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11|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30 14:5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道中药资料
贵州有哪些地道中药?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5-12-20 16:52
贵州以资源大省著称,到底贵州有些什么特色的中药呢?

提问者: kittyliu0211 - 童生 一级
最佳答案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使贵州成为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有中药材4290种,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贵州就有326种,占88.10%,各地州市的中药材品种均在千种以上。
“川广云贵,地道药材”。贵州省的中药材不仅品种多,蕴藏量大,而且素有“地道药材”之美誉,珍稀名贵药材主要有珠子参、艾纳香、牛黄等;地道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石斛、厚朴、半夏、吴茱萸、黄柏、野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黄精、金银花、桔梗、五倍子、朱砂、雄黄等35种。我省中药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种达100多种,出口品种90余种,天麻、杜仲、朱砂等在古今中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地道野生中药材引种、家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野生变家种、家养,引种成功的地道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石斛、艾纳香等70余种。
贵州省的中药材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产业开发的前景广阔。五倍子、山药、刺梨、猕猴桃、鱼腥草、银杏、银耳、魔芋、苦丁茶等的生产,目前即被列为绿色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的项目。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54:28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试论地道中药材种植与中药材GAP的相关性
2007年12月14日

当前,我国中药现代化的科技产业行动,中药材GAP的实施已逐步推进。特别是中药材GAP的制订与实施,作为政府行为,在世界范围尚属首位,举世瞩目。中药现代化应当如何走,中药材GAP基地怎么建,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我州应怎样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将中药材GAP与中药现代化全面向前推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问题。笔者就阿坝州对中药材地道性与中药材GAP的相关性等问题和如何切实推进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我州的中药材种植的基本现状
我州位于我国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突出,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属“中国中药区划”系统Ⅳ6区,全州野生动植物中药材有1900余种(占全省的50%),蕴藏量约8.5万吨;其中有全国重点普查中药材179种(占49%),盛产虫草、松贝、麝香、羌活、甘松、当归、刀党、黄芪等名贵大宗药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自上实际60年代以来,我州在茂县三龙、回龙开始种植川贝母、天麻等中药材以来,全州相继开展了中药材种植,目前药材基地建设热潮空前高涨,全州有中药材种植基地11个,其中规模种植基地4个,建立科技示范园和推行GAP示范基地4个。各县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把调整目标定位于地道药材种植,由于部分县对地道中药材与引种中药材种植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对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认识不到位,使农民大面积开展药材种植,农民也认为“要发财,种药材”,一哄而上,大打种药之仗,加之GAP指导原则的贯彻实施力度不够,出现了盲目而不科学、混乱而不规范的局面,其结果使我州地道药材生产的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化、稳定化、绿色无污染的要求,不能满足制药产业对中药材原料的需求和中药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影响著我州地产中药材的声誉。
二、从新认识地道中药材和中药区划在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中的意义
