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期——哲医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9-1-23 17:39:1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谢谢赐教。
82
发表于 2009-1-23 17:59:0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论坛人物谱,哲医又一奇人。
有一条不敢苟同:任何研究成果,不与国外机构和国外人员掺杂,不出版外文著作,不发表外文论文。在国外,只搞临床,不宣传不传授任何新挖掘出来的东西。
仲景以天下苍生为念,伤寒论苦口婆心,毫无保留,让后世受益无穷。中医史上多少名医没有受过仲景之学。以仲景为师,请哲医思之。
83
发表于 2009-1-23 22:30:0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fans2009/01/23 05:59pm 发表的内容:
论坛人物谱,哲医又一奇人。
有一条不敢苟同:任何研究成果,不与国外机构和国外人员掺杂,不出版外文著作,不发表外文论文。在国外,只搞临床,不宣传不传授任何新挖掘出来的东西。
仲景以天下苍生为念,伤寒论 ...
欢迎fans先生参与交流,首先,预祝先生春节愉快,吉祥,万事如意。 哲医只是普通的中医工作者,在基层,很平凡,真的不是什么奇人。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世界各国的中医都是从中国引进的,中国是中医的输出国。但是,近几年,哲医通过对诊脉方法和经络学说的研究,已经证实,目前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乃至中医学的教材,已经偏离了中医经典文献的正确方向,甚至掺杂了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是近代形成的,已经写进了中医教材,并传到了国外。比如,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实质和实际意义及其操作方法,确实是有错误的,远不如经典文献中记载的诊脉方法。再如,在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学说漏掉了阴阳离合的基本原理和三阴三阳,把阴阳学说埋没了与经络关系最密切的重要部分,这也是错误的。其他如,经络学说解释不清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经络系统的组成已搞错了,对经络的解释不能自圆其说,成为西方人攻击中医的口实。此类实例举不胜举。因此,作为中医输出国的中国,应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在完善的基础上,才能输出没有错误的中医科学理论。然而,充实和完善中医学的科学理论,需要时间,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哲医虽从中医学的经典文献中挖掘出了一些东西,但需要逐渐取得中医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并需要改进,假如,哲医现在和外国人讲中医的这部分内容,肯定更难接受。所以,哲医不是心胸狭隘,而是认为,应该让外国人学习更完善的中医科学理论。

84
发表于 2009-1-23 23:48:4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珍珠在 2009/01/24 00:06am 第 1 次编辑]

可否请哲医老师谈谈你是如何发现诊脉方法存在错误,如何发现了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85
发表于 2009-1-24 01:17:4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1/24 01:33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珍珠2009/01/23 11:48pm 发表的内容:
可否请哲医老师谈谈你是如何发现诊脉方法存在错误,如何发现了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欢迎珍珠先生参与交流,你问的这两个问题,需要很长的篇幅才能说清,因春节就要到了,大家都很忙,我也很忙,所以,请允许我春节以后再详细说,好吗?
现在,我可以简单说一下,诊脉方法的错误是根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脉经》发现的,主要是根据《脉经》。所谓诊脉方法的错误,不是诊脉方法完全错了,而是现在的诊脉方法在很多方面已歪曲了《脉经》的原意,《脉经》的记载是正确的,但在近代,有些常用脉象的实质和实际意义已被理解错了,最实用的操作技术已被埋没了。比如,持脉轻重法已很少有人会用,这是诊脉方法的一大损失。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是根据《内经》和《难经》发现的,主要是根据《内经》的《灵枢》。所谓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是根据《内经》对十二经的记载和《难经》对奇经八脉的记载重新挖掘出了经络学说被埋没的很多内容,这些内容,与现代的经络学说有很大不同,甚至有原则性的区别。因为这些经典文献对经络和诊脉方法仍有原始记载,只要把原文理解透,就能发现这两点。并且,这些内容迟早会被发现的,从文献的原始记载看,中医学正是由于埋没了这些内容,才逐渐落后了,若不充实这些内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就不完善,发展就不顺利,就会有无法攻克的难关,所以,发现这些内容,是学科性质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假如我发现不了,若干年后,别人也会发现。只要有一定的悟性,勘定了突破口,把经典文献的原文在临床上验证,就很容易发现中医学在近代掺杂的错误,再按经典文献的原意把错误纠正,就能进一步完善中医学的诊脉方法,就能搞清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我个人的体会是,对中医经典的正确理解,临床验证很重要,悟性也很重要。中医经典文献很有特点,越关键的问题,越实用的技术,在论述时,往往有伏笔,太难懂,所以,临床验证和悟性都是必要的。
86
发表于 2009-1-24 09:18:1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欢迎恢复中医的原貌。我学习中医喜欢阅读原文,不懂的词语看解释。不同时代、不同个人对于原文的理解不同,只作为参考。
87
发表于 2009-1-24 09:49:2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在下请问楼主:你在临床诊脉实践上,轻重法运用的如何?另,你认为你自己整体的脉诊水平如何?
88
发表于 2009-1-24 09:50:1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请教
本人学识浅薄,还不知道什么是名医,谁可以告诉我?
我的问题是衡量名医是否有一个标准?是看他说的如何,还是看他治疗疾病的效果如何?
在当代中国有谁可以称得上名医?
又有谁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名医或者希望让大家称他为名医?
又有谁敢说自己可以名垂千古,就是100年以后又有谁为后人记住?
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很久以前的众多中医的姓名,正如后人根本不会知道今天的我们一样。
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即使有些人自以为不可一世、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我们仍然无法逃脱宿命的安排!历史只会记住那些改变历史的人!
89
发表于 2009-1-24 10:00:2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1/24 09:18am 发表的内容:
欢迎恢复中医的原貌。我学习中医喜欢阅读原文,不懂的词语看解释。不同时代、不同个人对于原文的理解不同,只作为参考。
不同时代或不同个人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理解虽不同,但是,中医经典文献包含的基础理论和理法方药体系,基本上是完整的,系统性很强,可操作性也很强,和临床实践完全相符,因此,凡正确的理解,都能前后贯通,每个基本概念都能解释清楚,和临床实践不矛盾,若有误解,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90
发表于 2009-1-24 10:14:0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9/01/24 09:49am 发表的内容:
在下请问楼主:你在临床诊脉实践上,轻重法运用的如何?另,你认为你自己整体的脉诊水平如何?
欢迎zhongyiao先生参与交流。我在临床诊脉实践中,个人体会,用持脉轻重法,操作指力有规范,简便易学,易于操作,对常用脉象的辨别,有具体的标准,针对性强,易于界定脉象的变化程度。这种操作技术的详细内容,已编入《脉法精粹》和《最新实用诊脉法》中,若先生有兴趣,可参考。
我自己整体的脉诊水平嘛,肯定是远远不够,仍需要学习,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1 02:23 , Processed in 0.09749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