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9-1 19:49: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叔文在 2009/09/01 07:56pm 第 1 次编辑]

自学中医的经历与体会(6)
  5、 相互发难法
     自学考试难,难就难在自学上,独自一人在没有老师,没有时间保障的情况下,三、四年如一日地去完成学业,极易产生疲劳和厌战情绪。后来我们发现几个人在一起讨论学习,有时会比独自埋头读书效果要好,特别是在你对教材已有所了解,无法深入学习是,共同讨论,相互发难更是一种好方法。
     我们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时,就是采用此法,如“问诊”一节,内容丰富,各项问诊内容中,都有许多子目,每一个子目又有许多证型,因此,问诊是学习诊断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用互相发难法,一人提出问题,众人轮流作答,由一级标题至三级标题,由最小标题至具体内容,一一设问。如“问头身包括哪些内容”为一级标题;“问头部包括哪些内容”?是二级标题;“问头痛包括哪些内容”是三级标题。在具体内容中,“问头痛”又分两个问题,即①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可辨识病在何经。其中六经头痛的特点都要问及。②根据头痛性质可辨外感内伤和病性的寒热虚实。这其中又分两个小问题:A、先问外感头痛(属实证)的特点,再问内伤头痛(属虚证)的特点。B、在外感头痛中,风寒、风热、风湿者各有何主证?在内伤头痛中,气虚、血虚、肾虚者各有何表现?都有设问。在一开始设问时,是打开书回答的,问过两遍后,就开始合上书回答,如有答不上来者,再翻书。几遍以后,自然就熟悉了,以后再反复复习。通过多次反复,问诊内容基本上掌握了。关于问诊即使是现在,每当谈起头晕、失眠、渴不多饮、食欲减退等症状的病因分析,我仍能了然于心。可见相互发难,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记忆持久。
22
发表于 2009-9-1 20:02: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自学中医的经历与体会(7)
6、 模拟考试法
    自学考试的成绩主要体现在考试这一环节上,自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如一门课程未能一次通过,往往能影响毕业时间。这种“一考定乾坤”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考前适当的多做一些模拟考试是非常重要的。模拟考试可以找出自学中的差距,探索答题技巧,同时也可使一次通过考试的可能性增加。记得自学《针灸学》时,我在“上篇:经络腧穴”用功颇多,待做其他省市“针灸试题”时,发现“下篇:治疗”所占比重甚大。于是抓紧考前十多天的时间,着重“下篇”的学习,而最终一次通过了《针灸学》。
   《哲学》是一门公共课,对于一个中医工作者来讲,相当来说要难些,因而学习时格外加心用意。但通过一次模拟考试,发现自己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缺乏答题技巧。如有这样一道简答题:“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怎样?”我在答题时,仅答了教材上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一节中所列的三个问题。对照参考答案一看方知,只答此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参考答案首先指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然后再分为⑴二者是对立的。⑵二者是统一的。并分别进行了论述。我所回答的仅是:“二者统一的”所包含的三点。差距找出来后,我就多找些例题,反复练习,力求将掌握的知识正确的运用到答题中去,并努力寻找解答论述题、简答题的规律和技巧,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重新复习教材,始有“更上一层楼”之感。
以上各种自学方法,有的互相包含,可以并用。如重复与背诵,分类与提纲挚领之间,均有一定联系,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诚能坚持不懈地灵活运用于自学,必能加速自学考试取得最后胜利的进程。
23
发表于 2009-9-1 20:33: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学习了!
24
发表于 2009-9-1 21:08: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5
发表于 2009-9-1 21:17: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谢谢陈先生关注!
26
发表于 2009-9-1 22:11: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民间的精英,中医的脊梁。已拜读,感动!
27
发表于 2009-9-2 12:54:5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王叔文先生是自学中医成才中的佼佼者,是广大中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王叔文先生是隐居在民间的中医名家,是当代中医的脊梁!


-=-=-=-=- 以下内容由 中医药最伟大2009年09月02日 01:02pm 时添加 -=-=-=-=-
几年前,国家取消了中医自学考试,再加执业医师法的实行,严重阻碍了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严重挫伤了广大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成才的美好理想,学医无门,学无所用。呜呼!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医学------中医药学后继乏人!
28
发表于 2009-9-2 13:37: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顶楼主
29
发表于 2009-9-2 18:53: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自学中医的经历与体会(8)
四、自学须有毅力
通过几年的自学考试,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学中医除了必具一定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自学考试也是对一个人毅力的考验。
1、  立志不等于成功
   参加自学考试的基本上都是成人,在报考之前都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并立志要拿到大专文凭的,然而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自考中知难而退了,也就是说:立志不等于成功。有了远大的志向,只能算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想把志向变成现实,不通过努力,没有顽强的毅力是不行的。我县在1989年报考之初共有23人报考中医,三年下来,只有赵爱锁和我取得了专科证书。直至现在,考过中医专科的也是廖若星辰。由此可见,自考中医,须有毅力。
2、 失败后更需要有毅力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之常”。自学考试也是这样,只要你尽了心力,即使失败了,也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应正视现实,加倍努力。在《解剖学》《西医内科学基础》这两门课的考试中,由于这两门课程与中医专业属不同的学术体系,加上当时家中正在盖房等客观原因,两门课均为通过。面对失败,我没有退却,决心背水一战,迎着困难上,在补考这两门的同时,又报了《生理学》、《哲学》一共四门课,此后,我夜以继日,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手段,如听自制录音带、读、写与人讨论、向人求教等。终于通过了这四门课,保证在预定的三年时间内完成十二门课程的夙愿,尽管这次考试完毕后,我头晕脑胀,甚至叫不出熟人的名字,每晚梦中仍在这四门课程的内容中驰骋,但我认为是值得的。
3、 自学考试是对毅力的考验
一个人是否有毅力,似乎没有什么标准来衡量,但对自学考生来说,能否坚持到自学考试的最后胜利,可以看做是对其是否有毅力的一次考验。缺乏毅力者,或浅尝辄止,或动摇不定,或知难而退,最终成为失败者;而有毅力的人,面对困难挫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最终将取得胜利。我在参加自学考试之初,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取得最后胜利,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我向既定目标挺进的步伐。面对一座座堡垒,如《医古文》、《针灸学》、《生理学》、《中医内科学》等,我满怀必胜信心,制定自学计划,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和我一起参加中医专科自学考试的杜卷书同学,他参加自考时已三十多岁,家里孩子多,种着十几亩地。每天诊病、种地、管孩子已经够忙了,还参加自学考试,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杜卷书同学不畏劳苦,起早贪黑,争分夺秒,虽屡经失败,但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拿到了大专文凭。记得一位朋友告诉我,那天他去找杜卷书,家里人说他在新房子里,那位朋友走到杜卷书的新家时,老远就听到有人大声说话,以为屋里人很多,可到屋里一看,只有杜卷书一人在朗读方书。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信哉!
30
发表于 2009-9-2 19:06:1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期——王叔文

王先生提供的自学方法非常好,我在自学时也使用过类似方法。自学是主动地找东西学、而上课是被动地学,效果很不一样。自学可以锻炼学力、而上课往往助长思维的惰性。我上课的时候就感觉很被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1:01 , Processed in 0.05153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