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angweihe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10-28 08:53: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麻黄,虽为发汗解表第一药,但未必是外感第一药。外感第一药,应该是桂枝,外感第一方,也应该是桂枝汤,而不是麻黄汤。
32
发表于 2009-10-28 08:57: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伤寒论》中 83条~89条是麻黄汤发汗法的禁忌症。
83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干燥指口干综合征,不是指一般的慢性咽炎这类疾病,当然严重的慢性咽炎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峻发汗剂。在干旱季节和地区,具有 咽喉干燥的病人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峻发汗剂。因为大量发汗后引起机体失盐失水,会加重 咽喉干燥,或者引起其它病变。
84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即久患淋证的病人,淋证泛指现代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泌尿道细小的结石等。这类病人要求经常饮水,目的是保持对泌尿道的冲洗作用,引流通畅,感染不易复发。大量发汗后引起机体失盐失水,尿量减少,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复发,出现血尿。另外麻黄素对毛细血管具有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以及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已经慢性充血的泌尿道粘膜,也会起到促使其出血的作用。
85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家:指久患疮疡的病人。痉:筋脉拘急、项背强直、肌肉抽搐。本条的意思是:经久不愈的皮肤感染,形成溃疡、脓肿,长期的渗出以及感染、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机体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大量发汗不仅能促使感染扩散,而且能够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病人就可能出现肌肉痉挛。
86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久患鼻出血的病人。额上陷、脉急紧:额上陷脉指的是额部外侧(相当于太阳穴)凹陷处的动脉,就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的跳动快而有力,血管壁的紧张度高。眴:指眼球转动。直视不能眴即眼球不能转动,只能向前直视。
鼻衄是一个症状,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1)局部原因:在鼻中隔的前下区,粘膜下就是软骨,粘膜很薄,没有粘膜下层,却有五条小动脉在此交汇;发热使呼吸加快,鼻粘膜蒸发量加大,鼻粘膜干燥,加之鼻中隔的前下区的特殊结构,粘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如果有鼻中隔偏屈,在鼻中隔突出侧形成鼻腔狭窄,气流通过狭窄区时速度加快,蒸发量加大,粘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2)出血性疾病。(3)动脉硬化高血压病。(4)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上这些病理状态都不适宜使用麻黄汤,因为麻黄汤发汗作用大,容易引起机体失盐失水,加重鼻粘膜干燥;麻黄汤还具有升高血压作用会促使鼻出血的发生。麻黄汤具有升高血压作用,引起颞浅动脉的跳动快而有力,血管壁的紧张度高。颞浅动脉与在鼻中隔前下区交汇的五条小动脉统属颈外动脉的分支,它们搏动的情况是一致的。直视不能眴即眼球不能转动,只能向前直视等。另外长期鼻衄也会引起贫血,与亡血家,不可发汗相连续。
87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平常有出血的病人,往往有失血性贫血。寒栗而振:即寒战。本条的意思是:平常有出血的病人,往往有失血性贫血,或者处于低血容量状态,这时大量发汗,病人还很快进入休克代偿期,出现寒战。
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恍惚心乱:神志昏沉模糊,心慌不安。阴疼:尿道疼痛。本条的意思是:汗家,即平时经常出汗的病人,包括自汗和盗汗 ,机体已经处于水电解质紊乱的抵偿期,再大量发汗机体很容易进入低血容量状态,出现神志昏沉模糊,心慌不安,小便后尿道疼等临床表现。
89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蛔虫病在古代是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疾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使用麻黄汤发汗,改变了蛔虫的外环境,蛔虫扰动,就会呕吐蛔虫。
    以上都是强发汗剂如麻黄汤的禁忌症,在西医看来都是非常正确的,中、西医是一致的。可见《伤寒论》对汗法的禁忌症有了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禁忌症的机理解释与西医不一样。
   麻黄素对毛细血管具有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以及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以容易引起出血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立克次体病的前驱期为禁忌症。由于麻黄汤使用不当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除了流行性感冒之外的传染病都不宜使用麻黄汤。
33
发表于 2009-10-28 09:13: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麻黄汤的适应症是确诊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无汗、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必须严格掌握。
    麻黄汤的最主要的禁忌症是温病,也就是现代的传染病。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与温病卫分证是最难鉴别的。
34
发表于 2009-10-28 12:1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0/28 09:13a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汤的适应症是确诊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无汗、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必须严格掌握。
    麻黄汤的最主要的禁忌症是温病,也就是现代的传染病。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与温病卫分证是最难鉴别的。
先生所论:“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与温病卫分证是最难鉴别的。”值得临床重视!
35
发表于 2009-10-28 16:43: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借各位高论,顺便贴上我的一篇旧文,请方家指教!
