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2:05:14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杭州百年"张同泰"旧貌换新颜 中药仍是地道货  

来源:今日早报 发布日期:2006-03-22
  
  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22日电 经过了一年多的修缮,昨天,中山北路上的百年老字号“张同泰”药店重新开业,杭州人又能够穿过那道历尽沧桑的石库门,在高高的药局内,买到最地道的中药了。
  主体建筑保留老味道
  跟着一股浓重的中药味,记者走进了修缮一新的“张同泰”。“张同泰”是杭州市级文保单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保持了传统的建筑法式。修缮后的主体建筑为三开间,中间为中堂,两边配方,恢复到了百年前的经营格局。
  跨进石库门,旁边是一块写有“张同泰”字样的界碑。店内房梁上“图腾”飞舞,最上面是两只“凤”,以寓基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房梁下面的牛腿上分别盘旋着四只“虬”,头朝下,尾朝上,口作吐水状,古人希望借此使建筑物避免雷击,以此达到镇宅目的。
  据工作人员介绍,新店占地1400多平方米,其中新增面积300多平方米,主要是养生馆这块。主体建筑还是保留了当年风格,特别是石库门,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青石现在根本无处可寻。
  中草药全是“地道货”
  中药是“张同泰”灵魂,老杭州们一提起中药,就会想起“张同泰”这块金子招牌。
  “店里中药全都是地道货,都是原产地最好的药材。”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枸杞就是宁夏的,这样才能配出最好的中药。”目前,店内经营的中西成药、丸散膏丹、参燕银耳等有1900多个品种,区域分为中药配方区、西药销售区、中医医馆区、中药仓库区、附属用房区、小庭院六个部分。
  除了中药配方区主体建筑外,西药销售区已搬至临孩儿巷的二层仓库底层;中医医馆区将选用张同泰二楼和仓库二楼一部分进行设置。此外新店还新增了养生馆,传授百姓养生之道。
  ●张同泰大事记
  创始人张梅,浙江慈溪人。1805年(清嘉庆十年)于现址盘进沈同泰国药号,并改名为张同泰国药号,1912年重建。
  2000年,张同泰被列为杭州市级文保单位。
  2004年3月,经历风雨沧桑的张同泰在社会各界强烈呼吁下动工维修。
  2004年底,百年老店开始“内移工程”,拆除沿街突出部分及西药店用房,将张同泰面向中山北路的门内移。
  2006年3月,张同泰重新开张。(作者:金志韦、王佳、金振东)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2:08:45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教你认识地道中药材--让中医用上真的中药(中药鉴别中医的发展离不开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古籍经典,但同样离不开所有中医天天都在开的中药材,但当今药房中的中药,由于某些人的唯利是图的黑心,许多已经是真假混杂,或以次充好.全然不顾患者疾病之苦,也让许多中医师开出了对症之方,却无对症之效.成了我们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阻难.
人参--白参
生晒参
生晒参通常指生晒白参。为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人参的根。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于栽种后5-6年,在9-10月采挖。洗净晒干称生晒参。
本品商品分为全须生晒和姜生晒,全须生晒具完整(艹丁),芦头和参须,参须以线缠绕.全须生晒参带有完整的支根及与其相连的须根,须根上偶尔可见细小的疣状突起。商品有"绑尾"生晒参和非"绑尾"生晒参两种。