我国“地道药材(geo-aurthentic crude drugs)”是指经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优、临床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一类常用中药材。其具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定的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与原产地域产品概念近似[1]。地道药材系一古老而通俗、内涵丰富而科学的特殊概念;其集地理、质量、经济、文化概念于一身,乃我国几千年悠久文明史及中医中药发展史形成的特有概念[2]。地道药材的形成与发展,关键在于优良品种遗传基因这一内在因素,能保存、选择优良品种;这既与当地土壤、气候、水质、生态环境等地理因子和生态因子密切相关,也与当地栽培(养殖)加工技术、应用历史、流通经营、传统习俗等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因素关系密切[2,3]。中药生产及其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关性,以及与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区域分异等规律的认识与利用,是有着较长的渐进历程的。例如,对于我国动植物分布、生态环境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早在两千年前的古老典籍里则有记述。如《尚书?禹贡》将我国领土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并按“州”分别记述其土址、物候、农产、交通、田赋等[4],这既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自然区划”。《周礼?地官》所载的“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5],是最早有关区域适应性的论述,应据土壤之别而合理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淮南子?主术》所载的“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6],是最早提出的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神农本草经》指出的“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7],更明确强调中药材应区分产地,讲求地道的重要性。其后,陶弘景亦指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本草注集注》)。孙思遍强调“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备急千金要方》)。《唐本草》也明确指出:“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变节,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这些记述说明,我们祖先很早以前就意识到按照生态规律发展生产的重要性,用药必须选择地道药材,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与种养加工技术是保证药材质量及临床疗效的重要外在因素,其与品种遗传基因相辅相成,这也充分体现了中药的特殊性与地道性和继承性,也反映出中药区划的萌芽与客观存在的基础。
  我国中药行业“地道药材”的出现与形成,集中展示了中药区划的特点;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历代本草对地道药材的记述,正是朴素而原始、生动而实用的中药区划,是我国祖先以中药为对象进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与认识的成果。至今,诸如“川广云贵,南北浙怀,秦陕甘青”等地所产的地道药材,以及祁州“十三邦”和漳树等“四大药市”,仍为中药“脊梁”,在中药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5]。总之,赋存于地壳和生物圈中的中药资源及其生产,与各种自然资源及其生产一样,都有着时间上的继承性与空间分布上的地域性,应当结合实际,以地道药材为重点进行中药区划研究。实践证明,地道药材反映出的科学内涵与中药区划、中药材GAP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我们研究中药地道性与实施中药材GAP,以地道药材为主体的研究方法与遵循原则切实可行,这是在中药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继往开来之举,是我们全面实施中药材GAP之根本、之关键,也是科学发展观在中药资源与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充分体现。因此我州的中药材的种植应当以科学的中药区划为核心,遵循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目的,通过全面实施中药材GAP,从而提升我州地道中药材的声誉。
三、结合中国中药区划,制定我州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中药区划”的目的在于揭示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明确各区域开发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优势,为因地制宜地调整中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正确地选建优质药材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州在《中国中药区划》中处于Ⅳ6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川贝母、当归、大黄、羌活、重楼、麝香区。这表明中药品种质量意识与产地生态环境意识的相关性,强化了“因地制宜,适地适种”观念,有利于加深对中药生产与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也有利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必须和中药资源的区域开发与生产发展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恶化环境、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必须考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建议:
1. 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在总体布局与药材产地选择上,应遵守“地区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原则;在引种药材时应遵循气候“相似性”原理,通过实验研究,确定生产基地;
2. 药材栽培养殖开发要以地道药材产区为主,野生药材开发护育应切实提高资源转化率和建立资源保护区,特别要加强开展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不断寻找新品种,扩大新资源及其药用部位,提高商品率与开发新药水平。
