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域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08:24:44 | 只看该作者

人类历史的三次复兴:1春秋战国时期;2欧洲文艺复兴;3中华文化复兴即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现代理论。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大家的事情和文化的急剧变化,出现了事物的称谓及其所指事物之间的矛盾。许多旧的名称未变,而它所指的事实已经变了,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一些新的事物尚无公认的称谓。这种"名实相怨"的现象,反映了新旧社会交替时期意识形态落后于社会现实的情况,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汉朝董仲舒完成了大一统的理论,成就了世界封建社会文明的顶峰。欧洲文艺复兴,成就了世界资本主义文明的顶峰。现代社会的中华文化复兴,必将成就世界社会主义文明及其顶峰。三次复兴,道理是一样的,建立大一统的理论。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转型、过渡时代,知识大爆炸,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旧概念不能容纳新的事实,旧概念的定义被冲破,概念的新定义还没有出现,新概念的大量涌现,许多概念还没有来得及定义,人们无所适从,在现代信息社会,科技新名词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另一方面造成概念混乱,原来定义明确的概念,现在都发生了混乱,诸如: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疾病,医学,健康……,现在都失去了原本明确的定义,科技新概念层出不穷,新名词铺天盖地,即“名与实”不相符合,急需要规范概念,建立统一理论体系的伟大时代,急需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新理论,规范概念一个进行概念、理论融合、规范的伟大时代哲学层次的融合与统一,成为首要任务。

例如:中医的正气,西医的抵抗力、代偿、抗损伤、自愈力、免疫力……,这些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多的重叠,但是,概念都不是十分确切,需要规范与统一。取象比类、格物致知、形式逻辑、参考系、思维、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急需要规范与统一。

此时,我们不得不说说库恩的不可通约性。

库恩是在1962年出版的《利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不可通约性概念的。不可通约性来源于数学中的无理数,无理数,即非有理数之实数,不能写作两整数之比,也就是说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他从数学中借用这个概念用来描述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为了说明科学革命的显著特征是新旧范式不可通约。库恩着重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心理学的角度闸发了自己的观点:从科学革命中涌现出的常规科学传统,不仅在逻辑上与以前的传统不相容,而且二者往往实际上也是不可通约的;范式的改变使科学家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格式塔转换(革命前科学家世界的鸭子在革命后变成了兔子),科学家在革命后知觉和视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个新世界在各处与他们先前所居住的世界彼此不可通约。不可通约性就是《矛盾论》中的量变到质变,质变前与质变后,就是两类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既连续而又可以分割为不同的阶段。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还有点区别,不可通约性指的是类似于无理数(不可通约的数),是哲学科学借助于数学概念,来说明“科学革命”前后的理论之间的关系,是比喻。这个比喻恰如其分。不可通约性说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科学革命前后不同质的范式,既有联系而又必须把他们严格的区分开来,是不同质的矛盾。

之所以不可通约,是因为革命后使用了最新的“名实”参考系。在从一种理论到下一个理论的转换过程中,单词以难以捉摸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含义或应用条件。虽然革命前后所使用的大多数符号仍在沿用,例如力、质量、元素、化合物、细胞,但其中有些符号依附于自然界的方式已有了变化。此时,无法找到一种中性的或理想的语言,使得两种理论至少是经验结果能够不走样地“翻译”成这种语言,因而我们说相继的理论是不可通约的。不可通约性意味着没有公共词典、没有术语的集合能够充分而准确地陈述两个理论的所有成分。

库恩主要将科学变化的途径与两种变迁方式进行比较。一是与语汇的变化相比较,另一是与一定形式的进化理论比较。在他的“科学发展与语汇变化”一文中,库恩认为科学发展与语汇变化的模式非常相似。古希腊有由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所体现的自然语汇,另一方面,近代早期的欧洲人有另外一种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的语汇。两种语汇当然都有“运动”这一平常的概念,但是“运动”在亚里士多德的语汇里与在牛顿语汇里却大不相同。确切地说,每一种语汇里的“运动”都有无法翻译为另一种语汇的因素。因此,在这一比较中,“不可通约性”即意味着“不可翻译性”。这里说的是“无法翻译为另一种语汇的因素”而不是说根本不能翻译。例如藏象与器官,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肝具有不可通约性,就是说不能等同,不能直接翻译,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可通约性并不意味着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肝毫不相干,肝的大小、重量、位置以及部分功能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中医认为肝主怒,怒伤肝,肝属木,肝与春季、青色、东方相对应,而西医不用这样的方法研究肝脏,因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这一部分对于中、西医来说是“不可通约”的,它们的“比”是一个无理数,即相互比较是没有道理的、无理的。

6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0 07:12: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传承创新,无时无刻在进行着,中西医也无时无刻进行着碰撞与融合,即是一个不可见的、循序渐进过程,也有一个爆发、革命性的成功。既有国家层面的扶持与推进,也有无数个人的努力与探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中西医融合观

          破中西医之壁垒,创新医学之理论。

          圆中国医学之梦,解中医经典之谜。


6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0 07:13:20 | 只看该作者
           愚公移山,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埋头实干!
64
发表于 2020-6-20 07:24: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5
发表于 2020-6-20 11:08: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6
发表于 2020-6-20 13:20:0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脉诊是中药用药技术不是主观臆想
67
发表于 2020-6-20 14:39: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0 18:02: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二位赐教。
69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08:08:21 | 只看该作者
              端午节及至,楚辞一首。
楚辞·渔父编辑



原文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①。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②。

渔父见而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③?”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⑤。

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⑥?

众人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⑦?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⑧?”

屈原曰: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身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7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08:11:15 | 只看该作者
   纪念屈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4 02:43 , Processed in 0.1641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