生晒野山参的鉴别 生晒山参多制成单支的礼品参,固定在纸板上,以精美的盒子封装。有关等级规格,参见本章第一节。山参按其芦、气体、须、纹"五形"进行感官鉴别。人参的根茎俗称"芦头",其上留有地上茎残痕,俗称"芦碗",根据芦碗的数量(每年留下1个)可以判定参龄。生晒山参的芦头长3~8cm,其近体部分的芦碗,因年久退化呈圆柱状(对老山参判定确切参龄有 困难),俗称"圆芦";圆芦以上部分密集有未完全退化之芦碗,俗称"堆花芦";再上,近地上茎部分,芦碗渐疏而大,状如马齿的咬合面,俗称"马牙芦"。具有圆芦、堆花芦、马牙芦者是山参芦头的典型特征,俗称"三节芦"。但因年限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山参不一定都具有"三节芦"。正常情况下,有"圆芦"和"圆芦"、"堆花芦"兼备者一定是山参;伪品多用堆接等方法制成假的芦头。芋是山参的不定根,呈梭形,状似枣核,俗称"刺核芋",一般1苗山参有芋1~2个,芋与芦头合称为"芋帽"。山参体长2~10 cm,直径1~2cm,根据其自然形态,区分有文形、武形两大类。文形参又称"顺体",呈直根状;如果体与支根不相称,状不雅观,称"笨体。武形参又称"横体"或"灵体",其体部粗大,支根如人字形岔开,形似跨式武生,为最美。生晒山参须根鲜时柔韧清疏而较长,为参体的3~4倍,俗称"皮条须",干品须根条理清楚地固定在纸板上,须根上有粟粒大小的疣状突起,俗称"珍珠疙瘩"。山参的纹集中于肩部,密集深在,似连续螺纹状,俗称"螺旋纹"。芋、须、纹能以对接。刻画伪造,需细心鉴别。山参鉴别特征归纳为:
            典型山参五形方,芦芋体须并横纹。
             三节参芦岁久远,马牙堆花圆芦存。
            芦上长有枣核芋,真货有此不定根。
            体态丰满重量足,顺笨多见横灵珍。
            长长参须疏韧展,珍珠点点可辨分。
            纹理清晰螺旋状,整体皮老兼纹深。
            五形皆佳为上品,其形有异应细斟。
                        天然山参甚易辨,掌握要领识伪真。
◆ 普通红参的鉴别在前述商品规格特征的基础上,红参的感官特征通常是:人参芦、体完整,全长6~17cm,体(主根)长5~ 10cm,直径0.5~ 2cm,表面浅红棕色、红棕色或深红棕色,对光而视有半透明感;亦有的不透明,显暗黄色斑块。上端"肩"部钝圆,与芦头(根茎)相接。芦头较短,上有茎痕可辨,下端有2~3条支根。体上部可见环纹,体表有皱纹、纵沟及细根痕。参须已除去。质硬而脆,折断面平坦、光亮,角质样,红棕色;中间色稍浅,外周色较深。气微香而特异,味先微苦而后甘。
◆ 边条红参的鉴别本品的形态、色泽、半透明角质样等与普通红参相似,以芦长、体长、腿长("三长")为其独具特征。由于原料参栽培年限较长(7~9年),体的上半部色泽较深且较粗糙,肩部横纹显著,整体具备"有皮有肉"之特点(参见本章第一节),支根2~3条。边条红参是红参中形体美、质地实、质量佳、只有我国生产、闻名于国际市场的优秀产品。
◆ 精制红参的鉴别精制红参是1985年以来投放市场的我国独立研制的产品,由高档次的普通红参和边条红参经二次加工精制 而成。工艺决定,本品具有芦短、质实、色深、有压制痕迹等特点。其表面积较普通红参缩小40%以上,密度增加1倍(由0.8g·cm-3增至1.6g·cm-2)。单支呈不规则长棱柱形,有明显压痕,长9~16cm,芦较短(经缩芦工序,一部分"缩"入肩部),有修剪后的支根2~3个。表面红棕色,有光泽,肩部色较浅,有环纹;体表有细纵皱纹,无抽沟、黄皮、破疤。质硬而脆,断面平坦、光亮、细密、无孔隙,角质样。皮层、髓部可辨。精制红参已大批量投放国内、国际市场,其感官质量和内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 产于朝鲜的人参称高丽参、原植物与国产人参相同,仅因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分高丽红参和高丽白参两种,以高丽参红著名,其功效基本与中国人参相同。高丽红参的性状特征:
(1) 为带茎根人参蒸煮后的干燥品。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不透明。
(2) 参体较饱满,长约6-10厘米,直径1-2厘米,顶端平宽,有的是连着两个叉状的双马蹄芦,有的单芦头,称"独碗芦"。芦头粗大,每一芦碗中间都呈凹陷状,边缘整齐。参体因包装加工压成方形,与芦头连接处不凹陷,下端呈扁圆形。
(3) 质坚,体重,断面角质光亮,有菊花纹。气浓香,味甘微苦。白高丽参的特征:表面呈黄白色,芦头与国产园参芦头相似,但质地较红高丽参松泡,断面有圆心,稍有香气,味甘微酸。
◆ 人参、高丽参与伪品的鉴别方法:
(1) 断面呈角质状而菊花纹者为高丽参;断面呈角质状而中心部分色较深者为红参;断面白色 有放射状裂隙者为生晒参。真品的断面无同心环。
(2) 真品气浓香,味甘微苦;而伪品则味淡而有麻舌感,苦甜不一。
      高丽参主根粗壮、边缘整齐、质坚且硬、表面有顺纹、主根形态笔直单一,支根侧根少,而且少有分叉。红参呈棕红色、白参呈黄白色、味甘微甜。其显著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1)马蹄芦:高丽参的芦头大多像“马蹄”短而大,比其它人参芦头大,偶尔有双芦头。
   (2)将军膀:高丽参主根上宽下窄,与其它人参相比,“肩膀”要宽很多,有明显的不同。
   (3)黄马褂:是高丽参显著特点之一,在加工过程中使“肩膀”部位呈现黄皮。
   (4)红 腿:是高丽参显著特点之一,高丽参双腿透明红亮、角质状,而且参腿笔直。
   (5)参纹深:高丽参由于生长期长,所以参皮显得稍老,参纹显得深、紧实,参纹为顺纹。
   (6)有环纹:高丽参质地细密,横切有明显的花纹(即所谓的年轮),生长年限越长的高丽参,切开后的花纹越清晰。
   (7)特异的香气:传统高丽参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多种带有香气的中药材成份和增色增味剂,所以高丽参带有一种“特殊香气”,由于是多种草药香气混合在一起,说不出是哪一种香气,所以韩国人称之为“特异的香气”。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2:09:55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乌梅—福建地道药材--《福建中医药》1993年05期
--------------------------------------------------------------------------------
本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www.cnki.net