3. 将中药材质量意识和生态意识落到实处,能切实避免超越生态适宜区盲目生产,切实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以有效提高药材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之目的。
总之,中药资源与中药材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与继承性,我们要运用生态学观点,以地道药材为主体开展中药材区域特征研究与中药材生产区域化,以研究生态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药资源及中药材生产的品种适宜区进行分析,合理分区划片,揭示中药资源与中药材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建立“阿坝州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并与中药材GAP有机结合和全面实施。以促进我州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四川省阿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夏晓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55:15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地道中药材前景依然看好
本报记者 周维全  
   
  近年来,我省中药材市场特别是地道中药材价格不断攀升,许多农民打来电话咨询今年中药材的市场情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就此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中药材协会的专家吴成信和杜永祥。据二位专家介绍,种植药材是发展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总的原则是:在坚持区域性、地道性、原产地要求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珍稀濒危野生药材变家种,积极发展紧缺地道药材种植,有选择地适时发展其它药材生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大宗药材是市场的主流。如我省的防风、龙胆草、甘草、人参、平贝母、五味子、刺五加、鹿、林蛙等主要药材。这类药材国内需求量大,出口呈涨势。应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规模生产。
  动物药材市场有转机。我省动物药材品种较少,产品量不大,但市场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加。我省动物药材主要有鹿、林蛙、熊等。这类药材虽具有一定的资源量,但饲养潜力不可低估。
  木本药材市场销量大。我省木本药材品种不多,但用途较广,用量较大。主要有刺五加、满山红、五味子、黄柏、红豆杉等。这类药材有的只用来做工业原料,有的既做工业原料又用来做饮片用,市场销量较大,供需之间具有一定差距,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药食兼用药材市场看好。药食兼用药材是指既可入药,又可做饮食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注意身体保健,且药食兼用药材用量越来越大。如我省的桔梗、黄芪、芡实、苏子、小茴香、黑芝麻、蒲公英等主要药材均属于药食兼用药材。这类药材在市场上一旦稍有缺口,价格将成倍翻番,应注意抓住机遇,有选择的种植和发展。
  短平快药材适时发展。短平快药材是指当年生种植药材,特点是生长时间短、见效快,有的种植当年见效、有的是当年种植几个月就见效。且一旦遇上风险,容易调头,便于调整。我省有板兰根、水飞蓟、荆芥、红药等药材,均属于短平快药材。这类药材市场变化快,价格变动大,应跟踪市场变化,随时调整种植品种和面积。
  引进药材慎重发展。我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引种外地药材,到了七十年代进入高潮,经过一段的实践,真正引种成功,适宜我省发展的品种寥寥无几。
  冷背滞销药材谨发展。由于家种药材品种比较多,许多农民听信虚假广告宣传,夸大药材价格,不了解市场需要,盲目跟风种植,既不问药材的用途也不管市场的走势,市场上冷背滞销药材使许多农民种植后损失惨重。因此,冷背滞销药材应该谨慎发展。
  专家建议:发展中药材要开展与企业合作,与厂家、商家、外资企业挂钩,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建立起产销关系,形成购销渠道,建成原料和货源基地,形成稳定的生产和销售。
  
  
   [发表评论]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农村报  编辑: 李冬玲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56:11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洋中药”冲击我“中药大国”地位
   会间,来自全国各地 的60多位著名中医药专家认为,近年来“洋中药”抢占中国市场势头凶猛,动摇着我国中医药产业 的地位. 专家们指出,守住中医药大国地位 的关键是 比如何将传统优势与现代医学理论与高新科技结合. 【健康导读:制定医药价格须经五道程序】
   日本 一家中药企业用中国 的“六神丸”配方与地道中药原材料制成 的“救心丹”,去年[在]我国 的销售额达1亿美元. 这是 不久前举行 的中国“秦巴药业”中药现代化论坛上,专家披露 的情况.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56:51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我国地道中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刻不容缓