风寒证与麻黄汤小议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用麻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桂枝可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这就使许多医师怕出现上述副作用而畏用麻、桂,以至于对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也不敢使用了。且现在《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外感风寒选方为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则相对药性缓和且无副作用。于是出现荆防败毒散大量应用,而麻黄汤却少有人用了。事实上,以上两方作用各有千秋,应分析区别使用。
  分不清发热原因是风寒还是风热  感冒病人大多数伴有体温升高,由于受西医的影响,现在中医治疗发热也大多使用寒凉之剂,什么双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石膏、知母等等。综观现在各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如大青叶片(合剂)、VC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感冒灵冲剂等,亦无一不是辛凉之剂,而辛温解表类却少之有少。对于外感风热用以上药物本毋庸置疑,但对于风寒所致者却有失妥当。虽然表现症状为一派热象,如发热、脉浮数等,但其病因仍为风寒。这时仍需用麻黄汤。外感风寒发热的病机为外感风寒邪气较实,患者体质壮盛,正气不亏,邪正于肌表相互交争,邪欲入里而致病,正欲驱邪而外出,二者势均力敌。于此情况下,应助正气驱邪外出,即麻黄汤也。服麻黄汤即汗出身凉而脉静。《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麻黄汤与风寒病机丝丝相扣:风寒袭头目则头痛,郁体表则全身酸痛,束肺则咳逆上气。诸症皆可因麻黄汤汗出而解。在此情况下,其治头痛之功胜则川芎,治鼻塞之功胜则辛夷,治体痛之功胜则羌活。
  那么是否见风寒即可用麻黄汤呢?亦并非如此。麻黄汤用于体质壮实而风寒较著者,不论热与不热,用之皆有良效。如表邪较轻者可用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中解表药用荆防,力较麻桂为缓,故又辅以羌活解表治体痛,芎、芷解表治头痛,前胡解表利肺气。总其力仍逊于麻黄汤。适用于表邪较轻或年老体弱不耐麻桂者。如气虚湿盛而见风寒者可用参苏饮,素体火盛而见风寒者可用双解汤或麻杏石甘汤。其余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6:47: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2009/10/28 04:43pm 发表的内容:
借各位高论,顺便贴上我的一篇旧文,请方家指教!
风寒证与麻黄汤小议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 ...
言简意赅,好文章!
37
发表于 2009-10-28 16:56: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wangweiheng2009/10/28 04:47pm 发表的内容:
言简意赅,好文章!
过奖了!
38
发表于 2009-10-28 18:25: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2009/10/28 04:43pm 发表的内容:
借各位高论,顺便贴上我的一篇旧文,请方家指教!
风寒证与麻黄汤小议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 ...
好文贴。
如果肺热咳嗽表现为发热、面赤、咳嗽痰多兼黏稠难咯,气急喘促,甚至鼻翼扇动,烦躁不宁,口苦口渴,尿赤便干,苔黄舌红。治疗宜清热泻肺、化痰止咳。选用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桑白皮、黄芩、瓜篓皮、浙贝母等效果不错的。
39
发表于 2009-10-28 18:2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2009/10/28 04:43pm 发表的内容:
借各位高论,顺便贴上我的一篇旧文,请方家指教!
风寒证与麻黄汤小议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 ...
     先生所言极是。现年轻中医见发热概用抗生素、抗病毒甚或再加激素药治之。或是用双黄连、穿琥宁等治之。而风寒表证用麻黄汤者甚少。这与现行的教科书及现行的教学体制等诸多原因(含先生所分析的内容)有关。更是他们学习时易受病理学拑制,而忽略传统医学理论所至的结果。这也是中医下滑,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所在。
40
发表于 2009-10-28 18:5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不鸣则已2009/10/28 06:26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所言极是。现年轻中医见发热概用抗生素、抗病毒甚或再加激素药治之。或是用双黄连、穿琥宁等治之。而风寒表证用麻黄汤者甚少。这与现行的教科书及现行的教学体制等诸多原因(含先生所分析的内容)有关 ...
     从麻黄汤到温病,从解热止痛剂到抗菌素、激素,看中西医融合。
     《伤寒论》为什么发展出温病?为什么二者对立斗争势不两立?为什么又提出寒温统一?现代中医为什么风寒表证用麻黄汤者甚少,而用辛凉解表与清热者甚多?
     其中的道理与西医治疗感冒:从解热止痛剂到抗菌素、激素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感冒与太阳表证是一个证态,显然,运用抗菌素、激素以及辛凉解表与清热都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的方法能够为绝大多数中西医医生接受而且不能够改变呢?!除去经济利益驱使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认真思考。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10月28日 06:53pm 时添加 -=-=-=-=-
尽管中西医严重对立,绝大多数中西医在治疗感冒上却取得了令人吃惊的、如此统一的认识!这是为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21:39 , Processed in 0.0789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