  <正> 本文介绍福建地道药材之一乌梅。提及乌梅的药用、分布、加工及生产的状况,同时建议改进加工技术扩大乌梅的应用。乌梅,PRUNUS MUME(SIEB)ETNWC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以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梅,戴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谓“潭子化当云:梅实采半费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淹曝干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饤。……唯乌梅、白梅可入药。”我省乌梅为全国主产地之一。乌梅的药用与分布乌梅主要功能为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中药系90级
【DOI】:cnki:ISSN:1000-338X.0.1993-05-033
【正文快照】:
  本文介绍福建地道药材之一乌梅。提及鸟梅的药用、分布、加工及生产的状况,同时建议改进加工技术扩大乌梅的应用。 乌梅,PRUNUS MUME(SIEB)E丁NWC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以低温烘干后同至色变黑。梅,戴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谓“潭子化当云: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2:12:01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汉方崛起:“地道药材”成就辉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4-24 13:53:32 / 精华(2) / 个人分类:中医文化
查看( 24145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日本:不得不说的中医药大国系列:3 汉方崛起:“地道药材”成就辉煌
文:范姜爱
原载于《中华中医名流》杂志2007年秋之卷,授权环球中医网独家转载,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在近百年的西医药学习和使用中,日本的众多医学工作者们对于使用西药所产生的副作用很失望,他们重新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医学,再次感觉到这种能对人的体质进行综合性治疗的药品,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中医热”的影响之下,通过日本汉方界的努力,汉方医学开始走上复兴之路。
所谓复兴其实是由隐性状态变回显性,即使在国家对汉方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汉方也并没有消失,在日本民间,还是有很多人在使用着汉方医药。并且,那些已经取得了西医资格的汉医世家后裔,以及致力于研究汉方医药的医药学家中,汉方医药一直在流传,这些都是汉方医药复兴的基础。
并且,日本民族尊崇动、植物药材的“地道”,也是日本中药能够以世界风行的原因之一。比如说我国西北的干旱沙漠,那里干旱炎热,人类都能难以生存,但是有一味叫“麻黄”的草药就在那里生长,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这些药材并不会大面积生长,只是稀稀疏疏地贴着地面生长。这种药材可以移植,并且可以通过工人种植的方式,获得很高的产量,但是日本从来没有移植的想法,而是一直从中国进口麻黄,这是为什么?
因为日本在实验后发现,中国西北干旱沙漠地区所产的麻黄,虽然产量不多,但是麻黄碱等有效成分非常多;而移种日本的麻黄虽然产量虽然很大,但是麻黄碱的有效成分几乎为零。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药讲究“地道药材”,生产环境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草药的品质和药效。
为了讲究“地道药材”,日本汉方制药企业大量从中国草药生长地进口药材每年从我国进口的生药原料,占其进口量的70%。并且,一些制药企业还在中国各大地道药材生长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目前,光日本津村药业在我国西北、江浙等地就建有8个地道药材生产基地。
对药材品质的严格要求,是日本中医药在三十余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1976年之前,日本汉方药剂(也就是中成药)的年产值不到100亿日元,至1986年,竟增加到1000多亿日元,猛增了十倍!现在已超过2000亿日元,并占领了世界中成药市场的90%左右。
日本国对汉方药抽入的精力和财力,实在让许多中国中药制造企业自愧不如,为保证汉方药的品质,日本药材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每种草药都要通过不纯物实验,并且在草药栽培技术上不断改良,确保最后制剂的安全性。
而日本汉方医药最值得称颂的,是在中国一部分人大喊着中草需要用现代科技进行检验时,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的日本汉方界却认为:汉方医药对什么病以及对病的哪方面有好的治疗作用等,绝不是实验室、研究所能回答的,必须在临床运用中来认识。因此,日本对于汉方医药的疗效,只做一般的药效学实验,基本不进行或极少进行其它现代科技手段的实验研究。
在日本,你走进街边任何一家药店,都可以看到从感冒伤风、跌打损伤,到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的的中药材;在各大城市街头,也常常见到针灸和推拿诊所。
在日本,许多家庭主妇及老人经常收看电视汉方讲座,还参加各种各样的汉方讲习班,学习使用药草治疗常见病。
在日本,日常饮食保健中,医食同源、食物养生的理念深入日本民众思想,药膳、食疗更是倍受青……。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2:14:14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中药材贴标意义深远
1 mzj1583

身份:圈主
发帖:22  马正军

  

一、      中药材的现状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得以繁衍昌盛的重要原因,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它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

中医药学是我国最有望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对世界科技和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从全球健康需求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医药产业也有可能成为具有绿色生态价值,维护全球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但在今天,有着12000多种药用植物的中国却不是世界中的中药强国;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然而,迄今中国中药产品在全球医药产品市场中的份额仅占很小一部分,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从前就有先人开始开发、使用中草药的中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如果不加快开展卓有成效的中医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国被沦为世界重要市场的“中药原料药基地”也就不是耸人听闻的话语之谈了。