    有关专家曾经乐观地预言,我国加入WTO以后,在我们现有的众多行业中,中药是最具有特色、最具有竞争力、潜藏巨大经济效益的行业之一。但是,我们要开拓市场,把中药推向世界,使其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必须熟悉、掌握和运用与WTO有关的法律及规则,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法制经济。按WTO的相关规则,为我国传统地道中药材申请地理标志及保护,则能够名正言顺地将这类产品推向市场,并树立良好的质量及品牌形象。这是一项中药国际化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实现中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道中药材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保护的必要性
    我国地大物博,中药材资源丰富,各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栽培加工技术等,形成了品质优良的地道中药材品种,如云南文山三七、吉林长白山人参、广西永福罗汉果、广东阳春砂仁、宁夏枸杞子、山西大枣、四大怀药、浙八味等,已成为中药行业及市场公认的地道药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从地道药材的原产地环境及地域条件、栽培加工技术、市场等方面来看,地道药材资源又是非常有限的,需要我们去保护。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的频繁交往和经贸往来的日益增加,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使中药在市场中能做大、做好、做深、做强,适应市场发展及世贸规则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地道中药材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使这类优质中药材在市场中持有通行证——品牌,得到法律的保护和认可,原产地及药就不用担心非地道药材或劣质品种冲击市场或挤占市场份额,放心大胆地为优质地道药材进行品牌广告宣传,拿起法律武器向侵犯原产地权益的不良行为作斗争,维护自身利益,减少药农生产经营的风险和盲目性以及由此造成的对药农利益的损害,使产地能够按市场的需要安排生产,彻底改变我国中药材出口质优价低的不合理现象。在这方面,韩国高丽参已走在我们的前面,值得借鉴。地道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也是中药材生产能顺利实施GAP和向市场提供质量稳定的优质中药材商品的根本保障。
    二、地道中药材地理标志的概念
    中药行业及中医用药往往要讲其地道,地道药材,是某一特定的地域和人文环境内出产的具有某种区别于非地道药材特点的优质中药材品种,是中药行业、中医用药、市场及患者长期以来对这类药材的质量认可和信任的结果。地道药材承载着极高的商业和市场信誉,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是经过长期的劳动及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传统遗产。由此看来,我国传统地道药材及其地理标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对它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更应该对之进行保护和培植,使我国中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
    三、WTO对地道中药材地理标志及其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WTO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经过发达国家的发起和争取,最终达成了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在协议中明确指出,地理标志是识别货物来源于一成员领土,或领土内某一地区的标志,而且该货物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它特征,主要归因于其地理来源,即原产地。协议需求各成员方对包含在并非是货物真正来源地,而且会使公众对其真正原产地产生误解的地理标志或商标均拒绝注册,或宣布注册无效,协议允许会员给虽然在文字上表明货物真正来源,但却虚假地向公众表明货物是另一领土的地理标志提供保护,即不允许对货物作出与真正地理来源不符合的标志或宣示,不管是包含有注册商标上或采取其它形式。比如,地理标志或商标是云南文山三七,其真实产地是广西靖西,是不允许的违法行为,其后果将导致该标志或宣示被宣布无效,或构成商标侵权。
    四、我国对地道中药材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保护的法律依据
    我国是《保护注册商标马德理协定》的成员国,该协议对我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其中关于产地名称保护的规定,可以作为我国关于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依据。加入WTO后,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之一,其法律文件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以及相关原产地标志协议等国际公约,在国内同样有效,必须遵守执行。我国已按WTO的相关规则,于2000年8月25日对《专利法》、2001年10月27日对《商标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修改后的《商标法》允许以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名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组成部分。《商标法》第16条也明确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明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给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某一地区出产的产品,除了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原产地标志保护外,也可以申请集体商标保护。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地道药材的地理标志的申请、注册及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五、我国地道中药材品种申报地理标志保护的可行性
