能真正认识和分辨脉象,方能鉴别病脉。  
脉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临床上非常有用,很多病人舌象上没有任何异常,但脉象就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如左脉大于右脉一倍,张锡纯分析认为:如果寒温之邪传入阳明,其“脉皆右大于左”,因为右脉阳明属脾胃也,因而认为“阳明之脉在右也”;因此,张氏认为“此证独左大于右,乃温病之变证也,故方用小剂白虎汤(生石膏用五钱)重加生杭芍两半,煎汤两茶杯顿饮之,从外感论治,须臾小便一次甚多,病若失,又如右脉大于左脉,其“脉右部弦硬异常,按之 甚实”张氏认为:其“脉象不为洪实而弦硬之象者,因胃土受侮。亦从肝木之化也,此乃外感伏邪,因春萌动,传入胃腑,久而化热,而杆木复乘时令之旺以侮克胃土所致。因此,从内伤论治,方用滋阴泻热之法,药用生杭芍,山药,滑石,玄参各一两,甘草,连翘各三钱,煎服一剂,热与腹痛皆愈强半,且”脉象已近和乎”。又将芍药,滑石,玄参各减半,又服一剂而痊愈。  
可见脉诊在临床上的指导用药的重要性,“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人对于脉诊是非常重视的。很多老一代的中医先生,其脉诊功底非常深厚,也有很多人用脉诊来评价一个中医先生的医术水平。当然,单凭脉诊一项来诊病论治,还是不全面的。。。。。。。  
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我:电话-0311-88809112,电子邮箱:yindongjie888@yahoo.com.cn网站:bbs.yidir.cn.我们共同学习中医理论,共同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使之为全人类服务。  
印东杰于石家庄  
10
发表于 2007-4-13 21:59:4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学把麦

欲学把脉
首先态度要端正
其次坚持不懈
兴趣来了学一学 没了就扔一边去了
这种态度是学不好学问的
建议去田里学去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6:19 , Processed in 0.0655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