据了解,中国从1975年始,历时10年进行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确认中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野生药材总储藏量为850万吨之多,家种药材年产量为30多万吨。但是,现在中国中成药、保健品、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每年要消耗药材70万吨左右。有据可查的是2006年前7个月仅中成药生产即用去药材51.29万吨。药材资源的透支及耗能可想而知。

更令人焦虑的是,一些地方的人们,以整株植物的死亡为代价,直接伐木取材出售。采取杀鸡取卵的办法,使得我国本来不多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急剧下降。专家估计,我国被用于医疗的植物中,有3000多种植物命运受到了威胁,许多种类正遭受灭绝之灾,包括一些常用中草药。  

有着“众药之王”之称的甘草,是一种被推崇为“国老”的植物。它抗寒、耐热、还抗盐碱,可谓适应性极强。可如今它也加入到了被保护的行列之中。

浙江南部的丽水地区是我国厚朴最大的传统产区。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该地野生厚朴广为分布;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该地区大面积营造杉木用材林,大部分厚朴混生林遭到砍伐,野生厚朴分布范围急剧减少,产量也迅速下降;在上世纪80年代,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当地林农把胸径10厘米以上的厚朴树几乎连根挖光,资源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到上世纪90年代,该地区已找不到成片野生厚朴群落。目前,野生厚朴植株已极为少见,大多都是人工栽培。  

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夏天是草,这神奇的高原精灵,被列为中国名贵药材之宝。但由于连年疯采乱挖,野生资源逐年萎缩,生态破坏愈演愈烈,而人工培育存在难题。

我国古代有名的“上党人参”灭绝就是一典型案例。历史上很多本草都记载人参“生上党及辽东”。经考证,“上党”指山西长治和黎城一带,“辽东”则指东北长白山区。“上党人参”的发现与应用均早于“长白山人参”,但经过数代掠夺式采挖,以及大量采伐森林,改变了生态环境,到明代“上党人参”就已灭绝。

不能再对人为造成中草药濒危的现实等闲视之了!

为此,政府采取了许多有益的措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建有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万亩。中国现常用中药材约1200种,其中野生品种约800种,产量约占中药材总量的30%,人工栽培品种约400种,产量约占70%。但是,由于环境、地域、技术、生长周期等原因,至今还有大部分常用药材未能解决或完全解决野生变人工种植问题。另外,人工栽培药材由于缺少成熟的种植、管理等经验,质量有待提高,药效也有待研究。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还广泛存在着严重的中药资源浪费现象,表现为药材的采收失时、储藏条件的简陋、炮制使用过程中的浪费以及中药工业化生产中的浪费。在工业化生产中,不少生产企业为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减少中药提取次数或缩短提取时间,致使所丢掉的药渣中还留有很多有效成分。还有不少企业只提取药材中的一种或一类有效成分,缺乏应有的综合利用。比如,中国每年出口麻黄素要消耗麻黄原料3万多吨,是中医所用麻黄的10多倍,而麻黄所含的其他有效物质则被白白扔弃。

中药材的质量对于中成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目前,中药资源紧缺以及浪费使得中药工业要面临更大的危机。而要改变现状,一些国际上的做法也许可以加以借鉴;对于现行的GAP认证,也应该以辩证的态度来加以完善和改进。例如德国,德国也是药用植物栽培大国,但却没有施行GAP,只是控制终端结果,并不控制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人工不可控的。而GAP中对于种植土地的硬性规定也不尽合理,比如地黄,一般种植一年之后就要换地,否则产量只是第一茬的30%~50%。

所以,在中药种植方面,中国可以向德国借鉴,重点控制结果。此外,对于中药企业来讲,中药材资源是命根。因此,中药企业要对目前中药资源匮乏的现状有足够的认识,从生产环节做起,充分利用现有的中药资源,避免上述浪费情况的出现。

《中医药研发与国际合作》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尽管刚刚起步,但重要新药的研发能力已基本形成,规模建设已逐步完善,中药产业初具规模。然而,我国出口的原材料被日本拿去进行加工,成果花落他家;同时,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争相压低出口价格等行为,削弱了我们在国际竞争方面的优势,无形中损伤了我们中医药资源的大国地位。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所占份额达80%—90%,我国中药制剂年出口额仅在1亿美元左右,只占其中的3%—5%。这一现状无法不让人忧心。

中医药学是中国有望取得原始性创新突破、对世界医学乃至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然而,目前中药产业和制药技术落后、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弱,实在与我国几千年来的中医药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相符。

但我们应该看到,不论是从政策还是举措上,国家对中药的扶持态度是很明确的:发改委主持建立的124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就有4家是针对中药研发方面的。从1995年到2006年,中药制造业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年均增加29.9%。

而我们更应该看到,近年来,面对现代医药特别是西药的一些窘境,天然药物在全世界获得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   