    地理标志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但它不属于某个企业或人个专有,也不能由企业或个人作为商标注册,它只可由原产地的一切企业使用。由此可见,关于地道中药材的地理标志的申报及保护,是原产地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它保护的是原产地的整体利益,只能由政府或非盈利性公益组织、团体或行会等来完成申请注册及维护地理标志的不受侵犯。地理标志的注册申请及保护,并不需要提供可证明地道药材具有优越性的证明材料及数据,地道中药材地理标志所保护的,实际上是市场对这类产品的信任,地理标志的申报注册并不难。所以,地道药材原产地的有关部门,应抓紧时间,组织专家和相关技术力量,根据地道药材的地理来源、市场特点、产量、质量、人文环境等所形成并赋予这类药材的特殊性,尽快申报地理标志注册及保护,为我国优质地道药材优价进入国际市场办好通行证。同时,也使地道药材原产地的整体利益得到法律的保护或合法化。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57:34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亟待保护与发展的地道中药材--滇重楼

时 间:2005-05-09 00:00:00   阅 读: 次  来 源:云南《昭通日报》

  滇重楼在昭通俗称独脚莲,属延龄草科植物,是一种全草入药的野生名贵中药材。滇重楼属于云南省比较有特色的大宗药材之一,在昭通各县(区)海拔1400~3000米的林下、草坡等阴湿环境均有分布 。在世界24种重楼中,滇重楼的药用价值最高,品质最好,是著名的“云南白药”、“宫血灵”等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还发现,重楼除了祛痰、抗菌、消炎、镇痛、镇静之外,对流感病毒、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滇重楼所含的甾体皂甙水解产物对肉瘤、白血病和艾氏腹水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毒杀作用,是有应用前途的抗癌药物,在国内生物药业中用量很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仅云南省的用量就达数百吨,全国需求量达到3000吨左右,且全部为野生重楼。由于长期掠夺式的采挖,缺乏保护,资源日益减少,重楼的工业药用原料出现严重紧缺,现已列为云南省30种稀缺濒危天然药物之一。
  据昭通市药检所2002年调查,全市年产量6万公斤,年收购量2万公斤。近年来,除工业用料外,云南省的楚雄、玉溪等地由于科研和栽培用种的需要,均到我市收购野生滇重楼,致使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年收购量已不足两年前的30%。2004年在大关县木杆、翠华等乡(镇),野生滇重楼鲜品的收购价达每公斤12元。据行业内人士预测,重楼价格5年后有望超过“三七”。因此,结合省委、省政府“打造云南天然药物产业”的战略部署,尽快开展滇重楼的快繁技术研究,在昭通市建立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并进行GAP生产,已迫在眉睫。这既是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昭通市野生滇重楼资源,使之可持续发展,保证优质药材供应的必由之路。
7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58:07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中药一定要讲地道
大众网-新生活周刊   2006-04-17 16:41:28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仅水果,凝聚天地日
月精华的中药材,更是如此。
  不同产地的中药材受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品质也有
很大的差异,地道药材就是指有特定产区(土壤、气候)、历史悠久、
生产及加工技术成熟,品种优良、临床疗效突出的中药材,如河南的
“四大怀药”:温县的杯地黄、武陟的怀山药。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
影响到成药的质量,这也是众多牌子六味地黄丸质量差异的原因,更
是宛西制药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在市场上深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宛西制药严格按照国家GAP(《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建
立地道药材基地,确保所使用的药材来源有效成分含量高,其中,仲
景牌六味地黄丸一味主药山茱萸基地于2003年11月国家首批通过GAP
认证。高质量的药材生产高品质的中药,“药材好,药才好”,这是
宛西制药始终如一的用药宗旨!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药材产地一览:
  君药—地黄 产地:河南温县
  臣药—山药 产地:河南武陟
  臣药—山茱萸 产地:河南西峡
  佐药—牡丹皮 产地:安徽铜陵
  佐药—茯苓 产地:安徽金寨
  佐药—泽泻 产地:福建建瓯
  (符 牛)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58:43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地道药材告急危及中药发展  (2005-1-18)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而地道药材的生存状态对中药副业的发展具有举足
    轻重的意义。但是,如今中药市场地道药材却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出现断档,发
    展地道药材已成为当务之急。
      ■地道药材地位独特
      中药是中国的国宝,而地道药材更是宝中之宝。几千年来中医中药在历经数
    代人的总结、提炼后,形成了今天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并逐渐形成像“四大