近日在“药都”河北省安国市举行的首届中药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指出,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全球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且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正以70%的年增长率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80%。各国正不断放宽对中医药的限制,中药销量逐年攀升,中医药产业在全球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二、      国家对中药材贴标的目的

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所以我国在中药领域本应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但事实却是,我们在这方面遭受了本不该有的损失。

2002年,“青蒿素”在国外被抢先注册的事件可能至今仍令许多中国医药界同仁痛心不已;日本在“六神丸”基础上开发的“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韩国在“牛黄清心丸”基础上开发的“牛黄清心液”产值也近1亿美元。这些不争的事实显示,我国中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脆弱的。

目前,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关注在专利、商标、行政保护等方面。由于中药疗效受地域、炮制、复方等特殊因素的影响,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呈现出创造性较高的单味药物少、高科技含量少、大处方多、保护范围少、非职务申请多、国际专利少等特点。

面对中医如此处境,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国首个获得原产地保护的中成药‘古蔺肝苏’作了许多积极尝试。

“古蔺肝苏”的尝试就是从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开始的。在第九届科博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清华大学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兵教授强调,现阶段促进知识产权的工作,尤其要针对我国的优势资源展开,即地理标志和基因资源,保护好这两种优势资源是我国知识产权能在国际竞争中突围的关键。其中,基因资源保护尚无法可依,而地理标志保护已经立法,但仍需要先行者提供更多经验。

“古蔺肝苏”是以乌蒙山原始森林生长的药材“赶黄草”为原料制成的单味中成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非常有价值。由于临床上的卓越表现,已先后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出口重点推荐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凭借国际市场对原产地保护产品的高度认可,有利地维护了古蔺肝苏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目前已出口到美国、日本、沙特和东南亚等国家。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有两个意思,其一,它是一个地理和质量标志,其二,它是一种独特的知识产权形式”,它是被WTO认可的知识产权形式,代表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是国家对具有独特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产品实施的保证和监督,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担保。

原产地域保护适合的对象是得到历史和文化公认的精品,而且原产地域保护属于终身保护,不受期限限制。在原产地域保护中融入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原产地域存在的历史越久越好,而接受保护的产品更应该是民族精品。

这正是原产地保护的优势,中药很讲究道地性,同时,中药还具有历史传承性。中药品种可以复制,中药生产可以复制,但几千年的中药文化不可以复制。正如葡萄酒全世界都可以生产,但只有法国的葡萄酒才让全世界趋之若鹜。这不仅仅是地理、自然环境问题,还有古老的历史文化沉淀在里面。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药企业走到国际舞台上去,更要懂得积极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不仅事关一个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民族财富的保护和发扬光大。

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从源头做起,这正是地道中药材贴标的目的之一——从地理标志开始的全面立体保护。

技术标准是产品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筹码。把握机会健全标准"在中药材检测标准方面,国外目前已走在我们前面,我国尚有欠缺。我们只有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以规范生产与检测,才能使产品质量与品质有较大提升,从而保证产品的价值。这点对于我国产品进入美国、日本等高端市场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刘张林先生对我国中药材标准体系的建设寄予了极大希望。通过地道中药材贴标,建立中药材检测标准。此为地道中药材贴标目的之二。

很多患者得了病常用中药调理,殊不知现在市场上的中药材良莠不齐,个别药商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吃了掺假的伪劣中药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起副作用,更甚者可以要人性命。为了控制,乃至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中药材贴标显的尤为突出和必要。此为地道中药材贴标目的之三。

“搞清楚我国到底有多少种珍稀濒危中药材,是有效保护有限生物资源的重要前提。”然而,从1986年至今,我国再也没有摸清中药资源的家底。专家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而地道中药材贴标正是从基层着手,从基础着手。从中药材的俗名、学名、英文名,到产地的土质、水质、空气质量、海拔高度,再到中药材的药理药性、功能作用,建立相应的资源数据,并制作鲜、干中药材照片及干中药材实物标本,从而建立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彻底解决与国家标准“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问题。此为地道中药材贴标目的之四。

三、      发展地道中药材是必然之路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锦堂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论坛上指出,近年来许多中医临床医生哀叹“证准方对药不灵”的问题,其实是当前中药材栽培、生产和研究环节中重实验室、轻田间,重试验基地、轻主产区等倾向导致的恶果。要保持中医地道药材的质量和特色优势,首先要重视中药材栽培的主产区研究。

有着近半个世纪中药材栽培及研究经验,享有“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声誉的徐锦堂教授指出,地道药材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佳、疗效高的药用植物种类。如金银花在不同产地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出现显著差异,产于山东平邑的绿原酸含量为5.66%,山西太谷的为3.88%,云南大理的仅为1.81%。有些药材种类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生态地区会发生变化,如宝鸡、兰州产芍药含有芍药甙“C”,而产于山东曹县、浙江东阳者则不含该成分。目前有些地区为提高产量,增加化肥使用量及防治病虫害造成的农药污染,也大大影响中药质量。

徐锦堂认为,中药材栽培研究与化学药物的化学、药理学研究不同,不能走纯实验室的路子,大自然的田间地头就是中药材生产、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栽培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应采取主产区、田间与试验基地、实验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当以主产区为主,以实验室研究为辅。实验室研究主要解决药材生产中存在的解释不清楚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搞理论研究,追求短、平、快的所谓效率写论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徐良教授也曾经指出,青蒿是目前国际上最有效的抗疟疾药,但用于提取青蒿素的黄花蒿,其品系及青蒿素含量因产地不同而差异较大。

故而,建立地道中药材基地,发展地道中药材种植,是地道中药材发展的必然之路,更是中药发展,提高质量,走出国门所必须。通过中药材贴标建立起来的中药材资源数据库,能更快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为中药发扬广大走向世界插上翅膀。

四、      中药未来发展趋势

“中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让中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当前,中药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药在现代科技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正站在改变命运的十字路口,加快中药的现代化迫在眉睫。”这是2007年11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中药合理应用与中药流通领域创新发展2007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和世界其他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0多位中医药专家学者的一致共识。

加快中药现代化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让我国的中药产业的发展抓住机遇,克服难题,走向世界呢?当前中药发展形势,有机遇更有压力。主要面临“三大机遇”和“四种危机”。   

三大机遇:

一是加快发展的机遇。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全球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正以70%的年增长率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80%,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全球兴起。   

二是政策扶持的机遇。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药行业的发展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跟着国务院发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是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为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政策保障。   

三是合资合作的机遇。目前在“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国际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在迅速增大,中药行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国内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展经济规模的新方向,中药产业因最具投资价值而成为国际医药产业投资资本追逐的新热点。   

四种危机:

一是理论传承危机。据资料显示,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多人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患者生病后愿意看中医,我国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还有人“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告别中医中药”的观点,更是动摇和搞乱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二是种质资源危机。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度开发使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我国赛加羚羊、野马、厦门文昌鱼等野生动物几近绝迹;药用动物林麝、黑熊、马鹿等40个种类的资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70%;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资源破坏严重,素有“十方九草”的野生甘草,蕴含量减少了80%;在三七产地云南,近几十年来竟然找不到一株野生三七。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三是产品创新滞后危机。一些专家指出:我国中药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靠吃祖宗的老本,创新不多,生产工艺落后,中成药产品外观“粗大黑”,剂型多是“丸散膏丹汤”。《本草纲目》收载的剂型近40种,除现代应用的片剂、注射剂、滴丸、胶囊剂除外,其他药物剂型几乎都齐备。而今天的药物剂型也只不过40多种,仅比李时珍时代前进了一小步。中药一次用量常是西药的十几倍或几十倍,服用不便,且煎制费时费功,难以适应现代人的新需求。   

四是国际竞争加剧危机。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重视天然药物的势头越来越强劲。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植物药销售量大幅上升。在日本,汉方制剂每年递增15%以上,日本一家专营中药的厂家“顺天堂”一年的产值相当于我国中药全部的出口量。在目前的全球中药市场份额中,中国仅占约3%—5%,日本占到80%,韩国占10%。同时,发达国家不惜重金加大对中药的研究,这对我国中药业发展构成了很大挑战。

中药走向世界“三剂药方”:

首先,要加强对中药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用中药”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强化经典理论学习和教育,培养更多的真正掌握中医药学真谛的传人,传承中医药衣钵。加强对传统中医理论和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不断丰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我国中药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利益。   

其次,中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实现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够确保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研制生产具有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高效、速效、长效;储存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等特点,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要求的现代中药。

应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在现阶段中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参考现代医药研究的国际规范,吸收各国传统医药应用和管理经验,完善和建立符合本国中医药特点并达到国际认可标准的中药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药理学实验等标准规范,并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传统药业研究和开发的国际标准。   

此外,建立全球性的中医文化亦相当重要。包括:全球中医药行业形象的建设;推动和鼓励建立综合中医制药企业和技术标准;医药集团企业的“内引外联”和横向交流;支持出版和向世界推行即时的各种中药方面的书籍、期刊和论文等,鼓励、倡导东西医学的交流与互鉴;推动全球范围高准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咨询和网络建设等。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医药现代化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中说,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任务包括:“继承、发展、创新和国际化”四项主要工作。“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中医药的科技投入,全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中医药现代化“继承”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现代诠释,深入挖掘中医药科学文献和古典医籍,构建中医药知识库系统;建立中医药个体化诊疗体系,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用药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挖掘,构建中医药现代传承技术体系;继承、研究传统制药技术和经验,转化为中药工程化技术和工艺规程;大力强化对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体系的继承、整理和挖掘。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论方法与标准;开展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预防、保健的适宜技术研究;研发中医诊疗技术与专用仪器设备,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发展绿色中药种植(养殖)业,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制适用于中药(复方)生产的工艺、工程技术及其装备,提高中药制造业水平;加强以中药为基源的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新产品研发;进行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   