    怀药”、“浙八味”等一系列的地道药材。这些地道药材以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效果确切在中药领域确立了独特地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中药材种植业得到快速发
    展,形成了南药北种、西药东栽的趋势。这股引种浪潮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最
    终还是形成了江苏洋马、河南确山、安徽太和等一系列的药材种植大基地。
      ■地道药材危机凸显
      尽管药材种植声势浩大,但在发展的同时,部分地道药材却在逐渐减少,甚
    至出现了灭绝的危机。最近,山东某医院想在亳州采购100多个品种的地道药材,
    但是许多品种在亳州难求。以凤丹皮为例,这家医院工作人员跑遍近十家饮片厂,
    除一家有凤丹外,其他均无货,而家种牡丹却比比皆是(凤丹价格15元/公斤,
    而家种丹皮仅8元~9元/公斤)。另外像地道药材浙白术每公斤17元~20元,川白
    芷5元~7元每公斤,均高于其他产区价格的40%以上。上述情形说明,传统地道药
    材日渐减少。
      亳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药材面积达百万亩,占全国药材种植面
    积的1/10,而药典上以亳字命名的四种药材“亳芍、亳桑皮、亳菊花、亳花粉”
    虽然在亳州药市药材品种中只占1%左右,却同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亳菊花在历史上是曾与祁菊、怀菊、滁菊齐名的亳州传统地道药材,如今亳
    菊花在亳州已荡然无存,其原因是价格低、产量低,药农得不到实惠必然换种其
    他品种。亳花粉、亳桑皮这两个品种在亳州也是少之又少,其原因是亳花粉既没
    有改良花粉(短脖一号)的产量高,也没有江苏花粉价格好。可以这样说,传统
    地道药材亳菊花、亳桑皮、亳花粉如不加以保护,即使在原产地也难觅身影。这
    种现象在全国药材基地都很普遍。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针对中药材实施GAP规范,各种植产区尤其是传统产区
    更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对传统地道药材加紧恢复生产。因此,采取必要的政
    策倾斜,扩大地道药材的生产面积,保护地道药材已是药材乃至中药事业发展的
    当务之急。
    文/邢颖
   
 
来源:中国医药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59:27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地道四川产中药送给美国卫生部长2006-12-10 08:00:00 来源: 天府早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早报讯(记者杨丹实习记者李震)昨(9)日,美国卫生和公共事业部长莱维特及夫人等一行来到了距遂宁市区30多公里的船山区唐家乡余建村。
  莱维特在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的陪同下走进了卫生室,被墙上贴着的禽流感预防知识、非典预防知识等宣传品所吸引,他不住地询问一旦有村民得了禽流感或者其它传染病后,村卫生室和村医生会如何处置、村民中的孕妇到哪里生产等问题。此时,莱维特对中药柜里摆放的各种中药十分好奇,他不时将中药放在鼻子上闻闻,又放在手掌中仔细看,莱维特的夫人还特意要了川芎和当归两样中药材。
  随后,莱维特又来到了乡卫生院的中医诊室和中药房,他一边看中药的制作,一边不停地询问中药给人治病的原理,如何配方以及炮制过程,还不断询问中医人才如何培养等。临别时,乡卫生院院长还将一包地道的川产中药白籽送给了莱维特夫妇作纪念。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5:00:0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薄荷本是江苏地道的中药材,可如今却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公司手里!
支持
作者:未定  发表于:博客中国(http://vip.bokee.com)

注意:外国公司抢注中药材专利

发布时间: 2003-12-23  中国农业网编辑

薄荷本是江苏地道的中药材,可如今却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目前,国外公司抢先将我国传统中药材专利据为己有的现象已引起有关专家的警觉。 据统计,薄荷的中国专利共申报有16件,国内申报有8件,外国申报为8件。仅从专利数量上看,似乎是中外平分秋色。但仔细分析,外国公司无疑是薄荷专利之争的胜利者,而且它们的技术专利主要是用于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其中美国箭牌糖类公司独揽4项专利。而中国的专利只是薄荷藕、薄荷茶水等,市场显然极为狭小。从申请主体上看,国外8家都是企业法人,国内仅3家是企业法人,其余5项均为自然人。更令人吃惊的是,江苏里下河地区素有“薄荷之乡”之称,至今却没有1件薄荷专利申报。 专家就此认为,外国公司用专利“说话”很容易打压中国的薄荷价格。遭受与薄荷同样命运的还有银杏等我国传统中药材。银杏目前中国专利共申报68件,外国人申报有4件,但其仅有的4项专利却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专家预计,江苏邳州银杏资源丰富,但未来很容易落入国外公司的专利“陷阱”,果真如此,其代价无疑会非常之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以江苏为例,江苏孕育着1500余种药用生物资源,但却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家认为,保护中药材已迫在眉睫。据悉,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新近成立的全国中医药领域唯一的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将对外国申报中药专利进行反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2:13 , Processed in 0.0728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