中医药“创新”的内容包括:构建融合传统与现代知识、

技术的新型创新平台,鼓励发展新的技术方法,探索建立系统、综合的方法学体系,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并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的标准规范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国际化标准规范及其研发技术平台;研究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加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医疗、保健产品研究开发与注册;积极推进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生产合作与学术、技术交流;推进中医药立法;中药作为治疗性药物进入医院、药房和医疗保险系统;通过联合办医、办学、合办研究机构等,使中医药知识与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从20世纪初期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以来,经历过4次学术界的中西医之争,虽然废除中医药的口号几次响起,可每次都被铁一般的事实所推翻。实践证明,中医药不可能被废除。从发展趋势上看,中药发展的空间很大,前景很广阔,国际化之路也将越来越宽。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传统医学回归的潮流方兴未艾、国际植物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环境下,中药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经济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优势。

如何使中医药发出更高亢的“国际之声”?专家认为,做大做强中医药学科和产业,要将其与现代科学合理“嫁接”。应在立足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在微观知识结构上的特点,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揭示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并加强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基础,使中医药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客观化。

2008年是奥运年,国家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医药产业规模也将迅速扩大,但对于中药国际贸易来讲,人民币升值、上游原辅材料成本上涨、运费投入加大、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值得关注。  

国际上,2007年美国FDA出台了膳食补充剂GMP法令,对膳食补充剂生产、包装、标签等进行规范。这将对我国中成药、保健品以及膳食补充剂的原料植物提取物等出口美国带来一定的影响。去年,日本和韩国还分别就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二氧化硫残留等进行了WTO-TBT评议,即将实施新的检测标准,这些对于国内某些企业将是不小的考验。国内市场方面,国家为保证医药产品的出口质量,将陆续出台一系列的医药出口管理政策,以规范医药产品进出口经营秩序,这些对外贸经营企业和规模较小的生产型企业将是严峻的考验。2007年密集出台的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会在2008年进一步显现。

                 

                                                                                                                    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完成于北京
86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2:16:4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岭南地道药材:山奈
           www.lngygy.com      发布时间:2007-8-14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山柰
  
【历史记载】始载于《本草纲目》,云:“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药物出产辨》载:“产广东潮州为最。”

【来源】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多年生伏地草本。根茎块状,单生或数个连生,浅褐色,芳香。叶通常2片,相对而生,平铺于地面,广椭圆形或近圆形,长8~15cm,宽5~12cm,基部圆形或心形,干时上面可见红色小点;近无柄。花6~12朵,顶生,半藏于叶鞘中;花白色,芳香,易凋;花冠筒长2.5cm,裂片长1.2cm;唇瓣深2裂,基部有紫斑;雄蕊1。蒴果长圆形。花期8~9月。   
  
【主产地】广东惠东、惠阳、海丰、丰顺、揭阳及海南、广西部分地区。  

【性味功效】性温,味辛。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附注1】药材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故有“山奈缩皮凸骨”之说。气香特异,味辛辣。
  
【附注2】别名:“沙姜”,亦作调味香料,提取芳香油。

(来源:岭南药博物馆)


87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2:19:1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中道堂《地道中草药》讲习班
授课老师简介:高殿荣,80岁。
北京市第一批聘任的主任药师,老一代中药学专家,出生于药行世家,其祖父在老北京的同达堂药店做药师。
1939年,他14岁就到同达堂药店当学徒,1942年毕业于北京的中药讲习所。
当时在中药讲习所任课的汪逢春、瞿文楼、赵树屏、安幹青等中医大家对于中医药学的讲授,奠定了他深厚的理论基础。
此后,高老一直工作在中药材行业的第一线,曾任西鹤年堂药店经理、北京市药材公司南城批发部主任等职务。
高老从事中药工作六十余年, 对中草药的各个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全面掌握了药行历代师徒口传心授的宝贵知识。
——许多是书本上看不到的! 讲课内容:东北地区:人参、 鹿茸 、蛤什蟆 辽细辛等西北(陕、甘宁、新、青、西)地区:秦当归、何首乌、枸杞子、明天麻、羚羊角、冬虫夏草、藏红花(西班牙) 川、云、贵地区: 川贝母 、川黄连、 三七 、铁皮石斛 、云苓等两广地区:金钗石斛 、新会皮 、化桔红等 福建地区:泽泻、 桂圆肉等 河北河南:柴胡 、防风、 怀山药 等山东山西:北沙参 、金银花、 北黄芪等内蒙古地区:甘草等江西浙江安徽:枳殼、麦冬、杭白菊、山茱萸、浙贝母、木瓜进口药材:犀牛角、 西洋参等等。
近百种中草药的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加工、性味归经、功能、调剂及真假鉴别等内容。
最后一讲是讲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产地,形态等理论。
常言道,用药如用兵,学中医的人不懂药,如同搞IT的不会用电脑,习武者不会用十八般兵刃,元帅不懂得用兵之道。
中国人药食同源,喜欢吃补药,生活中往往离不开中药,甚至做菜的葱姜蒜、桂皮、香菜无不是中药,学习一些中药知识十分必要。
学中药的人更不用说了。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2:24:46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拣选上品地道药材,按时炮制不惜工本
       “拣选上品地道药材,按时炮制不惜工本”,这幅曾经挂在位于北京西四牌楼北大街路西《北平御生堂老药庄》大门两侧的木制对联,现收藏于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老化的木质斑驳的文字间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那种为宫廷炮制药品的谨慎和严禁。
       作为乾隆皇帝御赐的民间皇号、专门为宫廷供奉御药、拥有400年历史的中药老号“御生堂”,累计研制的近千种药方中,个个带有内府色彩的御用药方,无一不在表明每一味药的宫廷血统。御生堂博物馆馆藏中医善本《世传良方》中,甚至有大量篇幅从选材、入药、炮制等各个方面,成为优质产品的突出代表。
       宫廷御制,地道、考究等字眼早已不足说明。
       拣选上品,首先突出在地道的“地”上,即产地,贡药通常都是全国各地的名优特药材,即各州衙府县将当地上好药材作为土贡进贡至京师的。如要主治虚劳咳嗽吐血时,肯定选产于四川的川贝;要主治外感咳嗽时,肯定选产于浙江的象贝。党参要产于山西上党的,芎?{要产于四川的川芎,木香要两广的,当归要陕西的、菊花要杭州的、茯苓要云南的、山药要河南的、黄芪要内蒙的、大黄要青海的、甘草要绥远的、牛黄要山东的、肉桂要广西的、人参要吉林的等等。
       上品药材的地道还突出在“道”上,道指的是上品药材不仅注重产地,更加注重品质,尤其表现在按药材生在的最好品质之时令采集。如,用要的根部,通常在在初春或深秋时采集,此时药力较足,如丹皮、地榆等;用茎、叶的,就在生长茂盛时采集;用花的,应在含苞待放或初放时摘取;而果实就要根据所需在初熟、未老熟或老熟时摘取。冬天的驴皮最好,鹿茸是清明后的。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地方吏政官员绝不敢以次品仅供。就是御生堂入市采购,也是千般鉴别,确保宫廷药的疗效。
       产地和品质只能保证采集到天下最好的药材,药品能不能解病除苦关键在炮制。宫廷药在炮制过程中,也有很多和民间药不同的地方,有时为了一味药的炮制用尽小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所谓“宫廷御制”。如在炼制丸药时,首先是将药材切细晾干,然后捣成粉末;其中若是湿润药如天门冬、地黄等,则宜光晾干,捣碎、再晾、再捣成粉末。在阴雨和潮湿天气炮制,就必须用微火烘干。若制蜜丸,就将所需药料粉末充分拌匀,放入盆内,然后倒入蜂蜜。即使这蜂蜜,也不象民间药一样直接倒入,而是要先加热,待沸腾后,把上面的沫撇去,等到蜜的颜色是微黄色即可熄火,这样经过炼制的蜜方可入药。蜜与药粉合在一起后,就要用枣木棒搅合,然后取出,放在桌上,用手再细心搓捏,使之更加均匀,摘成小块,搓成长条,根据需要制成大小不同的丸药。最后用蜡封好,烫上金印,做出来的就是宫廷药。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藏有两个内府的大药酒坛,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据考证宫廷药酒很多需要需要在药酒坛内贮上较长的时间,甚至几年,因为贮存的时间越长,药力发挥得越好,决不提前将药酒售出,以防药力不能很好发挥。而宫廷药酒也有两种炮制方法。一是冷浸,即将药料浸于酒内,经过相当时间,去掉渣滓而用其酒治病;另一是热浸,是将药料浸酒中,放在瓦罐里,隔水加热,达到酒沸腾为止,然后连渣带酒倒入缸内,趁热密封,静置数日,去掉渣滓澄清,即可饮用。
       御生堂“皇族血统”的身份,使御生堂产品在行业内具备先天的权威性,其选料和炮制工艺都从曾经的秘而不宣而走向民间,尽管有些已经不再象古法那样那样繁琐,可高要求高品质的标准丝毫未变。
89
发表于 2009-9-9 20:45:56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莫旗农民种“地道药材”增收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发布者:宪红 发布时间:2009-7-6 8:26:59 阅读:101次 双击自动滚屏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报讯(呼伦贝尔日报记者李保 通讯员谭春燕)“在我们药农眼里,这些‘地道药材’可都是宝,今年我又种植了20多亩地道药材,纯收入能在2、3万元呢。”莫旗坤密尔堤乡农民赵铁峰满足地说。
     所谓“地道”药材是指特定的品种、固定的产地、特定的气候条件生产出来的药材,其药用价值高,市场价格高。莫旗坤密尔堤乡因其特殊的环境适合生产地道药材,主要种植防风、赤芍、小黄芹、柴胡、五味子、龙胆草、白鲜皮、北沙参、大黄芩等12种。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年收益在1000元-2000元之间,是大豆收益的2-3倍。今年坤密尔堤乡中药种植面积总量将超过30000亩,可收益4500万。赵铁峰种植地道药材几年,不仅脱贫致富,如今家里安上了电脑,随时可以查看各种药材价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03:36 , Processed in 0.31395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